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对话策略研究有效对话策略研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1520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对话策略研究有效对话策略研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数学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对话策略研究有效对话策略研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数学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对话策略研究有效对话策略研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数学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对话策略研究有效对话策略研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数学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对话策略研究有效对话策略研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对话策略研究有效对话策略研究Word格式.docx

《小学数学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对话策略研究有效对话策略研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对话策略研究有效对话策略研究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对话策略研究有效对话策略研究Word格式.docx

师:

——课堂教学中,作为学习引导者的教师总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因此,也让师生间的对话取代了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

课堂中大多数对话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少之甚少,剩下的只有同桌交流、个别发言等。

课堂教学中有效对话必须考虑对象,它应该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指向不明或指向单一都对学生思维的激活产生影响。

3.“对话”深度不够

师生间巧妙的对话往往能让课堂充满灵性。

而实际教学中,我们还是会经常听到老师说:

“这样对吗?

是不是这样?

”这些无思考空间、或太简单或太难的问题,根本无法激起学生对话的兴趣。

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生:

用乘法

师:

你怎么会这样做!

老师,我错了。

好的,你告诉我正确的该怎么列式?

除法

怎么会用除呢?

生:

老师,我又错了。

师:

那用什么方法做?

加法

(师气愤、无奈、无措)

这样的一段对话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对话并不仅仅是问答,师生之间的对话不能限定在“问题——答案”的问答式逻辑中,不能为了“标准答案”而剥夺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经历的学习过程。

数学课堂中的师生对话应该是“灵动的”、有思维活力的,追根究底才能让思考深入,才能让数学真正成为“锻炼学生思维的体操”。

(二)学生发展需要

从人类发展来看,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环境的人,社会性是人应有的属性。

交流与对话就构成了人的一项基本活动。

任何一种思想都是在与他人交流与对话的过程中日益完善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一切文明的产生都伴随着交流与对话,人类文明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建立在众人的智慧之上的。

教育承载着社会性的使命,也担负着促使人个性发展的责任,展开有效的对话应是教育的不懈追求。

教育需要“对话”,学生正是在“对话”的过程中相互启发、获得新知、不断发展的。

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学生需要发展与人“对话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作为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其实质是以对话、交流与合作为基础的知识建构活动。

互动开放的数学课堂对话有助于学生解释、论证与澄清自己的思维,并倾听他人的想法,挑战来自教师与同伴的质疑,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三)课程改革追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数学思考”的目标,把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直接指向学生与数学有关的一般思维水平方面的发展。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要启迪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

《标准》还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课程改革的不懈追求。

而课堂交往中的互动“对话”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的对话激活学生的思维,应成为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值得关注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自2005年起,笔者就这一课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于2009年3月立项为区级重点课题,经过积极的实践与探索,课题成效明显。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1.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

思维的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思维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第二,思维还可以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

2.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有:

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归纳、演绎、反证、分析、综合)、猜想思维。

数学思维能力指的是以下四个方面:

①会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猜想、综合、抽象和概括。

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推理。

③会合乎逻辑、准确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④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明辨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对话

对话,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理解,一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谈话;

二是指双方或多方之间的接触或会谈。

发生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中的对话,不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谈,同时也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

对话教学实质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对话教学是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声,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定现实的问题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4.有效对话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有效对话关注的是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

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

有效对话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说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思考的深刻程度是衡量数学对话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可以这样说,有“有效对话”才会有“有效思维”。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自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心理学得到蓬勃发展,国内外关于儿童思维的相关研究开始广泛进行。

◆国外关于儿童数学学习心理研究主要有: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著名的认知建构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并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岁~7岁左右)、具体运算阶段(7岁~12岁)、形式运算阶段(10岁或者12以后),并讨论了各阶段认知发展的基本特征及相互联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进程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提倡知识的发现学习,他进行了大量的数学学习实验,并从中总结出四条数学学习原理,即建构原理、符号原理、比较和变式原理、关联原理。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理论,并精辟地阐释了学习准备原理、学习组织原则和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国内关于儿童数学思维发展研究的主要有:

林崇德关于“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的研究,提出了小学生“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等四个思维的智力品质的发展趋势,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结构作了基本阐述。

◆国内外关于数学课堂对话策略的研究主要有:

从国内外课题研究的情况分析,就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策略,已有多人进行研究。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系和教育系教授Robert.Sternberg在《思维教学》一书中指出课堂教学中有三种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分别是“照本宣科策略”、“以事实为基础的问答策略”、“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策略即对话策略”。

一般来说,对话策略最利于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

只有在这种策略中,学生才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思维,而不是仅仅复述书本上的答案或教师的授课就可以过关。

第二,在对话策略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思维,扮演了一个最佳典范,向学生亲身示范他们应该做什么,也就是让学生进行批评性的思维。

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李琼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倪玉菁也对“小学数学课堂对话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纵观以上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对话的研究已比较透彻,但如何通过“对话”激活学生的“思维”并未深入研究过。

本课题的研究能为“对话”与“思维”找到有效的方式加以对接,让“精彩的对话”引发“思维的火花”。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下设三个子课题,分别从对话氛围、对话形式、对话深度三方面展开具体的研究。

依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及数学学科的特性,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对话策略。

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对话研究,总结提炼课堂有效对话设计的基本策略。

2.通过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对话研究,形成系列典型课例及学生个案研究资料。

3.通过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对话研究,加强数学教师对课堂对话的理解与认识,提升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课堂观察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研究法。

1.课堂观察法。

选取“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的典型课例进行研究。

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去实践,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观察,及时积累第一手的研究素材。

2.案例分析法。

对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现实场景中的描述与整理、分析与评价,以提升研究资料的层次。

3.行动研究法。

在实践行动中发现问题,筹划解决问题的对策,观察与反思计划的实施情况,并借助理论,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是提高本课题研究质量的重要方法。

4.经验总结法。

根据教学实践提供的事实和文献资料,具体描述实践活动,分析概括成功经验,努力上升到理论高度。

5.文献法。

围绕课题多方面、多渠道地搜集有关“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对话策略”的研究文献,努力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展开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及时把握研究动态,及时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让课题实验单位与成员共同分享,以便于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来确定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五)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9年2月—2009年3月)

·

整理收集研究的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编制。

对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搜索。

组织形成子课题研究项目小组。

2.第二阶段:

研究阶段(2009年3月—2010年2月)

进行课题研究项目主持人业务培训。

划分课型,具体开展研究,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资料、个案素材。

对相关实践的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形成初步研究报告。

召开课题研究中期论证会。

通过“边研究、边试点、边推广”的办法,进行研究成果推广实践。

丰富研究数据,逐步完成相关研究报告与研究论文。

3.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

完成总课题研究报告。

形成典型案例集。

召开课题成果鉴定会,提交鉴定。

三、实施策略

(一)策略之一:

营造氛围,有话直说。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对话的真正落实需要创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感受民主、体验快乐、分享智慧,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敢于对话、敢于交流,做到有话直说。

1.营造民主的对话氛围

【课堂对话】一个胖子=一座泰山吗?

在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一课的导入部分,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课堂场景

根据你现在的经验,你认为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生1:

我想我们班最胖的“大胖子×

×

”大概有1吨重吧!

全班大笑

师(微微一笑):

是吗?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

我估计一台电视机大约重1吨吧!

是怎样的一台呢?

生2指着教室里34寸的背投说

这是你的想法,还有吗?

生3:

电视机太轻,我估计一座泰山大约重1吨。

全班惊叹:

哇——噻——!

生4:

我想1头大象大概有1吨重吧!

……

看来大家的想法各不相同,究竟谁说得对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1吨”。

观点呈现:

同样是估计“1吨”,回答五花八门。

有着天壤之别的“一个同学的体重”与“一座泰山的重量”竟被同时估为“1吨”,可见学生对于“1吨”的认识几乎像是“一张白纸”。

教师能及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归功于对话氛围的有效创设。

在第一个学生“离谱”的回答之后,教师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轻易否定学生的回答,让后面学生的发言有了可能。

同时,也为教师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在平心静气、内心愉悦的时候,接受的信息最多,学习效率最高。

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最容易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著名学者拉蒙·

佛莱夏认为:

“对话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是平等,在对话学习中没有权威,没有‘真理’的权威,也没有权威者。

”平等、民主的教育观,能确保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素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

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倡导民主、平等的氛围,学生才能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学生“有话想说”时——

给学生一次表达的机会,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这不仅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路,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对他的尊重。

◆当学生“把话说错”后——

教师不轻易否定、不立刻暗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大家相互进行评价或是教师巧妙的加以引导都能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让对话延续。

教师对于学生答错之后的尊重,能帮助教师更加清晰的了解学生出错的原因,同时也能让学生真正做到“有话敢说”。

◆当学生“无话可说“时——

教师应给予学生理解与尊重,同时反思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原因:

是因为学生的差异所致还是教师的教学存在问题?

可以先让学生静心思考,让其它同伴帮助解答。

在这样宽容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克服畏惧和羞涩的心理缺陷,主动参与学习。

2.营造有趣的对话氛围

【课堂观察】小熊送信

在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例5)》一课的练习中,教师出示了主题图(如图一所示),并与学生进行了以下对话:

小熊去送信,会是A、B、

C哪个点呢?

A

A、B、C都有可能。

老师再给你们一些提示。

(出示,如图二)。

现在你能准确地图一

判断出小熊要去送信的地方吗?

全班:

知道!

应该是B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我估计了一下,如果是B点,过岔路口大概有300米。

C点有可能吗?

不可能的,C是西南方向了。

图二

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趣味盎然,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教师巧妙的追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有兴趣,任何一个孩子都能主动对话,而且能乐此不疲。

那么,如何创设有趣的对话情境呢?

◆话题——生动有趣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生动有趣的材料作为“话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

上面的教学案例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教师选取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并以送信的方式寻找准确的位置,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对话的场景中,有话想说。

◆情境——贴近生活

教师捕捉“生活现象”,联系“生活画面”,设计“生活情境”,不仅能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同时也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能积极参与、主动对话。

◆引导——机智幽默

调查表明:

学生喜欢机智并富有幽默感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往往能吸引和感染学生。

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过:

“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教师机智幽默的语言,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

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的关系是融洽的,师生的对话也应该是智慧的。

3.营造思辨的对话氛围

【课堂观察】可能与不可能

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对话场景:

这个数代表几呢?

(如图三所示)

不知道,需要提示。

出示图四图三

现在呢?

8000

一格代表2000,我目测了一下,有4格,那就代表8000。

有没有不同想法?

图四

我认为是10000,因为好像比4格要多一点。

学生开始争论:

有的说刚好4格,有的说比4格要多一点。

需要老师再提示一下吗?

最好把格子都画好,就可以了。

师出示图五图五

学生恍然大悟

10000

对吗?

不可能的,右边那两个小长形拼起来不到2000。

可能是9000。

按你们的想法,是8000吗?

是10000吗?

那应该是怎样的范围?

比8000大,比10000小。

9000的可能性比较大。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我们发现学生思维活跃、回答精彩。

通过教师的精心预设,不断思辨,在提示——思考——争论——再提示——再思考——再争论的过程中,得出了最终的结论。

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营造思辨的课堂氛围,能有效提升对话的效度。

◆他的意见你们同意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能激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对话机会,营造良好的研讨氛围。

◆有没有不同想法?

课堂中多种思路的展示、交流,才让思辨有了可能。

因此,教师多问几个“还有吗”,引导学生的思维由封闭状态逐步转化到开放状态,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开拓思路,锻炼思维!

◆还有什么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质疑,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创设民主、有趣、思辨的氛围,是有效对话的基础。

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关系是交互性的,教师不只是言者,学生也不只是听者,双方都是对话的平等参与者,他们的“听者”各“言者”的角色是即时的、相互转换的,建立在这样基础之上的教学更是有效的!

(二)策略之二:

丰富形式,有话巧说。

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对话,应避免只有师生对话的单一形式,生生对话、文本对话、自我对话等形式,都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话的兴趣,让对话更有意义。

1.“师生”对话

【课堂对话】小鸭不会玩翘翘板!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等量代换》一课的导入部分,教师出示主题图。

小朋友看,小动物们在干嘛?

玩翘翘板

你发现了什么?

小猴子很调皮,脸朝外,要掉下来的。

全班哄笑

其它还有发现吗?

小兔子不可能和小鸭子玩翘翘板的,因为根本翘不起来的?

小兔子不可能蓝色的?

老师看到学生的话题偏了,直接发问:

它们三个小动物谁最重啊?

生齐答:

小猴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的问题不够明确,直接影响了师生对话的质量,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可见,教师准确、简炼的发问,能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师生对话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通过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师生对话”的课堂观察,我们进行了梳理:

◆内容有思考性

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与学生展开对话时,教师应突出问题的数学味和思考性,正确引导,让对话围绕教学重点展开,提升对话质量。

◆个体整体兼顾

课堂教学除了关注思维活跃的优等生,教师还应把话语权交给不敢对话或者对话质量不高的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对话。

同时,在关注个体的全面性之外,教师还应注意个体对话与整体对话的有机结合,让对话更有效。

◆方式方法多样

师生对话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类型

特征

效果

判断式

直接肯定或否定回答

给学生清晰的结论。

激励式

以正面激励为主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对话。

留白式

暂缓或不作评价

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2.“生生”对话

课堂教学中仅有“师生对话”,是远远满足不了全体学生的需求的。

弗莱雷曾指出:

“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

”生生对话能为学生提供全开放的活动方式,使他们在独立探索外部世界的同时,与同学结成紧密的合作关系,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数学课堂中,何时需要生生对话呢?

时机选择

课堂示例

对话效度分析

答案多元时

如:

12×

24的计算方法交流

共享同伴的智慧,拓展思路,利于思维的广阔性。

材料多样时

小组合作研究四个图形的周长。

通过交流,丰富认识,完善认知结构,让知识更全面。

解答困惑时

0.9与0.90相等吗?

同伴引领,在交流、争辩中,清晰认识,激活思维。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单靠个体能够完成的,通过生生对话,能改变师生单一对话的形式,能让学生分享智慧、完善认知,同伴共赢。

3.“文本”对话

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能丰富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时机,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比较合适呢?

对话内容

新课开始时

你看懂了什么?

简单的学习内容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课进行时

什么是………?

概念、性质、法则的教学,可以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方式进行,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