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概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475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概述.docx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概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概述.docx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概述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

基础(普通)心理学既是心理学专业的“入门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心理学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

学习时要把握好基本概念的基本定义,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分。

然后在基础心理学基础上学习其他学科,进行对照学习——社心、发心、变态、测验、咨询等。

 

第一节 绪论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基础心理学:

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如下图: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的心理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感觉、知觉、思维萌芽、思维。

环节动物开始有了心理。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 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二) 心理是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却不是产品。

(三) 心理是在神经系统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象。

(4) 心理现象既是机能又受制约。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

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

人们把冯特于 1879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二、学派的纷争

第四单元研究原则和方法不作为考核重点,了解即可。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构造及功能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由细胞体、树

突和轴突三个部分组成。

树突接受刺激,轴突传递刺激。

二、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3、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周神经系统又叫周围神经系统。

四、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

(一)12 对脑神经和 31 对脊神经

✧从解剖上看,外周神经包括 12 对脑神经和 31 对脊神经。

(二)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

✧从功能上划分,外周神经可分为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

躯体神经支配着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活动的神经,又可分为机能上拮抗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一般不受意识支配,与情绪的表现有密切的关系。

五、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脑又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

(一)脊髓(不作为重点)

(二)脑干

脑干包括延脑(又叫延髓)、桥脑和中脑三个部分,它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脑干网状结构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

(三)间脑

间脑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个部分构成。

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

下丘脑调节着内脏系统的活动。

(四)小脑

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

六、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大脑半球有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其中额叶最大。

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

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顶叶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七、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惯用右手的人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不需要语言参

加的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

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本部分在理论考试中不作为重点,但在技能考试中,二级学员要注意结合二级技能第一章第二节识别病因中的生物学因素部分进行学习。

第三单元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一、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兴奋和抑制:

是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兴奋和抑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还可相互转化。

(2)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反射弧的五个部分包括: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把斯金纳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

两种条件反射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二、基本规律

(一)条件反射的抑制:

外抑制、超限(保护性)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

(二)扩散和集中

(三)相互诱导

(四)动力定型

 

第三节 感觉、知觉和记忆

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

一、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

✧两者成反比,感受性越强阈限越低。

✧韦伯定律(Δ I/I=K)和费希纳定律(S=KlgR)

第三单元各种感觉

一、视觉

(一)视觉的适宜刺激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 380 纳米—780 纳米之间的电磁波。

(二)视觉器官

✧视网膜最外面一层的视细胞层是直接接受光刺激的感受器。

✧锥体细胞呈圆锥状,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在强光下起作用,所以叫明视觉器官。

锥体细胞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这是明视觉。

✧杆体细胞呈杆状,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在弱光下起作用,所以叫暗视觉器官。

杆体细胞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这是暗视觉。

(三)颜色视觉

1.颜色的特性:

色调、明度、饱和度。

✧色调取决于光的波长。

明度取决于光波的物理强度,光越强,看起来越亮。

饱和度取决于色彩中灰色所占的比例,灰的比例越大,饱和度越小,反之饱和度越大。

✧色光的混合是相加的混合,颜料混合是相减的。

2.色觉异常

✧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把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色觉有缺陷的人是靠明度的差别来“辨认”颜色的。

✧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

女性色盲人数仅是男性色盲人数的1/10。

二、 听觉

(一)听觉的适宜刺激和听觉感受性:

✧ 16~20000 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

✧ 人们在听阈范围内对 1000Hz~4000Hz 的声音最敏感。

✧ 听觉感受性随年龄变化,20 岁后降低的特点是,首先丧失的是对高频声音的听觉。

(二)听觉的特性:

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三、 嗅觉

✧ 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

四、 味觉

✧舌尖对甜、舌边前部对咸、舌边后部对酸、舌根对苦最敏感。

✧味觉的感受性和嗅觉有密切的联系。

八、内脏感觉

✧ 内脏感觉的性质比较模糊,定位也不准确,还具有放射的性质。

九、痛觉

✧ 痛觉遍布全身的所有组织中,有保护作用,最难以适应。

第四单元 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联觉:

这四点要求知道定义,会举例子。

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定义

✧ 知觉:

人的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 知觉基本特性:

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要求知道定义,会举例子)

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

一、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

✧在估计的准确度上,听觉最高、视觉最低、触觉居中。

二、错觉

✧错觉: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是很难克服的。

✧错觉所产生的歪曲还带有固定的倾向。

运动知觉不作为本章在理论考试重点,但需注意在技能考试中,精神病性障碍患者也可能有这些知觉上面的障碍。

 

第四节 记忆

第一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

一、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记忆的种类

✧按内容:

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语词–逻辑)记忆、动作记忆

✧按能否意识到:

外显记忆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内隐记忆又称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按照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以及信息的编码、存储和加工方式,分为以下三个记忆系统:

3、记忆的过程

记忆过程(3 环节):

1、识记 2、保持3、回忆(再现)和再认。

 

第二单元 遗忘及遗忘规律

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叫做遗忘。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

✧艾宾浩斯自己给自己做记忆实验,他用的记忆材料是无意义音节。

✧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

第三单元 遗忘的原因及系列位置效应

✧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叫系列位置效应。

✧长时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造成,或因干扰造成。

干扰又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

✧系列开头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首因效应或首位效应。

✧系列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近因效应或新因效应。

 

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

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一)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二)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和概括性。

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一) 分析和综合

(二) 抽象与概括。

第二单元 思维的种类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的形态,我们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二、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按照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分为符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辐合思维是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又叫求同思维。

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的答案的思维,又叫求异思维。

三、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按照是否具有创造性,分为创造性思维和再造性思维。

第三单元 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概念的掌握

✧概念: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

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位。

(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属

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

内涵和外延是反比关系。

二、 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人工概念是人工制造的,对自然概念的模拟

三、 问题解决及对问题解决的研究

(一) 问题解决的定义

(二)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 迁移的作用:

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迁移有两类,即正

迁移和负迁移。

2、 原型启发的作用 :

从现实生活的事例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叫

做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3、 定势的作用:

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会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

影响,这种心理准备就叫定势。

第四单元 语言与言语

一、 语言与言语

区别: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则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

象。

二、 言语活动的形式

三、 言语运动中枢机制:

(一)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中枢):

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的部分,此中枢受损

伤——表达性失语症(运动性失语症)。

(二)听觉性言语中枢(威尔尼克中枢):

位于顶叶、枕页、颞叶交会处的颞上回受损

伤——接受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