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立大理州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的工作方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3662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成立大理州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的工作方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成立大理州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的工作方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成立大理州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的工作方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成立大理州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的工作方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成立大理州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的工作方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成立大理州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的工作方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关于成立大理州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的工作方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成立大理州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的工作方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成立大理州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的工作方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市场流通---工商部门;

餐饮---食药部门,对于各自领域的检测各有重点,检测能力发展也不均衡,特别缺乏地方政府层面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从行政管理层面上看,已设立国家、地方独立的食品行政管理部门,而作为技术核心支撑的技术机构,有必要相应建立打破条块管理的综合性食品检测机构。

我州属欠发达地区,地方食品产业支撑力度不大,在近短期内分段监管和综合协调相结合的监管体制不可能改变的情况下,创新性的建立综合性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搭建大理州食品安全综合检测中心服务平台,整合我州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扶强争优,推进地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向高技术、高水平、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总体思路立足大理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采取“嫁接”方式,利用3-5年时间,创新性地搭建完善大理州食品安全综合检测中心构架,不断丰富和加强基础实施、技术装备,积极充实培养技术队伍,努力提升地方食品安全检测能力,推进科研及技术服务水平,在大理州政府职能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全面开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业务,承担食品安全信息交流、人员培训、应急处置、科研服务等工作,促进大理州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和效能建设,为地方食品经济产业及食品安全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立足大理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构建大理州食品安全综合检测中心服务平台

大理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是大理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直属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其前身是根据198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成立滇西、滇南、滇东北标准计量技术服务中心的批复》成立的滇西技术服务中心。

2000年质监系统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后,原滇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滇西计量测试所和大理州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检验所合并为大理州综合技术检测中心。

2009年11月,经省质监局批复同意,采用“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模式,在中心基础上正式挂牌成立“云南省乳及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2010年12月,根据全省质监系统机构改革的统一部署,更名为大理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同时升格为副处级建制的技术机构。

是州内唯一法定的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

中心内设行政办公室、质量技术发展部、业务部、产品质量检验所、计量检定测试所、特种设备检验所、食品质量检验所、珠宝玉石及贵金属饰品检测站、祥云检测站九个内设机构,管理体系完善,检验检测业务辐射滇西八州市乃至全省。

中心占地8671㎡,总建筑面积5500㎡,固定资产总值4500多万元,现有编制63人,在岗10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0人(1人正在攻读博士),大学本科42人,专科28人,高级工程师11人,工程师25人。

中心食品质量检验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全州已具有较强的食品检验检测手段和技术能力,在滇西地区处于领先,国内处于中上水平:

实验室建设:

拥有各类检验场地近1000㎡,包括理化检验室、常规仪器室、光谱分析室、色谱分析室、天平室、大型仪器室、微生物检测室及P2生物安全实验室、试剂库、待检样品留存及样品前处理(库)室、标准溶液配制室、食品感官审评鉴定室、洗涤间等,且根据实验环境要求具有相应的㎡的恒温及㎡的洁净工作间;

拥有㎡的多媒体教室用于内部及外部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

技术装备:

中心在国家、省、州关心支持下,特别国家质检局、省局自2000年实施5年、3年能力提升计划以来,不断加大投入,目前技术装备数量台(套),价值万元,大型、高端设备基本为进口,如有提高样品前处理效率的微波消解系统、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等;

用于有机组分,食品添加剂,农残、药残等污染物或非法添加物检测、鉴定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液相色谱-质谱-质谱仪、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仪、串联气质联用仪、离子阱气质联用仪、全自动四灯位注射式原子荧光光度计、全自动抗生素分析仪等;

用于无机污染物、重金属检测的原子吸收光谱仪;

用于单元素快速定性、定量检测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仪;

用于离子测定的离子色谱仪;

用于分子测定的分子萤光光谱仪、可见-紫外光分光光度仪;

用于微生物快速鉴定的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等,实现了对大分子、小分子、原子、离子层面的定性定量分析检测,以及对有机、无机样品的快速前处理。

强大的技术装备投入,无异于给机构打了强行针,极大的提升了机构的检测实力,有力的拓展了产品检测领域。

人才队伍:

食品质量检验所现有在岗专职检验人员1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人(1人正在攻读博士),大学本科人,专科人,工程师5人。

管理及辅助岗位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3人,其他6人。

能力建设:

中心1997年首次通过实验室计量认证/验收考核,开展食品检验工作,2012年月通过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50个食品产品,264个参数通过资质认定,2012年1月正式获得了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共有39个食品产品,331个参数通过认可。

多年来,中心不断规范内部管理,增大投入,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食品检验能力提升显著,2010年参加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CNAS)和国家认监委专项组织的19个批次能力验证活动,共49个参数,满意率为72%;

2011年参加22个批次能力验证活动,共54个参数,满意率为92%,上升20%。

其中,在英国FAPAS“奶粉中黄曲霉毒素M1检测”国际比对中获满意结果,标志着中心在食品检测方面具备与国际接轨的能力。

目前,中心在食品理化、添加剂、农残、药残、污染物、非法添加物、微生物、食品包装物卫生指标、化肥生态指标等食品及食品相关检测领域在滇西地区具有较强的检测实力,多年承担国家、省、州的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检验工作,乳及乳制品等受检业务已覆盖全省,同时也大量接受食药、疾控、工商、农牧、粮油等部门的食品委托检验。

内部管理体制:

多年来,中心始终遵循“立足检测,检学研齐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坚持“科学管理、打造一流检测机构”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强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管理,目前质量管理手册已更新至第8版,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得到有效的加强和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科研能力初显:

几年来,中心在《食品科学》、《理化检验》及等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GC-MS法测定婴幼儿配方粉中DHA和亚油酸含量》、《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食品中铬方法的研究》等食品学术论文30余篇,科普文章20多篇。

《大理州食品安全检测资源整合暨服务信息平台建设》获大理州科协2012年科技论文二等奖。

为促进科技工作的持续有序开展,中心建立了完善的科技工作制度,对科研项目的申报、实施和管理、成果的评价和验收、成果的转化、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成果技术奖励、成果保密、经费管理等方面加强了管理,有效指导和促进了科技工作的开展。

中心积极鼓励多渠道争取科技项目,2010年完成的《大理州天然土碱在食品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科研课题分获得全省质监系统“十一五”优秀科技项目三等奖和大理州科学技术鼓励奖,2010年申报的《大理州剑川地参铝含量问题研究及对策》课题已近尾声,2012年申报的省质监局《大理白族地方特色食品乳扇地方标准研究》、《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地方标准研究》、《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识别食品中添加石蜡成分技术研究》、《乳品蛋白快速检测蛋白芯片研制》、《乳制品中微量苯甲酸问题的研究》、《食用植物油中的抗氧化剂、苯并(a)芘、塑化剂的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法检测地方标准研究》等六个科技项目已通过初评。

技术交流活跃:

中心一贯注重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

近三年来,选派人次到省内外相关机构进行学习和培训,使食品检验检测及管理队伍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

2011年10月26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培训中心项目在大理启动。

该培训中心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与中国州(市)一级政府正式签订的第一个合作项目,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中国建立的唯一专门从事食品安全的检测培训中心。

为做好培训中心工作,中心长期聘请英国教师为职工教授英语口语,并先后选派4名技术骨干到印度VIMIT实验室进行学习和适应性授课。

培训中心建立后,先后举办了3期国际培训班和2期国内培训班,对来自泰国、越南、柬埔寨等9个周边国家及大连理工大学、陕西渭南质监所、贵州遵义测试院、西藏藏医学院等单位的42名学员和观摩教师进行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培训,为实现“立足大理、服务滇西、面向东盟”的发展战略迈出坚实一步。

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中心在大力投入食品技术装备,不断提升检测能力的同时,检测收入逐年提高,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9年食品检测收入万元,2010年,食品检测收入万元,2011年万元,2012年预计可达万元,三年年均增长%。

近年来,在省、州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举全中心之力使食品检测技术装备、实验环境设施、技术队伍等有了极大改善,能力大幅提升,发展成为大理乃至滇西地区具有较强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和竞争力的技术机构。

可以说,大理中心已初步具备了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业务能力,基本适应和满足当地食品经济发展和食品安全监管需要,成为大理地区乃至全省重要的食品安全检测、服务技术机构。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食品安全形势在部分领域仍较严峻,随着国民经济及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作用还应得到不断加强和完善。

二、创新性的搭建大理州食品安全综合检测中心,发挥核心技术支撑作用

食品安全检测是一个跨领域、跨部门的系统性工作,在我国目前对食品安全实行地方政府负总责、分段监管、综合协调的管理机制下,很难有一个较好的工作绩效,相互推诿、扯皮,政令不通、难于沟通、协作,统一协调不够等问题仍然存在。

从技术层面上看,各机构综合协调沟通也严重不足,同时分行业设立的食品安全相关检测机构造成了社会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有必要在当地政府层面统一建立一个综合性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把涉及食品种养殖、加工、环境污染、化肥农药施用、食品及相关包装物、添加剂等原辅料、药品等作为食品安全检测和防控对象,注重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提升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结合地方经济和重要食品产业发展,建立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运行状况良好、检测业务覆盖面宽、工作高效、科研水平高,在大理乃至滇西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技术服务水平的综合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促进大理州食品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为食品检测和促进地方产业发展、保障公共安全中更好的发挥核心技术支撑作用。

1、综合性

我国对食品安全监管,从行政层面上看,已设立独立的国家、地方行政管理部门,而作为核心支撑的技术机构,有必要相应建立起打破条块管理,统一组织领导,形成合力的纵向管理模式。

特别在地方食品产业支撑力度不大,欠发达地区,更应从当地政府层面逐步整合当地相关检验检测资源,扶强争优,把单纯的食品检测延伸至关乎食品安全的各个领域,包括技术服务、科研水平的提高,全面推进食品检验机构向高技术、高水平、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2、创新性

在州内选择基础性好,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检测机构,从纵向层面重点扶持培育,不仅节约整合了社会资源,避免机构因新建带来的建设周期长、培育时间长、资金投入大等问题,而采取“嫁接”方式,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优势,达到短、平、快的目的。

同时,把食品安全检验检验工作延伸至相关产品和领域,在同一部门进行防控、服务的模式,在国内应是首列。

三、大理州食品安全综合检测中心构架建设工作方案及近期目标

1、大理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目前是全州重要的食品安全检验监测技术机构,具有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较强的技术支撑能力,内部机构、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发展状况良好,可以此为基础,着立于高水平、长远的发展目标,构建大理州食品安全综合检测中心服务平台,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工作管理模式,受大理州政府职能部门、大理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双重领导。

2、新建检验检测场所:

中心食品质量检验所目前检测用场地基本能满足当前业务需要,但已略显不足,加之中心为省垂管单位,目前仍未下划,固定资产不归地方,同时,现有检测用场所已不能满足食品检测机构的长远发展。

为适应新形势要求,需新建不低于3000㎡的检验及相关场所,应用于解决检验场地不足、样品储存、P3病源微生物实验室等问题。

3、内部机构设置:

着眼于规范管理、持续发展的目标,设立理化检验中心、仪器分析中心、微生物测试中心(包括毒理实验室)、质量技术管理办公室、快速应急处置中心、后勤保障服务中心、技术信息中心、技术培训中心、技术研究开发服务中心等职能部门。

加强信息化管理、科研服务、应急处置、毒理实验室建设等。

4、人员队伍建设:

目前中心食品专职检验人员18人,仅8人为在编职工,无论从业务增涨需求,还是队伍长期稳定的角度,都已远不能满足要求,相关管理及辅助岗位10人中也仅有4人在编,同时,不断扩大的检测领域、科技服务能力提升等也需要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因此应适当考虑增加10-20人的机构编制,在整合检测资源的同时,引进、培养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专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5、技术装备:

通过实施国家质检局、省局5年、3年能力提升计划,目前中心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拥有的技术装备基本已是满负荷运行,但相关领域的检测项目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需切实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检验周期及应急处置能力,增加设备投入和人员投入,在近5年内再解决500-1000万的技术装备。

6、加强信息化建设:

技术机构实施良好的实验室内部信息化管理,是管理科学、规范、高效的重要标志和手段,同时技术机构要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就要努力搭建与政府、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平台。

不断收集、整理、发布掌握的食品安全信息,产品质量信息,地方产业发展信息,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信息,检验检测、服务资源信息等,发挥信息沟通枢纽及交流作用。

目前中心仅有一人非专职从事该项工作的非在编网路管理员,无论从学历、能力等均不能满足实验室内部、外部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总之,大理州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