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专题讲座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1156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专题讲座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专题讲座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专题讲座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专题讲座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专题讲座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专题讲座DOC.docx

《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专题讲座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专题讲座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专题讲座DOC.docx

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专题讲座DOC

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专题讲座

上海德村文化研究中心  谢军博士

(根据录音整理,有删减)

 

大家早上好,昨天听说高邮的这个“周末课堂”从01年至今,持续了7年,不容易,真的不容易,它成了我们高邮的一个品牌活动,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好基础。

今天作的这个报告,我想跟文化产业结合起来讲,跟文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讲,是把文化作为一种战略来讲,只有从战略的高度、从宏观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文化,我们才能对文化产业发展有一个很好的定位。

今天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讲文化时代的到来;二是讲文化时代消费价值观的变革;第三,结合文化软实力讲讲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一、文化时代的到来(文化消费、文化竞争时代的到来)

前几年我到杭州的灵隐寺,门口坐着一排人都是算命的、都是祈福的。

这是一个信号,人们想知道我的命运如何。

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命运,国家也想知道命运,十七大报告和以往几个报告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呢?

十七大是从毛泽东的革命开始讲起,为什么呢?

它是想回答中国这条路究竟怎么走?

它的命运究竟在哪里?

这个气概是很大的,其实说的也是一个命运,是整个中国的命运。

地方政府也想知道命运,每个地方政府都在拼命地创造独特性,挖掘文化资源。

山东济宁市政府为什么对建中国标志文化城如此热衷,是想把自己的命运跟整个中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跟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但是没有找到方向,不知道如何做。

以至于引起了很多人反对。

很简单,标志文化城是建在济宁吗,是的,但又不是的,它其实是更建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这一点做不到,肯定不行。

现在大家都想知道命运。

为什么呢?

过去问吗?

没太多人问。

以前只问吃饱、穿暖,衣食住行,见面只问:

吃了吗?

吃好了吗?

今天吃什么?

睡好了吗?

今天即使还在问这些问题,也与当年那种问问题的心情、心境相差太远。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年前绝大多数中国家庭都有一个梦想,就是每天餐桌上有一只鸡吃(一条鱼、一碗肉),今天还有多少家庭有这样的理想?

我们吃鸡都要吃土鸡,有的地方还只吃鸡汤不吃鸡肉。

我们知道人的发展,也就是五步:

身、心、神、人、天。

人类的发展就是五步:

身时代-物质的、生存的;心时代-心灵的、情感的、道德的;神时代-精神的、信仰的、灵魂的;人时代-身心神的合一、圆融、统一;最后一步,天时代-天人合一。

人类发展就是这么五步,这是一种规律性的东西。

它的第一步呢,就是酒足饭饱;第二步,心满意足;我们做文化产业,能不能通过各种手段把我们的文化品牌、文化产品的意味展现出来?

盂城驿,我们能把她所有的意味彻底的展现出来吗?

文游台,我们能把她所有的意味彻底的展现出来吗?

第三步,神定气闲;高邮人能不做到神定气闲?

包括高邮本地人和来高邮的人能不能做到神定气闲?

第四步,圆满幸福,人的生理、心理和精神都上去了;第五步,和平永续。

人类本身是不能永续的,如果人类像今天这样发展下去,肯定完蛋。

美国人才3亿多人,仅占世界人口的4.6%,但消耗能源占世界的23%。

如果每个国家都象美国一样,地球肯定没希望。

人与天地同在、日月同辉做得到吗?

这很重要、非常重要,人类很少考虑作为整体的人类如何存在下去,今后一定会思考的。

今天是心满意足的时代,也就是第二个阶段:

心时代。

以往在物质匮乏、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候,物质需求的满足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而今天,人的需求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从原先以生理需要为主导开始转化为以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为主导。

人类进入21世纪后,物质消费已经到了一定程度。

虽然全世界现在仍有6-7亿人还没有实现温饱(我国低收入和绝对贫困加一起有6000万左右)。

但这主要不是人类的生产能力问题,人类的生产能力已经远远能够供应这个世界的基本生存需要。

人类的饥寒的问题不是生产力的问题,是文化的问题、社会的问题、政治的问题。

美国人说过一句话:

“看到非洲人如此饥寒交迫,是人类的耻辱”。

把全世界军火开支的3%拿出来,温饱问题就解决了。

另一方面,很多人现在不是不够吃、不够穿,而是吃得太好、太多,过于肥胖。

现在全世界有12亿人过度肥胖,很多国家公共场所的座椅,如影院、轮渡、飞机的座椅的宽度已经从58厘米加宽到了72厘米,因为原来的座椅太窄,很多人已经坐不进去了。

减肥药的产值给饥寒交迫的人吃吃饭、过过冬绰绰有余。

全世界都富裕起来了。

维持人们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的一种重要指标是恩格尔系数,现在这个系数在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家庭生活中已经降到了50%以下,一些富裕的国家已经到了25%。

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5%。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定的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

整个世界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有三个80%可以证明,身时代也就是物质消费的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人类已经进入到了情感与精神消费的时代。

第一个是世界上80%的人的温饱已不成问题,温饱已离开人们所关注的中心。

第二个是在发达国家、发达地区和城市,人们收入的80%都投入到文化消费而非物质消费。

人们用80%的收入来满足自己情感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如绿色消费、旅游、教育、养老、读书等,这些都是文化消费。

第三是商品的80%的利润来自于文化,而非来自于物质本身,也就是80%的利润来自于感动。

所有能看到产生高额利润的地方,都是因为文化,而非其他原因,星巴克、迪斯尼、可口可乐、耐克、米奇等品牌,都是由品牌、符号、样式、场景构成一种文化状态,与消费者内心自觉的文化相呼应,以此获得利润。

现在是心理、情感、艺术消费的开始,现在高兴、快乐、幸福是最终的目标,以前是活着、活得长寿一点是最终的目标。

“死了都要爱”一首歌唱遍大江南北,是有道理的。

心时代是一个情感需求泛滥的时代。

我们讲文化产业,主要是因为“心时代”已经到来。

与以往不同,今天,人们不仅需要酒足饭饱、丰衣足食,更需要心满意足。

情感泛滥的时代,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感动。

音乐会听一听就付钱;景观看一看就付钱;蹦极动一动就付钱;天安门城楼站一站就付钱。

人们正在为心理和精神的感受而付出大量的金钱。

因此,文化产业发展,动人、动情、动心是产品价值最大化的焦点,如何动人、动情、动心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人们对文化产品越感动,付出的钱就越多;人们对文化产品若无动于衷,则分文不付。

同样是足球赛,世界杯门票200美元;意甲联赛门票20美元;中超联赛门票2~3美元。

2003年皇家马德里来华踢了一场比赛,出场费是4000万人民币。

贝克汉姆用过的睡衣更引起了购买者的兴趣。

这件被拍卖师形容为“还带着贝克汉姆的汗臭味”的拍品自200元起拍后,很快就被一名竞买者以2800元购得。

成交后,该购买者兴奋得跳了起来。

而北京饭店提供的一套曾经由六大球星睡过觉(任选其中一人)的房间,其标价为200美元,但经过拍卖后,其价格升为3800元人民币,还要求不换床单,为什么?

要感动,彻底地感动。

目前我们的问题是情感得不到充分的满足,而物质过度满足,当然容易导致精神空虚。

整个社会充斥着情感危机、信仰危机、精神危机。

全世界有10%的人有抑郁症、酗酒、吸毒、艾滋病、同性恋、摇滚流行等,都表现为情感方面的失落和空虚,很多人痛不欲生,情感和精神没有出路。

这个世界都已经变化了,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问题,文化时代的到来。

我们讲的第二个问题,是文化消费价值观的变革。

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就必须面对市场,如果不面对市场,就没有产业化。

面对市场就必须了解文化时代的消费者的消费特性。

我们讲第二个问题是文化消费价值观的变革。

二、文化消费价值观的变革

这个时代的价值观与以前的价值观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到底有什么不同?

1、意味胜于功能

意味着什么胜过了功能,过去的消费是专注于功能。

以前造一个大桥,牢固还是不牢固,现在造一座大桥,功能是基础,一定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匹配、搭配、协调。

人也是这样,布莱尔下台要搬去小镇,小镇不欢迎,你扰乱了我们的生活,赖斯说退休后回哈佛当教务长,哈佛不欢迎,你来了我们的形象不端正,我们是学术机构,要公平、公正。

这种场景、气象、意味是他们最看重的东西。

对意味的保留、对意味的弘扬和升华变得非常非常重要。

有意味的东西总比没有意味的东西要值钱的多。

消费次于感觉,感觉次于思想。

消费什么东西比感觉什么东西要次,感觉什么比有思想要次。

有思想的产品高于有感觉的产品,有感觉的产品高于消费的产品。

现在国家保护农民,稻谷收起来几毛钱一斤,但是有想法的人,在稻穗没有灌浆以前,将稻穗剪下,做成干花,一支稻穗12元。

看的东西比吃的东西要值钱。

人们愿意为这个付钱。

概念完全不一样。

平常的一块陶土,两块钱,做成茶杯,20块,做成精致的茶杯,40块钱,如果做成一个有情感形象的黛玉葬花,钟馗打鬼,那就不得了了,400块钱。

若加上精神性元素,如经过开光的观音菩萨,则值2000块钱,还不能说买,要说请。

意味的集中程度越高,价值就越高。

玫瑰在花中比较贵,因为它的意味最集中。

情人节的玫瑰价值最集中,它表达爱情。

意味被展开,展开的越充分的时候价值就越高。

在地里的时候可能2毛,在花店可能2块,在情人节可能20快,戴安娜死的时候,英国人买不到玫瑰,无价。

一首歌叫《风中的玫瑰》就是唱戴安娜的。

意味的境界越高,价值越高。

你在消费的时候达到了一个境界,就值得了。

2、古老胜于当代

由于历史是有价值的,由于历史是不可复制的;由于当代是稀薄的,当代的东西往往都是稀薄的东西,它的意味的浓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古老的东西,带着它种种故事、种种历程变得非常的有价值。

我们常常说秦砖汉瓦,现在注意它的价值的人不多。

北京长城脚下拿长城砖垫猪圈的多了,没有多少人拿来卖,当然不能卖了,但想为其创造价值的也人不多,注重其价值的人也不多。

不要说长城的砖,就是柏林墙的砖都被人卖了好价钱。

柏林墙倒了,犹太人说把这一段卖给我吧,德国说好啊,处理垃圾还要花费一大笔费用呢,于是犹太人每一块砖编号、清理干净、包装,10美元一块。

讲两个经典的案例:

一个是艾菲尔铁塔,原来技术水平不够,怕它太重,后来瘦身,换下来一堆废钢,有人把它买回来,做成小的埃菲尔铁塔,样子一模一样,2000美金一个。

另一个是美国的自由女神,也是关于犹太人的。

做铜俱的老板问儿子,铜多少钱一斤?

35美分,老爸说,儿子啊,你作为犹太人不能这样想,你要想做成铜把手多少钱?

35美金。

这个孩子长大后碰到自由女神瘦身,用瘦身下束的废铜,做成小的自由女神,赚了350万美金。

因此,我们需要把有历史的东西留下来,把意味留下来。

有些事情就是你要发现它、发现历史、发现它的意味,把历史的东西变成一个现实的东西,产生价值,怎么把它变成一个现实的、可操作的商品?

把时间卖掉?

把空间卖掉?

应该有些想象的,用什么样的方式把时间卖掉、空间卖掉。

昨天去盂城驿,看到一间房,房顶的木头、砖瓦都是原来的老的东西,听说就是因为这些才使得盂城驿成了国家级文物。

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个历史卖掉?

卖出高价值?

盂城驿几千年的历史,我们如何把历史卖掉?

把它卖好?

很少有人在经营时间、经营空间。

有人在经营空间吗?

经营时间吗?

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美国人在中国卖空间,一平方厘米,3000-5000美金,发给你一张地契,很精美的地契,让你有“我在美国拥有土地”的感觉。

卖月球呢?

“我们家在月球有五亩地”和“你们家在月球没有地”感觉是不一样的,完全不一样。

这是卖精神生活,不是物质生活,是一个很高级的经营。

3、自然胜于制造

第三我讲讲自然胜于制造。

有三样东西很重要:

天育的、地养的、物生的。

这也是不可复制的,独一无二的。

这个价值是不得了的。

凡是能够复制的东西都是跌价的,价值不高。

即使一开始价值高,但买来就跌价:

电脑、手机、电视机等等。

不可复制的东西天天涨价,想涨价就涨价,故宫、黄山、瘦西湖。

我们要掌握不可复制的东西是什么,我们要找到高邮不可复制的东西是什么。

第一天育的。

天所育的是什么?

比如时间:

一年四季,24节气,我们的节庆。

2000年的时候,大家都在想:

2000年太阳第一个升起的地方在哪里?

这个地方发现有市场,在一个岛上,于是在岛上的最东面建一个观察站,收钱,去的人花了高价钱,但是很得意,我是新千年全人类第一个看到太阳的人。

再比如中央台做中秋节晚会,中央台第一次在北京以外的地方做中秋节晚会是在哪里?

在扬州,为什么?

就为了一首诗:

“天下三分明月夜,无奈二分在扬州”。

理由是什么?

就是这句话。

扬州真的是这样吗?

都是一样的,但是有这个故事、有这个意味、有这个历史在,于是扬州就有了,说有就有了,把一个中秋的东西拿来归自己。

虚拟有虚拟的经营方法,在哪里?

在人们的心里,在人们心里认同的地方经营。

扬州就是这样经营的。

第二地养的。

钱塘江潮,地养的,此地唯一,一年就只有那个时刻看。

此时、此地、此人最重要,我们做文化产业千万要注意此时、此地、此人(此个性)。

所以钱塘江潮就做出了一个。

我们对此时、此地和此个性是非常在意的,如何来经营?

你就说中国人的一个年夜饭,除夕为吃这顿团圆饭,过年有多少人在动啊!

是一顿普通的饭吗?

里面有多少心情、多少意味、多少感情在里面,价值就在这种深刻的认同。

第三,物生的。

日本人喜欢吃青梅酒,是因为历史、因为故事。

“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和刘备讨论天下英雄是谁的时候喝的是青梅酒。

日本人对此很感动,于是总是在问宜兴政府,能不能把产青梅的那块地卖给日本人,当然不能卖,给再多钱也不能卖,卖了就没有了。

不卖可以天天涨价、年年涨价、想涨价就涨价。

日本人也没有办法。

那块地很好:

白天的地是干的,晚上就是湿润的,特别适宜青梅的生长。

这几年大家都在炒地养的:

大红袍炒到1200元一两,福建的一棵荔枝树,产的果子叫丹砂碧玉,第一次拍卖3-7万元一颗,前几年拍卖25万一颗。

我讲的例子有些极端,但我们在这方土地上找到天育的、地养的、物生的东西应该不是太难,关键是怎么来一层一层做起来把它的价值升上去。

比如高邮的双黄蛋、麻鸭。

4、生活胜于劳作

以前美国人、英国人认为生活是为了工作,中国人总是认为工作是为了生活,现在全世界都是工作是为了生活。

这已经很清楚,过去认为工作要做好,生活苦一点无所谓。

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现在主要关注的是生活,各个方面都是的。

比如旅游,我们现在更多的不是看景点,是看当地的生活状态,看生活方式。

德国的海德堡,没什么景观,是二战中唯一没有被盟军轰炸的城市,完整地保留了德国人的生活状态,现在非常多的人去看,每年500万,看什么呢?

一个男人推着婴儿车在街上走、一个房子里传出来的钢琴声、老人在路边喝酒聊天,小孩子在路上跑,就看这。

过去是看景观,现在是了解各自的生活状态。

生活方式和状态是人们始终在关注的问题。

我们做文化产业,就要理解当下人们最关注的是什么?

你能做到他想到的地方、你能做到他想不到的地方、你能做到他满意的地方、你能做到他不满意的地方。

盂城驿要发展,我们能让来的人看什么?

听什么?

闻什么?

互动什么?

想什么?

吃什么?

我们的观念要永远走在消费者前面,我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也要永远转变在消费者前面。

把那种让消费者感动的事情想出来、与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把感动他们的理由找出来。

不是我们要发展,我们想发展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费者想发展什么?

如何让消费者发展?

只要消费者发展了,我们就一定能发展。

5、感受胜于消费

有没有感觉与消费不消费直接相关,感受比消费还要重要,现在这个时代你做出的东西你要让他有感觉,没有感觉的东西白做了,一定要把感觉展开、展现出来。

因此,我们要思考的,是能不能让消费者有感觉、感动、深刻感动。

哈利波特卖什么?

卖的无非是恐惧、神秘、勇敢。

内容就这几个字,卖了100亿美金。

罗琳通过文字把这些感觉表现出来,电影通过影像把这些感觉表现出来。

我们发展文化产业,要思考的不仅是让人消费什么,而是让人感受到什么?

我们做文化产业无非是让人们有感受、感动。

但很多时候,我们是没有感觉的,不注意感觉的。

空气很重要?

但我们感觉不到?

什么时候感觉到?

当你在水底下的时候就感觉到了。

地球每秒转速2700多米,我们没感觉,什么时候有感觉?

陨石掉在地球上,相当于什么?

刹车。

陨石一掉,地球人都知道了,感觉到了,全飞出去了。

这跟开车一样的,汽车每小时200迈、300迈,有感觉没有?

没有,什么时候有?

急刹车、撞车,才有感觉。

新时代的消费特点是:

觉则有之,不觉则无。

关键是有感觉。

一个高邮人在高邮生活一辈子可能不会对人天天谈高邮,但是我们到了巴黎去一个星期,我们会天天给人讲:

我在巴黎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做出来了,最终的是问:

消费者感受到了吗?

感受到极致了吗?

三、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软实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的,他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软实力的,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在我理解,软实力主要是由无形资源、无形资产所形成的实力。

美国是这个世界上无形资产拥有量最大的国家(据说有8万亿美元),同时,美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无形资产生产国。

像可口可乐、耐克等都是在经营无形资产,而不是在经营有形资产。

除此之外,美国还有好莱坞、迪斯尼、吉尼斯、奥斯卡、财富杂志、读者文摘等等。

美国人在世界上不断发动战争,但他们不认为他们输出的是有形的士兵、军队、武器等等,而是认为是输出的美国式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

这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十七大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个想法很好,也很及时。

说明我们国家领导层开始注意文化的重要作用,也有一些实质性的行动,比如在世界各地建孔子学院,至今已经有近300家,但主要是教汉语,即汉语教学,而不是中国文化。

因此,今年3月5日《参考消息》一篇题为《中国应抓住推广中华文化的契机》的文章中说: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不客气地指出,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有国际影响的学说,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这个话或许不太好听,但值得认真深思。

真正要说中华复兴,的确应该有文化的崛起和软实力的壮大。

“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

国家需要软实力,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同样也需要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建立自己的城市文化品牌,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现在各个城市都在发展文化产业,都非常注重软实力的开发和挖掘,但是不知道挖掘什么、打造什么?

怎么挖掘、如何打造?

根本原因是不知道我是谁,不知道我的个性,不知道这个个性所处的时间性、空间性,但是一个城市想在中国这么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必须要知道,必须知道自己的个性、知道我是谁。

一个城市和地区的文化个性不仅决定了其魅力,而且决定了其竞争力度和特别擅长的行业,也就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

这也就是说,一个城市首先要知道“自己是谁”,冷静地对文化进行一个调查、梳理,再经过一系列科学、系统的整合、提升、完善和体系化建设,使城市的文化精准、深刻、系统地支持这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那么这个城市在整个大格局中拥有独具的位置是完全有可能的。

我们说:

了解了文化就了解了命运,掌握了文化就掌握了命运,改变了文化就能改变命运。

什么是命运?

命就是个性,运是这个时代的需求。

你的个性能够满足这个时代的需求,你的命运就有了,就很清楚了。

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时代的需求,就是心时代的文化需求,就是我们上面讲的那些。

现在关键的是我们都不知道我们的个性,也就是不知道我们是谁。

什么是“我是谁”呢?

就是个性。

文化是有个性的。

在全球经济中,我们可以看到德国人做精(精密制造),美国人做大(超大规模),日本人做低(成本很低),英国人做酷(非常极致和先锋),印度人创新(软件设计),犹太人发明,法国人时尚,意大利人设计,中国人个性独具(中国的天的信仰、中国人的情感生活)。

中国人没有西方式的信仰,我们有的是中国式的信仰,我们信仰什么?

信仰天。

中国所有的东西就两个字:

天、气,天人合一。

中国所有的东西都和天有关,和天气有关。

皇帝叫天子:

巡游时住庙的西北角,不敢住在庙里,圣旨叫奉天承运。

中国的农业完全根据节气来,24节气;中国的绘画最高的境界讲气韵生动;中国的建筑讲风水。

中国的武术讲气功、中国的中医讲气血……

这是我们大的个性,我们小的个性呢?

江苏的个性、扬州的个性、高邮的个性呢?

我们必须要把握我们的个性。

把握了个性,在个性基础上,我们要做的,也就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就是深刻发现一种情感与精神的需求,以鲜明的个性、生动的样式充分的予以满足。

有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是高邮要做成一个养生、养心、养神的地方。

昨天在盂城驿看到马克·波罗写的有关高邮的游记内容,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觉,他说:

“高邮养生必需品俱极丰富”。

他说得很好,但不够,我们不仅要做到能够养生,还要一定想办法能养心、能养神,让人们身、心、神都得到安定、落实。

二是要做到动人、动情、动心。

雷达表的广告也是一绝,其广告画面是,一个贵妇人,画面旁白是:

一个女人,上午10点,痛失丈夫;下午2点,喜得横财,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唯有雷达表!

这就是动人、动情、动心!

三是做到唯一或者第一。

这个世界很现实,甚至没有给第二留下位置,世界第一峰我们知道是珠穆朗玛峰,但第二是谁?

不知道。

世界一百米栏第一是刘翔,第二是谁?

我们不知道。

我们做的事业千万不要复制,一定要做唯一,做不了唯一,就做第一。

这个时代有一个特殊的现象:

如果你是世界第一的,你就可以分享整个世界市场的60%,在心经济时代,恐怕这个数字会高到80%或90%。

如美国摇滚歌手杰克逊,他整整覆盖了他这一代人,只要杰克逊出手,其它摇滚歌手的演出没人看。

这就是唯一和第一。

微软、因特尔、可乐都是如此。

第四,最后一点,把文化放到战略的位置。

我们讲文化产业发展是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讲文化不能不讲战略,因为文化战略是最根本性的战略。

一个好的点子大概在1—2个月里面有效。

股票投资大致就处于这样的一种状态。

一个好的策略大概在1—2年里有效,广告、公关就是。

一个好的战略大概在10—20年里面有效,我国从东部开发到西部开发的战略调整说明了这一点。

而一个好的文化可以在1000—2000年里有效。

孔子的《论语》在2000多年里影响了中国这个国家。

在这个国家的漫长历史中,皇帝动了,朝代也动了,什么东西都动了,但是文化没有动。

文化是我们的根本。

最后,让我们始终思考这么几个问题,做什么事情都思考这几个问题,想办法把这几个问题解决好。

就是:

我是谁?

在干什么?

在哪里?

去哪里?

为什么?

怎么办?

这里每一个问题都是非常关键的文化战略问题,每一个问题对我们发展文化产业都十分关键。

我们必须非常清楚地了解和回答好这些问题,如此我们才能在竞争中拥有自己的一席领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