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参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99214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参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参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参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参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参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参Word格式.docx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参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参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参Word格式.docx

如第74页例1,教科书选择果园的题材,用图与文字结合创设情境来呈现信息。

从以上情境中,学生不但可以了解到问题的条件,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对口算乘法的学习。

此外,教科书还在很多地方通过对话的形式表现儿童的学习活动,它既体现了对学习方式的引导,也有利于把学生带入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过程中去。

  (3)关注已有经验,给学生留下自主的空间

  本单元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学生已有较足够的认知基础。

所以,教科书在编写时,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空间,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交流。

具体表现在:

一是有的例题没有把得数全部呈现出来,而且引导学生在探索中自主完善。

如第74页例2,让学生自主计算并发现规律;

二是问题的设置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思考。

如第84页例1两个小孩对话中,第1个同学说出了解决方法后,第2个同学提出“还可以怎样解决”,这样有利于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其他解决办法,突出解决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三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及用计算器计算涉及的具体内容较多,教科书通过例题引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后,对有的内容则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

如在估算中,45×

510怎么估?

特别是45应看作40还是50?

笔算中,34×

368的竖式怎样写计算起来方便一些?

教科书都是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去自主探索;

四是用计算器计算,由于在加法学习中对计算器有了认识,也会计算加减法,所以在乘法教学中没有安排例题,而是让学生在练习中根据计算加减法的经验去计算乘法。

  (4)注重实践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本单元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科书不但注重从现实生活中选取题材构建数学模型,同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是在口算、估算、笔算学习后,在练习中安排一些用口算、估算和笔算去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如第77页第8题估计买房大约要多少钱,第82页第10题计算小区居民住户数等,让学生在巩固口算、估算和笔算方法的同时,应用意识得到培养。

二是在口算、估算和笔算学习后,用1小节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如第84~85页例1、例2。

  从这两道题来看,内容具有现实性,要用到乘法口算、估算时间计算、单位换算等知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需要对策略和计算方法进行自主选择,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5)注重数学文化的介绍

  介绍数学文化既是《标准》的要求,也是本套教科书编写的一个特色。

在本单元后(第91~92页)安排了教学文化——奇妙的乘法。

该数学文化题材紧扣本单元的内容,用连环画形式呈现,学生通过对这一有趣的数学故事的了解,可以感受到乘法的奇妙和作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提示

  本单元的学习,主要通过观察、思考、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方式来进行。

它虽然是一个传统的内容,但在教学中,应注重把握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注意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大胆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对整数乘法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此,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注意发挥主题图和情境图的作用

  图文结合是本单元乃至本册教科书编写的一个特点。

单元主题图和例题、习题中的情境图,不但起着呈现信息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境,提供了生活原型。

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单元主题图和情境图在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的作用。

除了可以根据情境图制作成具有动态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外,也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教学挂图或教科书中的情境图,从中获取有关信息,感受到问题的现实性,唤起他们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

如在教学第73页单元主题图(如图)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从情境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从而引出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对单元学习内容在认知结构中有一总体印象,做好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心理准备。

也可以将主题图中的画面制作成课件,一幅幅动态放给学生看,并结合呈现一些信息。

  2.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索

    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数的运算中有大量的规律、方法,对于数的运算的学习,不应再是简单的机械训练,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对计算方法、规律的探索过程,不断构建新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留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等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如教学第75页例3时,当通过创设情境,构建起647×

48这一数学模型后,至于647×

48应怎样估算,结果是多少,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估算经验去进行自主探索,而不应由教师干预和包办。

当然,教科书上两个同学的对话是估算方法的引导,也体现了让学生自主探索。

  3.注重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倡导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在本单元教学中,应注意充分体现新课程倡导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应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

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经验,让学生独立探索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笔算的计算方法,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反思,实现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主建构;

另一方面应加强学生在小组、全班内的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各节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口算和估算(第73~77页)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学习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这些内容在乘法知识体系中具有内在的联系,一是整百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表内乘法是学习本内容的直接认知基础,它是对口算乘法学习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估算和笔算的重要基础。

二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以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基础,同时也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迁移和发展。

三是口算和估算又是学习笔算的重要基础,在笔算时,既要借助口算的方法来推动笔算的学习,又可以通过估算来大致把握笔算结果是否正确。

因此,教科书在编写时,注意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切实让他们掌握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本节教科书安排了3个例题,2个课堂活动和1个练习。

同时,为了在新课学习前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口算和估算前安排了单元主题图。

主题图以果园中的数学问题为题材,学生根据这样的生活情境,可以唤起他们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想到用乘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为系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做好心理准备。

 例1教学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它以整百数乘一位数、表内乘法为基础。

换句话说,学生在口算整百数乘整十数时,往往用到整百数乘一位数、表内乘法等知识。

教科书用文字和图片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呈现数学信息,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口算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通过图文结合,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让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数学问题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教科书在通过情境引出算式后,用学生对话的形式呈现口算方法,体现了让学生自主探索。

教科书呈现的两种口算方法,是学生在计算时容易想到的口算方法,它与前面学习的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表内乘法有密切的联系,体现了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建构的教学理念。

当然,针对不同的学生,也可能还有其他一些口算方法,这都是可以的。

 例2是探索乘法算式中积的变化规律,它以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乘法口算为基础,既是对前面学习的口算方法的综合应用,同时也是对整数乘法口算有关算理和算法的概括和提炼。

通过本例题的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什么先按表内乘法口算,再把积扩大10倍、100倍或100倍的道理,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口算能力的发展。

本例题采用具有一定联系的乘法算式先让学生口算,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口算得出积后,再通过观察,发现因素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即:

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素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

如果一个因素扩大100倍,另一个因素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0倍……

 第75页课堂活动安排了两道题,都是以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内容。

让学生在巩固口算方法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

其中第1题重在对口算方法的巩固;

第2题重在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例3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例题选用了单元主题图中的题材,体现了对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

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以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为基础,通过本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例题在通过图文结合创设问题情境引出算式647×

48后,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呈现估算方法,体现了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编写意图。

例题中选用的数据647与48具有特别的代表性,对于48,自然应看成50去估算,但对于647,既可以看成600进行估算,也可以看成650进行估算。

因此,本题的估算方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有利于学生根据实际数据的特点和自己的认知水平灵活选用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在完成例3的估算教学后,教科书安排了“议一议:

45×

510怎样估算?

”这一问题,45这个数比较特殊,在估算时既可以看作50,也可看作40。

为了让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境掌握估算的这一技巧,教科书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

通过讨论,使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经历对这样的问题的解决过程,促进估算能力的培养。

 第76页的课堂活动安排了2道题。

第1题是估算练习,以估书的字数为题材,把数和估结合起来,增强了估算的活动性。

同时学生通过本活动,可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估算,再交流估算方法,重点突出让学生对估算方法有更明确的认识和掌握。

 练习十四安排了10道题。

第1~4题是口算练习,其中第1题属于一般的口算练习。

第2题分3组,每组的3道口算题有一定的联系,学生在口算练习的同时,也巩固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第3,4题都是让学生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口算,在加深学生对规律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第5~10题都是针对估算安排的练习。

其中第5题主要是巩固估算的基本方法,也就是让学生根据数据的特点怎样把因数看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进行估算。

第6~10题主要是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本组题目的现实性很强,通过练习,在让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用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体会估算的应用价值。

2、教学建议

  本节教学内容建议用2课时完成。

  教学第73页单元主题图时,可以根据教科书上提供的情境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动态反映果园中的数学问题。

也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挂图或教科书上的情境图,让他们说一说从果园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当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进一步给予引导。

如教师提出: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由于学生已有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知识经验,所以,他们就会自然地想到用乘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时,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说一说他们会计算哪些乘法,从而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两位数乘法的知识,为本单元学习做知识、方法上的准备。

最后教师指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乘法与前面学习的乘法有什么不同呢?

下面我们来探索这些问题,并板书课题。

 教学例1时,先通过情境图创设情境呈现有关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400×

30。

对于口算方法,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算法,然后再组织学生对他们的算法展开交流,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交流时,学生可能会说到教科书上呈现的口算方法,即先算400×

3=1200,再算1200×

10=12000,或先算4×

3=12,再算12×

1000=12000。

还可能说到其他一些算法,比如,40×

30=1200,400×

30=12000等都是可以的。

但是这里也要注意一个问题,教科书上呈现的两种口算方法及40×

30=12000这样的口算方法应该是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的,对其他一些过于复杂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说到,教师就不要刻意把它托出。

即使学生说到某些口算方法,如果不是十分常用,教师不要再去鼓励和强化。

在学生口算完后,注意呈现答语。

 教学例2时,一是要先让学生独立口算并交流口算结果;

二是要重点组织学生讨论,探索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学生在探索时可能对规律的理解和表达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比如将50×

30=1500与5×

3=15比较看能发现什么,将500×

30=15000与50×

30=1500及5×

3=15比较又能发现什么。

结合学生的探索交流可以让他们用语言把所发现的规律表达出来。

三是要让学生能结合例题中的3道算式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还应注意让学生感受到规律的一般性。

即能理解到一个因素扩大10被,另一个因素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

一个因素扩大100倍,另一个因素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0倍。

四是应让学生能意识到这一规律在口算中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要能将这一规律直接用于口算。

所以,在本例题的教学中,可以与练习十四的第2,3,4题的练习结合,并且应让学生明确是怎样口算的。

如计算8×

6,80×

60,800×

600,让学生感受到这3个算式的联系。

 教学第75页的课堂活动,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口算,再交流算法。

第2题可以将学生分成2人1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练习。

但在练习前教师应给学生说明要求和方法,特别是应让学生明确第1个同学说的算式,要是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才便于口算。

 教学例3时,首先,可以用图片并结合教师的语言叙述创设问题情境,随之呈现例题中的信息,然后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当然,学生可能提不出估算的问题,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像这样的问题,不容易计算出它的准确数量,只需要算出大约是多少就可以了,因此,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计算。

其次,当提出估算的问题并列出算式后,应重点让学生探索估算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647×

48大约等于多少,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估算的方法,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议一议时,可以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45×

510怎样估算。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45应看成什么数来进行估算,学生把45看作40或50都是可以的,但这里由于510一般看作500,所以应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把510看作500,变小了一点,那么把45看作50,估算的结果要比把45看作40准确一些。

 教学第76页课堂活动第1题时,一是要选择好书籍。

这里用故事书做学具是因为故事书中每行有多少字、每页有多少行便于数,如果没有故事书语文书也可以。

二是要学生明确方法,即按题中的步骤先干什么?

再干什么?

 关于练习十四部分习题的教学。

 第2题应注意让学生竖着一组一组的完成,计算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第4题首先应让学生明确:

单价×

本数=总价,以及本表中的单价是没有变的,然后让学生自主观察,将表中的任意两组数比较发现他们的关系,再填表。

比如,可以将4本与1本比较,本数扩大4倍,总价也应扩大4倍,因此总价是48元(12×

4);

也可以将4本与2本比较,本数扩大了2倍,因此总价扩大2倍后是48元(24×

2)。

 第6~8题对数的取舍学生并不会感到困难,关键应让学生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正确列出算式。

 第9题中的886可以看成890,也可以看成1000。

因此,刘华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35600cm或40000cm,即356m或400m。

 第10题应注意先让学生理解演讲、播音等情境的意思,特别应理解“语速”等词语的含义,然后让学生独立分析情境中的有关信息。

(1)题学生直接将情境中的信息与问题中的信息结合起来就可以解决问题。

(2)题应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即先算出250×

12的积大约是多少,再与2500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笔算乘法(第78~83页)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

本节教科书与三年级下期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只是第一个因数由两位数变成三位数,并出现了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所以,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不会感到困难。

 本节教科书共安排了3个例题,2个课堂活动和1个练习。

全节教科书按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不进位),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五位数(连续进位)、两个因数末尾有0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这样的思路进行编排,每一内容都通过情境图与文字结合呈现条件和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1教学每一个因数都不为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例题通过图片和文字结合呈现教学内容,图片在这里的作用主要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例题通过文字呈现条件,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知识。

所以,解决本问题的过程,也是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1)题主要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时不进位的乘法。

由于学生已经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做基础,这里只是将一个因素由2位扩展到3位,其竖式的书写、乘的步骤和方法都与两位数乘两位数完全相同,所以学生学习本内容并不会感到困难。

教科书在突出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同时,通过246……123×

2的积,3690……123×

30的积来凸现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2)题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时需要连续进位的乘法。

与第

(1)题相比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学生在连续进位时容易出错。

所以,教科书单独用一个对话框提示学生要注意连续进位的问题。

本例题没有全部计算出来,主要突出让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法则)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完全相同,所以教科书没有单独出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只是通过让学生自主总结其计算方法,并发现它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相同处,来沟通他们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本例题中涉及的是做工问题,涉及了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等数量之间的关系,为了凸现有关基本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也为学生应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学生对例题学习的基础上,教科书还引导学生总结出了“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关系。

 第79页的课堂活动涉及的计算是因数的各位都不是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其中也包括不进位和进位的两种情况,它与例题完全对应。

学生通过计算练习促进他们对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巩固,提高学生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同时,通过对算法开展交流,可以强化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意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2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计算方法。

这样的问题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中遇到过,但主要是用口算的方法来解决。

这里安排例题进行学习讨论,有利于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提高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掌握水平。

本例题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第二种算法的简便,从而掌握简便的算法。

列出算式240×

30后,教科书引出两种不同的算法,并用对比编排的方式呈现。

  学生通过对两个竖式的对比观察,感受到第2种算法比第一种常规计算方法更简便,从而引导学生掌握第2种算法。

 例3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例题将该知识与行程问题结合在一起,不但有利于学生感受多位数乘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解决本问题主要涉及速度、时间和路程这3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但由于到现在还没有概括出这三者间的关系,所以,这里还是根据乘法的意义去列式解决问题。

即每时行驶108km,18时就是18个108km的和,所以用108×

18得到水果基地到广州的铁路线长。

对于108×

18的计算方法,由于前面有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三位数(中间有0的)乘一位数做基础,所以,学生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应该说并不困难。

因此,教科书上只列出算式,没有详细展示计算过程,其意图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其算法。

 通过例2、例3的教学,教科书用议一议的方式概括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基本的关系。

通过此活动,不但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促进他们对用乘法的知识解决问题有更清晰的理解,而且让学生经历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有利于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学生应用有关知识解决行程问题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课堂活动着重解决34×

386两种竖式的列法。

像这样的算式,如果按书写顺序,一般会像这样书写,但如果像这样书写更符合人们的计算习惯,在最后求和时,只是两个数相加,而第一种是三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