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十校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9775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金华市十校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答案】D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

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

①______,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

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②______。

好的修辞,③_______。

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

有意用不符合语法规律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

【答案】

(1).①而且要用得好

(2).②也要讲究修辞(3).③是符合语法规律的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又称女儿节。

除“修楔事”之外,这一天也是青年男女郊外踏青的愉快日子,《诗经·

郑风·

溱洧》即写此风俗:

溱与洧①,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②兮。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③,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④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注】①溱(zhēn)、洧(wěi):

郑国两条河名。

②蕑(jiān):

一种兰草。

③且(cú

):

同“徂”,去,往。

④洵(xú

n)訏(xū):

实在宽广。

请结合诗歌,发挥想象,描写古代上巳节郊游的场景。

要求点面结合,语言表达简明流畅、生动得体,不少于100个字。

【答案】参考示例:

春日里,溱水、洧水温柔地流淌着。

青年小伙和姑娘,人手一束嫩绿的兰草。

有个姑娘含羞带笑地说:

“一起去逛逛吧!

”小伙子脸涨红了,憨憨地回答:

“已去过一次,不过,还可以再去走一走的!

”两人一起走到洧水边。

宽广的河岸上,男男女女,往来不绝,互相调笑嬉闹。

“送你一朵芍药呀,约你下次见面,可好?

材料一:

网约车是指基于移动互联网、以手机APP为主要服务平台、为具有出行需求的顾客和具有出行服务资格与能力的驾驶员提供信息沟通和服务连接的新型商业运行模式。

网约车以其在效率、价格等多方面的优势,有效缓解了出行难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谈及时网约车的态度,几乎所有人都持着包容的态度,正是得益于这一共识,依托子互联网经济的网约车市场在短短几年间得到了快速发展。

互联网出行在各线城市的市场渗透率

(摘自《第一财经周刊》)

材料二:

滴滴因为顺风车遇害事件的安全整改还没结束,现在又不得不面对巨额亏损的问题了。

根据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称,2018年上半年滴滴亏损超过40亿人民币,其中对乘客和司机的补贴奖励投入达117.8亿元,已经达到2017年全年的65%。

不过滴滴顺风车现在已经无限期下线,这对巨额亏损的滴滴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顺风车在2017年给滴滴带来8亿元利润,是滴滴唯一盈利的业务。

如今,下线顺风车业务,使得滴滴损失大约3000万司机,运力削减明显。

从与一众网约车烧钱补贴抢占市场,到收购Uber中国一家独大,6年来滴滴仍未实现盈利,与Uber中国一样,难以盈利似乎是网约车的宿命。

滴滴和Uber中国等进行打车大战时,比拼的就是谁家的补贴力度比较大。

最终滴滴拖死了大部分对手,市场份额一度超过90%。

在收购Uber中国后,滴滴也曾把战略转向“修炼内功”,减少补贴,提高用户数量,以盈利为主要目标。

但很快滴滴又不得不回到烧钱补贴的老路上,因为从2017年开始,美团、首汽等公司都陆续进入网约车市场。

美团打车凭借对乘客每单补贴,对司机抽取远低于滴滴的分成,在上海上线3天就占领了超过30%的市场份额,滴滴很快也以各种优惠补贴回应。

全靠补贴培养起来的市场难以持续,共享单车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但对于滴滴来说,可以不补贴乘客,但司机的补贴必须要有,尤其是在司机已经越来越少的情况下。

顺风车遇害事件后,政府对于网约车的监管收紧,以北京为例,想要在北京从事网约车行业,需要拥有本市户籍、本市牌照,司机需要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车辆需要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

对于滴滴来说,要想实现盈利,需要以更少补贴获取更多的订单,但这一切的重要基础是充足的运力,在网约车司机准入门槛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滴滴的运力将进一步下降,使得滴滴面临更大的压力。

(摘自《凤凰资讯》)

材料三:

2017-2022年中国互联网出行交易规模走势

网约车的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不管是有多大的空间,归根结底都要围绕为用户服务这一核心,一切举措都是为了让用户出行更美好,这是滴滴的愿景。

以5年时间的维度来看,中国的交通互联网将会更加蓬勃的发展,以未来30年的维度来看,技术的变革或许才刚刚开始。

至于网约车是否能走远走好,就得交给时间去考量了。

(摘自《中国网约车产业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7.据材料,对滴滴顺风车遇害事件给滴滴公司带来的影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滴滴唯一盈利

业务顺风车无限期下线.加剧了滴滴公司的亏损状态。

B.下线顺风车业务,使得滴滴损失了大约3000万司机,运力削减明显。

C.政府对网约车监管收紧,司机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导致难保充足运力。

D.滴滴改变原来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战略,重新回到烧钱补贴的老路上。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网约车有效缓解出行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绝大多数人对网约车持包容的态度,从而使其市场发展迅速。

B.从成立至今,滴滴公司一直通过烧钱补贴和收购对手公司等手段来抢占市场,所以从未盈利,表明难以盈利似乎是网约车的宿命。

C.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滴滴公司在司机越来越少、运力削减的情况下,选择不给乘客补贴,而加大对其司机的补贴力度。

D.网约车具有效率、价格等多方面优势,其一切举措都是为了让用户出行更美好,网约车应该会经受住时间的检验,发展越来越好。

9.结合材料,就网约车公司的经营提两条建设性意见。

【答案】7.D8.A

9.参考示例:

(1)调整战略布局,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五线城市发展;

(2)提高服务品质,提升司机服务水平,提高用户数量。

春挑马兰头

刘学刚

①一粒草芽儿往出拱,先是露出两片娇嫩嫩水灵灵的子叶,深深地吸一口掺和着阳光味道的空气,然后,一根细嫩的茎秆直愣愣地立了起来,抖一抖尘土,都能听见它咔吧咔吧的拔节声,这就是立春。

②二十四节气的每一个名称,都有各自特定的声响和色彩,天地因之敏感细腻感性,并经由草木、气候和天况做出响亮的回应。

立春东风回暖早。

立春,亦称报春、邀春、打春、迎春、咬春。

“暖律潜催腊底春,登筵生菜记芳辰:

灵根属土含冰脆,细缕堆盘切玉匀。

”(叶国观《咬春诗》)立着的春天是要用牙齿去咬的,清人叶国观用诗歌保存着“咬春”这一古老的行为艺术。

野菜有灵根,糅含着泥土的腥味和阳光的芳香,“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这个“咬”有着做百事之前的从容和坚定。

春盘上一堆白根绿叶,外嫩里鲜,咬上一口,啧啧,真的连舌床也爽爽地淌着鲜味儿,鼻息哧溜哧溜地喷着,全身的经脉被几棵仙草打通了,整个人鲜气得很。

③春天,野菜到处都有。

荠菜、苦菜、萋萋菜、灰灰菜、云星菜、马齿菜,春天的大地就是一个偌大的春盘,盛得满满的,让你一次咬个够。

“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洁白的纸闪着春盘的光芒,周作人不是在苦吟雕琢,而是把一个个新鲜活泼有趣的汉字请到他的春盘里,把玩品味。

挖野菜,也叫打野菜、采野菜、拔野菜。

带着剪刀寻野菜,在我们那里,就是采马兰头了。

采马兰头,又叫挑马兰头,百里挑一的挑,只挑马兰头的嫩梢梢嫩叶叶,留下它的绿紫茎继续生碧叶,开紫花。

春挑马兰头,依然保留着古代的生活方式,人们就像对待休耕地那样,不去扯断马兰头的根茎,让采撷鲜叶嫩梢成为整个春天的日常生活,“咬春”不再是一个节气,而是人们的一种日常行为,和说话、走路一样的行为。

贯穿一个春天的鲜叶嫩梢,让人感到生活的日日新,感到春天之神的持续眷爱,由此坚定在土地上过一生的信心。

④马兰头,菊科马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生长在地边、路旁、沟畔,野地里也有,小麦返青的时候,它们开始吐绿。

新吐的绿应和着回返的青,这场景,就叫一个春色无边。

马兰头高者可达一米,原名马拦头,明人王磐《野菜谱》有句“马拦头,拦路生”,好个“拦路生”,道出了马兰头不择地而生的迅猛长势。

⑤民间有谚语云: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立春了,新芽在地下的呼吸声依稀可闻,被遥望近看的草在大地上铺陈着,在向阳背风的洪沟河南岸,已有植物竖起了它绿色的旗帜,无遮无拦的阳光落下来的时候,变成一只只温情的手,把那些碧绿的叶抚摸得更鲜润更光彩。

它直立的绿茎带些许紫红,显得很有深度。

叶子是一色的碧绿,却在形状上生出一些姿态来。

它的叶儿很薄,叶脉清晰,一条小河一般的主脉从茎株分离出去,径直流向叶端。

基部叶尚未脱落,它的茎株就冒出一些长条形的叶子,交互向上攀升,有些迫不及待了,叶缘有羽状的浅裂,那是料峭的风给咬的吧。

后发的叶子窄一些,也更长一些,有些柳叶的姿容,无缺刻。

这种植物三四月间最为繁茂,春雨足,叶肥嫩。

夏五月,淡紫色的花单生枝顶,头状花序,整朵花就像儿童画笔下的大太阳,中间是金黄的一团,放射的紫色光线用波浪线条简洁明快地勾勒出来,很有童话情趣。

⑥这早春就站立的植物,其花似菊而色紫,我们叫它野菊花,也有人叫它路边菊,其茎叶可摘食,“俗以摘取茎叶故谓之头”(清·

顾张思《土风录》),南国北疆皆呼之为马兰头。

《本草纲目》载:

“泽卑湿处甚多。

二月生苗,赤茎白根,长叶有刻齿,状似泽兰,但不香尔。

南人多采沟晒干,为蔬及馒馅。

”很久以前,南方人自制的马兰头干菜让春天的气息和味道蔓延到了秋冬,这是一种向后看的目光。

马兰头吃法很多,可以凉拌,苏南地区有一道小吃,叫“马兰头拌花生米”,清爽又脆香,单听这菜名就让人喉结大动。

马兰头可以熟食,爆炒、炖食、煮粥均可;

还可以制作马兰茶,马兰叶填以白糖,开水一冲,爽爽的香、微微的苦、美美的甜都跑到你的舌尖尖上了。

⑦马兰头味辛,性凉,凉拌最为爽口。

新挑的嫩叶叶细茎茎犹如害羞的雪,落入滚烫的情怀岂不化为热泪一滴?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建议:

“马兰头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

”生吃好,鲜凉滑爽甘香,正是马兰头的本味。

洗净的嫩叶嫩梢,沸水里先滚一趟,把涩味赶跑,然后清水养一下,养出一盆绿翡翠,沥干,切碎。

备配料,胡萝卜的黄丝丝、嫩黄瓜的青条条、豆腐干的白片片。

三者拌入马兰头的嫩叶叶细梢梢,撒几粒精盐、白糖、味精之类的亮晶晶,淋几滴陈醋、麻油、酱油之类的浓情,拌匀,就是一道凉拌马兰头。

吃吧,吃吧,就在筷子探向青菜的一刹那,突然怔住了,这哪里是一道凉拌菜,分明是大地的无边春色,人间的绝美风景。

⑧立春,是一年的初始。

早春的马兰头,直立着它的茎,碧绿着它的叶,任你挑,任你咬,让你的身体也发芽,让你整个人一年四季都春天。

10.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11.赏析第⑦段的画线部分。

12.文中多处引用古诗文,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13.根据全文,分析“咬春”的多重意蕴。

【答案】10.①通过对植物萌发的特写,表现初春植物的鲜妍可爱,为后文写挑马兰头作铺垫。

②点明时令背景,引出下文对立春节气的介绍。

③描写细腻,感染力强,流露出作者对初春生命的热爱和赞美,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1.①多用短句,节奏明快,细致地呈现了凉拌马兰头

制作过程。

②大量运用叠词,如“黄丝丝”“青条条”“白片片”等,彰显了视觉、味觉的盛宴,惹人垂涎。

③多用口语,充满生活气息,如“吃吧吃吧”,叙述亲切可爱;

如“备配料”“撒几粒”“淋几滴”以时间顺序展开,使凉拌的过程生动可感。

④运用联想,由碗筷间的马兰头联想到“无边春色”“绝美风景”,由实到虚,丰富并拓展了“咬春”的内涵。

12.①使文章言简意赅,有利于表情达意。

②丰富文章内容,增强知识性和趣味性。

③增添文学性,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④赋予马兰头以文学意蕴,使文章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13.①“咬春”是立春的别名,“咬”春天新生的草木,是味觉的行为艺术。

②“咬春”,通过人对鲜叶嫩梢的精挑细选,表达了对生命的体认和对自然的由衷热爱。

③“咬春”蕴含着对纯朴自然、富有诗意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憧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元九①书

白居易

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

则知仆宿昔之缘,已在文字中矣。

及五六岁,便学为诗。

九岁谙识声韵。

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

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

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

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

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

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

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

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

每与人言,多询时务;

每读书史,多求理道。

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

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

上以广宸听,副忧勤;

次以酬恩奖,塞言责;

下以复吾平生之志。

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乃至骨肉妻孥,皆以我为非也。

其不我非者,举世不过三两人。

有邓鲂者,见仆诗而喜,无何鲂死。

有唐衢者,见仆诗而泣,未几而衢死。

其余即足下。

足下又十年来困踬若此。

呜呼!

岂六义四始之风,天将破坏,不可支持耶?

抑又不知天意不欲使下人病苦闻于上耶?

不然,何有志于诗者,不利若此之甚也!

然仆又自思关东一男子耳,除读书属文外,其他懵然无知,乃至书画棋博,可以接群居之欢者,一无通晓,即其愚拙可知矣!

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②,达官无半面之旧;

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拳于战文之场。

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贯,出交贤俊,入侍冕旒。

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亦其宜也。

(节选自《白居易集笺校》)

【注】①元九:

唐代诗人元稹,作者友人。

②缌麻之亲:

关系疏远的亲族。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识:

记住

B.昼课赋,夜课书课:

学习

C.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时阙:

时政缺失

D.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图:

希望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则知仆宿昔之缘恐年岁之不吾与

B.每与人言欲呼张良与俱去

C.何有志于诗者开国何茫然

D.即其愚拙可知矣其皆出于此乎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谈到自己刻苦学习、勤奋诗艺的成长经历时,既有工笔描写,又有简笔概述,读后令人感动。

B.作者在总结创作经验时,谈到了诗歌创作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文学应该反映现实的进步观点。

C.因文学创作联系现实紧密,作者及其作品被很多人误解攻击,作者对此表示已生悔意并进行反省。

D.本文多对称句式,整散结合,语言平易流畅;

叙议结合,感情抒发浓郁真挚,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矣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广宸听,副忧勤;

(2)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拳于战文之场。

【答案】14.D15.B16.C

17.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矣

18.

(1)首先是用来开阔皇帝的见闻,帮助皇帝处理朝政;

其次是用来报答皇帝的恩情和奖励,尽谏官的职责;

最后是用来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

(2)在善跑者的道路上拖着笨拙的步子(在人人快跑争先的仕进之途上勉励自己迈着艰难的步伐),在较量诗文的场所伸着两手空空的拳头(在较量诗文的战场赤手空拳地打拼)。

参考译文:

我出生六七个月的时候,乳母抱着我在书屏下边玩,有人指着无字之字教给我。

我虽然嘴上说不出来,但是心里已经默默地记住了。

后来有人拿这两个字问我,即使试验十次百次,我都能准确地指出来。

那么我是生来就与文字有缘了。

到五六岁,就学习做诗,九岁通晓声韵,十五六岁开始知道考中进士的荣耀,就刻苦读书、二十岁以来,白天学习做赋,夜里刻苦读书,间或也学习做诗,没有空闲时间睡眠休息。

甚至于嘴和舌头都生疮,手和肘都磨成茧。

眸子里面总是一晃一晃的,好象飞着挂着珠,动不动就以万计。

这大概是刻苦学习奋力做诗造成的,自己感到很悲哀。

因家庭贫困而又多事故,直到二十七岁我才应进士试。

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分科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

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

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

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

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

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

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

我正是在这时升做翰林学士,又做左拾遗的官,亲手领取写谏章的用纸,除写奏章直接向皇帝陈述意见之外,有可以解救人民疾苦,弥补时政的缺失,而又难于直接说明的事项,就写成诗歌,慢慢地让皇帝知道。

首先是用来开阔皇帝的见闻,对他考虑和处理国家大事有所帮助。

其次是报答皇帝的恩情奖励,尽到谏官的职责。

最后是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

没有想到,心愿没有实现而悔恨已经产,诗歌没有闻于上,而诽谤却已经形成了。

甚而我的兄弟妻子都认为我是错的。

那认为我没错的,整个世上也不过二三个人。

有一个邓鲂,看见我的诗就高兴,不久他就死了。

还有一个唐衢,读了我的诗就哭泣,不久唐衢也死去了。

另外就是你的情况了,而你十年来又困顿到这步田地。

唉!

难道六义四始的传统,上天就要破坏它而不能支持了吗?

还是我不知道上天的意愿就是不让人民疾苦闻于皇帝呢?

要不然的话,为什么有志于做诗的人不顺利到这样严重的地步呢?

但是,我自己也思量过,我只不过是关东一个普通人罢了。

除去读书作文之外,其它事是胡胡涂涂一无所知,甚至连书法、绘画、弈棋、博戏那样可以与众人交换联欢的事,我都一无通晓。

就是说,我的愚笨是可想而知了。

当初应进士试的时候,朝廷里面连一个疏远的亲戚也没有,达官之中连一个曾有过一面之识的朋友也没有。

争取功名我不善于奔走趋附。

科举考试我也没有可靠的凭借。

但是,十年之间我却三次中第,名声为众人所知,足迹达到侍从之官。

在朝廷之外与贤俊之士相交结,在朝廷之中就服侍皇帝。

开始我是由于文章知名的,最后又由于文章获罪,那也是应该的。

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小题。

【双调】湘妃怨和卢疏斋《西湖》

马致远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

不知音不到此,

宜歌宜酒宜诗。

山过雨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

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19.“春风骄马五陵儿”中

“五陵儿”与“五陵年少争缠头”中的“五陵年少”意义相同,都是________的代称。

20.赏析画线句子的艺术特色。

【答案】19.贵游子弟或贵族子弟

20.①以西子比喻西湖,描画那远处一抹青山,正如美人深深的眉毛;

近处如烟的柳丝,真像美人蓬松的头发。

②寓情于景、景中含情,抒发对西湖美景的喜爱,表现自己悠闲的心境。

③炼字精妙。

“颦”字令人联想起西施捧心皱眉的妍媚姿态,富有情致;

“拖”字画出了和风吹拂、柳枝斜长的动态;

“堆”字使人想见美人乌发之浓密,似乎高耸的发髻就浮现在眼前。

④语言清新明丽,间杂口语,读来雅致又不失活泼。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

“《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

学而》)

子曰:

“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诗》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朋友之道,可以群居也。

(南朝梁·

皇侃《论语义疏》)

21.根据前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孔子对________的重视。

22.结合材料,说说子贡与皇侃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各有什么用意?

【答案】21.学诗或诗教

22.①子贡引用诗句,用以比喻人有了好的品质,还要致力于学问,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②皇侃引用诗句,用以表明大家在一起,互相切磋交流学问,可以增进彼此情谊,起到协和群体的作用。

子贡说:

“贫穷而不逢迎谄媚,富裕而不骄矜傲慢,怎么样?

”孔子说:

“好。

但不如虽贫穷但快乐,虽富裕却爱好礼制。

”子贡说:

“《诗经》说:

‘切割,锉刻,雕削,磨光’,是不是这个意思呢?

“子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