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
它们和脑发育的关系
心理与环境间的联系与关系
◆研究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关是有重要意义的。
为马列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对邻近的社会学科有一定意义。
对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有一定意义。
◆研究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能帮助人们运用这些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
可以提高各种实践活动的效率。
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维护心理健康,进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4.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在学科分类中,通常将学科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部分。
心理学研究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和社会科学的性质。
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处于中间位置,可称为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5.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
它们在人类活动中有什么作用?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
在心理学中,它处于基础学科的地位。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概括了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为各分支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
◆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
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胜利机制,主要指各种感官的机制、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机制、内分泌腺对行为的调节机制、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等。
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的相关研究对揭示心理现象和它的物质本题——神经过程的关系,科学地解释各种心理现象,进而指导临床时间都有重要的意义。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
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的心理学叫比较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促进了一门新兴学科——彷生学的产生和发展。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科学,它是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
它探讨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并揭示个体心理从一个年龄阶段发展到另一个年龄阶段的规律,对有效地发挥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改革,人才的培养及选拔,因而在我国四化建设中有重要意义。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医学心理学对维护人的心理健康,达到预防疾病起重要作用。
◆工程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这种研究有利于改善工人的劳工条件,保障生产安全,发挥人在在生产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它的研究有助于解决生产管理和劳动的科学组织,生产集体的形成,新工人的适应,群众性的信息沟通与宣传,对年轻一代的教育,预防违法行为和对罪犯进行再教育,以及家庭组织、婚姻、恋爱等问题。
6.心理学的研究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
每种研究有什么特点?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
因果研究:
揭示心理现象的因果联系
相关研究:
说明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个案研究:
从个别案例中发现有价值的结果
7.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
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在学过本章之后,你对“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有什么新的认识?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或自然观察法。
它的特点是:
1.观察法的对象可以是具有一定的表达自我和主观判断的能力的成年人,也可以是还不具有这些能力的儿童,或者动物等。
2.观察法的随机性比实验法更大,从实际情况抽取变量和数据的难度比较大。
3.观察法受到观察手段的限制。
4.观察法受到伦理道德的限制。
心理测验法:
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特点是:
1.心理测验法的两个基本要求:
测验的信度和测验的效度。
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同一个人多次接受这个测验时,得到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成绩说明信度高。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要测的心理品质。
效度可以通过对行为的预测来表示。
2.保障心理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研究;
在编制心理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
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优点是:
1.实验者可以通过对研究变量进行严格控制,验证变量间是否有因果关系。
2.对变量进行严格控制,内部效度高。
3.重复性好。
缺点是:
1.外部效度差。
2.实验者的影响等。
3.结果发现有的技术方法、仪器的限制。
个案法:
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
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1.可以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提供详尽、全面和系统的深层的资料。
2.可以对一些不便或不能使用其他方法的情况进行研究。
1.研究者永远不能完全有把握地说他掌握了全部有关事实。
2.常常没有可供比较的个体或小组。
3.对一个单独个体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很难推广到一般人。
调查法:
以问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
1.可以直接向被调查者解释调查的目的,提高他们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
2.研究者可以控制谈话进程。
3.可以考察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真实程度。
4.可以根据被调查者的反应提出临时应变问题,可以获得额外有价值的材料。
1.收集较多对象的资料要费很多时间。
2.研究者必须训练有素,才能掌握谈话方法。
3.研究者言语不当,被调查者可能拒答或谎答问题。
4.研究者无意的行为可能对被调查的回答有暗示作用。
8.心理学是怎样产生的?
现代自然科学在心理学的产生中有什么作用?
◆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有三个重要的历史渊源
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
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
实验生理学的影响
9.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心理学派别有:
构造主义与实验心理学
机能主义
行为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派
10.简要说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心理学思潮作为一种范式、一种潮流、一种发展方向,影响心理学的各个领域。
这种研究方式我们就叫做研究取向。
主要有: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行为主义的研究
心理分析的研究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脑是怎样进化的?
脑的进化有哪些一般的趋势?
◆人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物质,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
单细胞动物,没有专门的神经系统、感受器官和效应器官,而是由一个细胞执行着各种功能。
从多细胞动物开始,动物身体各个部分为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而逐渐分化。
低等多细胞动物已经有了专门接受某种刺激的特殊细胞,这些细胞逐渐集中,形成了专门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
同时出现了协调身体各部分的神经系统。
动物出现以后,不断进化,开始是无脊椎动物,后来是低等脊椎动物,在到高等脊椎动物,动物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产生了神经系统,以后又产生了脑。
◆从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的进化遵循这以下的方向:
1.脑的相对大小的变化:
脑指数(脑的实际大小与预期的脑的大小的比值,考虑体重与脑重的关系)的增加。
2.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
皮层指数(新皮层的实际大小与一种典型的哺乳类动物新皮层的期望大小的比值)的增加。
3.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
皮层功能的增加。
2.什么叫神经元?
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它的基本功能是:
冲动和传导
3.试说明神经冲动传导的基本方式,什么是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神经冲动的传导有两种形式:
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
这与动作电位的产生有密切的联系。
化学传导:
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神经递质作用于接受刺激的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之接近放电的阈限(在兴奋突触处),或使之远离放电阈限(在抑制性突触处)
4.解释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
◆初级感觉区:
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
它们分别接受来自眼睛的光刺激,来自耳朵的声音刺激,以及来自皮肤表面和内脏的各种刺激等。
它们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
◆初级运动区:
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
它的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言语区:
对大多数人来说,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脑区组成。
若损坏了这些区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
◆范围很广,具有整合或联合功能的一些脑区,称联合区。
从系统发生上来看,联合区是大脑皮层上发展较晚的一些脑区。
依据联合区在皮层上的分布和功能,可分成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和前额联合区。
感觉联合区受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不识症”;
运动联合区负责精细的运动和活动的协调;
前额联合区可能与动机的产生、行为程序的制订及维持稳定的注意有密切关系。
5.什么叫脑裂研究?
它对揭示脑的秘密有何重要的作用?
◆脑裂研究是在切断胼胝体的情况下,分别对大脑两半球的功能进行研究。
使每个半球只对来自身体对侧的刺激作出反应,并调节对侧身体的运动。
◆从功能上说,在正常情况下,大脑两半球是协同活动。
进入大脑任何一侧的信息会迅速地经过胼胝体传达到另一侧,作出同意反应。
经研究发现,手术后大脑两半球分割的病人,视力、听力和运动能力都正常,而命名、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理解语言的能力等都出现选择性障碍。
这说明,两半球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
语言功能重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重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
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定位于右半球。
6.如何跟踪脑学说的发展,认识大脑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定位说:
脑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脑的不同部位负责不同的心理官能。
◆整体说:
大脑是以整体发生作用的,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位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兴趣。
◆机能系统说:
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
其中每个机能系统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
◆模块说:
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7.什么是机能系统学说?
三个机能系统的关系如何?
◆鲁利亚根据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动力系统也叫第一机能系统:
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
信息处理系统也叫第二机能系统:
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行为调节系统也叫第三机能系统:
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三个机能系统的关系:
三个机能系统之间有一种动态的联系;
注意、信息编码和计划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第一机能单元和第三机能单元关系非常密切;
编码和计划过程也密不可分。
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调活动的结果。
8.什么叫神经——体液调节?
各种内分泌腺对人类行为有哪些影响?
◆所有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影响各种效应器官的活动。
两种不同的调节方式:
-感受器——传入纤维——中枢——传出神经——内分泌腺——血液——效应器
-感受器——传入纤维——中枢——脑垂体传出纤维——垂体经血液作用于某内分泌腺——某内分泌腺分泌激素经血液作用于效应器。
◆已发现有27种内分泌腺,与人们心理现象直接有关的几种内分泌腺:
-甲状腺:
甲状腺素促进机体代谢机能,增进机体发育过程
-副甲状腺:
副甲状腺对保持血液和细胞内钙的浓度有重要作用
-肾上腺:
肾上腺皮质:
肾上腺皮质的作用是维持体内钠离子及水分的正常含量
肾上腺髓质:
分泌肾上腺素和少量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是兴奋交感神经
-脑垂体(主腺)
前叶:
生长激素等
中叶:
黑素细胞扩张素
后叶:
血管加压素等
-性腺:
分泌性激素
记忆
1.什么是记忆?
记忆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有哪些?
◆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它表现为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
(传统心理学术语)
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信息加工术语)
◆记忆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
n按照记忆表征的形式分类:
形象记忆和词语逻辑记忆。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人的记忆都是先从形象记忆开始的,通过形象记忆人们可以获得直接经验。
词语逻辑记忆是以词的形式在人脑中以思想、概念或命题为内容的记忆,它具有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等特点。
n按照记忆的内容分类:
情绪记忆、运动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等。
情绪记忆是以个体经验过的情绪为内容的记忆。
它往往不需要重复体验,一次形成经久不忘,并且可以具有一定的动机作用。
运动记忆是以身体的运动状态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又称动作记忆。
一般认为,运动记忆是以大脑动力定型的建立和保持为生理基础的。
与其他类型的记忆相比,运动记忆容易保持和恢复,不容易遗忘。
它是形成各种生活技能的保证。
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的记忆。
它涉及个人生活中的特定事件,以个人的经历为参照。
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储存易受干扰,情景记忆不够稳定、不够确定。
语义记忆是指人们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和时间无关。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
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
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练习才能逐渐获得,是反复重复后形成的自动化加工过程。
在利用这些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n按照记忆保留时间长短和编码方式分类: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即瞬时记忆,是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存储时间大约为0.25秒到2秒。
感觉记忆是记忆的开始阶段,以刺激物理性质进行编码。
短时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一分钟左右的记忆。
存储时间在5秒到2分钟。
感觉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主要以语音形式编码,分直接记忆和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存储的记忆。
存储时间大约在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大部分来自对短时记忆中信息的精细加工,也可以由于影响深刻而一次获得,容量没有限度。
n按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也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是有意识的记忆过程。
它的形成一般需要评估,比较和演绎等思维过程的加工环节的参与。
能随意地提取记忆的信息,能对记忆信息进行较准确的语言描述,外县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
内隐记忆也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是没有意识过程参与的记忆过程。
内隐记忆具有自动和反射的性质,其形成和提取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认知过程,一般不能用言语表达,内隐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无法意识到的。
2.记忆包括哪些主要过程?
记忆的三个主要过程是:
◆编码:
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
为使信息适合于存储,大脑要对信息进行加工,使不同感官通道输入的信息变成头脑可接受的形式,这就是编码。
编码有不同层次或水平,有不同形式。
编码是一个展开的过程,包括对信息的反复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
◆存储:
是把信息以一定形式保持在人脑中。
知识的存储也知识的表征,这种表征可以是事物的图像,也可以是一系列概念或命题。
◆提取:
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记忆的好坏是通过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的。
3.说明什么是记忆的整合论和定位论。
◆美国心理学家拉胥里最早提出了记忆的非定位理论,或称为整合论。
基本观点:
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
记忆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记忆不是皮层上某个特殊部位的功能。
研究方法:
脑损伤法发现,大脑皮层破坏的区域越大,记忆的丧失就越严重。
◆法国医生布洛卡提出了脑机能定位的思想,即定位说。
记忆是由脑的特定部位产生的。
对动物的脑切除手术证明,大脑前、后联合区与记忆有密切关系。
海马、乳头体、丘脑背内侧核可能是形成、存储短时记忆的特定部位;
两侧叶可能是存储长时记忆的重要部分;
一些不同类型的记忆所涉及的脑区可能不同。
4.什么是感觉记忆?
部分报告法说明了什么?
◆感觉记忆(即瞬时记忆):
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也叫感觉登记。
它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其编码形式主要依赖于信息的物理特征,因此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部分报告法说明存在一种感觉记忆,它具有相当的的容易,但是保持的时间十分短暂。
5.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信息保持时间很短,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保持5-20秒,最长不超过1分钟。
◆记忆容量(又称记忆广度指材料一次呈现后立即回忆的最大量)有限,一般为7+2。
近期研究发现,记忆广度与记忆材料的性质(材料熟悉性)及人们对材料的再编码(组块)有关。
◆短时记忆易受干扰。
◆短时记忆的信息可被意识到。
◆短时记忆的信息经精细复述可能转入长时记忆中,复述是使短时记忆的信息向长时记忆系统转化的关键。
6.为什么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会发生遗忘?
◆短时记忆的信息得不到复述的情况下会很快遗忘。
解释短时记忆遗忘有两种观点:
n消退:
短时记忆的遗忘是由于信息痕迹的自然消退。
n干扰:
遗忘是由于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
实验结果支持干扰说:
在快慢两种呈现速度下,被试的回忆正确率都随间隔数字的增加而减少,并不受间隔时间的影响。
7.什么是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保持形式是什么?
◆长时记忆是指学习的材料经过多次复述之后,在头脑中长久保持下来的记忆。
◆长时记忆保持的形式有:
n按语义类别编码:
在记忆一系列语词概念材料时,人们总倾向于把它们按语义的关系组成一定的系统,并进行归类。
n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
借助语言的某些特点,如语义、发音、字形等,对当时输入的某些信息进行编码。
n主观组织:
学习无关联的材料时,既不能分类也没有联想意义上的联系,这时个体会倾向于采取主观组织对材料进行加工。
8.影响长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什么?
◆影响长时记忆遗忘的因素主要是:
n时间因素
n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性质:
熟悉、有意义的遗忘得慢
数量:
材料少,忘得慢
n学习的程度
低度学习
过度学习
n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
n识记者的态度:
不重要的、不感性趣的、不合需要的,易出现遗忘。
9.什么是内隐记忆?
研究内隐记忆有什么意义?
◆内隐记忆:
即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
由于这种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自动发生的,个体无法意识到,因此又可称为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研究内隐记忆的意义是:
和外显记忆相比,内隐记忆不受加工深度、间隔时间、记忆负荷和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许多研究证明了过去的经验可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影响人的行为。
内因记忆的研究不仅扩充、丰富了记忆研究的方法、技术和内容,而且使我们对人类记忆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10.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关系是什么?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有许多不同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n加工深度因素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对刺激项目的加工深度并不影响被试的内隐记忆效果,而对外显记忆则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n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同:
在外显记忆的研究中,人们都发现回忆量会随着学习和测验之间时间间隔的延长而逐渐减少。
内隐记忆则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
另一些研究也证明,内隐记忆随时间延长而发生的消退要比外显记忆慢得多。
n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产生的影响不同:
记忆的项目越多,越不容易记住,这是记忆的一种普遍现象。
但是研究表明,这一规律仅适用于外显记忆,而内隐记忆则不受项目数目增加的影响。
n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有不同的影响:
加比考等人在研究中发现,以听觉形式呈现的刺激而以视觉形式进行测验时,这种感觉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的作业成绩,而对外显记忆的效果没有影响。
干扰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