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培训知识汇总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03984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科培训知识汇总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急诊科培训知识汇总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急诊科培训知识汇总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急诊科培训知识汇总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急诊科培训知识汇总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诊科培训知识汇总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急诊科培训知识汇总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科培训知识汇总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诊科培训知识汇总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4、单独通气频率12-20次/分。

六、婴儿CPR

2、检查肱动脉搏动3、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4、单独通气频率12-20次/分。

5、按压幅度为至少胸部前后径的1/3。

(4cm)6、按压部位:

两乳连线正下方胸骨上。

7、按压手法:

单人——双指按压双人——拇指环抱法。

8、按压/通气:

2

9、采用仰头提颏法开放气道:

注意头部不要过伸,以外耳道与婴儿肩上方处在同一个平面上,或者使婴儿口鼻的延长线与胸廓平行即可。

八、复原卧位:

又称稳定的侧卧位。

用于无意识但是有自主呼吸和循环体征的伤病者。

九、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存活率最高),初始心律常常是心室颤动(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

在这些患者中,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胸外心脏按压和早期除颤。

(3分钟内效果更好)通气应在18s后进行

十、引起心跳骤停的可逆病因:

6个H低血容量、缺氧、酸中毒、低钾/高钾、低温,5个T:

张力性气胸、心脏填塞、毒素、肺动脉血栓形成、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电除颤

1、心室颤动:

心电图表现为:

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为200---400次/分。

2、细颤和粗颤的区别:

振幅〉0.5mv是粗颤。

3、电除颤的定义:

用较强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来消除心律失常、使之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

称之为电击除颤或电复律术。

电除颤的适应症:

室颤、室扑、无脉室速

4、为什么直视下的心跳停止或心跳停止5分钟之内可以直接除颤:

心跳骤停的最常见类型为室颤(80%以上);

治疗室颤的最有效手段是电除颤;

除颤的时机转瞬即逝,每延迟电除颤1分钟,其死亡率增加7---10%;

室颤不予处理在数分钟内就会转为心室停搏或电机械分离。

5、心电显示细颤波时,应静推副肾素使之变成粗颤波,再行除颤。

6、除颤次数:

每次只一次,应紧接CPR,一个周期后根据情况再次除颤,没有总次数的限制。

7、除颤仪分为单相波和双相波,单项波除颤首选360J,双相波选150---200J。

心房纤颤双相波:

120---200J可逐步增加单相波:

首剂量200J

稳定的单型性室速:

100J可逐步增加(双相和单相相同)

其他室上速,心房扑动:

50---100J可逐步增加(双相和单相相同)

儿童除颤:

2----4J/Kg最大不超过9J/kg

8、房颤:

同步有R波室颤:

非同步无R波

同步电复律不得用于治疗室颤,因为装置无法检测到QRS波就无法电击

9、四种心律引起无脉心脏骤停:

心室颤动快速室性心动过速、无脉电活动、心脏停搏

10、心跳停止5分钟之内,在心肺复苏的同时,快速准备除颤仪,确认室颤后立即给予电除颤,之后给予2分钟CPR,即5个循环。

心跳停止5分钟后,先2分钟CPR,即5个循环,之后再确认室颤后立即给予电除颤,

12、注意事项:

除颤前确定患者除颤部位无潮湿、无敷料。

如患者带有植入性起搏器,应注意避开起搏部位至少10厘米。

除颤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去除导电物质。

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不能与金属类物品接触。

动作迅速、准确。

电极板位置要准确,与皮肤紧密接触,保证导电良好。

对于细颤应先进行心脏按压、氧疗及药物等处理后,使之变为粗颤,再进行电击,以提高成功率。

电击部位皮肤可有轻度红斑、疼痛,也可出现肌肉痛,约3—5天后可自行缓解。

开胸除颤时,电极直接放在心脏前后壁。

除颤能量一般为5—10J。

13、早期除颤3分钟内

简易呼吸器的应用

一、组成:

四个部分:

球体、储氧袋、氧气导管、面罩。

六个阀门:

单向阀(即鸭嘴阀)、呼气阀、压力安全阀、进气阀、储氧阀、储氧安全阀

其中氧气导管及储氧袋必须与外接氧气连接,如未接氧气时应将两件取下。

二、工作原理:

1.当挤压球体时,产生正压,进气阀关闭,内部气体强制性推动鸭嘴阀打开,并堵住呼气阀,气体即由鸭嘴阀中心切口送向病人。

2.当停止挤压时,球体复原,鸭嘴阀关闭,呼气阀打开,病人呼出的气体由呼气阀口排出。

同时,进气阀在球体复原产生负压的作用下,阀门打开,储氧袋内氧气进入球体。

三、适应症

1、人工呼吸2、气管插管前高浓度给氧3、气管插管后检验插管的位置

4、清除气囊滞留物5、呼吸机出现任何故障时断开呼吸机用于辅助通气

四、禁忌症

中等量以上活动性咯血、大量胸腔积液、急性心肌梗塞

五、操作方法(有氧源):

1.将病人取去枕仰卧位,松解衣领,清除口鼻异物及活动性义齿,开放气道。

2.然后操作者位于病人头端。

3.将压力阀下压关闭,连接氧气,调节氧流量,每分钟>

10L。

4.将面罩扣住患者口鼻,使三角形面罩底边位于下颌。

或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插管连接

5.使用E-C手法固定面罩:

食指、拇指固定并下压面罩,中指、无名指、小指抬起下颌保持气道开放。

C手势-压紧面罩E手势—保持呼吸道开放

6.规律挤压呼吸气囊,成人以10-12次/分钟,即5-6秒送气一次;

儿童12-20次/分钟,即3-5秒一次;

新生儿40-60次/分。

每次送气时间为1S,吸呼比为1:

1.5~2。

潮气量按5--7ml/kg计算,一般500~600ml见胸廓抬起即可,儿童10ml/kg,慢阻肺、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呼比为1:

2-3,呼吸频率、潮气量均可适当少些。

六、注意事项

◆挤压气囊时,压力适中,约挤压气囊的1/3~2/3为宜,节律均匀,勿时快时慢,以免损伤肺组织,或造成呼吸中枢紊乱,影响呼吸功能恢复;

压力安全范围:

40-60CM水柱,建立人工气道前关闭安全阀,建立人工气道后可打开,若气道压力过高,可关闭安全阀,以增加送气压力;

◆发现病人有自主呼吸时,应与自主呼吸同步;

◆面罩大小要合适,婴儿及小孩最好不要使用成人型简易呼吸器,且应具备安全阀装置,能自动调整压力,以确保患儿安全。

如果需要较高的压力,应将压力阀下压关闭,使安全阀暂时失效;

◆对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和解释工作,使其配合;

◆无氧源时,应该取下储氧袋及氧气连接管。

有氧源时,要使用储氧袋,并且氧流量要>

10L/分。

储氧袋作用:

提高氧浓度,可使氧浓度达99%;

无储氧袋氧浓度为45%;

如无氧源时,氧浓度为大气氧浓度21%;

◆随时观察:

(1)挤压气囊时,注意观察病人胸部起伏情况;

(2)观察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情况;

(3)观察病人口唇、面色、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呼吸改善情况;

观察有无自主呼吸的方法:

一看二听三感觉

(4)观察单向阀(鸭嘴阀)是否正常工作;

(5)在呼气过程中,观察面罩内是否呈雾状;

(6)观察胃区是否胀气,避免过多气体挤压到胃部而影响呼吸的改善。

◆注意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理分泌物;

◆如果操作中单向阀受到呕吐物、血液等污染时

----用力挤压气囊数次,将积物清除

----将单向阀卸下,用水清洗

七、简易呼吸器的清洁与消毒

将各部件拆开,置入健之素等消毒液中浸泡半小时,清水冲洗晾干调试后备用。

特殊感染者,可用环氧乙烷熏蒸

储氧袋禁用消毒剂浸泡,因易损坏

消毒完毕后晾干,安装测试功能正常备用。

八、简易呼吸器测试

注意:

使用简易呼吸器容易发生的问题——活瓣漏气,使病人得不到有效通气。

所以一定要定时检查、测试、维修

和保养。

弹性呼吸囊不宜挤压变形后放置,以免影响弹性。

(一)检测时间:

1、第一次使用2、清洁与消毒后3、更换新配件组合后4、不经常使用,每月检测一次

(二)检测步骤

1、气囊的测试2、进气阀测试3、储气阀和储氧袋测试4、储氧安全阀测试

球体测试

1.取下单向阀和储气阀,挤压球体,将手松开,球体应很快的自动弹回原状。

进气阀阀测试

v将出气口用手堵住,挤压球体时,将会发觉球体不易被压下。

如果发觉球体慢慢地向下漏气,请检查进气阀是否组装正确

储气阀和储气袋测试

在患者接头处接上储气袋。

挤压球体,鱼嘴阀会张开,使得储气袋膨胀,如储气袋没有膨胀,请检查是否组装正确、或储气袋漏气。

储氧安全阀测试

将储氧阀和储氧袋接在一起,将气体吹入储氧阀,使储氧袋膨胀,将接头堵住,压缩储氧袋气体自储氧阀溢出。

如未能觉到溢出时,请检查安装是否正确。

压力安全阀检测

在患者接头处接上压力表,以正常速度挤压球体,压力表显示26-34mmHg。

如压力安全阀损坏,必须更换。

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技术

一、气道异物梗阻的原因

好发人群:

老年人、婴幼儿

老年人:

进食时咳嗽反射动作迟缓;

进食时说话;

吃大块食物时,速度太快,咀嚼不全,吞咽过猛,食物卡在喉部。

婴幼儿:

好发于三岁以下小儿,当口中含物说话、哭笑打闹;

剧烈活动时,口含物很容易被吸入气管,引起气管阻塞,导致窒息。

二、气道梗阻的表现:

气道不完全阻塞:

病人可以咳嗽或咳嗽无力,喘息,呼吸困难,病人张口吸气,吸气时可以听到高调声音,皮肤、甲床、口唇、面色青紫、发绀。

气道完全阻塞:

较大的异物堵住喉部或气管,病人面色青紫,不能说话、不能咳嗽、不能呼吸,发生窒息,继而很快失去知觉、呼吸心跳停止。

特殊表现:

由于异物吸入气管时,病人感到极度不适,常常不由自主地以一手呈“V”字状紧贴于颈前喉部,痛苦貌。

三、气道不完全梗阻的急救

如果病人气体交换尚好,救助者不需要做任何处理,要尽量鼓励病人咳嗽,将异物自行排出。

不能拍背。

要守护在病人身边,注意观察病情。

如果梗阻持续存在,要快速送往医院。

四、气道完全阻梗的急救

通过询问“你被噎住了”?

,了解病人能否咳嗽和说话,如果有以下表现,应立即实施腹部冲击法(海姆立克氏急救法)。

完全梗阻的表现:

不能说话、不能咳嗽、不能呼吸。

海姆力克氏法1974年美国医生HenryJHeimlich发明。

原理:

利用突然冲击腹部的压力,使膈肌抬高,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向上的气流,这股气流具有冲击性、方向性,他会快速冲入气管,将异物排出。

抬高膈肌——肺内

气体排出——人工咳嗽——异物排出.

1、海姆立克氏手法一:

立位腹部冲击法

成年清醒病人:

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

一手握空心拳,将拇指侧顶住病人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

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内、向上挤压病人的腹部。

约每秒一次,直至异物排出或失去反应。

2、海姆立克氏手法二:

仰卧位腹部冲击法

昏迷病人:

平卧,抢救者面对病人,骑跨在病人的髋部,一手置于另一手上,将下面一手的掌根放在胸廓下脐上的腹部,用身体的重量,快速冲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3、海姆立克氏手法三:

自救腹部冲击法

用自己的拳头和另一手掌快速冲击腹部,或用圆角或椅背快速挤压腹部。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钝角物件都可以用来挤压腹部,使阻塞物排出。

4、海姆立克氏手法四:

儿童腹部冲击法

操作方法与成人相同,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CPR

5、海姆立克氏手法五:

婴儿救治法(拍背胸部快速按压法)

操作者跪下或坐下,将婴儿的身体骑跨在一侧的前臂上,取俯卧位,头部低于躯干。

一手前臂靠在膝盖或大腿上,且托住婴儿的头及下颌,避免压迫婴儿喉部软组织。

用另一手掌根部叩击婴儿背部肩胛之间用力拍打5次。

然后,用两手的前臂将婴儿固定,手掌固定婴儿后脑,小心翻转成仰卧位,保持婴儿头部低于躯干。

快速冲击性按压婴儿两乳头连线正下方处5次,每秒一次。

重复拍背和胸部按压动作,直至异物清除或婴儿失去反应。

6、如果患者卧位时被噎住,不能将患者扶起,应实行卧位海姆立克氏手法

取出异物:

如异物被冲出,可小心用手指将异物勾出,但应注意不要将其推入气道更深处,操作同时,防止被患者咬伤救助者手指。

预防呼吸道的异物阻塞

避免吞咽过量或体积过大的食物;

进食时避免谈话或大笑;

避免体内酒精浓度过高;

应将果冻、豆类、糖果、药丸、药片防在安全地方,避免婴儿、儿童误服。

气道异物救护流程图:

第一目击者观察现场——————————————特殊表现,“V”字形手势,意识清楚

观察病人能否大声咳嗽询问是否有异物梗塞

能不能

鼓励病人咳嗽表明自己的身份,帮助病人实施海氏法,直到异物排出检测意识、呼吸循环

如咳嗽无效,帮助病人实施海氏法如病人意识不清

直到异物排出,检测意识呼吸循环体征,

若意识不清仰卧海氏法

若无意识呼吸心跳立即开始心肺复苏ABC程序救治

第一目击者观察现场初步检查,判断意识,询问并病人

高声呼救,求助他人,启动EMS病人无反应

畅通气道,清除口腔异物,检查呼吸

有呼吸,观察呼吸循环无呼吸,人工吹气,胸部有无起伏

检查是否有大出血并止血

等候EMS人员

有起伏,观察呼吸、循环体征无起伏,再次调整气道后

人工吹气,胸部有无起伏,

有起伏观察呼吸循环体征

无起伏,实施海氏法冲击连续5次,检查口腔,取出异物。

若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立即CPR

创伤急救止血包扎技术

创伤现场急救原则:

尽快将伤员搬运至安全地带;

尽快解除呼吸道梗阻;

尽可能用无菌纱布或干净辅料尽快将伤口包扎止血;

骨折需进行妥善固定;

离断肢体妥善保存;

安全运送病人。

现场急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锐器刺入不可拔出,应将锐器固定,包扎后送医院急救;

颅脑损伤致脑脊液耳漏鼻漏,禁止冲洗和填塞,应将头侧向一边,任其流出,可用干净的干的消毒棉球或纱布擦拭干净;

开放性气胸急救时,应首先使其处理为闭合性气胸;

腹部伤,若有肠管或大网膜溢出,包扎时切忌将其回纳腹腔;

四肢伤应注意有无骨折,如有骨折,应在运送前用夹板或木棍将伤肢固定;

疑似脊柱损伤,应将硬木板垫在软担架上再搬运,最好用脊柱板担架,疑似颈椎损伤,应用颈托固定头颈部。

离断的肢体要用无菌或清洁布包裹,放塑料袋密闭,低温保存,(4-10)与伤员一同送往医院。

昏迷伤员要保持气道通畅,取侧卧或平卧头侧一边;

疑胸腹腔闭合性损伤,应密切观察心跳、呼吸、脉搏、血压。

断肢急救处理:

控制出血;

寻找断肢远端;

辅料包裹断肢;

放入密闭塑料袋;

塑料袋放入冰水袋中;

速送医院。

创伤出血的意义:

成人血液占体重的8%,约4000-5000ml;

失血量少于总血量的5%(250ml以下)时,机体可自动代偿,无明显症状;

失血量达总血量的20%以上时(800-1000ml),会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湿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失血性休克).出血量达40%以上时,(1500ml)以上时,伤员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一侧肱骨骨折,出血量200-500ml,一侧股骨干骨折,800-1200ml,骨盆骨折的1500-2000ml。

创伤出血的类型:

根据是否为开放性创伤:

外出血和内出血

根据损伤血管类型:

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

止血方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填塞止血法、止血钳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

方法:

消毒纱布覆于伤口上,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若无消毒纱布可用清洁手帕或衣服代替,加压10-30分钟后,一般都能止血,同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25cm,以减缓血流或加速凝血,如果疑有骨折、脱位或脊椎受伤时,切忌抬高。

优点:

起效最快,最常用。

缺点:

急剧的动脉性出血难以控制。

注意事项:

压力以能达到止血而又不影响伤肢血液循环为适宜;

要注意观察患肢末梢感觉、肤色、运动、温度等。

头部、面部血管较丰富,出血量也较大,可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指压止血法:

适用于头面部、颈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

方法:

根据动脉的走向,用手指将出血动脉的近心端压迫在邻近的骨头上,以阻断血运。

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用于比较急剧的动脉出血,在一时无包扎材料和止血带时,或运送途中放松止血带的间隔时间,可用此法。

仅能用于短时间控制动脉出血;

事先应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止血不易持久,应及时采用其他止血法代替。

压迫颈动脉可止同侧头颈部、面深部、咽部出血;

压迫颞动脉可止同侧上额、颞部及前头部出血;

压迫面动脉可止同侧脸下部及口腔的出血;

压迫锁骨下动脉(锁骨上窝内1/3处)可止肩部、腋部及上肢出血;

压迫肱动脉可止上臂下端、前臂手部的出血;

加垫屈肢止血法:

适用于前臂和小腿出血。

骨折或关节脱位的情况下禁忌采用。

止血带止血:

能有效制止出血。

适用于四肢大动脉的出血,在采用加压包扎不能有效止血的情况下选用。

可能引起或加重肢端坏死、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如果能采用其他方法止血,就不要采用止血带止血。

止血带止血的注意事项:

快---动作快,抢时间;

准—看准出血点,准确上好止血带;

垫---皮肤与止血带之间应加垫辅料或将止血带扎在衣裤外面,以免损伤皮肤;

上—止血带应扎在伤口的上方(近心端)尽量靠近伤口,以减少缺血范围,最大限度的保存肢体;

适—止血带要松紧适宜,以出血停止,远端不能摸到脉搏为度,过松时常只压住静脉,使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反而加重出血,使用充气止血带,成人上肢需维持在400mmhg,下肢以600mmhg为宜;

记---上止血带要有明显标志,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部位;

放---每隔一小时放松一次,每次放松2-3分钟,并用指压法止血,总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

上肢止血带应扎在上臂上1/3处,避免损伤桡神经,下肢应扎在股中下1/3交界处;

禁止用无弹性且过细的电线、铁丝、麻绳、塑料丝等作为止血带。

包扎:

目的是压迫止血,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辅料和夹板。

动作要领:

快、准、轻、牢、美、适。

绷带包扎的注意事项:

动作要轻柔、熟练,尽可能不要改变伤肢位置,以免增加伤员痛苦;

包扎松紧要适度,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将失去包扎的作用,一般在包扎四肢时,应露出指甲,以便观察血液循环;

绷带包扎应从远心端开始,近心端结束,末端用胶布或别针固定,如需打结固定,打结处应避开伤口或坐卧时受压部位;

包扎时要掌握三点一走行,即绷带的起始点,止点,着力点(多在伤处)和走行方向顺序。

大手挂用于上臂、前臂外伤及骨折。

屈肘80度。

在患侧锁骨上窝处打结。

小手挂适用于肩部、锁骨、手的外伤及骨折。

屈肘45度,健侧锁骨上窝打结。

螺旋反折包扎:

用于肢体周径不均部位如前臂小腿;

转折处不可在伤口或骨骼突起处。

8字形包扎法用于固定关节如肩肘膝踝关节;

人字形用于包扎固定踝膝肘关节;

环形包扎用于身体粗细均匀部位如腕、额、指、踝及颈部,或包扎的开始与结束;

螺旋形包扎用于肢体粗细相等的部位如大腿、上臂、手指、躯干。

包扎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包扎前先控制出血。

2、有伤口时,必须覆盖无菌敷料(若没有可使用干净清洁的敷料)再包扎,避免绷带直接与伤口接触。

3、避免在伤口或敷料附近说话或咳嗽,以免污染伤口或敷料。

4、直接将敷料覆盖在伤口上,不可由旁边滑动再盖住伤口。

5、绷带包扎时应由远心端或易固定处开始进行包扎,如果不小心掉落地面,则须更换。

6、包扎时绷带或三角巾应能完全覆盖伤口敷料,防止脱落及污染。

7、包扎四肢应尽可能露出肢体末梢,以便随时观察血液循环,观察有无冷、肿、发绀和麻木感。

8、包扎完毕可以以打结方式固定或用胶布固定,弹力绷带可以放入拉起至上一圈内。

9、用胶布固定时,不可黏在皮肤上。

不可在受伤、关节、骨突、肢体内下侧或不易看到的地方打结。

10、若血液渗透敷料时,不可拆掉原来的敷料,须在外面继续盖上敷料,以免因拆掉敷料时,引起更多的出血或浪费时间。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

人工气道的建立

目的:

1、改善通气,纠正缺氧2、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预防误吸

面罩、鼻罩、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喉罩、环甲膜穿刺、环甲膜切开、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一、口咽通气道:

主要用于那些无知觉(无反应)并缺乏咳嗽或咽反射的患者,置入口咽通气道手法不正确会将舌头压到下咽部,导致气道梗阻。

清醒患者往往因咽反射而无法使用。

附:

口咽通气道的使用

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道,长度相当于门齿至下颌角的长度。

主要用于那些无知觉(无反应)并缺乏咳嗽或咽反射的患者,置于口咽通气道的手法不正确会将舌头压到下咽部,导致气道梗阻

v方法一:

打开病人的口腔,清除口鼻内分泌物,使患者头后仰,将口咽通气道凹面向上抵住舌轻轻放入口腔,当其头端接近口咽喉壁时(已通过悬雍垂),旋转180°

使其凹面向下,前端置于舌根之后。

v方法二:

对意识障碍、牙关禁闭、抽搐、躁动者,用开口器将牙关撬开,压舌板从臼齿处放入抵住舌,口咽通气道凹面向下对准咽喉部迅速置入;

也可借助喉镜置入,无需反转,直接插入即可。

v置入后,检查口腔(口唇、舌)。

v固定

二、鼻咽通气道:

从病人的鼻腔插入到咽腔,长度一般是从鼻前庭到咽腔声门的前方。

一般选用病人的右侧鼻腔。

对下颌很紧、牙关紧闭,置入经口气道有困难的患者鼻咽通气道更为适用。

慎用于头面部严重损伤的患者。

自制方法:

1、选择6.5的气管插管

2、去掉气囊,从尖端开始保留20cm左右,其余部分剪掉,连接后面的接头。

在使用前用石蜡油涂抹管壁。

3、一般选用病人的右侧鼻腔—因为多数人是右利手,用力的程度、方向易于掌握。

4、插入的方向是向中心方向,沿着鼻腔的下鼻道方向插入,切忌用力的粗暴,遇有阻力可以稍稍用力,但是不可强入。

三、喉罩:

1981年英国医生Brain根据解剖成人咽喉结构所研制的一种人工气道。

一般设有1、2、2.5、3、4号五种型号分别适用于新生儿、婴儿、儿童、女、男性成人。

(一).喉罩分三代各自优点及不足

第一代普通喉罩保持气道通畅,维持气体交换。

防御异物侵入呼吸道及维持功能残气量。

不足位置不稳定,麻醉期或恢复期易出现移位;

呼吸道密封不完全,通过增加通气罩垫圈充气量可导致罩内压过高和浅表神经损伤,正压通气的应用受限。

消化道和呼吸道不能有效隔离,易发生误吸或胃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