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B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0974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B卷.docx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B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B卷.docx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B卷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6题;共15分)

1.(2分)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宛转(wǎn)钥匙(yuè)懊悔(ào)    

B.哽咽(yàn)肃静(sù)祈祷(qí)    

C.踱步(duó)锯子(jù)郝叟(hǎo)    

D.诧异(chà)糊涂(tu)赚钱(qiàn)    

2.(2分)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收敛   脑髓   罪魁祸首   庵庵一息    

B.凛冽   观瞻   长嘘短叹   根深蒂固    

C.喑哑   眩耀   广袤无垠   红妆素裹    

D.蓦然   黄晕   睡眼惺忪   妄下断语    

3.(2分)下面句中空白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风又从废墟上 ① ,依然发出“留——留——”的声音。

我忽然 ② 了。

它是在召唤!

召唤人们留下来, ③ 这凝固的历史。

废墟,不愿永久停泊。

A.①吹过   ②醒悟   ③改造    

B.①拂过   ②感悟   ③创造    

C.①掠过   ②清醒   ③改变    

D.①刮过   ②觉悟   ③制造    

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我们很忙碌的时候,终日里再没谈天的工夫。

B.各地教材大换血,鲁迅的多篇作品“被踢出去”,网友质疑道:

“时代确实不同了,但谁又能否认我们这个时代不需要鲁迅精神了呢?

C.通过日新月异的技术,使体育迷无须紧盯电视屏幕也能看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

D.看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根据之一是要看他是否注重细节。

5.(4分)文学常识填空。

  

(1)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等。

(2)《昆明的雨》中的诗句“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分别出自________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________》。

6.(3分)《惠子相梁》选自________,庄周,是________(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

_______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二、综合题(共1题;共15分)

7.(15分)(2019·邵阳模拟)综合实践

请你参加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

宣传动员】请为本次活动拟写宣传标语。

(不超过16个字)

(2)【活动二:

资料学习】简要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

在两会代表的题案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指出,正在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应当加强环保部门的执法权;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分析影响雾霾重因素之一为汽车尾气的排放;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给出了这样的数据:

在雾霾污染源的构成中,石化能源占60%,其他占40%。

以北京市为例,在2013年雾霾污染源构成中,机动车尾气排放占31.1%。

2014年全国汽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包括PM2.5),货车约占78.7%。

(3)【活动三:

出谋划策】小红家最近喜事连连,她的父亲买来烟花爆竹准备好好庆祝一番。

她劝父亲不要放,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可父亲说:

“最近喜事频传,放点烟花爆竹热闹热闹,没大碍!

”如果你是小红,你将怎么劝说父亲?

三、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80分)

8.(30分)(2017八下·梅江月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双皮鞋的秘密

我上高中的时候,班里大多数同学都买了皮鞋,我也想买一双。

星期六回家,我对妈妈说了。

妈妈半天没说话,只是盯着我。

好久,她才说,非买不可吗?

我没有说话,却点了点头。

妈妈说,你快要交学费了吧?

我又点了点头。

妈妈又说,你的学费还没攒够呢!

我听了没说话,把头转到了一边。

妈妈说,你爸爸在地里刨葱,你去看看吧。

我去了地里,爸爸正在刨葱。

见我不说话,爸爸问,怎么了?

我还是不说话。

爸爸就不问了。

那天的天气很好,可我却觉得很闷,头就像被谁用棍子打了一下。

过了一会儿,妈妈也到了地里。

她把我想要皮鞋的事给爸爸说了。

爸爸听了,过了好大一会儿才说,晚几天买不行吗?

我不说话,我想星期一上学的时候就穿上新皮鞋。

可我说不出口,我知道我的家境很穷。

爸爸说,你想要皮鞋,行,你肯下力气吗?

我说,肯下力气。

爸爸说,邹县的葱比咱这儿贵好几分钱,只是路太远了,我一个人拉排车怕拉不到。

我当时就说,我帮你拉。

邹县离我们这儿有七十里路,我和爸爸吃过晚饭,就拉着一千多斤的葱上路了。

刚开始,我觉得还行,没怎么费力。

大约走了有二十里路,就觉得浑身上下酸酸的,排车的轮子好像坏了。

我和爸爸吃力地前进着。

爸爸说,你能坚持到邹县吗?

我咬了咬牙,说,能。

爸爸就不再说什么了。

晚上没有月光,只有几颗星星在天空眨着眼。

有露水从天上落下来,打湿了我和爸爸的头发。

晚上已经很冷了,可我们身上却流着汗。

为了一双皮鞋,我豁出去了。

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我就走不动了。

三十多里路,我们走了四个小时,但还有四个小时的路呢!

我说,邹县可真远。

爸爸说,不近。

我说,咱歇一会儿吧。

爸爸说,你不想要皮鞋就歇一会儿吧。

我说,歇一会儿就买不成皮鞋了?

爸爸说,咱早到一会儿可能卖个好价钱,晚到一会儿可能就把你的皮鞋给耽误了。

我说,那咱赶路吧。

爸爸说,咱一口气赶到。

我咬了咬牙说,行。

那天葱卖得很好,一斤比我们那里多卖八分钱,一千多斤就多卖了一百多块钱。

我心里很高兴,我的皮鞋有希望了。

一回到家,我就躺在了床上。

我一夜没合眼,累坏了。

待我醒来时,爸爸把一双皮鞋递到了我手里,我心里很高兴。

妈妈说,花了一百多块呢!

星期一,我就穿着皮鞋去了学校。

有个眼尖的同学说,你的皮鞋不是皮的。

我不信。

同学给我指了出来,我的心当时就凉了。

爸爸被人骗了,那可是我们俩的力气钱啊!

说真的,我当时沮丧极了。

后来我回家,爸爸问我,怎么没穿皮鞋?

我说,我得省着穿。

爸爸笑着说,知道省就好。

爸爸说,你要想穿上名牌皮鞋就得好好学习。

我一直保存着那双皮鞋。

我怎么也忘不了为了一双皮鞋,我和爸爸拉着一千多斤的葱到七十里开外的邹县去卖。

我和爸爸辛辛苦苦多卖的钱,被卖皮鞋的人给骗去了。

至今我都没有给爸爸说那是双假皮鞋,我不想让爸爸伤心。

如今我已结婚生子,我不再为了一双皮鞋而发愁。

可我怎么也忘不了那双皮鞋,就是那双皮鞋让我知道了做人的艰辛。

那双皮鞋怕是要陪伴我一辈子了。

一天,我陪爸妈吃饭。

妈妈说,你知道吗,多年前的那双皮鞋是革的。

我说,我穿上皮鞋到了学校就知道了。

妈妈说,可你没说啊。

我说,我知道那双鞋比真皮鞋还贵。

爸爸突然说,有个秘密你们都不知道,当年我没有被骗。

我和妈妈一听,都愣了。

爸爸继续说,我去给你买皮鞋时,在路上遇见了一个病危的老太太,我把钱给她了。

我想皮鞋真假都一样穿,可人的命就只有一条。

爸爸的头发已经花白了,他的背也已经驼了,但我却忽然发现,爸爸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高大。

在他面前,我只能仰望,一直到永远。

(佚名文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括号内写出主要故事情节。

(每处不超过4个字)

想要皮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全文,说说一双皮鞋的“秘密”究竟有哪些。

(3)知道爸爸买回来的是假皮鞋,为什么后来“我”说“那双鞋比真皮鞋还贵”?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三段,先后出现“我没有说话”“我听了没有说话”“我还是不说话”“我不说话”,表现了“我”非常想买鞋但面对贫困家境时内心的自责和悔恨。

B.第六段中的环境描写,凸显了夜晚的漆黑、寒冷,烘托了“我”迫切希望得到皮鞋的心情,还使用了拟人的修辞,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C.“我说,我得省着穿。

爸爸笑着说,知道省就好。

”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懂得体谅家庭的困难,知道了俭省。

D.爸爸喊上“我”一起去卖葱,根本的原因是,一千多斤的葱、七十里的路,他一个人拉不到。

9.(30分)(2019八上·绍兴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过去的生活

王安忆

①有一日,走在上海虹桥开发区前的天山路上,在陈旧的工房住宅楼下的街边,两个老太在互打招呼。

其中一个手里端了一口小铝锅,铝锅看上去已经有年头了,换了底,盖上有一些瘪塘。

②这老太对那老太说,烧泡饭时不当心烧焦了锅底,她正要去那边工地上,问人要一些黄沙来擦一擦。

两个老人说着话,她们身后是开发区林立的高楼。

新型的光洁的建筑材料,以及抽象和理性的楼体线条,就像一面巨大的现代戏剧的天幕。

这两个老人则是生动的,她们生活在高科技的现在,却过着具体而仔细的生活,那是过去的生活。

③那时候,生活其实是相当细致的,什么都是从长计议。

在夏末秋初,豇豆老了,即将落市,价格也跟着下来了。

于是,勤劳的主妇便购来一篮篮的豇豆,捡好,洗净。

然后,用针穿一条长线,将豇豆一条一条穿起来,晾起来,晒干,冬天就好烧肉吃了。

用过的线呢,清水里淘一淘,理顺,收好,来年晒豇豆时好再用。

缝被子的线,也是横的竖的量准再剪断,缝到头正好。

拆洗被子时,一针一针抽出来,理顺,洗净,晒干,再缝上。

农人插秧拉秧行的线,就更要收好了,是一年之计,可传几代人的。

电影院大多没有空调,可是供有纸扇,放在检票口的木箱里。

进去时,拾一把,出来时,再扔回去,下一场的人好再用。

这种生活养育着人生的希望,今过了有明,明过了还有后,一点不是得过且过。

不像今天,四处是一次性的用具,用过了事,今天过了,明天就不过了。

④梅雨季节时,满目的花尼龙伞,却大多是残败的,或是伞骨折了,或是伞面脱落下来,翻了一半边上去,雨水从不吃水的化纤布面上倾泻而下,伞又多半很小,柄也短,人缩在里面躲雨。

过去,伞没有现在那么鲜艳好看,也没那么多花样:

两折,三折,又有自动的机关,哗啦一声张开来。

那时的伞,多是黑的布伞,或者蜡黄的油布伞,大而且坚固,雨打下来,那声音也是结实的,啪、啪、啪。

有一种油纸伞,比较有色彩,却也比较脆弱,不小心就会戳一个洞。

但是油纸伞的木伞骨子排得很细密,并且那时候的人,用东西都很爱惜,不像现在的人,东西不当是东西。

那时候,人们用过了伞,都要撑开了阴干,再收起来。

木伞骨子和伞柄渐渐就像上了油,愈用久愈结实,铁伞骨子,也决不会生锈。

伞面倘若破了,就会找修伞的工匠来补,他们都有一双巧手,补得服服贴贴,平平整整。

撑出去,又是一把遮风蔽雨的好伞。

小孩子玩的皮球破了,也能找皮匠补的。

藤椅、藤榻,甚至淘萝坏了,都是找蔑匠补,有多少好手艺人啊!

现在全都没了。

结果是,废品堆积成山,抽了丝的丝袜、断了骨子的伞、烧穿底的锅、旧床垫、破棉胎……

⑤现在的生活其实是要粗糙得多,大量的物质被匆忙地吞吐着,而那时候的生活,是细嚼慢咽。

(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

(2)说说第⑤段“现在的生活其实是要粗糙得多,大量的物质被匆忙地吞吐着,而那时候的生活,是细嚼慢咽”中的划线词“细嚼慢咽”在文中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拆洗被子时,一针一针抽出来,理顺,洗净,晒干,再缝上。

(4)阅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眼里的“过去的生活”,并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0.(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__________

朱万疆

①林语堂曾说:

“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断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

”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

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