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新文化运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9854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新文化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题新文化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题新文化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题新文化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题新文化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新文化运动.docx

《课题新文化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新文化运动.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新文化运动.docx

课题新文化运动

【课题】新文化运动

【教材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是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同学们已经知道中国近代史上在经济、政治等方面为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史实。

而本课是为挽救民族危亡在思想领域的探索,是以检讨中国传统文化,引进新思想为主要目标的。

新文化运动使孔子的思想权威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动摇着两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地位,对孔子的质疑,基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来说是不易理解的,必须从他们的认知层面来分析封建的旧礼教、旧道德、旧观念对人们的束缚,才可以使学生能够理解。

因此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其原因是这里的新道德是资产阶级的新道德,即提倡人权、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等,旧道德主要是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儒家传统道德的核心思想)。

这一知识点学生不易理解,须老师正确的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

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作用与影响的分析,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所列史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进步的知识分子为什么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和实际行动,认识到辛亥革命以后,一部分进步的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探索中国的前途,导入新课。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

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

省略

教师归纳总结:

①政治:

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直接原因)

②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

③思想: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思想基础)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新青年》等图片:

提问:

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要素?

学生回答:

①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②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新青年》的创办;③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目标导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课件展示以下材料: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提问:

“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

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

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

“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课件展示一段文字材料:

“1917年上海某报刊登‘陈烈女殉夫’之事”和图片“裹脚的小女孩”。

  

提问:

这两个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

你还能找出类似的实例吗?

(学生列举实例)  

让学生阅读以下材料之后试回答下列问题:

(1)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伦理道德的原因?

(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为反对旧道德提出了什么口号?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

陈独秀指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

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

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 

------鲁迅先生及《狂人日记》的有关图片和文字材料(略)

教师点拨:

封建伦理道德造成中国的危亡;使民主科学不能实现;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是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只有推翻旧道德用新道德才能救孩子”让学生自然得出新文化运动的又一项内容: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请一位同学朗读以下两段材料:

 

 材料一萧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  

材料二“这柯(棵)大树很可恶,他碍着我的路!

”来!

快把他砍倒了,把树根亦掘去。

哈哈!

好了!

——胡适《乐观》  

(2)提问:

你有何感觉?

哪一个读起来更顺口,而且更通俗易懂?

两段材料在语言文字方面有哪些区别?

新文化运动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用哪一种语言更容易普及到大众之中?

你能说出新文化运动中进行文学革命的原因和的内容吗?

文学革命起到了什么作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文学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之中,而文言文比较难懂;文学革命的内容是: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新文学代替旧文学;文学革命的作用是:

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载体。

  要求学生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提倡______与_____反对____与___;提倡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提倡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其代表人物是—————————。

【目标导学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之后回答:

(1)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2)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和著作是什么?

(3)教材中的“新纪元”、“这种潮流”分别指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

后期的标志事件是十月革命,主要内容是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其代表人物和著作是:

A、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

指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人类历史的新曙光,也是劳工主义的胜利。

他积极号召中国人民应该向十月革命学习,并且宣称:

“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B、1919年5月,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C、李大钊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了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在中国大地上,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目标导学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及评价: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材料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3.新文化运动进步性或有哪些积极影响?

4.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有哪些?

在学生回答过程中点拨:

1.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2.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既是一次思想革命,又是一次文化革命,对封建的思想文化给予彻底的冲击,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反封建斗争的继续。

3.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

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4.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偏向。

【课堂总结】

教师简要回顾本节知识点,强调: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

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也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用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刷新了国民的观念,重铸了国魂,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

  

1.新文化的主要阵地是() 

 A、《敬告青年》B、《每周评论》C、《新青年》D、《民报》  

2.下列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中对应不正确的是() 

A.陈独秀-----《敬告青年》B.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C.鲁迅---《狂人日记》D.胡适——《文学革命论》  

3.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是()

A.提倡民主与科学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局限性在于()  

A.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B.没有进行武装斗争 

C.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D.东西文化绝对肯定后绝对否定 

5.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它()

A.继续反封建B.向西方学习C.反对尊孔复古D.主张民主共和 

 6.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其中“民主”的含义是()  

A.三民主义的“民权思想”B.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C.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思想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板书设计】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经济方面:

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

(2)政治方面:

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直接原因)

(3).思想文化:

民主共和的观念与尊孔复古的逆流势不两立(基础)

2、概况:

(l)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

  

(3)旗帜:

民主科学。

  

(4)主要阵地:

《新青年》。

  

(5)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宣传十月革命。

 

 三、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性质:

辛亥革命的延续、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文化革新运动  

2.积极影响:

(1)国人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

(3)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3.局限性:

(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偏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