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实事求是精品文档22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1235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实事求是精品文档22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毛概实事求是精品文档22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毛概实事求是精品文档22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毛概实事求是精品文档22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毛概实事求是精品文档22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实事求是精品文档22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毛概实事求是精品文档22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实事求是精品文档22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实事求是精品文档22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36页)。

  最后,实事求是的学风问题,也是党性的表现。

在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向全党提出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任务,他指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是我们的任务”。

“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党风。

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12~813页)。

实事求是,“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

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1页),与此相对立的主观主义的态度是没有党性或党性不纯的表现。

他指出:

“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0页)。

也就是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共产党员的学风、党风、党性。

  延安整风运动是党内发动的“一个启蒙运动”,“使我们同志的精神从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蒙蔽中间解放出来”(《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27页)。

经过延安整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到普及,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深入人心,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空前团结,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邓小平论实事求是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指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邓小平于1977年4月10日,针对“两个凡是”,提出准确完整地掌握毛泽东思想体系,他说:

“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9页)。

他还根据当时党的现状指出“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5页)。

谈到学风问题时,他指出“培养好的风气,最主要的是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57页)。

后来,他展开论述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如“‘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67页),“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14页),“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6页)。

这样,就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在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同时,坚决顶住了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

  2.全面阐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文化大革命”结束,刚刚开始拨乱反正时,针对“两个凡是”的严重障碍,邓小平把解放思想作为重大问题提出来,指出“首先是解放思想”(《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1页)。

他在高度评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时,尖锐地指出: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

他还说: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4页)。

这一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不仅指导了拨乱反正,而且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

  3.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时,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起点也是逻辑起点,贯串在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他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关于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体系。

历史逻辑

  恩格斯在谈到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时,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

而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

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2页)。

客观的历史事实是逻辑的基础和内容,逻辑是历史事实的理论再现。

历史和逻辑的一致、统一,指内在规律的一致、统一。

因此,研究历史,尤其是认识的发展史,是探索历史发展的逻辑,掌握认识规律的重要方法。

  考察实事求是的发展过程,有如下特点值得重视:

  2.从历史上看,每次提出实事求是,都是一次思想解放。

作为明末清初实学思潮组成部分的隆嘉学派,反对宋明理学末流的“虚学”、“空文”,曾在一定范围起了思想解放作用。

毛泽东在反对主观主义的斗争中,尤其在反对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起了在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思想的重大作用。

邓小平从“两个凡是”的枷锁下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尤为重要的是,他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联系起来阐述了两者的必然联系。

由此可见,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题中应有之义,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必然联系,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正如江泽民指出: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

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3卷报告会议上的讲话)。

  3.实事求是是长期的艰巨过程。

  毛泽东在革命斗争中,重新解释实事求是,经过延安整风在全党得到普及,指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并没能始终如一的坚持。

经过挫折和失败,邓小平重新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经历了艰巨斗争。

因为客观事物,包括自然和社会在不断变化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实事求是,不断地解决新问题。

  坚持实事求是,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

道理上承认实事求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在实际行动中也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全党要坚持,党的领导机关要坚持,每个党员也应该坚持。

邓小平指出:

“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7页),作为个人来说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5页)。

实施后果

  现在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海外,“大跃进”都被广泛地视为一场空前的经济灾难。

由于计划部门使用夸大的数据,人力资源从农业被转移至工业。

大陆官方公布非自然死亡人数是2158万人。

东西方各方面的资料显示死亡人数大约为2000万人,主要死因为饿死。

一部分学者并且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

贝克尔(JasperBecker)——一名长期观察中国的新闻工作者—在他的《饿鬼:

中国的秘密饥荒》一书中说,大部分对大跃进的批评来自于“在香港观察中国的”国外评论家。

而当时有在国内生活过的外国人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这也是1950年代至1960年代间关于大跃进的争议的主要来源。

杜波斯(W.E.B.DuBois1959年,著有《中国》一文)大跃进时期到访过中国。

“浮夸风”作为“大跃进运动”的症结之一,首先在当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就是大量农民的饿死。

另一方面其影响甚远,大跃进之后的几十年甚至直至现在,在大陆社会主要体现在政界,为了追求政绩,不少党政领导特别是有些主要领导,仍旧使用虚报数据,如财政收入、GDP总量、国民收入,甚至计划生育玩数字游戏。

在大跃进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虚报产量的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河北徐水县,号称一年收获粮食12亿斤。

《人民日报》对这种行为进行了宣传。

依照这种报告制定的国家征收粮食额度严重超出实际产量。

也是导致后来灾荒的主要原因。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1)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按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2)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正是在这条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取得了革命胜利。

(3)实事求是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法宝。

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段时期,我们没有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结果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极大的损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和丰富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4)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坚持实事求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就顺利发展,背离了实事求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就遭受挫折。

历史证明,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赞同

全面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与时俱进,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既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的角度体现了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发展,又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获得了本质的规定性。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其本质就是要以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去认识、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与党内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提出并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实事求是,要求我们研究和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及其规律,并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内在规律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同志带领全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赋予这一思想路线“解放思想”的时代内涵,提出坚持实事求是首先要解放思想,同时强调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根据和目的,从而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地统一到思想符合实际、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精神实质上来。

江泽民同志从迅速发展变化的时代特征出发,强调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并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后加上了“与时俱进”。

将与时俱进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与时俱进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世界与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的时代,我们只有立于时代的潮头,与时俱进,才能视野更开阔,思想更解放,思想和行动才能更加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客观规律。

与时俱进,把握规律性,是对党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一个总体要求。

在当今时代和当代中国,与时俱进,把握规律性,集中起来就是,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指导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解放思想,激发主体的活力,以积极、能动、进取的姿态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体现着创新的精神。

实事求是,以“求”为中介,从“实事”到“是”,超越事物的现象状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内含着创新的要求。

与时俱进则强化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内涵,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富于创造性的新要求。

深刻领会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一个思想内涵丰富、理论形态完备的有机统一体。

全面把握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必须弄清楚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而弄清楚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增强全面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

同时,解放思想也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条件。

坚持与时俱进,必须破除前进道路上错误思想和陈腐观念的障碍,最好的武器就是解放思想。

反过来,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站在时代的前列,才会有深远的历史眼光和宽阔的世界视野,才会有思想的真正解放。

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互相依存、互为条件。

如同解放思想一样,与时俱进也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

实事求是的首要前提是从客观实际出发。

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的,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发展的时代,才能符合变化的实际。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据和目的,也是与时俱进的根据和目的。

与时俱进从外在表现上看是顺乎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其实质则是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探求和揭示客观事物的新属性、新联系、新规律,以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离开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反过来,与时俱进又是实事求是的实践目的。

与时俱进既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方法论,又是一个实践的范畴。

人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实事求是也不例外。

从这个意义上说,与时俱进贯彻到理论创新上将结出实事求是的思想成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则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实践价值。

因此,与时俱进与实事求是又是一种互为条件和目的的关系。

弄清楚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关系,我们在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以更加宽广的眼光观察当代社会,以与时俱进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另一方面,与时俱进不是盲目冒进,体现时代性不是贴标签,富于创造性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而必须把大胆探索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把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结合起来,把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统一起来,扎实有效地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怎样做到

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陈云说:

“在延安的时候,我曾仔细研究过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

当我全部读了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之后,感到里面贯穿着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那末,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呢?

当时我的体会就是十五个字: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

”这15个字,可以说是陈云同志对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认识,以及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错误倾向的有力批驳;

是对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具体发挥。

“唯上”、“唯书”和“唯实”,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相反方面,反映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路线的对立。

“唯上”、“唯书”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唯实”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不唯上”,是针对一些上级机关和领导人搞“一言堂”,一些下级机关和工作人员执行上级指示不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出发,机械地照转、照搬、照套而提出来的。

它的基本含义是各级机关和领导人必须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对上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上级的政策和决策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化,切实有效地加以执行。

因此,它与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不唯书”,是针对当时一些领导人“以为上了书的都是对的”,搞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将苏联经验神圣化,不联系中国实际,不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提出来的。

“不唯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一方面用理论指导实践,使实践不陷入盲目的境地;

另一方面,将实践中的具体经验上升为理论,并在实践中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

它与不读书、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优秀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经典著作,是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理论化系统化的表现。

认真地阅读这些书藉,是我们学习理论的一条重要途径。

“我们的学习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学习他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背诵教条。

“只唯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只唯实”的前提是尊重客观实际。

“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根据现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首先要弄清事实,这是关键问题。

”“只唯实”的核心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要在了解情况、弄清事实的基础上,找到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即规律性。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陈云就强调“必须善于去了解各种环境的不同,善于采取适合于当时当地环境的工作方法”。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又指出:

“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否则,就会出现经济混乱。

要重视“研究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而研究合理的比例关系,决不能只依靠书本,生搬硬套,必须从我国的经济现状和过去的经验中去寻找。

”改革开放以后,他指出:

“目前人民向往四个现代化,要求经济有较快的发展。

但他们又要求不要再折腾,在不再折腾的条件下有较快的发展速度。

我们应该探索在这种条件下的发展速度。

”“根据三十年来的经验,找出基本建设投资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这一条杠杆,是必要的,这样才是实事求是。

“只唯实”的关键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实际情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和政策也必须随着情况的发展变化而与时俱进,不能僵化保守,固步自封。

“必须继续提倡……创造性,同时又要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墨守成规的倾向必须反对,应该提倡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

没有这种精神,我们就不能前进。

但是创造性必须和实事求是相结合,否则就会华而不实,不能真正地前进。

”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打开局面。

做到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立场问题。

二、全面、比较、反复

有了坚定的唯物论立场,是不是就能做到在实际工作中实事求是呢?

陈云认为,还要在这一前提下,进一步解决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6个字:

“交换、比较、反复。

陈云同志说:

“所谓交换,就是通过交换意见,使认识比较全面。

交换意见,不仅要听正面意见,更要听反面意见。

”“过去我们犯过不少错误,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问题有片面性,把片面的实际当成了全面的实际。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经常注意同别人交换意见,尤其是多倾听反面的意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他还说:

“在党内不怕有人说错话,就怕大家不说话。

……如果这样下去,我们的革命事业就不能成功,肯定是要失败的。

“所谓比较,一是左右的比较。

”陈云同志谈到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比较了中国和日本的情况,既反对速胜论,又反对亡国论,正确的结论是持久战。

毛主席讲统一战线,就是比较了陈独秀和王明,只团结不斗争或只斗争不团结都不对,正确的结论是既团结又斗争。

“所有正确的结论,都是经过比较的。

”比较,是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找同;

从普遍性中找特殊性,从特殊性中找普遍性;

从利弊中权衡得失。

通过比较分析,就能使情况弄得更清楚,判断下得更准确。

比较的方法是唯物辩证地分析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比较,还要注意可比性。

列宁说:

“比较的原则,拿来比较的东西必须是同类的。

”拿性质不同、起点不一、发展过程毫无共同之处的不同事物去比较是没有意义的,还可能陷入迷误和深渊。

“所谓反复,就是事情初步定了以后还要摆一摆,想一想,听一听不同意见。

即使没有不同意见,还要自己设想出可能有的反对意见。

我们反复进行研究,目的是弄清情况,把事情办好。

”陈云同志告诫说:

“我们的工作部署,要反复考虑,看得很准,典型试验,逐步推广,稳扎稳打。

慎重一点,看得准一点,解决得好一点,比轻举妄动、早动乱动好得多。

”反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扬民主,不断进行调查研究,将群众零碎的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化为整体的集中的系统的意见,是多谋善断的过程,“不是反复无常、朝令夕改。

四、深入进行调查研究

陈云认为,能不能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还要有正确的途径和科学的态度,那就是深入进行调查研究。

“我们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

所有正确的政策,都是根据对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而来的。

有的同志却反过来,天天忙于决定这个,决定那个,很少调查研究实际情况。

这种工作方法必须改变。

要看到,片面性总是来自忙于决定政策而不研究实际情况。

”这段话言简意赅,凝结着我们党积累的宝贵经验,体现了毛泽东“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的著明论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