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教学联合体问题设计剖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5388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鑫教学联合体问题设计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刘鑫教学联合体问题设计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刘鑫教学联合体问题设计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刘鑫教学联合体问题设计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刘鑫教学联合体问题设计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鑫教学联合体问题设计剖析.docx

《刘鑫教学联合体问题设计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鑫教学联合体问题设计剖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刘鑫教学联合体问题设计剖析.docx

刘鑫教学联合体问题设计剖析

设计教师:

刘鑫学校:

河北师大附中

第三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8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学习内容(知识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中共八大、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文革时期的国民经济、周恩来邓小平整顿国民经济。

学习目标(对课标的叙写)

1.学生能从三大改造的实质中理解新民主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区别,知道社会主义制度最终的确立的标志。

2.学生能说出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特点,归纳三个时期的正确探索活动以及失误。

3.学生能从工业化建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革带来的教训中认识到经济建设的一般规律,初步形成国家经济建设主人翁意识。

学习重点

1.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共八大正确的理论成果;

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革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

学习难点

1.通过三大改造,理解用生产关系变革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政治原理;

2.一化和三改之间的内在关系。

教学过程

情境设计:

请同学看两幅图片:

第一幅信大祥绸布商店开张,第二幅是第一汽车制造厂。

(情境设计是为了引出问题)

问题设计1

1.图一的商店有什么特点,店主为何笑的这么灿烂?

2.图二的企业属于哪种工业类型?

为何国家要兴办此类企业?

3.图一商店的开张和图二企业的兴办有何内在关系?

问题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两图的分析比较,既能发现两图背后的时代背景,塑造以小见大的意识能力,又能形象生动的理解一化三改的特点内容以及深层的内在关系。

情境设计:

请同学看五幅图片:

第一幅是大炼钢铁,第二幅是人民公社大食堂第三幅是文革期间经济统计表,第四幅是八字方针,第五幅是邓小平整顿国民经济

工农业生产总值

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

 

问题设计2

1.图一、图二反映了国家经济建设的哪些问题,和图三有何关系?

2.图四、图五与图一、二、三有何内在关系?

3.根据五个图表,谈谈如何进行国家建设?

第9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标要求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中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学习内容(知识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影响)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内容、影响)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背景、内容、影响)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学习目标(对课标的叙写)

1.学生能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学生通过小组探讨、社会调查等途径,深入体会这些变革的影响力。

3.学生通过对本课的理论和实践学习,深刻认识到生产关系变革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学习重点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及其历史意义。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及其对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学习难点

1.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意义。

教学过程

材料1: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材料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问题设计1以上两则材料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

它们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观点是否相同?

分别代表怎样的思想路线?

你赞同哪种观点?

材料1: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需要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

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2: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

问题设计2两则材料反映出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倘若你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怎么解决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

 

第10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学习内容(知识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共十四大、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

学习目标(对课标的叙写)

1.学生能了解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重要作用,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2.学生通过学习邓小平南巡谈话、中共十四大、国有企业改革、中共十五大等历史重大事件,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艰巨性;

3.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意义。

学习重点

1.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共十四大、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的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

1.认识并正确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情境设计:

请同学观察两组图片:

第一组信大祥绸布商店开张,第二幅是第一汽车制造厂。

(情境设计是为了引出问题)

第一组图片:

第二组:

问题设计1

1.两组图片分别反映了新中国什么时期的经济生活?

并说出这两个时期的经济体制。

2.尝试说出这两种经济体制各自的特点?

你喜欢哪种体制,为什么?

问题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两图的分析比较,从生活细节上发现两图背后的时代特点,对比两种经济体制的区别,体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力。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其变化的因素。

学习内容(知识点)

近代“衣”、“食”、“住”、“行”、生活习俗的变迁,中山装、旗袍、列宁装、干部服

、四大菜系。

学习目标(对课标的叙写)

1.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2.学生理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背景和原因;

3.学生通过探究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能够把握文明进步这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学习重点

1.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特征。

学习难点

1.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动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情境设计:

请同学看两组图片:

第一幅近代中国服饰,第二幅现代中国服饰。

(情境设计是为了引出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问题设计1

1.通过两组服饰图片的对比,从政治、经济、思想、以及国际因素分析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新闻报道:

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

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观点1:

西方文化的进入,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

观点2:

这就是一种文化侵略

问题设计2

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和观点?

说说你的理由。

第12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内容(知识点)

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发展

学习目标(对课标的叙写)

1.学生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2.学生通过调查研究、交流讨论把所学知识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3.学生通过探究提高运用辩证方法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学习重点

1.交通工具变化的表现形式。

学习难点

1.交通、通讯工具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情境设计:

请同学看两组图片:

第一组清代唐胥铁路、淞沪铁路,第二组清末京张铁路和设计师詹天佑。

(情境设计是为了引出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问题设计1

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建设为何能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问题设计2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从外因、内因、经济、政治、社会多角度分析)

 

问题设计3

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影响(注意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考虑分析)

 

第1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课标要求

以中国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学习内容(知识点)

中国的报刊业、影视事业、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大众传媒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习目标(对课标的叙写)

1.学生了解报刊业发展的过程,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掌握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2.学生通过调查研究、交流讨论了解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

3.学生通过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学习重点

1.报刊、影视发展的状况。

学习难点

1.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对互联网的影响。

教学过程

问题设计1

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目前,发展报刊业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的功能,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大众传媒的主要方式,更应注重其在社会舆论方面的导向作用,把真实、客观作为发展的方向,同时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避免假新闻和恶意炒作的出现。

 

情境设计:

请同学看两组图片:

第一组网上办公、金融、购物,第二组网络沉迷、欺诈。

(情境设计是为了引出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问题设计2

从两组图片分析,互联网对现代社会的不同影响。

2013年12月20日星期五

教学联合体河北师大附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