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四一生活与哲学训练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98811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块四一生活与哲学训练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模块四一生活与哲学训练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模块四一生活与哲学训练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模块四一生活与哲学训练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模块四一生活与哲学训练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块四一生活与哲学训练题Word下载.docx

《模块四一生活与哲学训练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四一生活与哲学训练题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块四一生活与哲学训练题Word下载.docx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下列关于哲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B.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1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哲学含义的不同回答B.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

C.对物质能否被认识的不同回答

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13.随着人类实践及科学的不断发展,目前对日全食、流星雨等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及最佳观测点,全球及我国许多天文机构和专家都能及早进行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对其现象与本质不能认识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体现了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B.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14.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

"

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

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

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

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

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可知论15.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

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D.一切哲学都不能避免、必须回答的问题

1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必然要碰到并且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所以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出现:

当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

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

①认为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是客观存在的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③认为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④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

第二课

1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

A.意识能否正确地认识物质问题展开的

B.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展开的

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否统一问题展开的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否统一问题展开的

18.唯物主义在其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④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阵营,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20.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

“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

水者,何也?

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B.科学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21.哲学史上的"

两个对子"

和哲学的两大阵营分别是指()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第三课

22.在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长河中,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总是相伴而行、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下列对哲学与文化和经济、政治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哲学属于思想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③一定形态的文化决定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④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3.“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这就是说,真正的哲学()

A.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B.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C.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物质上的反映

24.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这句话的哲学含义是

A.哲学对经济、政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哲学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D.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25.恩格斯指出:

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这说明()

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

C..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D.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

2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A.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B.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C.工人运动出现新髙潮D.资本主义国家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2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A.机械力学B.地质学和胚胎学

C.天文学和数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2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B.17世纪美国哲学

C.18世纪法国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

2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第一次实现了()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0.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

①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②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③它是"

改变世界"

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④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1.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所揭示的两大主题分别是()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做到实事求是;

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

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⑤社会

主义荣辱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②③④

第四课

3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指()

A.具体的物质形态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实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静止C.变化D.运动

35.近年来,由于人们从大自然索取过多而投人、返回过少,导致生态系统的耗竭,如水土流失、地表沉降、湿地退化、景观破坏等,产生了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生态负效应。

可见,仅凭主观愿望而不顾及生态环境的快速发展,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这是因为()

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6.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联系B.静止C.矛盾D.运动

37.哲学上讲的"

运动"

是指()

A.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B.生命机体的变化和过程

C.一切客观物体的位置移动D.动物从低级转向高级的变化和过程

38.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这一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39.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40.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A.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B.它可以被人的感官感知

C.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人们不能掌握它,只能服从它

第五课

41.神舟十号成功发射并按预定的地点安全着陆。

从哲学上看表明了()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成功

C.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D.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42.下列关于意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A.意识根源于人脑B.意识是与物质同时产生的

C.意识是先于物质而产生的

D.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43.小张在日记里写道:

“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

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D.价值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

44.电脑控制下,机器能够"

自动"

命中目标。

因此有人说,电脑也是有意识的。

这种观点否认了()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④意识是生物特有的能力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45.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

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

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

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46.不管哪种宗教信仰的神,都是按照人们自己的形象和经验塑造的。

这一事实说明()

A.神是客观实在的东西B.神是一种虚幻的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

C.神是头脑中自生的,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神

D.神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

▲美国科学家研究表明,大约在1.29万年前,一大团彗星袭击了地球,造成地球上的气温骤降,导致了长毛猛犸象和其他生物的灭绝,也让美国印第安克劳维斯人从此消失。

据此回答47—48题。

47.上述事实告诉我们()

A.人们能够推测未来B.人们能够追溯过去

C.人们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D.人们能够创造幻想世界

48.上述事实说明()

A.人们可以感知客观现象B.人们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C.人们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D.意识并不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49.中医有"

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

的说法。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50.1012年12月21日的黑暗降临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

这是电影《2012》的台词,它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讲述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遭受掠夺性破坏,人类面临空前的自然灾害,最后在"

方舟"

中度过这一全球性的灾害,获得了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希望。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B.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规律

第六课

5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其二,实践是()

A.一种创造规律的活动B.一种创造历史的活动

C.一种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D.一种直接而现实的活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52.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

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

53.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对“客观的物质性”应这样理解:

()

A.实践是与主观对立的客观事物B.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

C.实践是带有强烈目的性的活动D.实践可以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

54.马克思说过:

“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段论述主要说明的是〈〉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具有能动性的活动

C.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D.实践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活动

55.有人听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然后用车运呢?

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A.实践的社会历史性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性D.实践的主观性

56.恩格斯指出: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整个流体静力学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科学技术在实验室不如在实践中发展快

C.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D.对发展科学有功的主要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民群众

57.藏族有一句民谚:

“天平是轻重的衡量器,实践是是非的试金石。

”美国也有一句谚语:

“只有实践的钥匙,才能打开真理的宝库。

”它们反映了这样一个哲学观点:

A.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58.“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

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

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

”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感性认识真实可靠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D.一切从实际出发

59.鲁迅先生说:

“假如我们设立一个'

肚子饿了怎么办'

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

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

应该打嘴巴'

,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

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

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

,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

”这段论述表明()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

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60.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只是对它的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正确反映。

A.真理是具体的B.真理是相对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真理是抽象的

6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

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天气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

1^1

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第七课

62.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是指()

A.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关系B.事物同周围事物相互制约的关系

C.事物内部各部分、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D.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6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64.“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这种说法()

A.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65.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事物的联系具有()

①普遍性②客观性③随意性④多样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6.苏轼在《琴诗》中写道: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中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

A.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B.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D.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

67.外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说:

我十我们^完全的我。

从世界观意义上看,其蕴含的哲理是()

A.部分离不开整体。

当部分离开整体时,部分就不成其部分

B.人生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充分实现

C.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改造主观世界

D.只有搞好局部,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68.有人大代表将城市和农村比喻为人的两条腿。

现在农村这条腿短,不补齐这条短腿,就要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腿。

这反映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B.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69.古人云: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某一时。

这告诉我们()

A.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B.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C.要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D.要学会系统优化的方法

70.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它具有的特征是()

①整体性②有序性③复杂性和多样性④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71.近年来,瘦肉精、染色馒头、假薯粉等食品安全问题多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但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多发,其症结究竟何在?

食品监管链条上的"

多龙治水"

导致政出多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监管体系是一个重要原因。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②要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③办事情要着眼于局部利益④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2.在现实的人与人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有时比10大得多,但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

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①要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法,统筹考虑②办事情要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

③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合理性④整体高于局部、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第八课

73.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

A.邯郸学步B.唇亡齿寒C.吐故纳新D.因地制宜

74.“天上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这一说法形象地指出了()

A.运动中有静止,静止中有运动B.客观事物的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C.万事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D.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不存在的

75.纵观人类历史,从打制石器到机器人的出现,从独木船到宇宙飞船,从结绳记事

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这些无不说明了()

A.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B.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D.人类社会和人类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7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为()

①事物的前进和上升②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③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反复循环

④新事物和旧事物之间相互转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7.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称为“时代的发展”的观点是()

A.正确的,因为它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

B.正确的,因为它是以前所没有的

C.错误的,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D.错误的,因为它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绝大多数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

据此回答78—79题。

78.由于“改革会使绝大多数人受益”,因此()

A.改革符合客观规律B.改革代表事物的发展方向

C.改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D.改革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79.改革“伴随着眼泪和痛苦”。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C.新事物能够战胜旧事物D.没有力量能够阻止改革的步伐

80.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是()

A.前进和后退B.量变和质变C.运动和静止D.物质和意识

81.薄礼面前要慎微。

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B.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C.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D.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唯一原因

82.“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

”这副对联告诫人们()

A.要坚持适度原则B.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C.要重视量的积累D.要充分重视内因

83.“水到渠成”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