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概况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02697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宁市概况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西宁市概况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西宁市概况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西宁市概况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西宁市概况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宁市概况文档格式.docx

《西宁市概况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宁市概况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宁市概况文档格式.docx

东川工业园区现有工业用地213.33公顷,储备工业用地40公顷;

甘河工业区现有工业用地600公顷,储备工业用地400公顷;

生物产业园区现有工业用地140公顷,储备工业用地413.33公顷;

大通县现有工业用地1097.77公顷,储备工业用地1000公顷;

湟中县现有工业用地公顷10429.93公顷,储备工业用地133.33公顷;

湟源县现有工业用地80公顷,储备工业用地13.33公顷。

 西宁民族

西宁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

西宁又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的三大结合部,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达100万之多,有汉、回、藏、土、蒙古、撒拉等3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4.36万人,占总人口25.55%。

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尤为深远,塔尔寺是我国六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

各民族团结奋斗,相濡以沫,谱写了灿烂的发展史,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赋予了丰富的人文精神,使西宁显现出包容、勤劳、开放、创新的城市文化特点。

 民族文化

西宁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是汉族文化与藏族文化,农耕文化与牧游文化的融合处, 又是一个多民族城市,其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从文艺形式有戏剧、曲艺、歌舞、音乐、民歌等。

.戏剧主要有眉户剧、平弦剧、藏戏、灯影戏、豫剧、秦腔。

曲艺主要有平弦、越弦、下弦、道情、贤孝。

歌舞音乐主要有汉族的社火、土族的安昭、回族的宴席舞、撒拉族的婚礼舞、藏族的锅庄舞以及藏传佛教寺院在祭祀、典礼、法会时演奏的寺庙音乐。

民歌主要有汉、回、土、撒拉族喜爱的"

花儿"

和藏族的"

拉伊"

等。

此外,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的酥油花、堆绣、壁画被誉为"

艺术三绝"

,黄南州的热贡艺术和湟中农民画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西宁交通通讯:

西宁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是青藏高原的交通枢纽,是青藏铁路的起点,兰青、青藏铁路贯通全市,兰西、西湟、西塔高速公路,青新、青川、宁张公路四通八达。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现代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全省的交通网络已形成,315、109国道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向四周延伸,总铺轨里程1300余公里。

西宁机场每年客运吞吐量以33%的速度递增,已通航全国各主要城市。

10条直飞航线每周70多个航班飞往全国部分大中城市。

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形成立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是内地游客进入高原的最佳适应地,是青藏高原物产进入内地的重要中转站。

西宁是全省邮电通讯中心,已形成较完备的通信网络,并全部实现程控化、传输数字化。

西宁旅游:

壮丽的高原风光,悠久的河湟文化,凉爽的夏季,日新月异的建设,使今日西宁更具高原古城丰采,平添无穷魅力。

目前,全市共有旅行社134家,其中国际社14家,持证导游2000多人,各类宾馆饭店400多家,其中星级宾馆43家,各类旅游车辆200多辆,旅游从业人员10余万人。

西宁拥有全省约50%的旅游接待设施,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景区占全省的70%,方圆2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全省最强的旅游资源,全市共有景区(点)约165处,其中,AA级景区(点)2处,AAA级景区(点)3处,AAAA级景区(点)2处,已开发并纳入区域内旅游线路的约30处。

有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铜石并用时代的齐家文化、青铜器时代辛店文化和卡约文化类型的朱家寨、沈那、孙家寨等遗址;

有距今400多年历史的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西部悬空寺土楼观、西北最大的东关清真大寺、南凉国王的阅兵虎台、见证藏汉友谊和民族团结的日月山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高亢嘹亮的青海民歌河湟花儿等富有青藏高原魅力的民族民俗文化。

2006年被评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之一,2007年荣膺“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

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在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和省委、省政府提出把青海建设成旅游名省的机遇下,不断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积极推出“天路起点,中国夏都,健康之旅”等旅游品牌。

形成了以西宁为中心的两小时车程半径旅游圈,利用已开辟或正在开辟的环青海湖旅游线、黄河源旅游线、唐蕃古道旅游线、宗教朝圣旅游线、世界屋脊旅游线、青藏铁路旅游线等十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展示塔尔寺、青海湖、原子城、日月山等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富有青藏高原魅力的民族风俗文化。

西宁是国务院确定的内陆开放城市,先后与国内外许多城市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

每年在西宁举办的“郁金香节”、“青海经贸洽谈会”,“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节庆会展活动,让今日西宁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了“大美青海,欢乐夏都”的风姿酌韵。

旅游业已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2009年上半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4.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92亿元,同比增长23.56%。

西宁经济合作:

目前,西宁市已与济南、武汉、哈尔滨、沈阳、兰州、连云港、扬州、吉林通化、甘肃张掖、河南新乡、天津红桥区、上海浦东区、广州等国内13个城市和韩国大田广域市东区、俄罗斯伊热夫斯克市两个国外城市结为友好城市;

与连云港、苏州、常州、上海、杭州、宁波、台州及广州、深圳、西安、兰州、银川等城市的经协部门建立了信息互通、相互协作联系。

与全国各地经济协作部门保持有良好的工作关系。

经济技术协作处将继续发挥对外联络广泛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致力于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牵线搭桥、协调服务的工作,推动经济技术协作向深层次发展。

西宁资源:

西宁市背靠省内丰富的物产资源。

青海省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全省草原面积3644.94万公顷,草原载畜量2300万头(只),其中被称为“雪山之舟”的牦牛500多万头,占全国的一半;

绵羊1400多万只。

青海省又是矿产资源和高原野生动植物资源大省,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23种,有51种的储量在全国居前10位,11种居全国首位,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达81200亿元。

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是国家重要的无机盐宝库,有33个不同类盐湖,有全国独一无二的锂矿区和最大的钾镁盐矿区。

已探明的氯化钠储量3263亿吨,氯化钾4.4亿吨,镁盐48.2亿吨,氯化锂1392万吨,锶矿1592万吨,硭硝68.6亿吨。

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共发现16个油田、6个气田,石油资源12亿多吨、天然气2937亿立方米。

能源电力充裕,有年产100多万吨煤矿一座。

黄河上游可建设13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年发电量360亿千瓦时,现已建成龙羊峡水电站,装机容量128万千瓦,李家峡水电站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加上市内已有的火电、水电等中小型电站,使西宁电网电力资源极为充沛。

野生植物中有驰名中外的冬虫夏草、鹿茸、麝香、雪莲、枸杞、藏茵陈、大黄等,食用植物有发菜、蕨麻、蕨菜、沙棘等。

 

依托资源优势和特殊的地理条件,西宁市在冶金、建材、化工、电力、中藏药、农畜产品加工等六个行业发展迅速。

目前西宁市有国家级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有以青藏高原独特的动植物资源优势发展的生物园区;

有以冶金、建材、化工为支柱的甘河工业园区;

重点利用优势资源,提高技术含量,以化工为主的东川工业园区;

以发展电力、轻金属冶炼和机床、非标设备制造等产业为重点的北川工业园区,并且均已初具规模,各具特色,吸引了大批国外投资商、东部沿海企业到此落户,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已逐渐成为西宁工业发展的龙头和支柱。

项目所在地在城东区简介。

西宁市城东区位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东部,地处湟水河西宁段下游,东与平安县接壤,南与湟中县相连,西与城中区毗邻,北与互助县相接,是西宁市的东大门。

城东区西汉时属西平亭,三国时属西平郡,唐朝时为唐蕃古道重镇,北宋时为地方政权厮首邑,名青唐城,明清时属西宁卫。

解放后在城东区设西宁市三、四区,1981年成立西宁市城东区。

下辖1个镇、15个行政村、7个街道办事处、4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到2007年底,全区总人口为33.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2.02万人,占总人口的35.88%,区域面积114平方公里。

城东区地势南高北低,川平地大,湟水河穿境逶迤东流,平均海拔2273米,属大陆性高原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5.7℃,年平均日照2788.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35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交通便捷,通讯网络健全。

西宁火车站、西宁长途汽车站均建于此。

西宁东货场是全省最大的货物中转站之一,以兰青、青藏、宁大三条干线为主的铁路连接全省30%的市、州、县。

公路辐射省内外,平西高速公路、宁互一级公路贯穿境内。

40多条公交车线路经过区内。

以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为依托,立足区位优势,开发了硼酸、硼砂、铝型材、喷塑钢窗、农用拖车、网围栏、畜产品、清真系列食品等几百个产品,近千个规格型号。

商业贸易繁荣活跃,粮油、小商品、小食品、畜产品、汽车、摩托车、建材装饰、蔬菜、药材、瓜果等市场,与省内外大市场接轨联网,成为辐射全省的商品集散中心。

西宁市社会经济状况:

一、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

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2.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7%,较上年回落了0.6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1949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3%。

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21亿元,增长5.0%,对GDP的贡献率为1.61%;

第二产业增加值227.39亿元,增长19.2%,对GDP的贡献率为65.96%;

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达到193.75亿元,增长22.92%,对GDP的贡献率为65.37%,对经济增长作用显著。

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75.59亿元,增长10.6%,对GDP的贡献率为32.43%。

生产总值

经济结构继续保持“二三一”的格局。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4.4:

51.6:

44.0发展为4.5:

53.9:

41.6。

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比

二、农业

2008年,全年粮食产量达到26.45万吨,油料产量11.01万吨,蔬菜产量49.55万吨,肉类产量6.35万吨。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21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

农业增加值8.18亿元,增长10.5%;

林业增加值0.19亿元,增长8.94%;

牧业增加值10.54亿元,增长1.62%;

渔业增加值24万元,下降27.29%;

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3亿元,下降24.44%。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21187公顷(181.78万亩),比上年下降3.11%,其中: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2528公顷(93.79万亩),下降11.37%,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56.41%下降到51.60%;

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0335公顷(60.50万亩),增长3.36%,比重由上年的31.20%上升到33.28%;

蔬菜种植面积13691公顷(20.54万亩),增长27.61%,比重由上年的8.58%上升到11.30%。

2008年主要农畜产品产量

产品

产量

增速(%)

粮食

26.45

-1.04

油料

11.01

16.99

蔬菜

49.55

25.95

肉类

6.36

4.70

猪肉

3.04

12.16

牛肉

1.98

10.75

羊肉

1.02

-23.55

禽蛋

0.49

22.53

牛奶

9.54

3.32

羊毛

0.11

-3.35

年末,大牲畜存栏头数31.53万头,增长6.16%,其中:

牛存栏26.25万头,增长9.74%;

羊存栏79万只,增长23.46%;

猪存栏37.85万头,增长33.04%。

年内出栏牛16.94万头,增长2.29%;

羊61.12万只,下降23.82%;

猪40.66万头,增长13.89%。

全市完成造林合格面积3363公顷(5.04万亩)。

零星植树252.53万株,本年育苗面积258公顷(0.39万亩)。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30.75万千瓦,增长1.58%。

三、工业

2008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93.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92%,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87.26亿元,增长23.62%。

全部工业增加值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25.95亿元,增长17.36%,重工业增加值161.31亿元,增长24.69%。

国有企业增加值18.47亿元,增长22.64%;

集体企业增加值0.43亿元,下降13.24%;

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加值1.12亿元,增长29.17%;

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58.43亿元,增长24.96%;

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加值7.45亿元,增长11.45%;

其他企业增加值1.36亿元,下降16.37%。

200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原煤

1863502

-7.05

焦炭

720822

1.72

硫酸

147138

36.70

硅铁

262051

57.13

铬铁

138290

173.69

102586

24.41

发电量

亿千瓦时

87.22

0.16

砖(折标准砖)

万块

13379

160.95

水泥

1712602

2.32

钢材

1071105

5.04

生铁

920819

4.71

铁合金

433072

50.06

粗钢

1150709

0.32

原铝(电解铝)

864699

2.58

金属切削机床

952

-7.12

乳制品

62423

41.26

服装

万件

175

125.23

饮料酒

94564

52.13

中成药

738

76.19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0.37亿元,增长34.02%。

四、交通、邮电

2008年全年货运总量2641.62万吨,增长8.20%,其中:

铁路383万吨,增长6.69%;

公路2258万吨,增长8.45%;

航空0.62万吨,增长26.53%。

货物周转量93.46亿吨公里,增长6.29%,其中:

铁路63.91亿吨公里,增长5.64%;

公路29.45亿吨公里,增长7.66%;

航空1012万吨公里,增长25.94%。

全年客运总量3484.82万人,增长5.48%,其中:

铁路311万人,增长5.42%;

公路3127万人,增长5.46%;

航空45.82万人,增长6.78%。

客运周转量54.32亿人公里,增长6.88%,其中:

铁路28.54亿人公里,增长7.16%;

公路19.16亿人公里,增长6.52%;

航空6.62亿人公里,增长6.69%。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8.60亿元,增长29.88%,其中:

邮政1.18亿元,增长6%;

电信27.42亿元,增长31.16%。

年末电话装机设备容量101.59万门。

年末市话用户70.10万户,下降8.38%,其中:

住宅电话54.34万户,下降10.41%。

移动电话用户108.06万户,增长2.82%。

年末互联网用户15.16万户,增长34.52%,数字数据用户9482户,增长25.97%。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1.3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9%,其中:

市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3.94亿元,增长31.91%。

固定资产投资

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99亿元,增长50.71%;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2.28亿元,增长20.96%,其中:

用于工业投资96.18亿元,增长19.18%;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1.04亿元,增长24.69%。

交通运输邮政业投资完成21.31亿元,增长91.12%;

教育投资完成3.43亿元,增长27.8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完成16.77亿元,增长3.81%。

分投资类型看:

国有和国有控股投资105.35亿元,增长15.38%,民间投资105.37亿元,增长31.09%;

港澳台及外商投资10.59亿元,增长46.44%。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4.72亿元,增长41.51%。

商品房施工面积579.49万平方米,增长7.89%;

竣工面积210.67万平方米,增长30.82%。

商品房销售面积105.46万平方米,下降24.43%,商品房销售额29.17亿元,下降13.66%。

商品房每平方米销售价格由上年的2421元上升到2766元,上涨14.25%,其中:

住宅每平方米销售价格由上年的2313元上升到2675元,上涨15.65%。

六、贸易、物价

200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99亿元,增长22.3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市区零售额155.99亿元,增长23.39%;

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4亿元,增长11.44%。

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保持较快增长。

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3.59亿元,增长23.86%;

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1.23亿元,增长22.25%;

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3.18亿元,增长20.75%;

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2.01亿元,增长18.3%。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2854万美元,增长10.78%,其中:

进口24502万美元,增长16.08%;

出口38352万美元,增长7.63%。

贸易顺差13850万美元。

物价涨势前高后低,下半年整体物价涨势趋缓。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8.2,上涨8.2个百分点;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10.1,上涨10.1个百分点。

七、财政、金融、保险

全年实现一般预算收入58.86亿元,增长20.1%,其中: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45亿元,增长27.3%。

完成地方财政支出72.25亿元,增长45.3%,其中:

地方一般预算支出67.25亿元,增长49.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

年末,西宁地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98.82亿元,比上年增长26.19%,其中: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95.62亿元,增长33.16%。

各项贷款余额857.34亿元,增长21.57%。

西宁地区金融机构现金累计收入1394.8亿元,增长5.28%;

现金支出1402.63亿元,增长5.2%。

现金净投放7.83亿元。

全年保费收入10.80亿元,增长42.5%,其中:

财产险保费收入4.35亿元,增长25.5%;

人寿险保费收入6.45亿元,增长57%。

全年赔款支出2.54亿元,增长32.5%,其中:

财产险赔款支出2.23亿元,增长41.9%;

人寿险赔款支出0.31亿元,下降9.8%。

赔付率23.5%。

八、教育、文化、卫生

全市共有普通高校8所,在校生42177人,增长11.98%;

普通中学145所,在校学生116025人,下降5.05%;

中等职业学校9所,在校学生17690人,增长15.1%;

小学588所,在校学生165615人,增长3.85%;

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1000人,减少8.0%;

幼儿园265所,在园幼儿50077人,增长6.4%。

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03.6%。

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

图书馆5个;

博物馆6个;

出版报纸26种,8859万份;

杂志52种,281万册;

图书656种,987万册。

年末,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54个,其中:

县及县以上医院50个;

卫生技术人员10370人,增长10.13%,其中:

医生4209人;

卫生机构床位数9500张,增长10.20%;

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7.9人。

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日益繁荣。

继续打造“中国夏都”品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旅游宣传促销,保持了旅游业稳定发展,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1.3亿元。

九、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7.79万人,增加2.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2.9万人,增加3.66万人,乡村人口84.89万人,减少1.23万人。

城镇化率61.02%。

在常住人口中,市区人口112.21万人,增加5.04万人。

人口出生率10.86‰,人口死亡率4.25‰,人口自然增长率6.61‰,计划生育率99.13%。

总人口

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29.10元,增长12.20%;

农民人均纯收入3943.60元,增长16.07%。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278.32元,增长8.4%,其中:

食品支出3412.35元,增长16.0%;

衣着支出850.29元,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