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章城市与城市化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09502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9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章城市与城市化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章城市与城市化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章城市与城市化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章城市与城市化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章城市与城市化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章城市与城市化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章城市与城市化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章城市与城市化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章城市与城市化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商业区活动繁忙,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

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

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

00时和10:

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1~2题。

【导学号:

21490081】

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

A.行政区       B.商务区

C.住宅区D.工业区

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

1.C 2.B [第1题,甲地带0:

00时人口密度较大,10:

00时人口密度较小,符合住宅区的人口变化特点,故选C。

第2题,该城市的地域形态属于团块状,道路呈网格状分布,城市地域呈同心圆状向外延展,可判断为平原地区的城市,故选B。

]

(2016·

北京高考)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

下图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

读图,回答下题。

3.据图推断(  )

A.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靠近住宅区

B.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C.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

D.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

【解析】 甲区居民出行次数少,出行能耗高,说明该区靠近工业区,通勤次数少,外出购物距离长;

乙区居民出行次数多,反映工作区距离居住地较远,即工作区可能位于郊区,在工作区和居住地之间的通勤频率高,故乙可能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等级低的商业网点,居民出行次数应较高;

中心商务区居民出行次数少,出行能耗高。

[答案] B

[解题技巧]

六个角度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1)看面积:

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

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看形态:

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4)看人口变化:

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

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

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5)看建筑物密度:

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6)看分布趋势:

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

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考向2 城市功能区的发展变化

(2018·

唐山模拟)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功能用地在变化。

外部扩展可增加面积,而内部更替则有三种表现:

一是内部更替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增加,表示有其他类型的用地转变为这类用地;

二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减少,表示这一类型的用地转变为其他类型的用地;

三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不变,表示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用地类型不存在变更。

下图为2003~2012年我国某大城市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示意图。

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显示,2003~2007年该城市外部扩展、内部更替用地类型的面积(  )

A.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B.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居住用地

C.工业用地变动最小

D.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大体相当

5.2003~2012年该城市工业用地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区(  )

①环境污染较重 ②土地价格较高 ③远离消费市场 ④基础设施落后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6.该城市十年间四类功能用地的变动表明,该城市(  )

A.功能用地以向城市中心集聚为主

B.发展规模以向外扩展为主

C.空间形态变化不大

D.功能用地以均衡分布为主

4.D 5.A 6.B [第4题,读图可知,2003~2007年,该城市外部扩展的居住用地和内部更替的居住用地面积均小于工业用地,A错。

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外部扩展和内部更替的面积均小于居住用地,B错。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变化最小,C错。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外部扩展面积约为2平方千米,内部更替面积约为3平方千米,所以二者大体相当,D对。

第5题,据图可知,2003~2012年,该城市内部的工业用地面积下降幅度较大,反映出大量的工业用地转化为其他的功能用地;

而该城市工业用地的外部扩展面积较大。

工业生产需要占用较多的土地,但付租能力较低,随着城市中心区地租成本上升,加上城市环境保护的需要,工业区逐渐向城市的外围移动。

第6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城市十年间四类功能用地都发生了变化,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用地总量呈下降趋势,而外部扩展的速度较快,促进了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说明该城市的发展规模以向外扩展为主。

考点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对应学生用书第99页)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1)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中,A表示同心圆模式,B表示扇形模式,C表示多核心模式

(2)三类模式图中,均有的功能区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它们构成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

3.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

(1)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经济、社会、历史、行政四方面,它们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2)发展变化:

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导因素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知识补遗]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表现

(2)典例。

①美国城市

②欧洲城市:

市中心区很少建设现代化高楼大厦。

③中国传统城市

[特别提醒]

1.城市功能的分区是一动态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原有的功能区也可能完全改变。

2.楼层高度与市中心距离的关系:

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楼房的建设成本越高,为降低生产成本,楼房就向高处发展。

因而楼层越来越高。

3.城市内各功能区因其人类活动特点不同存在明显的人口密度的时间差异。

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稠密,夜晚人口稀少;

住宅区白天人口密度较小,夜晚人口密度大;

工业区白天和夜晚的人口密度变化相对较小。

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1)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

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城市功能分区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

(2)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

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地租越高;

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地租越低。

具体如下图所示:

①市中心(O处):

因有多条道路穿过,交通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一般为商业用地。

②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如OA、OB、OC、OD、OE、OF)两旁、公路交会处(如图中A、B、C、D、E、F处):

通达度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多为商业用地。

③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如图中G处附近):

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一般为住宅用地。

④远离公路区或城市外缘(如图中M处):

通达度较低,地租较低,一般为工业区。

(教师备用资料)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结构模式

特点

成因

举例

同心圆模式

集中紧凑,各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

平原地形,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

成都

扇形模式

城市各功能区呈扇状向外扩展

交通(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延伸)

沈阳

多核心模式

城市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批发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郊区,以及相对独立的卫星城等多功能区,并由它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类型

随着城市不断扩展,因原有市中心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核心,同时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响

淄博

⊙考向1 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分析

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

A     B      C     D

1.A 2.C [第1题,住宅区是城市功能区中分布最广泛的,读图可知,①在城市中分布最广,应为住宅区。

第2题,读图可知,甲到乙沿线,依次经过非城区—城区(小区域)—非城区—城区(较大区域)—非城区。

因为城区的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因而城区气温和地租高,非城区较低,故由甲到乙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大致为低—较高—低—高—低,分析选项可知,C项符合。

⊙考向2 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与评价分析

贵阳模拟)下图示意南亚沿海某中等城市功能分区,读图完成3~5题。

【导学号:

21490082】

3.图中甲、乙、丙代表的功能区分别为(  )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4.M地最适宜建(  )

A.幼儿园       B.疗养院

C.科研所D.物流园

5.位于N地的楼盘售价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

①远离市中心 ②交通不便 ③地处河流下游 ④位于盛行风下风向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3.D 4.D 5.B [第3题,由图可知,甲位于市中心,应为商业区,乙位于城市外缘,应为工业区,则丙为住宅区。

第4题,从图中看,M地位于城市郊区,地价较低,且靠近铁路,交通便利,适宜建设物流园。

第5题,由图可知,N地远离市中心,且位于河流下游,可能会受到沿岸工业生产影响,产生水污染。

N地有公路经过,交通便利。

南亚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N地不在盛行风下风向。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的原则

1.各功能区应力求完整连片,提高用地的经济效益,并充分满足环保、卫生防疫、防火安全等多方面的要求;

2.不同功能区之间应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同时又要避免相互干扰;

3.功能区的空间组合还应考虑城市景观和形象的需要。

1.工业区

工业区的合理布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①考虑风向:

对大气有污染(有害气体、烟尘等)的工厂(如石油化工厂、火力发电厂等)应布局在城市主导风向下风向的郊区或与冬、夏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②考虑河流流向:

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工厂(如印染厂、农药厂、化肥厂等)应布局在远离生活区和生活用水取水口的下游河段。

③考虑环境效益:

无污染、规模小但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工厂(如电子装配厂、家具制造厂等)可以和居民点交错分布;

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厂应与居民点有一定的距离;

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厂要远离居民点,并有防护带加以隔离。

2.居住区

居住区开发必须综合考虑的因素:

因素

具体要求

城市规划的要求

居住区选址要符合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要求;

城市对基础设施的规划及实施又带动了相关区域房地产的发展

自然环境的适宜度

居住区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地形、水质、空气、风向、植被等自然因素,满足人们对居住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需求

社会环境的完善性

包括交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居民素质等

消费者区位选择的心理趋向

经济状况和消费习惯不同,对居住区区位选择存在差异

3.商业区

原则

布局要求

人口指向

集中于人口密集区,市中心会形成高密度的中心商务区

交通指向

布局于人流集中区,如火车站、汽车站、轮船码头等

配套服务

功能指向 

商业服务功能在旅游地、学校、政府机关、大型企业附近相对齐全

商业布局

的层次

高层次商业区数量少,规模大,出售的商品种类多,档次高,选择度大;

反之,低层次商业区数量多,规模小,出售的商品种类少,档次低,选择度小。

主要满足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

(4).功能区分布是否合理的评价思路

判断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主要从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如距城市的远近、常年的风向、河流流向等来判断。

①根据材料信息、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图中的指向标等判断风向。

②根据图中等高线、河流的粗细变化等判断河流的流向。

③注意高级住宅区和风景区、文教区相连;

高新技术产业区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再练一题](教师备用题)

日照模拟)下图为某城市规划图,为加强新区建设,将新建居住地、公路线各一处。

有居住地B1、B2、B3和公路L2、L3作为选址方案。

读图完成

(1)~

(2)题。

(1)新建住宅区和公路线的最佳组合是(  )

A.B1、L2  B.B3、L2   C.B2、L3  D.B3、L3

(2)关于该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区分散布局利于环境保护

B.为改善城市环境设置了基本农田

C.工业新区位于市中心的下风向

D.城市空间形态主要受交通线的影响

(1)D 

(2)A [第

(1)题,图中B1占用耕地,不合适;

B2距城区较远,两面被铁路包围,受噪声污染;

B3位于工业区的上风向,邻山、湖,环境较好,最适宜建住宅区。

L2占用耕地,从市内穿过,易造成市内交通拥堵;

L3不占用耕地,且从城市外缘经过,不影响市内交通,同时又连接规划的居民点B3,故最适宜修建公路线。

(2)题,该地北部、东部为丘陵地形,城区布局空间较小,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若工业区集中布局,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将会加大环境压力,故工业区分散布局利于环境保护;

图中显示工业新区位于市中心的东北部,位于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

该城市空间形态受地形和河流影响较大。

考点三|城市区位与城市等级体系

(对应学生用书第101页)

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城市等级

规模

提供职能级别

提供职能种类

服务范围

2.城市等级体系特征

(1)城市数目、位置关系:

等级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

等级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

(2)服务范围: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1)城市等级高低与规模的大小往往与城市区位的优劣密切相关,但城市的区位优越并不表明城市的等级高、规模大。

(2)区域中等级较低、规模较小的城市的某些服务的范围不一定小,如一些旅游城市的旅游服务的范围可能覆盖全国甚至全世界。

[教材补遗](教师备用资料)

城市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主要因素

具体表现

河流

具有供水、运输和军事防御功能

气候

城市大多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度的地区

地表形态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越,且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矿产资源

工业革命后,资源丰富地区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矿城市

(2)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政治和文化历史等。

(3)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

1.城市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

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如下图所示:

(2)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

②同一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导因素也可能不同。

分析时首先分析其诞生(形成)时的因素,即是什么原因把它吸引到这一地点;

其次分析是什么因素促进或限制其发展。

2.影响城市等级及服务范围的因素

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有:

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另外人口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如下表所示:

影响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如上海市的城市规模的变化过程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资源条件

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

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如粮食、副食品)条件,丰富的劳动力条件,丰富的城市用地等

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条件

城市为服务区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一定的规模

位于人口稠密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

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考向1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山东重点高中联考)下图所示的城市群内,既有大城市,又有中等城市和众多小城市,其特点是把大城市多种职能分散到中、小城市,城市之间的距离为10~20千米,以快速交通网络连接。

城市和交通线间是面积约400平方千米的绿色沼泽和农业用地,被称为“绿色心脏”。

读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为(  )

①位置优越,商贸发达 ②交通便利,协作紧密 

③地势低洼,峡湾众多 ④河网密布,水能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城市群的“绿色心脏”的功能为(  )

A.粮食供给基地     B.改善城市环境

C.缓解海水入侵D.提供生活水源

1.A 2.B 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文字信息可知,该城市群位于北海沿岸的荷兰。

该城市群地处莱茵河入海口附近,地势较低,且多海湾而不是峡湾(峡湾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在欧洲多分布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

该城市群靠近英吉利海峡,位置优越,且位于经济发达的西欧,商贸发达;

结合材料可知城市之间有快速交通网络连接,且大城市多种职能被分散到中、小城市,所以该城市群交通便利,协作紧密;

该区域地势低平,河流落差小,水能资源不丰富。

第2题,由材料可知绿色沼泽和农业用地被称为,“绿色心脏”。

该城市群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暖湿润,晴天少,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以乳畜业为主,故A项错误;

该城市群地势低洼,海水易入侵,海水盐度高,“绿色心脏”不适合提供生活水源,故C项、D项错误;

“绿色心脏”主要功能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故B项正确。

(2015·

江苏高考)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

读图回答

(1)~

(2)题。

(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

(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

(1)D 

(2)A [第

(1)题,读图可知,当时的东京城有河流(汴河)流经,大小船只穿梭于河流中,水运便利,加之陆路交通发达,形成商业繁荣发达的东京城,故选D。

(2)题,东京作为当时的北宋都城,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行政功能,故选A。

⊙考向2 城市服务等级的判断分析

(2017·

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

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3~5题。

3.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

4.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

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

5.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3.B 4.A 5.C [第3题,B对:

地铁站点主要是供乘客上下车的地点,因而周边人流量的大小决定了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

A、C错:

地铁站点等级决定了用地面积的大小和信息化水平的高低。

D错:

周边的环境质量好坏与地铁站点等级高低关系不大。

第4题,A对:

甲、乙、丙位于城市中心附近,站点等级高,距离近,交通便利,应为人口最密集的中心商务区。

B错:

森林公园的人流量较小,附近站点的等级应较低。

C错:

大型住宅区占地面积大,一般不会布局在交通最为便利、地价高的城市中心。

产业园区一般位于市区外围、交通便利的地方。

第5题,C对,A错:

读图可知,地铁沿线分布着多个一级站点,因而有多个核心,故该城市的空间形态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D错:

由图中的城市环线可以判读出城市空间形态为团块状。

(2014·

广东高考)下图为某年许昌与周边部分城市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图,根据流量大小分为五个等级。

下列城市与许昌之间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处于同一等级的是(  )

A.平顶山和新乡    B.焦作和漯河

C.济源和开封D.郑州和洛阳

C [首先阅读图例,然后对照各城市与许昌之间的日均流量进行判断。

读图可知,许昌与郑州之间的日均流量等级最高,与平顶山、漯河、洛阳之间的日均流量等级依次降低,与济源、焦作、新乡、开封之间的日均流量等级最低。

许昌与平顶山、新乡之间,与焦作、漯河之间,与郑州、洛阳之间的日均流量等级都不相同,故不选A、B、D。

许昌与济源、开封之间的日均流量属于同一等级,故选C。

地理图表专攻(十二)|城市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对应学生用书第102页)

城市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示,一般呈现从市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常见的地租曲线图有坐标图(如图1),立体图(如图2),等值线图(如图3)等。

[识记—常考图示]

   

   图1 坐标图     图2 立体图     图3 等值线图

[领悟—判读技巧]

1.判读此类图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