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与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与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与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独占讲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自主学习注重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方式上,由单纯的口头讲授转变为引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在教学手段上,指导学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主动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
2.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建构主义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知识是由主观建构的.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的开放性.自主学习不受时间、地点、教材等条件的限制,重视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自主选择学习的方法、内容,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进行学习反馈和评价,学习更加开放.
4.学习的合作性.自主学习虽然具有独立性的特点,但它并不是个人封闭式的学习,与自学有本质的区别.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特点选择学习伙伴.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相互交流、帮助,吸取他人之长,弥补自身之短.
5.学习的创造性.自主学习不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简单复制,而是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要,完成知识的再创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案例分析
某学校两堂《函数》课为例,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分析探讨.
课例分析
两堂课是由两个不同的教师上的,上的内容都为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十四章中的14.1.2《函数》,属于同课异构类上课.两位教师都讲了书上的例题,但教师甲差不多用了半节课的时间进行讲解,而教师乙只用了不到10分中时间.
例:
一辆汽车的油箱中现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单位:
L)随行驶里程x(单位:
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L/km.
(1)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式子;
(2)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还有
多少油?
案例一:
教师甲拿起教材,把题目通读了一遍.
教师甲:
下面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在这个题中自变量是哪个?
全班学生:
x.
因变量是哪个?
y.
现有汽油?
大部分学生:
50L.
平均耗油量呢?
0.1L/km.
油箱中的油量y即剩余油量,它应该等于什么呢?
学生1:
剩余油量=现有汽油50L-耗油量(教师板书).
甲同学,你起来说一下函数关系的式子.
甲学生:
y=50-0.1x.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变量x的取值范围,哪位同学起来说一下?
学生2:
x≥0.
是吗?
我们在确定函数的自变量时,除了考虑式子本身有意义外,还什么要注意的吗?
在这个题中油有限制吗?
少部分学生:
哦,要考虑实际意义,x≤500.
500是怎么求出来的?
学生3:
用50除以0.1.
我们来总结一下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小结:
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除了式子本身有意义外,还要使它具有实际意义.
……
学生:
此位教师的板书如下.
解:
(1)y=50-0.1x.
(2)由题意知x≤50,
0.1x≤50,
由0.1x≤50得x≤500,所以0≤x≤500.
(3)当x=200时,函数y的值为:
y=50-
0.1×
200=30.
案例二:
教师乙先让学生思考3分钟,再让学生4人一小组对疑惑的地方进行讨论,时间也是3分钟,把解答过程做到课堂作业本上,提示本题的关键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讨论期间教师巡查小组讨论情况,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引导.
教师乙:
有哪个同学说一说函数关系的式子是什么?
(学生积极举手)
他答的正确吗?
生们:
正确.
学生1回答得真好,那么0.1x是什么呢,你们有什么补充吗?
耗油量.
本题中油箱中的油量y就是剩余油量,剩余油量=现有汽油-耗油量
同学们都回答得非常好,谁愿意说说第2小题的答案?
学生4:
学生5:
不对,难道你的油没有限制吗?
耗油量应该小于现有油量,即0.1x≤50,解得x≤500.
这里自变量到底应该怎么取值?
学生6:
自变量取值范围一是使函数式子本身有意义,二是使实际问题有意义,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0≤x≤500.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1)函数关系式为:
(2)由x≥0及0.1x≤50得0≤x≤500,所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0≤x≤500.
y=50-0.1×
200=30,
因此,当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还有油30L.
案例一分析:
教师甲在组织教学时,虽然表面看起在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但是他没有真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同时,教师甲没有让学生进行交流,也没有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认可,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他这样“一步一步引导”、面面俱到讲解,是在浪费学生时间,扼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讲解例题时,语言要精简,力求做到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切忌面面俱到.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案例二分析:
教师乙在组织教学时,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主线,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交流,并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营造了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基于两堂初中《函数》课为例的分析和反思黄洪滔重庆黔江区濯水中学)
案例反思:
1.教师应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用真诚的微笑、信任的目光、热情的话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消除对教师的隔阂和畏惧的心理,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才会主动学习.
2.教师应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想象,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富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爱动脑、肯钻研、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4.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
5.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应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应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和创造的空间等,真正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案例分析
有理数加法法则探究的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教材从足球比赛中的净胜球入手,使学生首先理解(+1)+(-1)=0和(-1)+(+1)=0,然后利用“正负抵消”的思想,讨论整数加法的几种情形.
浙江版:
教材从一建筑工地仓库水泥进出货数量变化,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人教版:
教材首先列举净胜球事实,引出现实生活存在正负数相加的情形,而后借助物体左右移动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
华东师大版也大同小异地创设问题情境,希望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上面四个情境说明,同一个知识对象可以有多样化的载体予以呈现.问题情境除应尽量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的现象和问题外,也需要包含一定的数学价值.
(应静波宁波市东恩中学)在具体教学中采用了直接提出问题的方法.
问题1在一场足球比赛中,一般分为上下两个半场,根据比赛结果的不同,你认为某个队上下半场将会出现哪几种情形?
并要求学生用文字描述各种情形.把这个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希望得出如下结论:
(1)上半场赢1球,下半场赢2球,结果赢3球;
(2)上半场赢1球,下半场不输不赢,结果赢1球;
(3)上半场赢1球,下半场输2球,结果输1球;
(4)上半场赢1球,下半场输1球,结果不输不赢;
(5)上半场不输不赢,下半场输2球,结果输2球;
(6)上半场不输不赢,下半场不输不赢,结果不输不赢;
(7)上半场输1球,下半场输2球,结果输3球;
(8)上半场输1球,下半场赢2球,结果赢1球;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输、赢球的个数多少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问题2如果我们记输球为负,赢球为正,不输不赢为零.你能把上述情形翻译成数学式子吗?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能够得到如下8个式子:
(1)(+1)+(+2)=+3;
(2)(+1)+0=+1;
(3)(+1)+(-2)=-1;
(4)(+1)+(-1)=0;
(5)0+(-2)=-2;
(6)0+0=0;
(7)(-1)+(-2)=-3;
(8)(-1)+(+2)=+1.
在得到上述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数学式子的得到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成分,并对这些成分作符号化处理,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问题3你能根据上述8个式子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规律吗?
根据以上8个式子,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学生自己总结,抽象概括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问题4有理数加法与小学里学过的加法有何区别与联系?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与交流,总结得出有理数加法需分两步进行,即先定符号再转化为小学学过的加减法.
课堂小结,提升思维深度
本节值得小结的内容有很多,除了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的具体知识外,还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等)的总结,以及数学问题的提出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甚至学生自己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启示、情感体验等.
几个自主学习的典范
杜郎口中学:
课堂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
课堂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种课型,呈现出“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类特点,预习课分“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个环节,这种模式被称为“三三六教学模式”。
教室里没有教师的讲台与讲桌,三面全是黑板。
课堂上学生或坐或站,讲讲说说,老师却讲得很少,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课堂。
从老师独讲到学生人人参与
教师在课堂上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据学生、发展学生,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教材、拓展教材、升华对教材的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悟、生成及推理。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体验快乐,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课堂,真正发挥学生内在学习的欲望与愿望。
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尊重学生的表现欲、成就感,把快乐学习、幸福成长当作课堂教学的追求,这不但是教育的规律,也是生命的规律。
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是看教师重视学生还是重视教材,是带着教材面向学生,还是带着学生面向教材。
由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以致在杜郎口的课堂上,看不到一个学生走神,看不到一个学生在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
课堂教学的改变,不仅让学生喜欢课堂,也让他们喜欢学校的生活,甚至有的学生不愿意放假。
课堂教学的改革,从表面上看是解决了学生升学、厌学、辍学的问题,根本上则是解决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山东省教科所在对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进行6次调研以后,将杜郎口中学的经验概括为两句通俗的话:
让学生知道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课堂上一个人的积极性变成了几十个人的积极性。
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由接受知识的容器变成了有独立人格的人,学生的学习由应对考试变成了对人生的准备,学生的学习由接受性学习变成了探究式学习。
教师作用体现在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上
杜郎口评课的唯一标准不是看老师的教而是看学生的学,不是看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是否生动,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激发、开发、诱发、启发、焕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这样的标准与以往评课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材挖掘程度、个人风采展示相比,已经是大不相同。
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还有一条要求:
只要课堂上还有一个学生有问题,还想讲解、剖析、表达,教师就不能开口讲解。
教师在课堂上要还学生以学习的权利。
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画一画、练一练、议一议、辩一辩、讲一讲;
问题让学生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去寻找,步骤让学生去实验,问题让学生去总结。
杜郎口中学让老师们通俗地明白:
听到的容易忘,看到的记得牢,亲身做过的学得最好,老师应该把权利、兴趣、自由与空间还给学生。
课堂的关键价值在于学生的发现,在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只是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空间与环境。
杜郎口中学对老师有这样的认识:
差的老师上课会叙述,一般的老师会讲解,良好的老师会提问,优秀老师重在启发,杰出的老师让课堂开放。
经过十年的教学改革,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彻底变化:
从主演走向了导演,课堂由独演走向了合演,由现成走入了生成,教师有时也变成了学生。
为了保证教师角色的改变,杜郎口中学推出了三项措施。
一是领导班子上公开课。
在杜郎口中学有明文规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必须是优秀教师,在最优秀的教师中聘任与挑选领导班子与学科主任,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课必须要做到真正成为全校教师的示范及标杆课。
10年来,学校坚持领导班子上观察课,优秀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薄弱教师上改进课,正是在这样的不懈坚持中课堂得以日趋明晰。
二是学校确立了新的课堂标准。
看每节课是否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情感与不同观点的机会,看学生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有无自己的独到思维,是否借助文本有自己的思想与观点;
看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没有创造与发明;
看教师是如何发动学生,指导学生构建与发现文本的。
三是确立了“10+35”的课堂模式。
教师的讲占10分钟,学生的自主学习占35分钟。
最近几年,由于老师们已经准确地理解与把握了模式的实质,现在即使让他们讲他们也不讲了。
课堂上有了民主与开放才会有学生的主动为了让学生真正实现当家作主,从2002年以后,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就再没有讲台与讲桌了,课桌椅的摆放也从过去的“秧田式”变成了“对桌式”,学生对桌而坐,结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伙伴,方便相互之间的交流。
在教室里,民主的一个体现是增加了黑板面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黑板展示自己的收获。
黑板还起到了反馈与训练的作用。
最近4年,杜郎口中学取消了学生的课后作业,利用黑板在当堂实现训练与反馈是重要原因。
民主的另一个体现是“开放”。
只有开放才能解放学生,只有解放学生才能释放他们的学习激情。
开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进行对教材进行理解、说明;
第二,让学生在碰撞、辩论中学有所得;
第三,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只要是围绕文本,可以采取一切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
第四,把讲练课变成了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3种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课型。
为了巩固教改成果,杜郎口中学还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措施,一是以评价促课堂,主要有四种形式:
第一,每天两次反思会,分别在上午和下午第一节课前,10分钟左右,学校提倡教师在反思会上,讲事实、讲真事,杜绝假大空,要求没有说清优缺点的,不准讲话。
第二,在墙壁上安装了几块大黑板评价课堂,在黑板上写3点——收获、失误、措施。
第三,购置液晶电视、录像机,每节课都对课堂进行跟踪,定期抽时间将课堂录像反馈给教师,结合实例,点评课堂对授课教师和非授课教师都有启发。
第四,结合反思会上提出的问题,学科组、年级组、备课组围绕问题进行反思,并讨论解决方案。
二是课堂过关。
通过班主任的把关课、级部主任的反馈课、学科主任的科研课、验评组的考核课,“四位一体”抓课堂,让教师人人都做管理者,个个都是科研者。
洋思中学:
“先学后教”的实战
凡是到过洋思中学的人都知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其独特的办学理念。
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策略,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它是洋思实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最为重要的途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
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
当堂训练,则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看似简单的8个字,实际上蕴含的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洋思人认为,只有真正做到“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学定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样教”?
学生“学什么”、“怎样学”?
谁更重要?
是让“学生走向教师”,还是让“教师走向学生”?
洋思人认为,答案应该是:
以学定教,学情决定教情,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洋思中学在规定中明确要求,每周初,备课组组长带领同年级中执教相同科目的教师集体备课。
此时,教师们考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
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
大家共同研究下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时,主要确定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以及自学要求等。
此外,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题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暴露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等等。
可以说,教师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陶行知先生曾说:
“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
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
”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做到“从教师走向学生”。
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非常重要。
人们习惯上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越好;
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更快一些。
事实上,这样做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
教师成了“讲师”、“话筒”,学生却成了“听众”、“哑巴”。
洋思人认为,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教师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大都能学会了。
到洋思中学听过课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
课堂上都是学生在自学、思考、讨论、交流,教师讲得很少。
教师一般讲课都在10分钟左右,最少的甚至只有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达到35-40分钟之多。
理科如此,文科也是这样。
因此,有人误以为洋思的课没有“听头”。
其实,“教”也是有讲究的。
教什么?
怎样教?
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这是洋思总结出来的教学策略。
留心一下洋思的课堂,就会发现教师绝不就题讲题,或只告诉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
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
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
讲错了的,教师更正。
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
洋思人认为,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
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
教师要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最终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兵”教“兵”。
在洋思中学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兵”教“兵”的动人景象。
这是洋思人在“后教”这个环节上,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
“兵”教“兵”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