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算一算。
出示信息:
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你能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吗?
请算出,并填入表中。
地形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高原
面积/万平方千米
3、比一比。
(练一练)
我国的国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和世界比一比,你有什么想法?
随机出示扇形统计图:
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进行国情教育。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每个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
各个扇形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再交流。
2、练习一第2题。
引导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估计各扇形区域与花生米果盘区域的大小关系,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扇形统计图有了哪些认识?
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3题。
教
后
记
(第篇)
扇形统计图
(2)
3—2
2
1.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的信息。
课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让学生回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的特征。
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你一眼就能看出什么?
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合理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初步理解
出示例2
引导学生观察例2中3个统计图,体会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的特点和作用。
小宇为什么用了3个不同的统计图来进行统计?
引发学生思考。
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
统计图2不仅要反应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还要体现每个月阅读课外书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此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
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
进一步提问:
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
(结合刚才的分析,巩固理解根据要统计的特点和统计图的特点两者结合来选择。
)
2、分析问题
学生讨论例2下面的3个问题。
全班汇报交流,并适时的总结。
3、巩固应用
出示第4页的练一练。
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统计图,并说出分别要统计的内容和统计的特点。
再一次的归纳总结出三种统计图的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4个问题。
明确:
统计图的选择可以不唯一,选择的关键是要根据我们想了解的内容和统计图各自的特征,作出适当选择,以达到清晰、直观地描述数据的目的。
三、巩固新知
做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先观察1、2两小题中统计表的内容和特征,再根据数据完成下面的两幅统计图。
(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观察和辅导)
根据刚才的统计,分析下面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
1、你知道怎样选择统计图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五、布置作业
做基础训练
扇形统计图练习课
3—3
3
巩固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通过练习,学会合理的选择统计图。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会合理的选择统计图
正确的读图理解统计图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2、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统计图表示;
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统计图表示;
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统计图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评价归纳。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看电视打球听音乐看小说其他
人数8068745623
C.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身高/cm125129135140150153
A用()统计图B用()统计图C用()统计图
表示同一组数据的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从中各能获得哪些信息?
2、练习一第5题。
品种
合计
黄瓜
韭菜
萝卜
番茄
种植面积/平方米
王阿姨在一块蔬菜地里种植了4种不同的蔬菜,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分布如右图。
其中黄瓜的种植面积是80平方米,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3、练习一第6题。
出示题目
先观察分析上面的两个统计图,理解统计的内容与统计图的选择,接着算一算,画一画,完成下面的两个统计图。
(体会扇形图和条形图既有不同,也有内在联系)
4、练习一第7题。
先确定课题和设计调查方案;
接着开展调查,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
然后分析数据,评价自己班级同学的课外阅读习惯;
最后拓宽研究课题,重新设计调查方案,开展新的统计活动。
(如时间不够可作课外完成)
动手做。
4人一组进行活动,每人轮流做6次,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1
4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
课件、实物和模型,课件
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1.教师出示一组相关的几何体的实物图,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也有圆柱和圆锥形状的,提问:
上面哪些是圆柱体?
哪些是圆锥体?
哪些不是?
为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和圆锥体?
2.揭示课题,板书:
圆柱和圆锥
教师说明:
我们所学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直直的直圆柱和直圆锥.
二、动手实践
探索特征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你怎样证明这两个底面大小的关系?
(3)用双手摸侧面,你发现了什么?
3.讨论、交流、总结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并板书:
底面2个平面完全相同圆
圆柱
侧面1个曲面
4.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使学生明确: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2)让学生找一找圆柱的高,然后教师出示圆柱的立体图形,说明: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教师先画出一条高,再让学生画高,教师提问:
刚才大家从不同位置画了高,说明高有多少条?
(二)圆锥形状的认识。
1.引导观察
(1)请学生从课前准备的物体中挑出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
摸到了什么?
说给同桌听。
(2)让一生上来边指边说,回答后师板书:
顶点:
1个
侧面(曲面)
面:
2个
底面(圆)
(3)师指导透视图,示范画。
画透视图的时候应该先画一个椭圆,然后在椭圆的正上方画上顶点,最后把顶点与底面连起来。
2、圆锥高的认识
(1)高在哪里?
师指母线,问:
这条是不是圆锥的高?
为什么不是?
你能举个例子驳倒他吗?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
(3)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
为什么?
(教师在黑板上作高,板书:
1条)
在下发的练习纸上的立体图上画高,标上字母h。
巩固练习,评价反馈
1.做“练一练”,说出下列物体的形状哪些是圆柱体,哪些是圆锥体?
引导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
2.找一个圆柱形和圆锥形的物体,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3、完成练习二第三题
四、总结回顾
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2、布置课后作业:
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和圆锥,并量出它的底面和高。
圆柱的表面积1
—2
5
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培养热爱数学、学好学生的兴趣。
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教具、实物模型及课件
预习例2、例3,完成相应的练一练练习第4、5题
一、复习回忆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
二、自主探索
一、认识侧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例2的情景图,引导学生思考:
商标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就是求圆柱的什么?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类似例2的物体,摸一摸,看一看,理解得出商标纸的面积就是求圆柱的侧面积。
师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
3.操作实验,认识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学生先想一想,如果把圆柱侧面的商标纸沿高剪开再展开,它会是什么形状?
(2)学生拿出贴有商标纸的学具饮料罐,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开,观察是什么形状。
(3)引导生观察,进一步思考得到的商标纸的长和宽跟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计算商标纸的面积?
(4)概括提升:
根据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算?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长方形的面积=长昂×
宽.
4.发散提高: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是求圆柱的侧面积?
5.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认识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例3。
让学生对照直观图,说说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的位置,同座互相用学具指一指。
2.思考:
沿高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两个底面分别是多大的圆?
3.要求:
闭上眼睛想一想,圆柱的展开图是什么形状?
4.试一试,在书中的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再将学生所画的展开图进行交流与展示。
5.观察展开图,想一想圆柱表面有哪些部分组成?
6.教师小结,指出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叫做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
7.引导学生概括:
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有什么关系?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8.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然后算一算这个圆柱的表面积。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答题格式。
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可以先让学生分别算出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积,再算出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大和。
2.完成练习二第4题。
注意指导学生思考问题要求的是圆柱的哪个面。
3.完成练习二第5题。
先让学生说说用铁皮做油桶时,需要做圆柱的哪几个面?
四、总结反思
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
2.生活中的圆柱体表面都是一个侧面加两个底面吗?
哪些不是?
又该怎样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呢?
圆柱的表面积2
—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生活情况解决有关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加深理解表面积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中联系,能够初步学以致用。
能根据实际生活情况解决有关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件、圆柱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一、系统整理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侧面积展开图和圆柱的表面积展开图的形状
2.根据展开图,总结出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教师归纳,整理成板书。
底面积=πrr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
二.基本练习
1.出示练习二第6表格
2.引导学生思考:
先填什么?
再填什么?
最后填什么?
然后独立练习。
3.反馈、校对、订正。
三、灵活应用
1.思考:
生活中看到过哪些圆柱?
它们都有哪些面?
如何计算制作圆柱所需要的材料?
你能分类整理吗?
分小组,合作完成分类表。
类别
一个侧面
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
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
其他
情况
物体
举例
3.完成练习六的第4~9题.
(1)第7题。
引导生分析需要白铁皮的面积就是求圆柱的什么面?
(侧面积)要求学生正确选用公式,认真仔细地计算.
(2)第8题。
借助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弄清灯笼所需要的
彩纸分别要计算圆柱的哪几部分?
(3)第9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解答这题要注意什么?
师提示:
注意题目中隐含的“无盖”这个条件。
同时,对“结果保留整十平方分米”作说明。
(4)第10题。
具体引导博士帽的结构,使学生认识到博士帽都是由一个无底无盖的圆柱和一个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需要分别计算侧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
(5)第11题。
启发学生思考塑料花分布在花柱的哪些面?
要求花柱上有多少朵花应先求哪些面的面积?
(侧面和底面)
(6)第12题。
联系生活常识,先理解需要油漆的是哪部分?
具体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独立练习。
四、总结延伸
解决圆柱表面积的实际问题要注意什么?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计算)2.布置思考题:
(1)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个边长9.42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实践作业拿一个茶叶桶,实际量一下底面直径和高,算出它的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件、圆柱体积教具
预习后,清楚圆柱转化成近似长方体的过程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
情境引入:
某玩具厂厂长,他们厂新近开发了一种积木玩具,这三个积木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他想比较一下这三个积木的体积的大小,同学们有什么方法?
二、动手实验,
探索公式
1.观察、比较,建立猜想
引导生观察例4中的三个几何体,提问:
(1)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
(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高)
(2)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
这三个几何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2.实验操作,验证猜想
让学生自主探究(材料:
圆柱体积木、圆柱体插拼教学具、师准备课件),想办法验证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相等
教师提示:
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
圆是如何转化成长方形的?
可以模仿这样的方法来转化。
(1)小组合作研究怎样将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
(2)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转化,会有多种转化方法,教师适时加以鼓励)
演示操作
a\请一名学生演示用切插拼的方法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
其他学生模仿操作。
b\思考:
这是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吗?
如果分割得份数越多,你会有什么发现?
c\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从16等份到32等份再到64等份)
3.观察比较,推导公式
a\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b\根据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想,老师完成板书:
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
高
c\你的猜想正确吗?
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d\小结:
要想求出一个圆柱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e\学生自学第15页例4上面的一段话:
用字母表示公式。
学生反馈自学情况,师板书公式:
v=sh
三、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1.出示第16页试一试,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说一说每一步列式的根据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应用体积公式求圆柱的体积一般需要两个条件,即底面积和高。
2.完成第16页的“练一练”的第1题。
先看图说说每个圆柱中的已知条件,再各自计算,计算后,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强调:
计算圆柱体的体积要先算出底面积。
3.完成第16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读题后强调说说为什么电饭煲要从里面量底面直径和高,然后列式解答。
4、把直尺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圈得到了一个什么图形?
它的体积你会计算吗?
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是怎样学会的?
圆柱的体积练习
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积或圆柱形容器的容积。
2、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断激发学生以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应用能力。
熟练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积或圆柱形容器的容积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计算
熟练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
一、知识梳理
出示补充题示意图
底面积314平方厘米
1、这个圆柱的体积怎么求?
,师板书公式:
V=Sh
2、如果已知的是底面半径和高,该怎么求呢?
3、如果这是一个圆柱体鱼缸。
(1)要计算这个圆柱体鱼缸能装多少水,就是求什么
(2)圆柱体的容积又怎样求呢?
与求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区别?
师小结:
求圆柱的容积与体积方法一样,容积要从里面量出有关数据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一题,填表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出计算的根据,师强调计算体积的两个基本条件。
2.完成练习三第4题。
先让学生看图猜哪个杯子里的饮料最多,再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条件计算,以验证或否定自己的猜想。
3.完成练习七第2题。
独立思考后让学生说题中的数据为什么要强调是从里面量的,再想计算容积的方法。
三、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七第6题。
计算1元硬币的体积
师出示50枚1元硬币用纸卷成圆柱的形状图,引导生观察图中的条件。
思考:
可以怎样计算1元硬币的体积?
有什么不同的方法?
交流:
可以先算50枚1元硬币组成的圆柱的体积,再算1枚1元硬币的体积,也可以先算出枚1元硬币的厚度,再用底面积乘高。
算出茶杯大约可盛水多少克
出示教具,引导生思考:
①你看到水现在是什么形状?
(圆柱体)
②如果要你计算水杯里水的体积,就是求水杯容积,必须知道哪些数据?
怎样得到这些数据?
(从里面量)
③知道了数据以后,算出这茶杯的容积,算容积要注意什么?
(计算题中的计量单位要与问题中的计量单位统一)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用学具实际测量、计算
组织交流,交流时,要让学生分别说说茶杯的形状、测量的方法,以及计算的过程
3.课外延伸,实践作业:
用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上进行合理的裁剪,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笔筒。
比一比,谁做的笔筒容积最大?
四、总结评价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计算体积与容积方法一样吗?
要注意什么?
“圆锥体的体积”
1.通过转化的思想,在实验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通过转化的思想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理解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体积间的倍数关系。
课件、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各一个
可以在家自己预先实验,理解圆锥体积公式
一、复习铺垫、强化转化思想
1.圆柱体的体积是什么?
我们是如何推导的?
圆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