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险电信医疗IT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Word文件下载.docx
《银行保险电信医疗IT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保险电信医疗IT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趋势19
①信息技术服务地位更加突出19
②信息技术服务向价值链高端发展19
③信息技术服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化为行业带来新的机遇20
2、国内重点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市场21
(1)行业信息化概念及内涵21
(2)银行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分析22
①我国银行业发展概况22
②我国银行业信息现状24
③银行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26
1)业务类解决方案28
2)渠道类解决方案29
3)管理类解决方案29
(3)保险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分析30
①我国保险行业发展概况30
②我国保险行业信息现状31
③保险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32
(4)电信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分析33
①我国电信行业发展概况33
②我国电信行业信息化现状35
③电信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36
(5)医疗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分析36
①我国医疗行业发展概况37
②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37
③医疗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37
2、对日软件外包服务市场情况38
(1)日本IT服务市场增长稳定,离岸软件外包业务量不断扩大38
(2)我国对日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将维持稳定增长38
(3)对日软件外包业务以间接接包为主,业务技术含量较低38
三、行业竞争格局39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39
1、有利因素39
(1)产业政策大力支持行业发展39
(2)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39
(3)技术创新和产品不断升级推动行业的发展40
(4)我国具有较为明显的低人力成本优势40
(1)产业创新体系不健全,核心技术缺乏40
(2)人才结构矛盾突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乏40
五、行业进入壁垒40
1、行业经验壁垒40
2、客户资源壁垒40
3、人才壁垒41
4、技术与服务壁垒41
5、品牌壁垒41
6、行业资质壁垒41
六、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41
1、行业技术特征41
2、行业技术水平42
(1)应用软件的开发与信息系统整合技术42
(2)处理复杂业务的技术42
(3)满足信息系统稳定性、可靠性要求的技术43
(4)基于互联网的开发工具43
(5)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技术43
(6)前瞻性技术43
3、行业技术发展趋势44
七、行业上下游的关系44
1、本行业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44
2、本行业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44
八、行业利润水平及变动趋势45
九、行业经营模式、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45
1、行业经营模式45
3、区域性45
4、季节性45
十、行业主要企业简况46
1、银行IT解决方案领域46
(1)DST46
(2)上海安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46
(3)高伟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46
(4)深圳市长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6
(5)上海华腾软件系统有限公司46
2、保险IT解决方案领域47
(1)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7
(2)易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47
(3)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47
(4)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8
3、电信IT解决方案领域48
(1)中博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48
(2)福建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公司48
(3)广东亿迅科技有限公司49
(4)北京道隆华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49
(5)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9
4、医疗IT解决方案领域50
(1)东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50
(2)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50
(3)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0
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1、行业主管部门
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工信部,其中,国际软件外包服务又接受商务部指导。
工信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并发布软件产品测试标准和规范;
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登记的国产软件产品备案;
指导并监督、检查全国各地的软件产品管理工作;
授权软件产品检测机构,按照我国软件产品的标准规范和软件产品的测试标准及规范,进行符合性检测;
制定全国统一的软件产品登记号码体系、制作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发布软件产品登记通告。
国家商务部主要负责国内外贸易。
其中服务贸易司的主要职能包括牵头拟订服务贸易发展规划;
拟订技术贸易政策和促进服务出口规划、政策并组织实施;
承担技术进出口管理、服务贸易促进和服务贸易统计工作。
主要负责服务贸易发展的统筹协调、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积极推进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研究制定鼓励服务贸易发展政策,完善服务贸易的政策法规体系、研究服务贸易发展规律,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研究加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力度,提高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实施服务贸易品牌战略,加快培育服务贸易龙头企业、促进软件出口、加强技术贸易管理。
2、资质认证部门
科技部重点关注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软件产业,产业边界定义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和著作权的软件产品,纳入高新技术的软件包含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工具软件和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及著作权的应用系统(软件包)产品。
软件企业认证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工业与信息化部。
工业与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制定软件企业认证标准,软件企业的认证和年审由经上级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授权的地(市)级以上的软件行业协会或相关协会具体负责,先由行业协会初选,报经同级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核,并会签同级税务部门批准后正式公布。
3、行业自律组织
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及各地方协会、各领域分会,其主要职能是受政府主管部门委托对各地软件企业认定机构的认定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并负责软件产业的市场研究、信息交流、行业资料、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目前,软件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很高,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仅负责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导,企业的生产运营和具体业务管理完全以市场化方式进行。
4、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
5、行业相关政策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而信息技术服务业又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将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为发展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立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行业概况
1、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概况
(1)信息技术服务业概述
信息技术服务是指供方为需方提供的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的服务,以及供方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提供的支持需方业务活动的服务。
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信息技术服务业涵盖而广泛。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业务模式创新,信息技术服务业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业务种类和服务类型。
从当前产业发展实践看,信息技术服务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设计与开发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
①信息技术咨询服务
指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人员培训、管理体系建设、技术支撑等方面向需方提供的管理或技术咨询评估服务。
包括信息化规划、信息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测试评估、信息技术培训等。
②设计与开发服务
指受需方委托以外包的方式提供的信息技术硬件产品设计、软件设计和软件开发等服务。
包括信息技术硬件产品设计,软件设计与开发等。
③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指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的服务。
包括信息系统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等。
④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
指向需方提供的信息和数据的分析、整理、计算、存储等加工处理服务,以及软件应用系统、业务支撑平台、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等的租用服务。
包括数据加工处理、存储服务、数字内容加工处理、客户交互服务、运营服务等。
(2)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
①全球信息技术服务市场逐年稳步增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特点的信息产业已成为众多发达国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最重要的手段和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及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用于高科技产品研发以及信息技术平台建设和普及,从而减少营运成本,提高生产力,应对全球化发展下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前进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服务逐步走向应用前台,而且正作为融合IT技术与企业自身业务、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的工具被提升到公司战略层面,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的重视,对信息技术服务的投入也在持续升温,从而带动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规模快速扩大。
根据美国信息产业咨询公司Gartner的预测数据,2014年全球IT服务支出达到9,560亿美元,同比增长27%,预计2015年将达到9,810亿美元,比2014年相比增长25%,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将随着经济前景及投资意欲的好转而稳定增长。
信息技术服务业与软件产品业、通信业的融合正在向全方位扩展。
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高速传输技术等新技术日趋成熟,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技术不断融合和渗透,为信息技术服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云计算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应用,激发了用户对信息技术服务的需求,也为用户享用信息技术服务提供了便利的途径。
在需求渐趋多样化、商业模式创新日益频繁等因素的影响下,技术与产业的融合正进一步加深,分工程度也在进一步细化,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催生出更多的新兴服务业态。
②全球信息技术服务业加速向新兴国家转移
总体来看,美国、两欧和日本仍是全球最主要的信息技术服务市场,但由于传统、文化和产业结构方面的原因,从事信息技术服务的专业人才并不多。
加之人力资源面临较大缺口,以及在生产效率、运营成本、响应速度等方面不具备明显优势等原因,这些国家和地区自身承接信息技术服务的能力非常有限,主要通过外包形式或者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建立分公司的形式来满足信息技术服务市场的需求。
中国、印度等快速成长的新兴国家凭借其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跨国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使得全球信息技术服务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③我国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产业扶持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软件产业步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一批较具竞争实力的企业群体逐步形成,并拥有规模化的软件研发队伍,研发投入水平持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我国软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达387万家,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72万亿元,同比增长202%;
软件业务收入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达到266%。
在我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总体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新兴信息技术服务比重继续提高。
2014年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类服务分别实现收入3,841和6,834亿元,同比增长225%和221%,占全行业比重分别达103%和184%;
传统的软件产品和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分别实现收入11,324和7,679亿元,同比增长176%和182%,占全行业比重同比下降07和03个百分点。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和提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支撑引领的作用和地位将更加突出。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融合渗透不断深化,行业应用需求更为强劲,这为产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
根据工信部于2012年4月发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突破4万亿元,占信息产业比重达到25%,年均增长245%以上;
其中,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超过25万亿元,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收入比重超过60%。
④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日趋活跃,我国成为主要的接包国之一
在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分类非常精细,产品与服务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都已经流程化,与此同时,企业更加专注于核心技术,而将其信息技术等服务外包给专业的机构。
信息技术服务是发包方(国内或国外)指为了专注核心竞争力业务和降低软件项目成本,将信息技术服务项目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发包给提供外包服务的企业完成的活动,包括软件开发、软件测试、业务流程设计、安装、维护、数据加工等。
外包根据供应商的地理分布状况划分为境内外包和离岸外包两种类型,境内外包是指外包商与其外包供应商来自同一个国家,离岸外包则指外包商与其供应商来自不同国家,外包工作跨国完成。
近年来,全球客户普遍面临着削减IT成本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以外包的形式将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委托给专业公司承担,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由于人力资源缺乏和高昂的人力成本等原因,更是已习惯将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外包给新兴国家和合资企业。
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作为优化成本结构、助力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获得了蓬勃发展的重要机遇,信息技术服务外包行业已成为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根据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发布的《2012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报告》2009年、2010年、2011年全球软件外包与服务行业的规模分别为3,100亿美元、4,100亿美元和4,900亿美元,2011-2015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4%,2011-2020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7%,维持稳定增长态势。
从我国来看,受益于国际、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13年产业规模已经达到3,510亿元,2007至2013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15%。
作为国际软件市场分工的主要方式,全球离岸软件外包市场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已形成以美国、欧洲、日本三大区域为主要发包方,以印度、爱尔兰、中国等国家和地区为主要接包方的市场供求格局。
其中,美国的离岸外包市场主要被印度占据,欧洲离岸外包市场主要为爱尔兰等国家所消化,而日本离岸外包市场则主要被中国占据。
(资料来源:
中国产业信息网《2013年软件外包行业市场现状及区域发展分析》)近年来,我国离岸外包业务增长迅速,2013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离岸外包产业规模达到593亿美元,2007至2013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16%,我国已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服务外包基地。
从市场区域来看,2012年中国承接欧美国家离岸软件开发的市场规模为289亿美元,占总体市场的573%。
2012年中国承接日韩国家的离岸软件开发市场规模达到181亿美元,占总体市场的359%,其发包需求主要来源于日本市场。
从业务构成来看,随着国内信息技术服务商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也在不断演进和调整,业务构成从最初的软件代码编写、软件测试等低端、低附加值业务逐步向行业应用开发、产品研发、咨询服务、解决方案等产业链较高端环节拓展。
⑤综合IT解决方案成行业发展趋势
2008年以来,全球性经济危机为软件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行业应用软件等管理软件因其独特的优势受到青睐,软件服务化转型趋势更加明显,面向行业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将成为企业深化业务管理的必要工具。
软件提供商争相向软件服务化模式转型,有实力的软件企业拥有“传统产品模式”和“软件服务化模式”两种模式,既可以为客户提供软件服务化模式的服务,同时可为需要功能升级的客户或从一开始就偏好产品型的客户提供相应的软件产品。
随着服务价值不断被用户所认知,信息技术服务业从单一的系统集成服务逐步向产业链的前后端延伸扩展,基本形成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设计与开发服务和信息系统集成服务齐头并进,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加快发展的产业均衡发展格局。
(3)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趋势
①信息技术服务地位更加突出
由于信息技术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两大因素的影响,信息技术服务的重点正在发生变化,由过去的以信息技术产品和信息系统的维护为主转向现在以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和企业决策方案的咨询和基于信息系统的运营服务为重点。
从世界范围看,用户对信息技术服务作用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
过去用户强调用服务支持产品,而现在则强调用信息技术服务来支持企业的信息技术战略和事业发展战略,并逐步变成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变化使得信息技术服务成为信息技术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发展领域之一。
②信息技术服务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在未来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市场中,技术、知识、资金密集型项目的比例将越来越高,服务外包所需的技术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发包商与供应商之问的关系也将发展转变为新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这一关系的转变,要求供应商具备更强的技术实力。
将来服务外包涉及的将不只是数据输入、文件管理等低端服务流程,而且还会向KPO等价值链高端发展。
风险管理、金融分析、软件研发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外包业务将逐渐成为服务外包市场的热点。
未来的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将逐渐向规模扩大化和水平专业化两个方向发展,对供应商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③信息技术服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化为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作为20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互联网正深刻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社会生产、生活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互联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
据艾瑞咨询统计,2013年中国网络经济整体规模达到6,0041亿元,预计到2017年,网络经济规模将达到17,2315亿元;
其中,移动互联网经济增长迅速,2013年达1,083亿元,成为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资料来源:
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
伴随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服务与互联网开始深度耦合,在云计算、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与商务分析等新兴领域的信息技术服务细分市场不断涌现。
云计算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快速迭代”的特征,是当前ICT产业技术和应用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目前全球云计算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根据Gartner预计,2013年全球云服务市场约为1,317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8%;
从我国来看,2013年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约为47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6%,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云计算产业的出现,将带来大型企业在系统改造、业务建设上进行重大投入,同时,云计算通过公共平台服务的推出,大量原来信息化程度较低的中小企业,基于获取信息化服务支持自身运营管理及市场拓展等方面的需求也将被有效激活。
此外,传统软件产业以售卖拷贝为主要商业模式,而云计算的SaaS服务采用Web技术和SOA架构,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多租户、可定制的应用能力,大大缩短了软件产业的渠道链条,使软件提供商从软件产品的生产者转变为应用服务的运营者。
从金融行业来看,在互联网经济的冲击下,互联网金融兴起并快速发展开来,传统金融机构加速对接P2P、小贷、众筹等互联网平台,而这种新平台建设与维护需要大量的IT技术来承载,这也为金融IT服务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越来越多的金融IT服务商开始凭借在传统金融领域的技术优势,逐步延伸至互联网金融领域,满足互联网金融IT系统数据量大、突发峰值高、实时性强的需求。
2、国内重点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市场
(1)行业信息化概念及内涵
行业信息化是指针对某一行业的生产、管理、运营等各个环节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以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为主的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提升业务流转效率,降低时间、空间等成本,实现产业内各种资源的优化和重组,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升级换代。
我国重点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在“十一五”阶段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企业信息系统中,信息化解决方案是实现公司业务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是行业特性和需求差异的核心体现。
简言之,满足客户的行业信息化需求,为其提供软、硬件研发与集成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即为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2)银行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分析
①我国银行业发展概况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4年报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4,091家,与此同时,银行总资产及客户贷款数量稳步上升。
截至2014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7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9%。
银行总资产的成长一方面可以为银行带来更多收入和利润,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日常运营的复杂性越来越高,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在我国银行业稳步增长的同是,行业所面临的环境也在发生巨大变化。
首先是外资银行的加速进入。
自2006年以来,我国已对外资银行取消所有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并逐步放宽外资银行进入门槛,提高外资银行展业的便利性,进一步促进外资银行参与我国市场的有效竞争。
截至2014年底,共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外资法人机构、外国银行分行和代表处。
随着外资银行越来越多地涉足中国银行业的各个领域,我国银行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其次,自2012年以来,我国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竞争问题,其收入仍然严重依赖存贷利差,利率市场化带来融资成本的增加和贷款利息的下降,将减少银行的利润。
利率市场化将对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要求银行管理更精细化,倒逼银行加速业务结构调整实现混业经营。
再次,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逐渐兴起,倒逼银行加大电子银行投入,使银行不再满足于对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实现电子数据处理,不断推出了许多新的金融服务产品,使得银行业务已经从处理各种纸质凭证、票据为主转向处理、加工信息为主,银行向客户提供的服务不再仅仅限于资金的借贷和结算,而是能提供以信息为主要资源的各类信息服务和信息咨询等。
总体上看,外资银行的加速进入、利率市场化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商业银行精细化管理、风险控制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提出更高竞争要求迫使银行改变粗放式经营模式,致力于股份制改造、管理模式创新、新产品开发、新营销与服务渠道构建,以提高银行核心竞争能力,而信息系统作为银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渠道创新的重要依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2013年9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信息化发展规划》特别提到,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由此可见,信息化建设已经上升到推动银行业及至整个金融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战略高度。
②我国银行业信息现状
我国银行信息化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银行业在业务需要的驱动下,通过信息化建设,与业务进行较为深度的融合,不断提升银行信息化发展内涵,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银行信息化支撑业务发展体系。
目前,信息技术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