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蜂蜜产业现状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5490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蜂蜜产业现状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蜂蜜产业现状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蜂蜜产业现状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蜂蜜产业现状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蜂蜜产业现状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蜂蜜产业现状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

《中国蜂蜜产业现状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蜂蜜产业现状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蜂蜜产业现状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

[2]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2007年给中国蜂产品协会题词:

“发挥蜂业优势服务和谐社会〞[3]并屡次听取中国蜂产品协会的汇报,对蜂业开展和中国蜂产品协会工作给予指导。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理事会主任白立忱一直关注中国蜂业的开展,在参加“2004中国国际合作社贸易洽谈会〞期间专门到蜂产品展台参观、了解情况并要求:

要生产优质蜂产品,让老百姓吃得安全放心。

[4]

国家与相关部委也十分重视蜂业开展。

2005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某某国畜牧法》首次将蜂业纳入了畜牧业产业体系中。

2006年3月和2010年3月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批准,中国蜂产品协会先后发布了《全国蜂产品行业“十一五〞开展规划》和《全国蜂产品行业“十二五〞开展规划》。

2010年初,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十分重视蜂业生产,联合发出通知将转地放蜂运输纳入绿色通道管理,免费通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蜂业开展。

2010年12月29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开展规划》。

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发布的养蜂业规划。

2011年12月,农业部以公告形式发布了《养蜂管理方法〔试行〕》。

这个方法的实施对维护蜂农合法权益、保持生态平衡、促进蜂业健康持续开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012年12月,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明确将养蜂专用平台〔含蜂箱保湿装置、蜜蜂饲喂装置、电动摇蜜机等〕列入补贴X围。

中国蜂产品协会的主管部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高度重视蜂业工作,李成玉、杨传堂、王侠等历届理事会主要领导都十分重视蜂产品的加工、销售和推进标准化建设等工作,经常到中国蜂产品协会检查指导,听取汇报,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近几年来,各级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视和支持养蜂业开展。

从地方财政中划拨专款补贴蜂农,支持养蜂合作社的建立和开展,积极协调养蜂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对接,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中国蜜蜂产业的现状

中国养蜂,历史悠久。

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出现“蜜〞字。

东汉后期〔公元2世纪〕就出现了人工饲养蜜蜂,可以说中国的养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饲养蜜蜂的国家之一[5]。

20世纪初,第一批意大利蜂被引入中国后,西方蜜蜂和现代养蜂技术也逐渐进入中国。

养蜂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局部,是一项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产业。

养蜂业不与种植业争土地和肥料,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更不会污染环境。

因此,完全可以说养蜂是一项有百益而无一害的生态产业。

我国是世界上的养蜂大国。

蜂群数量、蜂蜜产量、养蜂从业人员和蜂蜜出口四个指标均居世界前列。

开展养蜂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

在中国广阔农村,特别是在改变贫困山区落后面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养蜂主要采取定地养蜂和转地养蜂两种形式。

定地养蜂生产时间短且较易受自然灾害影响,也需要更多的饲料来喂养蜜蜂,养蜂本钱较高;

转地养蜂可以有效利用各地不同的蜜源资源,也有利于蜜蜂繁殖,减少蜂病发生。

按照一个家庭蜂场饲养200群蜂,正常年份每群蜂纯收入300元计算,每户养蜂年收益可达6万元,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开展养蜂业也是促进农业增产、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据统计,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种作物中,有1100多种需要蜜蜂授粉〔约占82.7%〕。

实践证明,蜜蜂授粉可使棉花、油菜、荞麦、苹果、柑桔、向日葵、苕子等农产品增产,并显著改善品质、提高效益,对于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有专家测算,蜜蜂授粉为农业创造的价值是蜜蜂自身蜂产品价值的数十倍乃至上百倍。

近几年,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逐渐增强,蜜蜂授粉技术已在蔬菜、水果、油料和保护地栽培作物等方面大力推广与普与。

[6],拥有世界约1/8以上的蜂群。

[7],占世界蜂蜜总产量的1/4以上。

全国现有蜂产品加工企业2000余家,遍与全国。

蜂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主要集中于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省、直辖市。

中国蜂蜜出口量居世界首位,每年蜂蜜出口都在10万吨左右,年创汇约2亿美元。

近年来,随着国家支持蜂农专业合作社政策的出台以与科学养蜂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养蜂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有了突破性的转变和提高。

自2007年7月1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养蜂合作社得到了较快开展。

据中国蜂产品协会调查统计,2008年在工商部门登记的蜂农合作社为122个;

到2011年底已超过700个,增长5倍多。

其中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7个重点省区是蜂农合作社较集中、规X化程度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地区,获得工商登记注册的蜂农合作社数量达到276家,占到全国的40%左右。

三、中国主要蜜源种类与分布

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资源丰富,蜜源植物丰富多彩。

我国的主要蜜源分布情况是:

油菜蜜:

油菜蜜源植物在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花期最长、产量最多。

全国共有600多万公顷[8]。

分布于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内蒙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洋槐蜜:

洋槐蜜源植物在全国的分布广泛,种植面积大,泌蜜丰富,蜜质优良,是夏季的主要蜜源之一。

集中生长区为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6省、市;

其次为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省、市与某某西北部。

始花期由南向北推迟,始花期在长江流域为3月下旬,黄河流域为5月上旬,西北地区约5月中旬。

枣花蜜:

枣花蜜源植物除东北和青藏高原之外,大局部省区均有栽培,以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省最为集中。

主产区的枣树始花为5月下旬或6月上旬,花期长25~30天,为高温型泌蜜植物。

荆花蜜:

荆花蜜源植物在华北、东北南部、西南与长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集中在某某、、某某、某某、某某与某某西部。

多数地区的荆条花期从6月上、中旬到7月中下旬。

椴树蜜:

椴树蜜源植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区、小兴安岭和完达山区,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蜂蜜品种。

花期最早6月下旬,最晚7月上旬,花期一般在20天左右。

紫云英蜜:

紫云英蜜源植物集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省为最多。

紫云英花期按照所属地点不同从3月上中旬到5月上旬。

荔枝蜜:

荔枝蜜源植物主要分布在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省、自治区。

早熟品种的花期在2月上旬至3月中旬,中熟品种3月上旬至4月上旬,晚熟品种3月下旬至4月中旬。

另外,南方地区的枇杷、龙眼、柑桔、野桂花,西北地区的枸杞、党参,某某地区的葵花、棉花和内蒙地区的荞麦、老瓜头等都是具有一定产量、很有特色的蜂蜜品种。

四、中国蜂蜜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一〕中国蜂蜜出口量世界第一

每年全世界生产的蜂蜜约150万吨,其中的30%左右即40-50万吨用于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贸易。

每年欧洲进口蜂蜜数量为20多万吨,约占世界蜂蜜贸易量的1/2,美国进口量在10万吨左右,日本进口量在4万吨左右,欧、美、日的蜂蜜进口量占到了世界蜂蜜贸易量的85%。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蜂蜜出口大国,每年的蜂蜜出口量根本上保持在10万吨左右,占世界蜂蜜贸易总量的1/4[9]。

在蜂蜜的国际贸易中,以蜂蜜原料出口为主的国家主要有:

中国、阿根廷、墨西哥、巴西、越南等。

以蜂蜜成品出口为主的国家有:

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等。

这些国家出口的蜂蜜产品以成品小包装为主,凭借其国内完善的生产支持体系、雄厚的财政补贴和贷款以与比拟完善的机械化、信息化配套设施,使他们的出口价格远远高于世界蜂蜜出口平均价,有时甚至是世界蜂蜜出口平均价的几倍,其目标为高端市场。

从出口对象看,中国蜂蜜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目前主要出口市场为日本、欧盟。

2009年由于美国对中国蜂蜜征收反倾销税,迫使中国蜂蜜退出美国市场。

此外,还有少量蜂蜜出口到东南亚和中东国家。

从市场份额来看,蜂蜜原料出口国中国、阿根廷和墨西哥排前三甲。

长期以来,中国蜂蜜的一些出口企业以“数量扩展,低价竞销〞的方式扩展国际市场。

中国是世界蜂蜜出口大国,但不是蜂蜜出口创效强国,在对外贸易中实际收益的利润比拟微薄。

〔二〕我国的蜂蜜进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开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蜂蜜厂商越来越重视庞大的中国市场。

他们充分挖掘我国高收入人群和年轻一代追求洋品牌的心理,以高价位迅速抢占我国蜂蜜产品的高端市场,使我国蜂蜜进口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2012年我国进口蜂蜜数量达到3300多吨[9],较2011年增长36.6%。

预计未来中国进口蜂蜜数量还会不断上升。

我国进口蜂蜜产品有两种方式:

一是原料进口,加工分装后贴国内品牌进展销售;

二是直接进口国外小包装成品蜂蜜。

进口蜂蜜的市场零售价格一般比国产蜂蜜高3-10倍,有的甚至更高。

进口蜂蜜质量良莠不齐,根据2012年、2013年国家出入境检疫检验局公布的数据来看,进口蜂蜜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不合格原因为:

菌落超标、药残超标和掺假等。

五、中国蜂蜜内销市场迅速开展

〔一〕中国蜂蜜国内消费总量已跃居世界首位

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蜂蜜生产大国、蜂蜜出口大国,同时也是蜂蜜消费大国。

我国地域广阔,蜜源丰富,人口众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蜂蜜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蜂蜜产量10多年来逐年增加,为扩大国内市场奠定了根底。

近年来内销市场占有份额越来越大。

〔见下表〕

2001-2012年我国蜂蜜出口与内销比例变化情况[10][11] 

单位:

万吨

时间〔年〕

我国蜂蜜

总产量

出口数量

所占比例%

内销蜂蜜

数量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1年蜂蜜产量为25.2万吨,减去出口10.7万吨,国内市场消费量约14.5万吨。

到了2012年,蜂蜜产量为44.8万吨,减去出口11万吨,国内消费量约33.8万吨,是2001年国内销售量的2.33倍。

从2008年起,每年国内市场消费蜂蜜超过30万吨,是出口数量的3倍以上。

〔二〕中国人均蜂蜜消费量十年翻了一番

[11]人口计算,人均消费蜂蜜约110克。

[10]人计算,人均消费量已达250克以上,十年间翻了一番还多。

虽然比美国人均消费500克左右,德国人均1000克左右相差甚远,但已接近日本人均消费量300克左右的水平。

我国消费人数是美国的4倍,欧洲的2倍,众多的人口,使我国成为名符其实的蜂蜜消费大国。

〔三〕中国人民保健意识的增强带动了蜂蜜的销售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养生保健意识不断增强,许多消费者都把药食两用产品的蜂蜜作为养生保健食品服用,蜂蜜消费人群不断扩大,蜂蜜的消费量不断上升。

据《中国医药报》2013年4月26日报道,近年来,保健品一直是国内市场开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据统计,2010年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达到2600亿人民币。

被认为有保健作用的蜂蜜迎来了市场开展的机遇。

此外,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也促使蜂蜜消费呈增长趋势。

据中国蜂产品协会调查某品牌专卖店会员购置记录显示,专卖店70%的会员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个群体是蜂产品专卖店的主要服务对象。

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开展报告〔2013〕》蓝皮书指出,2013年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顶峰,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2.02亿,老龄化水平14.8%。

〔四〕产品进一步细分也使蜂蜜市场不断扩大

近几年,根据不同蜜源植物和不同地区分类的蜂蜜产品越来越多。

中国蜂产品协会在市场调查中发现,一些超市、专卖店的蜂蜜产品以蜜源植物命名的有几十种之多。

近来又出现了许多以地理标志为特点的蜂蜜产品,如东北黑蜂蜂蜜、某某黑蜂蜂蜜、京西白蜜、中蜂土蜂蜜等。

此外,以蜂蜜为原料的日化用品、化妆品、酒类产品、保健品也层出不穷。

这不仅丰富了市场,也为广阔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六、中国蜂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我国蜜蜂产品标准体系建设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近年来,随着中国参加WTO,为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加强了检测方法标准的研究制订。

截止到2013年8月1日,现行有效的蜜蜂产品国家标准有79项,行业标准122项,国家有关部门部门公告的指定标准5项,共计206项。

我国蜜蜂产品标准体系按照根底标准、产品标准、物流标准、方法标准和技术规程分为五类。

按产品分类,与蜂蜜相关的现行国家标准51项,占蜜蜂产品国家标准总量64.5%。

蜂蜜国家标准按标准归口管理部门分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归口32个,国家质检总局归口15个,原卫生部归口3个,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归口1个。

蜂蜜行业标准按标准归口单位分类,中国认证认可监视委员会归口55项,国家质量监视检验检疫总局归口5项,农业部归口5项,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归口2项。

根据2009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某某国食品安全法》第十九条规定,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

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

按照这一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2011年4月20日,职能分工调整后的卫生部发布了《食品安全标准蜂蜜》〔GB14963-2011〕,该标准为我国唯一的《蜂蜜》强制性国家标准。

2012年3月13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废止了产品质量标准《蜂蜜》〔GB18796-2005〕强制性国家标准。

2012年4月20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为了规X我国蜂蜜行业的产品质量,颁布实施了《蜂蜜》〔GH/T18796-2012〕行业标准[12]。

总体看来,我国现行的蜜蜂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相关标准根本涵盖了蜂蜜生产经营的收购、运输、生产、销售、检测等各个环节。

应该说,随着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逐步将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轨道,使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有规X可循。

蜂蜜的标准化工作正在落实预防为主、源头管理的工作思路,切实推动蜂蜜市场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提高全行业的科技含量、产品质量和经营水平。

通过标准的完善,为食品安全、质量检验、产品检测和市场监管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执法依据。

七、中国蜂蜜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

中国蜂蜜食品安全形势从总体上看是好的,国家对蜂蜜产品的质量监控措施是有效的。

〔一〕从国家标准层面上看,2005年国家标准委发布了《蜂蜜》的第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GB18796-2005〕。

应该说,这个国家标准对于规X我国蜂蜜的产品质量、净化蜂蜜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2010年国务院依据《食品安全法》,对国家部委的分工和职能进展了调整,明确提出了由卫生部牵头,整合国家现有的食品标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乳品》和《蜂蜜》成为卫生部发布的第一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表现了国家对蜂蜜食品安全的重视。

为了更有效地对蜂蜜产品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进展监控,卫生部又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列入2012年卫生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

目前正在组织专家修订中。

与此同时,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从规X行业的角度也颁布了《蜂蜜》的行业标准,对产品质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二〕在蜂蜜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国家质监总局在2006年9月1日就开始实施了对蜂蜜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制度,对蜂蜜企业进展QS认证。

中国蜂产品协会积极参与了国家质监部门认证标准和认证条件的制定,从厂址环境、厂房条件、车间布局、机械设备、生产工艺、储存设施、产品检验以与规章制度等方面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对全国的蜂蜜生产企业进展实地检查、现场验收,淘汰了一批不符合条件的小作坊。

为了保证蜂蜜产品质量监控的常态化,目前,全国各地的质监部门根本上每季都到生产企业进展产品抽检。

每年还要进展生产许可证的年审。

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国内的蜂蜜加工企业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达标和食品安全监控有效,根本上都在企业内部实施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通过这些体系的运行,使蜂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在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监控。

去年以来,中国蜂产品协会为适应国内国际市场与质量安全形势的要求,建立和推广了覆盖整个产业链的全程质量信息溯源体系。

通过利用现代化手段与市场化方式对蜂蜜原料、生产加工与市场流通各环节的关键信息加强管理与时披露,引导并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质量控制机制与制度,优化内部管理和完善供给链流程,推进全行业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与可持续开展。

使蜂蜜的生产、流通做到“可管、可防、可控、可查〞。

通过企业和相关部门建成集“管、防、控〞于一体的覆盖整个产业链的全程质量信息溯源体系,为蜂农、养蜂专业合作社、蜂产品加工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与监管部门提供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平台。

2012年2月2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正式批准中国蜂产品协会申请注册的“中国蜂产品〞证明标志。

该标志将会成为我国优质蜂产品的某某,用来明确标志产品的特定品质。

证明标志的推广使用,将引导中国蜂产品行业生产高品质的优质蜂蜜,实行优质优价,促进中国蜂蜜产业结构调整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消费者可以放心地享受高品质的蜂蜜。

〔三〕关于蜂蜜掺假问题。

实事求是地说,十年前这个问题比拟突出。

当时蜂蜜掺假主要是在蜂蜜中掺入玉米糖浆,中国蜂产品协会发现这个问题后,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展技术攻关,借鉴国外经验研究制定了检验方法,并把这个方法写进了国家标准,有效地遏制了蜂蜜掺假的蔓延。

近几年,蜂蜜掺假又出现了新的情况。

可喜的是国内几家权威检验机构都研究出了有效的检验方法。

并已普遍被国内蜂蜜加工企业应用到蜂蜜采购中,根本上防止了掺假蜂蜜流入蜂蜜加工企业。

从2012年中国蜂产品协会统计的全国各地工商、质监执法部门对蜂蜜市场的抽查结果看,按现行蜂蜜标准检测,平均产品合格率为87%。

八、中国蜂蜜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科技创新还需加强

近几年我国蜜蜂产业的科技和研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初步统计,我国蜜蜂产业2003—2012年间取得专利已达6757项,其中蜂蜜方面的专利510项[13]。

一年一度的全国蜂产品信息交流大会每年都有一大批研究论文发表。

其中对蜂蜜的生产方式、加工技术、储存环境、营销手段、营养分析、品质鉴定以与检测方法等诸多领域都有了比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应该看到,目前我们蜂蜜产品的科技研发还存在着比拟严重的同质化问题,缺乏创新,从总体上看,蜂蜜产品的附加值还没有突破性提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国蜂蜜生产加工企业应该充分重视科技研发工作,引进人才,创造条件,鼓励科研人员大胆创新,走出一条科技创新的企业开展之路。

〔二〕生产方式有待改良

养蜂业是蜜蜂产业的根底。

但由于蜂蜜产量受气候的影响较大,所以养蜂生产根本上还是靠天吃饭,蜂农收入很不稳定。

目前,我国养蜂从业人员大多数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出来的。

家庭生产模式较为普遍,多以传统的、分散的、小规模的饲养方式从事养蜂生产。

为了追求产量,很多蜂农不等蜂蜜达到自然成熟,就把蜂蜜取出来,传统的封盖取蜜的生产方式被勤摇蜜、多取蜜的生产方式所替代。

这样做的结果是蜂蜜的产量提高了,但蜂蜜自然成熟应有的色香味减少了,甚至还有个别蜂农在蜂蜜中掺杂使假或药残超标,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蜂蜜的质量。

因此,把蜂农组织起来,成立养蜂合作社,加强管理,势在必行。

逐步实现规模化饲养、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X化运作是我国养蜂业开展的出路。

同时,蜂蜜生产现代化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一线养蜂人员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依然很艰辛。

现在,正在推广的养蜂车,可以较好地解决蜂农转地放蜂、装卸蜂箱、取浆摇蜜和改善野外生活条件等诸多问题。

〔三〕养蜂队伍后继乏人

养蜂是一项技术性较强,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

在计划经济时期,养蜂收入相对种植业较高,且比拟自由。

所以,成为改革开放前一批思想活跃的年轻人追求的职业。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年来,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农民创业和选择职业的机会大大增加,收入也在不断地提高。

在远离城市、条件艰辛、相对闭塞且收入难以保证的山区养蜂,对年轻人来说已失去了吸引力。

据2011年调查统计,我国一线养蜂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已上升到48.7岁,其中50岁以上人员近一半。

30岁以下的养蜂人员不足5%[14]。

养蜂事业面临着严重的后继乏人局面。

这个问题不解决,将会严重阻碍我国养蜂业的开展。

〔四〕蜂蜜的人均消费水平尚需提高

虽然,近些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保健意识的增强,天然的蜂蜜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知与承受,我国蜂蜜的人均消费量十年间翻了一番,达到了250克以上,但相对西方兴旺国家,我国的人均消费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比如,美国的蜂蜜人均消费是我国的2倍,德国的蜂蜜人均消费是我国的4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