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江建设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目的与意义国家科技评估中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284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浙江建设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目的与意义国家科技评估中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浙江建设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目的与意义国家科技评估中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浙江建设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目的与意义国家科技评估中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一浙江建设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目的与意义国家科技评估中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一浙江建设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目的与意义国家科技评估中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浙江建设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目的与意义国家科技评估中心.docx

《一浙江建设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目的与意义国家科技评估中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浙江建设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目的与意义国家科技评估中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浙江建设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目的与意义国家科技评估中心.docx

一浙江建设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目的与意义国家科技评估中心

 

浙江省建设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做法与体会

浙江省科技厅蒋泰维

(2009年6月20日)

一、目的与意义

1、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是“四位一体”科技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浙江面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形势,从以抓项目为主,转向环境、人才、平台、项目一起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针对我省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实际,我们加快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科研院所、孵化器、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机构等“六个一批”创新载体和公共科技基础条件、行业、区域三类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实践证明,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集聚、培养、锻炼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优化科技公共服务环境的重要载体;是促进产学研合作,共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有效依托。

2、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构架的重要支撑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我省的区域创新体系包括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产业基地,也包括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643家与大院名校共建的创新载体。

◆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基础设施和条件保障。

它在政府推动下,以市场机制为纽带,把企业和科研院校联结在一起,具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是培育高科技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载体,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对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3、建设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提高企业和区域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

◆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研发机构。

据统计,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7188家;全省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800多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81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00多家。

◆另一方面,我省科技资源相对比较分散,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浙江省大多数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仅有30%左右。

◆建设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有利于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减少重复建设;有利于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吸引各种创新要素;有利于跨单位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研物质资源和人才,使有限的资源要素集中用于重点行业、专业领域的科技攻关,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提高企业和区域创新能力。

4.建设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积极探索

◆建设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目的是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共享,加强公共服务,这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

◆建设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有利于深化产学研合作,把大学、科研院所、企业更加紧密联合起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二、进展与成效

(一)进展

◆2004年底,我省启动了“省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省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技术平台”等两个行业创新平台建设试点工作。

◆2006年4月,“省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平台”等3个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正式启动。

2006年11月22日,在杭州召开了“浙江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大会”,“省现代纺织及装备创新服务平台”等13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正式开始建设,我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进入了全面铺开的新阶段。

在建平台名单

基础条件平台

1

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在建

2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公用平台

在建

3

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

在建

4

国境安全检验检疫平台

在建

5

标准信息与质量安全平台

在建

6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平台

在建

区域创新平台

1

上虞绿色精细化工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建

2

新昌轴承与专用设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建

3

温州泵阀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建

4

嘉兴毛衫产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建

5

湖州蚕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建

 

行业创新平台

1

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

在建

2

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技术平台

在建

3

现代纺织技术及装备创新平台

在建

4

环保装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建

5

五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建

6

机械装备制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在建

7

软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建

8

服装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建

9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建

10

皮革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建

11

氟硅化学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建

12

海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建

13

木材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建

14

水稻种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建

15

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建

16

竹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建

17

渔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建

18

畜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建

19

饲料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建

20

工业自动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建

21

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建

22

环保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建

(二)成效

1、整合了科技资源

■科技文献平台联合了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浙大图书馆、省图书馆等10家省内主要科技文献图书收藏单位,极大地提高了科技文献资源利用率,平台存储的科技文献资源总量已占全省的90%以上,完成加工联合数据目录超过960万条,文献资源品种、规模和整合度都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

■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已有全省高校、科研院所等121家单位参加,入网仪器1200多台(单台价格超过30万元人民币),涵盖了光谱、质谱、色谱等各类分析测试仪器,仪器设备使用率比原来提高了30%左右。

■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汇集了省内实验动物学科的主要科研力量、设施和生产能力,投入经费达2.5亿元,动物实验的设施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增长近40%,其中屏障系统(无菌级)的动物实验设施占到60%以上。

2、集聚了创新人才

平台建设为集聚和引进创新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创造了良好条件。

而创新人才的集聚又为提高平台的创新服务能力提供了根本保障。

■参与平台建设的中级职称以上科技人员已达到700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约1800人。

有24位院士参加平台的建设工作,其中季国标等6名院士被聘为纺织平台专家委员会委员,张齐生院士担任木材加工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首席科学家,俄罗斯院士杰姆钦科担任氟硅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首席顾问,孙优贤院士担纲建设工业自动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省特级专家苏为科教授担任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的负责人。

■现代纺织技术及装备创新服务平台集聚了约300名科技人员,软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集聚了200多名科技人员,机械制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吸引了来自中国机科院的专家,温州泵阀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引进了一批兰州理工大学的专家教授。

3、强化了公共服务

到2007年底,29个平台累计提供检测服务约78万次,服务收入约2.9亿元;推广技术成果606项,新增产值56亿元;举办技术咨询1494场次,接受咨询约13.35万人次;举办各类学术会议487场次,参会人数2.84万人次;为相关领域企业培训职业技能人员6.7万人次。

■环保装备创新平台参与了17项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编制和修订,提供检测服务3000余批次,为相关领域企业培训职业技能人才850余人。

■服装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针对服装中小企业节省面料、节省人力的共性问题,开展了“高利用率全自动排料系统”网上在线服务,为60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毛竹产业和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帮助农民应对雨雪冰冻灾害,第一时间赴受灾地区开展调研,组织编写了“毛竹林冻雨雪灾受害类型及灾后抚育管理技术”和“茶树雪灾冻害后恢复生产技术要点”等技术资料,开通科技救灾专家热线和咨询网站,为灾后恢复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增强了行业区域创新能力

据统计,29个平台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1项,获资助经费约3.17亿元;承担省部级项目606项,资助经费2.87亿元;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174项,获横向技术服务收入3.37亿元;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252项,获授权专利405项。

■省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已先后完成和承担了科技部、发改委等159项科研项目,获发明专利50项,成功创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个化学药品一类新药,服务企业数达360多家;依靠平台的技术支撑,长三角地区的10多家医药企业的10多个医药产品在全国,其中9个产品在全球做到最大最强,永太、九洲、车头制药等八家合作企业即将上市。

■现代纺织技术及装备创新服务平台牵头承担省部会商重大项目“纺织用合成纤维功能化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获国家资助3000多万元,项目总经费2.6亿元。

海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承担并实施了“东海区渔业资源调查与名优水产品种增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一批国家和省级重大重点科技项目,获国家经费1亿多元。

■环保装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承担的“城镇生活污水污泥处理”项目,取得污泥零排放技术的重大突破。

■水稻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承担的省水稻育种重大科技专项“0406”计划取得了重大进展,3年时间新育成品种在省内累计推广面积达2200多万亩,可为农户增收8.25亿元以上。

5、推动了平台自身发展

平台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明显提高了公共服务能力、联合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

■木材加工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联合浙江林产品质检站等平台理事单位、成员单位成功申报组建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饲料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竹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分别成功申报了国家发改委的“生物饲料与污染防控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竹业科学与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科技文献、大型仪器设备和实验动物3个基础条件平台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共享公用的服务平台。

■“现代纺织技术及装备科技创新服务”正联合沪苏的纺织优势科技资源共同申报建设国家纺织产业创新支撑平台,建设方案通过了科技部、财政部的专家论证,这是国家首批3个试点平台之一,也是由我省牵头组织实施的第一个国家级平台。

三、做法与体会

(一)主要做法

1、研究制定平台建设规划

■浙江省政府先后颁发了《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与“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把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性工程,提出到2012年,建设好8个科技基础条件平台、50个左右行业创新平台和区域创新平台。

■2006年浙江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制定了《浙江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明确了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重点、保障措施等。

主要任务是建设三类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整合、重组和优化现有大型仪器、科技文献、实验动物、科学数据、科技信息、动植物种质资源等科技资源,构建一批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和产业层次,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现代纺织技术及装备等重点领域,通过整合科技资源,构建一批行业科技创新平台。

为突破一批与块状经济和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关键共性技术创造条件,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在上虞化工产业集群、新昌轴承产业集群等块状特色产业区域构建一批区域科技创新平台。

2.完善落实平台扶持政策

■2006年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浙江省省级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试行办法》,对平台建设予以经费支持,补助经费主要用于与提高平台整体创新服务水平有关的关键仪器设备、软件等的添置,补助经费一般不超过新增仪器设备总价的50%和新增投资总额的10%,一般不超过市、县政府投入资金的50%。

■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我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的若干意见》、《浙江省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充分发挥检验检测机构作用推进公共科技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