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Word文档格式.docx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学习材料本身是否有意义
C.学习时是否记住了所学内容
D.学习者是否利用原有经验,并理解了所学内容
第7题:
格式塔与联结主义或行为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
A.是否是顿悟
B.意识是否为中介
C.环境的影响是否存在
D.是否强调整体
第8题: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培养()。
A.治国人才
B.哲学王
C.雄辩家
D.智者
第9题:
爱国主义情感属于______的道德情感。
()
A.直觉的
B.想像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
第10题:
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康德论教育》
第11题:
筛选假设理论也叫()
A.文凭理论
B.选拔理论
C.层级理论
D.职场理论
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主要有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和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筛选假设理论把教育看成一种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求职者,以便将他们安置到不同岗位的手段。
教育水平是反映一个人能力大小的有效信号,是雇主鉴定求职者能力,筛选求职者的手段。
因此,筛选假设理论也叫文凭理论。
B、C、D是干扰项,并不存在相关理论。
第12题:
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
A.教育性质
B.教育目的
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D.培养目标
第13题:
根据概念的获得方式,概念可以分为()。
A.合言概念、选言概念和关系概念
B.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
C.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D.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
第14题:
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储存方式是()。
A.形象编码
B.物理编码
C.意义编码
D.语爵编码
C
第15题:
访谈的实施阶段不包括的环节是()
A.初步接触
B.进行提问
C.注意记录
D.召开调查会
正式访谈即访谈的实施阶段,主要包括四个环节:
初步接触、进行提问、注意记录和结束访谈。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第16题:
“采用六三三四单轨学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到九年”、“将原来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为单一类型的大学”、“大学以学术为中心,传授和研究更高深学问,培养学生研究和实验的能力”的是
A.《大学令》
B.《教育基本法》
C.《学校教育法》
D.《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措施》
1947年,日本国会公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否定了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为战后教育指明了方向。
《学校教育法》是《教育基本法》的具体化,其主要内容如下:
(1)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权。
(2)采用六三三四单轨学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原来的六年义务教育延长到九年。
男女儿童教育机会均等,一律实行男女同校制度。
(3)高级中学以施行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
(4)将原来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为单一类型的大学。
大学以学术为中心,传授和研究更高深的学问,培养学生研究和实验的能力。
《学校教育法》使战后日本教育系统有了法律保障,但有些条款还不完善,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订和补充。
因此,答案为C。
知识模块:
外国现代教育
第17题: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公共性
D.模糊性
第18题:
()是美国教育管理普遍采用的基层管理形式。
A.地方分权制
B.州教育领导制
C.集权制
D.学区制
第19题:
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第20题:
在中国教育史上,中央政府设立专门教育行政部门掌管教育始于()
A.隋
B.唐
C.北宋
D.南宋
隋文帝时设立国子寺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
隋炀帝大业3年,改国子寺为国子监,设祭酒一人,专门掌管教育。
这是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设立专门教育行政部门和专门教育长官的开始。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21题:
组织策略属于()。
A.精加工策略
B.认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调节策略
第22题:
“元认知”类似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
A.言语信息
C.智慧技能
D.态度
元认知是指对认知过程的调节和控制,它与加涅提到的认知策略类似。
学习及其理论解释
第23题:
《大盂鼎》记载“女妹辰又大服,余隹即朕小学,女勿克余乃辟一人”,记录的是周康王之子入小学的事。
这是我国的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大盂鼎》记载“女妹辰又大服,余隹即朕小学,女勿剋余乃辟一人”记录的是周康王之子周昭王幼年入小学的事。
出自周康王时的《大盂鼎》。
中国古代教育
第24题:
在教学计划完成以后实施,比较重视总体分析,力图表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并对课程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做出判断的教学评价是
A.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学业成就评价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评价种类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旨在了解学生学习上的特点、优点与不足之处;
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总评,其目的是给学生评定成绩,以作为某种资格认定或升、留级的根据;
而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或书面测验,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因此,正确答案为A。
教学
第25题:
国家依据教育目的的总体要求和不同类型教育的性质任务,对受教育者提出的特定的规格标准是()。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育目标
D.教育方针
第26题:
阿特金森认为个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受到追求成功的动机、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的影响,影响个体选择不同难度的任务的因素是
A.追求成功的动机
B.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
C.行为成功后的诱因值
D.以上都不是
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影响其对不同难度任务的选择。
当个体有较高成就动机时。
倾向于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
当个体有较低的成就动机时,倾向于选择难度较大或较小的任务。
学习动机
第27题:
关于德育,正确的是
A.道德教育的简称
B.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
C.德育教育的简称
D.思想政治教育的简称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德育内涵的掌握情况。
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因此,正确答案为B。
德育
第28题:
教育研究可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这一分类的依据是()
A.研究目的的不同
B.研究范式的不同
C.研究对象的不州
D.研究阶段的不同
教育研究的分类有很多种方法,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根据它们研究范式的不同来区分的。
定性研究着重现象学范式,在该范式中多个事实根植于主体的感知。
定量研究根源于实证主义范式,与定性研究相比更接近于科学的方法。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第29题:
科学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是()。
A.《大教学论》的出版
B.《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C.培根提出建立教育学
D.康德讲授教育学
第30题:
1931年6月,国民政府行政院令教育部执行《确定教育设施趋向案》,其中规定:
“必须根据总理恢复民族精神之遗训,加紧实施,特别注重于刻苦勤劳习惯之养成与严格的规律性之培养。
”同年7月,教育部通令全国各学校悬挂“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横匾,一律蓝底白字,以启迪道德,涵养品性。
这一系列的措施是
A.训育制度
B.军训制度
C.整饬学风
D.施行导师制
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建立训育制度对各级各类学校实施严格管理。
1929年7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实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所制定的《中小学训育主任办法》,设立训育主任和训育人员,专事考查学生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施行训育制度。
1930年10月,教育部批准上海教育局拟定的《中学训育暂行标准》和《小学训育暂行标准》。
1931年6月,国民政府行政院令教育部执行《确定教育设施趋向案》,关于学校训育规定:
“各级各类之训育,必须根据总理恢复民族精神之遗训,加紧实施,特别注重于刻苦勤劳习惯之养成与严格的规律性之培养。
”同年7月,教育部通令全国学校悬挂“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横匾,一律蓝底白字,以启迪道德,涵养品性。
后来还要求依其精神制定本校的校训、校歌。
从实施训育制度起,国民政府历年颁布有关训育的法令法规多达数十个,详细规定训育的实施。
因此,答案为A。
中国现代教育
第31题:
“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
提出这种人性论的教育家是()
A.颜元
B.顾炎武
C.黄宗羲
D.王夫之
王夫之的人性论以“生化”为核心,强调人性的生成变化。
第32题:
下列哪个教育观念不属于夸美纽斯的()。
A.泛智沦
B.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C.教育具有学问、道德和虔信三个口的
D.要素教育论
第33题:
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
B.苛勒
C.奥苏们尔
D.班杜托
第34题:
学科课程分科过细,偏重书本知识,同实际生活距离较远,不能照顾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立足于克服这些缺陷的课程是
A.综合课程
B.核心课程
C.选修课程
D.活动课程
第35题:
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是()。
A.1902年
B.1904年
C.1905年
D.1906年
第36题:
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
A.定性评价
B.考查性评价
C.定量评价
D.形成性评价
第37题: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社会属性
C.教育的生产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第38题:
世界上第一个颁布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D.法国
第39题:
我国劳动人民在文化教育上无权利、无地位的时代已经过去的标志是()。
A.1951年学制颁布
B.1958年学制改革
C.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
D.1993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
第40题:
《雄辩术原理》是古罗马教育家______所撰写。
A.西塞罗
B.塞涅卡
C.奥古斯丁
D.昆体良
第41题:
商代已经有了比较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已根据不同年龄学生在教育上的不同要求,有了大学、小学之分。
其中,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是()
A.成均
B.辟雍
C.国学
D.瞽宗
本题旨在考查官学制度的建立。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第42题: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等方式来促进学习的策略是()
A.元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第43题:
我国教育目的的核心是()
A.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C.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
D.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此题考查的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为: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明确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根本宗旨。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第44题:
晚清政府成立()作为统辖全围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
A.学部
B.教育部
C.大学院
D.学务部
第45题:
按照调查手段,教育调查的研究类型不包括()
A.问卷调查
B.相关调查
C.测量调查
D.涮查表法
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按照调查手段,可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46题:
终身教育就是指成人教育。
A.正确
B.错误
终身教育是指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终身教育对国际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终身教育的创立者是法国的成人教育家保罗·
朗格郎,他认为:
将人的一生分为教育和工作是毫无根据的,学校教育只是人受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全部,不能将学校教育等同于教育,学校教育只是受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全部,不能将学校教育等同于教育。
教育应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持续进行的全过程,是人一生中所有教育机会的统一。
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一系列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
终身教育的概念的重要一点就是教育要贯穿于人生的始终,所以要使教育和生活密切地结合起来,它对制度化的教育提出了挑战。
第47题:
教育先行就是教育要先于经济而发展。
_______
(1)教育先行论是一种认为教育发展应超前于经济发展的主张。
教育先行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超过经济增长速度;
二是教育应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普遍落后于或同步于经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把经济发展基点放到教育上,教育投资增长速度逐步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同时,教育培养目标亦更具有预见性。
教育先行论的主要根据是:
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不平衡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决定教育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程度上可以超前于经济
第48题:
思维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思维定势与问题解决效率关系的掌握情况。
有关问题解决的研究发现,思维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思维定势既有可能促进问题的解决,也有可能阻碍问题的解决,关键取决于导致个体形成思维定势的问题情境与新的问题情境的相似性。
当新的问题情境与原有问题情境基本不变时,思维定势有助于问题解决效率的提高;
当新的问题情境与原有问题情境变化很大时,思维定势则会导致问题解决效率的降低,甚至阻碍问题的解决。
因此,思维定势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只是可能的情形之一,并不是两者关系的全部。
简答题
第49题:
简述课程评价的功能。
关于课程评价,有不同的定义。
有人认为,课程评价就是测量学生在学业方面实现预期行为目标的程度;
还有人认为,课程评价就是将学生的学业与某些标准进行比较。
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
课程评价的导向功能是指课程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这是由评价标准的方向性决定的。
课程评价的调控功能是指课程评价对评价对象的教育教学或学习等活动进行调节的功效和能力。
课程评价的激励功能是指合理有效地运用课程评价,能够激发和维持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调动被评价者的内部潜力,提高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功效和能力。
课程评价的诊断功能是指课程评价认定、判断评价对象合格与否、优劣程度、水平高低等实际价值的功效和能力。
详细解答: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课程评价功能的理解程度。
首先要回答课程评价的概念,然后分别阐述课程评价的各项功能。
课程
第50题:
简述美国l958年《国防教育法》颁布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历史背景:
1957年苏联卫星升空引发美国朝野震惊,为适应与苏联进行国际竞争的需要,教育改革呼声高涨(国际背景);
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质量差招致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吲内背景)。
主要内容:
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强调天才教育;
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美国教育发展中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国防教育法》的颁布的掌握情况。
选择此考点基于两种基本的考虑:
其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历史格局。
然而美苏之间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之间的竞争标志着冷战格局的形成,这一竞争在教育领域内也有突出表现,美国《国防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即为表现之一。
1957年苏联卫星升空使得美国朝野将美国国防科技的落后归咎于教育的落后,教育改革呼声高涨,这迅速成为美国颁布实施《国防教育法》的直接国际动因。
其二,在美国二战后整体的教育发展历史中,《国防教育法》既显示了美国重视教育的一贯传统,还表明美国政府借助于教育解决包括国防安全在内的社会问题的教育智慧,更为20世纪下半期历次教育改革确定了主题。
《国防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促进了美国教育的发展,提高了美国教育质量,为美国社会发展培养出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第51题:
简要回答个人全面发展实现的社会条件。
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主要需要四个方面的条件:
(1)彻底变革旧的生产方式;
(2)消灭旧的分工;
(3)缩短劳动时间;
(4)实施全面教育。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的个人全面发展学说既是对历史上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超越,也是他对工场手工业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研究的结果。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使人的发展受到重大影响,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则使人真正进入了片面发展的历程。
工场手工业中旧的分工是造成个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
因此,要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彻底变革旧的生产方式,消灭旧的分工,缩短劳动时间以及实施全面教育。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第52题:
简述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夸美纽斯所说的“自然”包括:
(1)指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为依据,从自然中找出教育的普遍规律。
教育的严谨秩序应该以自然为借鉴,模仿自然。
这样,教育的进行就会同自然的运行一样容易、有序。
(2)指人的与生俱来的天性。
教育要根据人的天性。
适合人的年龄,使每个人的智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53题: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区别是什么?
______
定性研究注重不同教育事物、教育活动、教育行为的意义及其特性,而不关心它们在数量下的变化。
在研究过程中多采用非控制的方式,深入到教育行为产生的自然情境中观察。
许多研究者还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到与教育行为有关的学校、家庭、街道等场所进行研究。
他们特别关心事情发生的情境,认为在发生行为的情境中观察行为才是最可靠的研究方法。
而且还认为,某一情境,只有放在整个教育的历史关系中才能得到理解。
定性研究的这种特征决定了它只能选取较少的样本进行研究。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最基本的区别在于,后者对影响研究对象行为的因素种类及
分析论述题必答题
第54题:
试评析“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中体西用”将西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认可。
给封闭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使两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由“可能”变为“现实”.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注入了新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在教育领域,“中体西用”作为洋务教育的指导纲领,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是双重的。
它对于巾同教育的近代化既有促进。
也有阻挠。
首先,“中体西用”启动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步伐,加速了新式教育的产乍、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新式学堂的兴办、留学教育的开展等,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的传统教育格局。
其次,“中体西用”使教育领域可以较为充分地引进西方近代学科、课程及制度、措施。
对清末教育制度的改革既有思想层面的启发,又有实践层面的推动。
再次,“中体西用”思潮的扩展,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教育的价值观,逐步改变了封建十大夫对于新式教育的看法,为新式教育的推广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