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老师上课视频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学习笔记桐桐宝贝Word文档格式.docx
《小马老师上课视频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学习笔记桐桐宝贝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马老师上课视频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学习笔记桐桐宝贝Word文档格式.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在MRP中引入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形成了统一的企业资源计划,即ERP。
一般来说,ERP是一个以财务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用来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和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和优化,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ERP的特点:
(重点,掌握)
是统一的集成系统——表现在ERP使用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使各个部门的信息可以有效地共享和传递
是面向业务流程的——面向公司的业务的,与公司业务结合起来
是模块化可配置的——根据不同的企业配置不同的模块
是开放的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独立的,需要与其他系统进行对接
ERP的功能:
财会管理:
(会计核算、财务管理)
生产控制管理:
(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控制、制造标准)
物流管理:
(销售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招聘管理、工作核算、工时管理、差旅核算)
5.客户关系管理(CRM,是非常重要的考点)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客户的忠诚度,以达到企业的最大利润(是核心)。
思想:
CRM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但是它绝不仅仅是某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它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策略,不是传统的以产品或以市场为中心;
它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一定要把帮助企业提高获取利润的能力作为重要指标;
要求企业对其业务功能进行重新设计,对工作流程进行重组,将业务的中心转移到客户,同时要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有重点地采取不同的策略。
功能:
有一个统一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库;
具有整合各种客户关系渠道的能力;
能够提供销售、客户服务和营销三个业务的自动化工具;
具备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实现基本的数据挖掘模块);
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
客户数据的分类:
描述性、促销性、交易性。
80-20原则:
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源于20%的老客户。
一个企业获取新客户付出的代价比留住一个老客户花费更多。
6.数据挖掘
完整的数据挖掘过程必须包括数据的清理与集成、数据的选择与变换、数据挖掘以及最后的知识评估与表示。
任务分两项:
描述,分类和预测
7.供应链管理(SCM,最基本了解,考得概率很小)
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客户的过程。
分类:
(基本了解)
按管理对象:
企业供应链、产品供应链、基于供应链契约的供应链
按网状结构特点:
V型供应链、A型供应链、T型供应链
按产品类别:
功能型供应链、创新型供应链
设计原则:
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原则,简洁性原则,取长补短原则,动态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战略性原则
8.电子商务(重要考点)
凡使用了诸如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传真以及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工具和技术进行商务活动,都可以称之为电子商务。
要实现完整的电子商务,除了买家、卖家之外,还有银行或金融机构、政府机构、认证机构和配送中心。
类型:
(会判断)
B2B(企业对企业)
B2C(企业对个人)
C2C(个人对个人)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的保障体系:
(关注一下)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安全认证、信用、在线支付、现代物流、技术装备、服务、运行监控。
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电子商务的四大部分,其中信息流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
9.商业智能(BI,不算重要考点)
将组织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组织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
商业智能不是什么新技术、它只是数据仓库、在线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等技术的综合运用。
数据仓库、数据ETL、数据统计输出(报表)、分析功能
三个层次:
数据报表、多维数据分析、数据挖掘
10.数据仓库(必须掌握)
数据仓库的特点:
(与数据库的区别)
是面向主题的——对应是面向业务的,数据库是面向业务的
是集成的——抽取、整理和清洗之后的数据
是非易失的——相对稳定的,不轻易更新,
随时间的变化性——不天天变化的,相对稳定的,
第二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1.当前信息系统服务存在的问题:
(8个,知道,不用死记)
系统质量不能满足应用的基本需求——质量管理
工程进度拖后延期——进度管理
资金使用不合理或严重超出预算——成本管理
项目文档不全甚至严重缺失——信息(文档)和配置管理
项目实施过程中系统业务需求一变再变——需求、范围、变更管理
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扯皮、推诿现象——沟通管理
系统存在安全漏洞和隐患——安全管理
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维护、重建设轻使用——立项管理
2.上述问题,究其原因:
(4点,了解)
不具备能力的单位搅乱集成市场;
一些建设单位在选择项目承建单位和进行业务需求分析方面有误;
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自身建设有待加强;
缺乏相应的机制和制度。
3.当前我国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内容:
(重点,四种资质)(两个单位、两个人员)
集成单位资质管理——乙方、承建单位、集成单位
项目经理资格管理——承建单位的项目经理
监理单位资质管理——监理方
监理人员资格管理——监理方的监理人员
建设方(甲方)——大爷
承建方(乙方)——孙子
监理方——狗
4.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从高到低为一、二、三、四级。
资质认证过程中要对企业的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的人员队伍、环境设备、质保体系、服务体系、培训体系、软件成果及所占比例、注册资本及财务状况、营业规模及业绩、项目质量、单位信誉等各方面进行严格审查,还要进行每年一次自检,每两年一次年检和每三年一次换证等检查。
5.监理单位分为甲、乙、丙三级。
6.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考点,重要)
管理原则:
根据认证和审批分离的原则,按照先由认证机构认证,再由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管理体系:
资质管理包括资质评审和审批、年度监督、升级、降级、取消及其他相关内容。
信息产业部负责全国信息系统集成的行业管理工作,审批及管理一、二级信息系统集成资质;
省、自治区、直辖市信息产建设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信息系统集成的行业管理工作,审批及管理本行政区域内三、四级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初审本行政区域内一、二级信息系统集成单位。
资质评定:
资质评审和资质审批。
资质评审包括评审申请、评审申请的授理和资料审查、对申请单位进行现场审查、出具评审报告。
——认证机构对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的评审流程
资质审批包括审批申请、审批。
——以下两句话考前必须记住
一、二级资质申请,由省市信息产业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初审,报信息产业部(目前叫工信部)进行审批;
三、四级资质申请,由省市信息产业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审批,报信息产业部(工信部)备案。
获得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的单位,由信息产业部(工信部)统一颁发《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
7.2012年新颁布的新资质——每次必考,至少考1分,甚至3分
一级资质:
取得二级资质不少于两年;
集成收入占总收入不低于70%;
注册资本5000万元;
项目管理人员不少于30人,其中高级项目经理不少于10名;
技术人员不少于220,本科以上不少于80%;
办公面积不少于1500平米;
自主研发产品不少于20个,登记不少于10个;
二级资质:
取得三级资质不少于一年;
集成收入占总收入不低于60%;
注册资本2000万元;
项目管理人员不少于18人,其中高级项目经理不少于4名;
技术人员不少于150,本科以上不少于80%;
办公面积不少于1000平米;
自主研发产品不少于10个,登记不少于5个
三级资质:
取得四级资质不少于一年或从事系统集成业务时间不少于两年,也就是说三级可以直接申请的;
集成收入占总收入不低于50%;
注册资本200万元;
项目管理人员不少于6人,其中高级项目经理不少于1名;
技术人员不少于50,本科以上不少于60%;
办公面积不少于300平米;
自主研发产品不少于3个
四级资质:
不需要注册年限的;
集成收入占总收入不限制;
注册资本30万元;
项目管理人员不少于2人;
技术人员不少于15,本科以上不少于60%;
办公面积不做要求;
自主研发不做要求;
8.工程监理(可能会考1分,可能不考)
监理就是甲方请来用来监督、管理乙方的。
监督管理的依据:
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建设合同、监理合同。
建设合同:
甲方和乙方签订
监理合同:
甲方和监理方签订
9.监理方做的事情(监理内容):
四控、三管、一协调——会判断会区分
四控:
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变更控制
三管:
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
一协调:
协调有关单位及人员间的工作关系
10.监理人员:
监理员、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总监代表(代理总监来做事)
哪些职责是总监不能下发给总监代表的?
(常考的考点)
主持编写监理规划,审批监理细则;
协调合同争议、处理索赔以及工程进度延期;
进行人员调配;
进行工程付款;
进行验收等重大事情时。
11.监理中的三个重要文件:
(书上没有,常考点)
监理大纲:
是我们建设单位在选择合适的监理单位时,监理单位为了获得监理任务,在获得招投标时所编写的文档。
由监理公司的技术总监编写的,即投标文件(标书),为了赢得监理项目。
监理规划:
在签订了监理合同后(即中标后),组建一个监理团队,由总监来组织编写的文件,该文件用来指导以后的监理工作,它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
实施细则:
在监理规划的指导下,由专业的监理工程师进行编写的,具有实施性和可操作性的业务文件。
如果有监理方参与的项目,在涉及变更时,需要由监理方进行一个初审。
如果有索赔时,需要监理方进行审查。
12.旁站
站在旁边看别人施工,是由监理员做的。
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进行的一个监理。
隐蔽工程——做好了就看不到的东西,此时监理方一定要参与的。
监理方是总监负责制。
如果发现问题,要报甲方。
13.监理方的做事原则:
既要维护甲方利益,又要不损害乙方的利益。
监理方只会说对或不对,不能提意见。
14.监理的工作流程:
选择监理单位签订监理合同三方会议组建监理项目组编制监理计划实施监理业务参与工程验收提交监理文档
15.IT基础设施(ITIL)——了解
IT服务管理(ITSM):
以客户为中心,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服务是可准确计价的。
问题:
经常性的
事件:
偶尔性的
16.审计:
(IT项目中的审计)事后审计,对前面的工作进行总结,找出经验、教训,对以后的工作进行指导。
事前论证,事中评审,事后审计
17.需要请监理:
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的项目必须请监理;
使用财政性资金(政府的钱)的项目需要请监理;
使用国有银行、商业贷款的项目需要请监理;
涉及国家重大安全、事故的项目需要请监理;
其他行为;
第七次讲课信息系统监理
1.找案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解决方案
有哪些问题呢?
质量不能满足要求,进度经常延期,成本超支,需求经常变化,推诿扯皮现象,资金使用不合理,文档不全甚至严重丢失,项目到不到底该建设,工作效率低,安全漏洞,不能验收等。
2.为什么会有上面的问题?
3.引入监理机制——万金油
写措施时怎么办?
写上“引入监理机制会”加分的哦。
——踩分点
4.监理——独立的第三方机构
三方一法:
甲方、乙方、监理方(三方);
项目管理方法(一法)
为工程提供的规划与组织、协调与沟通、控制与管理、监督与评价方面的一个服务。
监理不用具体实施,目的是支持与保障工程的成功。
依据:
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建设合同、监理合同
5.监理分类:
全过程的监理——从项目规划到项目验收全部需要监理参与
里程碑式的监理——在重要的节点里面请监理过来
(检查点、里程碑——重要的检查点,如召开需求评审会、基线——重要的里程碑,如需求规格说明书)
基线是管理的名词,需求规格说明书是技术方面的名词
咨询监理——
6.哪些需要监理?
前面讲过
7.信息不对称——甲方懂业务乙方不懂业务,乙方懂技术甲方不懂技术
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以需要引入监理机制。
8.四控三管一协调
质量、进度、投资、变更
信息、安全、合同
沟通
9.监理工作流程:
选择监理单位(招投标)、签订监理合同、三方会议(甲方、乙方、监理方)、组建一个监理项目组、编制监理计划、实施监理业务、参与工程验收、提交监理文档
10.文档管理指南——必考
11.监理组织的角色:
总监、总监代表、监理工程师、监理员(等级最低)
12.总监代表不能进行操作的有哪些?
主持编写监理规划和审批工程监理细则,协调合同争议,参与索赔,审批工程的延期,调换不称职的监理人员,付款的申请,竣工的结算——一些大事都不能由总监代表来操作,他只能做一些日常的工作。
13.监理大纲、监理规划、监理细则
下面为几个常考问题:
1.有监理方参与的变更如何做?
变更的原因:
甲方的需求有变化;
有新技术和新方案的出现;
新政策和新法规的出现;
之前的计划有问题;
变更的流程——必须掌握,考前一天不知道,不用去考试了!
2.有监理方参与的项目有索赔时如何做?
索赔:
不是惩罚行为,只是一个经济补偿行为。
索赔的流程:
3.有监理方参与的项目的验收是如何做的?
4.什么时候属于监理方的失职?
没有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没有向甲方说(要以书面文档的方式)
5.高级的工作总结从监理方的角度写,比用乙方的角度写通过的概率大
第三章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
1.信息系统集成定义——(年年考,耳熟能详,考概率大)
系统集成指将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通信等技术和产品集成为能够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信息系统。
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不只是设备选择和供应,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工程过程,要面向用户需求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其核心是软件;
最终交付物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分立的产品;
包括技术、管理和商务等各项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技术是核心,管理和商务活动是保障。
2.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四大五小
立项:
概念或需求阶段,需求规格说明书(SRS)
开发:
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系统实施、验收
运维:
运行和维护(排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
消亡:
产品被消亡
3.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三个,必须认真学习)——重要考点
结构化方法:
把整个开发过程分为若干阶段,一步一步地依次进行,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工作依据,每个阶段又划分为详细的工作步骤,顺序作业。
——从上到下,一步一步来
特点:
遵循用户至上的原则;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系统开发过程工程化,文档资料标准化;
结构化方法用于在项目前期就能清楚知道用户的需求。
优点:
理论基础严密
缺点:
开发周期长,文档、设计说明繁琐,工作效率低
原型法:
由于在项目前期不能清楚地知道用户的需求。
前期根据用户的需求,先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用户的最终系统需求。
实际可行;
具有最终系统的基本特征;
构造方便、快速、造价低。
抛弃型原型、演化型原型(进化型原型)
面向对象方法:
客观事物是由对象组成的;
对象是由属性和操作组成;
对象之间是通过消息机制来传递的。
对象具有封装的特性,模块化,可被共享和重复引用。
4.软件工程
软件需求包含:
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设计约束——会区分判断
功能需求:
系统需要完成的业务功能
非功能需求:
可靠、容错、扩展、性能
设计约束:
限制条件、补充规约
可验证性是软件需求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
需求是龙头。
5.软件测试
测试不再只是一种仅在编码阶段完成后才开始的活动。
现在的软件测试被认为是一种应该包括在整个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活动。
种类:
按方法划分:
黑盒测试:
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
等价类划分、因果图、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法
白盒测试:
把测试对象看成是透明的盒子,对路径进行测试。
语句覆盖、判断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路径覆盖——看到有覆盖就选白盒
按级别划分:
单元测试——对于每个模块进行测试,针对于编码过程中的错误
集成测试——将模块进行集成,检查集成后的测试
系统测试——系统放在整个计算机环境下进行
确认测试——验证软件功能、性能、与用户的要求是否一致
验收测试
还有:
测试:
在开发环境下
在用户的实际环境下
回归测试:
模糊测试:
随机的、预期的数据源作为输入,最有效的软件安全性测试
6.软件维护
软件正式交付给用户后需要进行一个软件维护。
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纠适预完),会判断哪一类
7.软件复用——拿来就用(了解)
指利用已有软件的各种有关知识构造新的软件,以缩减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费用,并且可以提高质量。
级别(高低):
代码的复用、设计的复用、分析的复用、测试信息的复用
8.软件质量管理过程包括:
质量保证、验证与确认、评审与审计。
验证过程试图确保活动的输出产品已经被正确制造
确认过程则试图确保建造了正确的产品
评审与审计包括:
管理评审、技术评审、检查、走查、审计。
事前论证、事中评审、事后审计
走查是非正式的检查。
——随机的
9.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对象——客观事物均为对象,三要素(对象标识、对象状态、对象行为)
类——对象是类的实际例子,类是对象的抽象定义
补充:
类之间的关系:
依赖关系、泛化关系、关联关系、实现关系——必考
抽象——强调主要特征,忽略次要特征
封装——相关的概念组成一个单元,通过一个共同的名字引用
继承——子类继承父类
多态——在多个类中可以定义同一个操作
接口——对操作规范的说明
消息——对象间的交互手段
组件——代码封装可以复用,应具备可变性,以提高通用性
构件——
复用——组件技术是软件复用实现的关键
10.可视化建模与统一建模语言——必考内容
统一建模语言(UML):
是一个通用的可视化建模语言,是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一种标准化表示。
特征:
(认真看)
UML不是一种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而是一种可视化的建模语言;
UML是一种建模语言规范说明,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一种标准表示;
UML不是过程,也不是方法,但允许任何一种过程和方法使用它;
UML简单并且可扩展;
UML与最好的软件工程实践经验集成。
11.UML提供了一些图(最新有14种,只要掌握9种就可以)
类图——描述类、包的静态结构和它们之间的静态关系
对象图——给出了系统中的快照
构件图——可以部署的软件构件之间的静态关系
部署图——系统的拓扑结构
状态图——一系列对象的内部状态的变化和转移
序列图——相互作用图,描述不同对象之间消息传递的时序
协作图——相互作用图,描述发生、接受信息的一系列对象的组织结构
用例图——描述一系列角色和使用案例及之间的关系,对系统的最基本的行为建模
活动图——不同过程间的动态接触、是使用用例图描述对象行为的具体化
12.面向对象分析的步骤(7步,了解)
发现角色/参与者;
发现用例;
建立用例模型;
进行领域分析;
建立对象-关系模型;
建立对象-行为模型;
建立功能模型。
1.典型的架构模式(可以掌握,也可放弃)
管道/过滤器、面向对象、事件驱动、分层、知识库、客户/服务器(C/S)
2.B/S(浏览器/服务器)与C/S的区别
C/S部署更加方便
3.中间件(重点)
为了解决分布系统的异构问题,人们提出了中间件。
中间件是位于硬件、操作系统等平台和应用之间的通用服务。
这些服务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
不同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平台,可以有符合接口和协议规范的多种实现。
中间件是一种的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可以帮助分布式应用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它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机资源和网络通信。
主要目的是实现应用与平台的无关性。
满足大量的应用的需要。
中间件能够屏蔽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的差异,为应用程序提供多种通讯机制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要。
4.中间件分类:
(掌握)
数据库访问中间件——通过抽象层来访问数据库,运行使用相同或相似的代码访问不同的数据库资源,ODBC和JDBC
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RPC,一种广泛使用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处理方法,利用RPC远程执行一个位于不同地址空间内的过程,从效果上看和本地调用时一样的。
面向消息中间件——MOM,利用高效可靠的消息传递机制进行平台无关性的数据交流,并可基于数据通信进行分布式系统的集成。
IBM的MQSeries
事务中间件——事务处理监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