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852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docx

《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docx

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清光绪举人。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

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

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

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明确:

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

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

条理清晰,纲举目张。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

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

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

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

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三、四段。

课文第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思考:

(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

(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

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

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2.朗读第五、六段。

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思考:

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

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

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五、小结   

讲演词的第二部分内容理解的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算是敬业。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诵

学生背诵\"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七段。

明确:

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

\"责任心\"就是\"敬业\"广趣味\"就是\"乐业\"。

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三、探究活动

(一)思考: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

你有没有不同意见?

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明确:

文章中的观点如下: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0.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四、小结

1.中心意思:

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写作特点。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

条理很清晰。

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

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

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

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六段。

2.选用随堂练习。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珐琅、眼花缭乱、瞥见、箱箧、制裁、荡然无存”等词语。

2.了解相关的历史与艺术知识点。

3.反语嘲讽的语言效果。

过程与方法

1.培养速读能力、捕获筛选信息能力及思维能力。

2.透过或热情赞美或冷静嘲讽的语言,深挖文章的意蕴,感受悲剧的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朴素爱国情感及雨果伟大人格魅力的渗透。

2.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2.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教学难点 

透过或赞或讽的语言,深挖文章的意蕴,感受悲剧的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北京,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烧了圆明园。

在这件事之后,英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见。

雨果会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篇课文,学过之后,相信大家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维克多8226;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

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

2.知识链接

圆明园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也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

这座花园方圆十多公里,在这儿可以观赏到国内外四十个地方的有名风景。

园内还珍藏着许多无价的珍宝,罕见的图书,珍贵的历史文物,因此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

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

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

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

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惊骇(hài) 瞥(piē)见 箱箧(qiè) 赃(zāng)物  制裁(cái) 给(jǐ)予

恍(huǎng)若  琉(liú)璃(lí) 珐(fà)琅(láng)晨曦(xī) 劫(jié)掠

(2)词语释义

丰功伟绩:

丰硕的功劳,伟大的成绩

富丽堂皇:

形容建筑十分富丽华贵。

赃物:

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箧:

小箱子。

  

制裁:

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惊骇:

惊慌害怕。

荡然无存:

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不留下。

眼花缭乱:

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不可名状:

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文章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答案示例: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1)交代写信缘由。

  

第二部分(2—9)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煌灿烂,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核心。

作者通过对东方艺术典范圆明园的尽情渲染、赞扬,激发人们对圆明园的美好遐思和幻想。

然后,强烈抨击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把他们劫掠并焚毁圆明园的强盗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2—3)作者用浪漫主义的笔调,丰富奇妙的想象,恰当妥帖的对比,华丽优美的辞藻来赞美人世间这座空前绝后的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并告诉人们,圆明园属于各国人民,属于全人类。

第二层次(4—9)作者站在捍卫人类文明、捍卫卓越艺术的高度,以犀利的言辞,调侃的语气,辛辣的讥讽,愤怒谴责英、法两个强盗对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第三部分(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