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97959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2.单亲家庭在学习上对孩子的要求应是宽严有度,做到严厉而不失温情,放手而不失引导。

3.正确使用奖励和惩罚。

4.单亲家庭的父母应该掌握孩子不同时期心理特点,对孩子学习给予指导,切莫唠叨。

5.创造活动环境,发挥个性特长,用鼓励和认可消除自卑。

关键词: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教育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一变化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单亲家庭数目的逐年增多。

我校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学校,来我校上学的学生家庭条件富裕的较多,正是因为这样,也使得我校的单亲家庭学生的数量比我县其他高中要多,这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近一段时期以来,据各班主任统计,我校单亲家庭学生的比例又有所增加,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及其父母由于其家庭环境的特殊性,较之完整家庭的学生心理更加脆弱,同时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也更易出现偏差。

我们对单亲家庭父母及孩子的心理调查,特别是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点的探索,来探讨单亲子女教育的种种方法和途径,并改进单亲家庭父母教育子女的态度和方法,营造良好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创造家校共建,家校共赢的良好局面。

研究过程

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活动,转变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要求课题组指导教师积极参予,发挥在课题研究中的主导作用。

研究学生的需求,以激发学生内因作用。

调动学生投入课题研究,解决家长认识和责任问题,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联系社会力量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虽然都是单亲家庭学生,其表现也有好、中、差之分,要因材施教探究不同对象的最佳教育方法予以推广,达到课题研究成功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了抽样问卷调查和个别座谈的方法。

问卷的内容主要覆盖了以下几个有关心理方面的内容:

①认知水平,②意志品质,③性格,④情感,⑤人际交往。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我们主要在高一年级中抽取两个班进行,有效问卷共计108份,其中单亲家庭子女13份,占12%,完整家庭子女95份,占88%。

此项调查采取被测班全体同学参加的方式,并以完整家庭子女作为对照组,一是为避免对单亲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二是通过对比把握单亲家庭学生和完整家庭学生心理发展上的差异,为今后的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依据。

研究定为两个月(2013年9月1日——2013年10月31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启动阶段(2013年9月1日——2013年9月10日)

从“组、学、订、访、建、联”六字上狠抓。

即组建课题小组、学习教育理论、拟定课题报告、调查访问、摸清情况、建立研究档案、联系家庭和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

2.实施阶段(2013年9月11日——2013年10月20日)

按“开、定、组、导、调、改、评、结”八字上下功夫。

即召开开题会、定研究对象、组成互助组、诱导内因变化、调动家长积极性、改善教育环境、测定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评议、评价,进行阶段总结。

3.总结、巩固阶段(2013年10月21日——2013年10月31日)

按“总、彰、善、撰、审、结”六字开展结束工作。

即全面总结成果、大力表彰先进、完善管理制度、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专家评审、召开结题会。

五.实施过程

1.课题组组织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用科学的理念和经验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

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建立科研笔记,设立课题档案。

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

坚持每周开展集体课题研究一次,每两周对课题研究工作作一次总结。

3.开展对单亲家庭学生情况调查。

先后开展过两次调查,准确地弄清单亲学生的基本情况,先后两次开展问卷调查。

(一次是对全体高一单亲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另一次是对“结对”的单亲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摸清其家庭情况。

(家庭成员、单亲原因、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休闲活动、教育方式、对子女学习态度及是否家庭和睦等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兴趣爱好、有心事向谁说、最知心的朋友、在班级里心情愉快程度、喜欢什么、反感什么)老师教育行为(你在班上你是常受到表扬、偶尔表扬、还是批评、较少批评);

教师对你的态度(是热情、一般、很凶还是说不清)老师的家访(经常来、较少来、主要来告状还是交流情况);

犯错误后老师的态度(耐心讲道理、向家长告状、训斥、罚站);

你对家庭有何要求?

你对学校有何要求?

并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4.和单亲学生结“对子”、交朋友。

单亲家庭子女得到家庭的爱是残缺的,当他们看到其他的孩子被很多的“爱”包围着,既羡慕又自卑,渴望得到爱的关心。

为了探索对单亲学生教育的成功途径,填补单亲学生残缺的爱,课题组在89个单亲的孩子中先后两批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孩子12人作帮辅对象,由课题组指导老师安排老师同这些孩子结“对子”、交朋友。

5.举行“热爱生活”联谊活动。

为了增进了解、联络感情,我们邀请了一批结对的同学及家长,于2013年9月11日到学校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题为“热爱生活”的主题班会。

大家距离拉近了,思想也融洽了,大家玩得很开心,在《爱的奉献》歌声中结束。

课题组的老师和结对学生的家长促膝谈心,交换意见,商量共同配合教育好学生的事宜,最后还合影留念。

通过这一次活动后反响好,家长受教育深。

好几个家长感慨地说,过去对孩子关心太少,而老师对孩子是这样的爱,感到很惭愧,今后要配合学校、管好自己的孩子。

并到处宣传学校的这次活动感受,没有来参加的家长听说后,感到懊悔。

6.开展个案追踪活动。

自确定“结对子”、交朋友的帮辅对象后,每个课题组成员即认真拟订帮辅计划,开展谈心,走访调查(家庭和邻居),辅导学习,一起娱乐,组织活动,形式多样。

为了帮助结对的学生转变,课题老师不厌其烦同他们谈心,耐心疏导;

不辞劳苦的家访,做家长的工作,甚至出现了离婚的父母在老师真情感召下复婚的典型事例。

针对学生成绩差,帮辅老师对他们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

有的因家长没时间管孩子,帮辅教师还把“结队”学生弄到家无偿的吃住,辅导他们。

对待缺乏家庭爱的单亲学生组织全班同学为他们过生日。

老师和同学为他们赠送节日礼品,赠送生日蛋糕,用师生的真情填补家庭爱的残缺,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

对他们的转化起到促进作用。

全组成员和帮辅对象谈心达68次,家访27次,开展调查45次,写个案笔记78页。

7.经费投入。

学校对课题研究予以全力支持。

为课题研究小组购置有关书籍和订阅学习杂志、资料,开支活动费,印制开题、结题资料,建课题研究档案及教师课题研究津贴补助等。

研究结果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对30个问题结果进行了分析,对两类家庭子女问题行为进行比较,其中差别较大的归纳如下:

问题行为

完整家庭(%)

单亲家庭(%)

整天闷闷不乐

1.6

22.8

做错事不感到羞愧

6.5

26.3

与父母顶嘴

7.5

12.6

怀疑别人

8.7

13.8

自卑

0.7

9.4

受了委屈自己忍着

20.8

33.2

上课经常走神

11.3

17.6

在家庭里感到孤独寂寞

11.8

19.3

几乎没有朋友

5.8

8.6

经常和同学吵架

4.5

6.9

对父母都不喜欢

1.4

7.6

不愿待在家里

13.9

21.6

曾有过离家出走的念头

34.9

48.7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单亲家庭学生与正常家庭学生相比在性格、情绪、意志品质、情感理想、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的某些偏差显得更为突出。

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在家庭里得不到父母离异之前的那种完整、温馨的亲情,在学校里又常常受到同学的议论,因此,与完整家庭子女相比较,他们一方面显得自卑,缺乏自信心,另一方面却又显得非常固执,甚至吹牛自夸,即使做错事也不会感到羞愧。

这种看似矛盾的性格表现,实际上正是单亲家庭子女在性格自我态度特征上的两极化。

同时,单亲家庭子女也很容易自暴自弃,缺乏发愤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具体表现为分心、畏缩、懒散,甚至害怕上学,学习有困难、有始无终等。

单亲家庭学生由于所处的特殊环境,与同龄的正常家庭学生相比,往往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自卑心理,由于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逐渐形成胆子小、孤独,抑郁的性格,因此一遇挫折就会情绪低沉,甚至悲观厌世。

同时,自卑感又往往与强烈的自尊心相伴,极具反抗性,一旦有人对自己有不利言行,会马上反抗,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建议即使正确也不会执行,表现出较强的嫉妒或猜疑心态。

也正是由于单亲家庭学生具有上述心理特征,使得他们与同学、与老师的正常交往存在一定困扰,虽然他们很多人主观上都希望能在学校、班在集体中得到温暖,以作为自己在家庭中亲情损失的补偿,由于存在上述心理困扰,而表现为人际交往产生障碍。

二.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直接影响着子女的性格和心理素质,家长的心理素质、意识品质、性格、教育方式以及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等都会很大程度影响子女,家庭教育的不良倾向和一些不当做法是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较大因素。

1.家庭教育的不良倾向。

a.不问不管型。

家庭离异后,监护方除了独自承担家庭重担外,还要忙事业,忙工作,无暇照顾子女,对孩子的事情不理睬,让孩子产生孤独感。

b.百依百顺型。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失去过多,就事事包办,不让孩子受一点委曲,他们更重视的是对孩子物质上的关心,容易导致孩子任性,造成自理能力较差,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c.怨天忧人型。

监护方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负担,影响了自己重新组建家庭,怨恨孩子和另一方,这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压抑,甚至厌恶家庭的心理。

2.单亲家庭对子女教育中不当的做法。

a.把孩子当作报复对方的手段,为了惩罚对方,不让对方接触到孩子,谎称对方“死了”,“出国了”,对孩子隐瞒情况,造成孩子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

b.男女双方互不尊重,也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双方不断地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使孩子心里产生矛盾,困惑,烦躁,偏激,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c.对子女过分溺爱。

家长总怕孩子受委屈,总想用最大的努力补偿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形成了孩子依赖、懒惰、自私等不良个性。

d.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使孩子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出现逆反、厌学等心理。

(二)学校因素

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家庭的不幸,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缺憾,甚至于终身伤害。

因此他们很希望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

作为学生,他们的主要活动范围就是家庭和学校,许多单亲家庭学生表现出对学校的强烈依恋。

而同学的一些异样的眼光对单亲家庭学生的伤害很大,因此学校的环境、教师的关爱、同学的友情对他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三.研究成果及认识

通过两个月的课题研究和具体实施,初步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以下成果及认识。

1.单亲家庭子女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了创伤,精神压力大。

有的往往性格孤僻,心境忧郁,意志薄弱,自由散漫,缺乏进取心,学习较差,破罐子破摔。

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更不能用他们不幸的家庭来损伤他们的自尊。

即使父母犯罪,他们是无辜的,要鼓励他们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自强不息,活得更好。

自尊心是人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钥匙。

心理学家认为:

“赞扬、勉励,可鼓舞勇气,提高信心。

”故特别要尊重他们,满腔热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开展“我能行”的活动,使学生相信自己,任何困难和挫折都难不倒自己,培养起他们自信。

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老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单亲家庭的学生。

“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就是理解。

”只有理解,才会做到有的放矢的爱。

为了探索对单亲学生教育途径,课题组开展的“结对子”、“交朋友”的方法是可取的。

谈心就是一种好办法,老师以平等、信任、尊重的心态,同他们谈心,在思想和情感上交流,让孩子体会到温暖、信任、愉快、有信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当然,对他们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应严格的要求他们,没有严,也就没有教育。

对他们做到有理、有方、有度。

有“理”就是要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要求严,使他们明白严要求的目的是让他们进步,成长得更好;

有“方”要讲究教育方法,要有针对性。

因为他们在性格、习惯、经历、环境、气质上有所不同,差异大,所以要讲究教育方式、技巧和艺术,因人而异。

因时而异,发现闪光点,选好切入点,形成最佳的教育方法;

有“度”,做到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要适合他们努力的程度。

特别要有耐心,不怕反复,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多些亲近。

3.认真做好家庭工作。

家庭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问题很多是由于爱的残缺、教育粗暴及放任不管所造成的。

如有一个学生由于父母离异,随母生活,性格内向、孤僻,经常发呆。

看到其他同学都有父母疼爱,而母亲为生活,做生意到处奔波使他无人管,感到自卑,常想父母要是和他生活在一起多好啊!

帮辅老师通过谈心,邀请他和家长参加主题班会,多次找其父母谈该生的情况及他多么想家庭团圆的想法,使其父母认识因其离异,给孩子造成多么大的伤害,也于心不忍。

在老师的多次劝说、勾通、帮助下,使他们父母复婚了,使他变了,变得开朗了,变得合群了,学习也提高,脸上常挂上了笑容。

4.不能把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简单归结于思想品德问题,实际上好多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也是心理障碍的问题。

什么钥匙开什么锁,心理障碍,只能用心理疏导方法来解困忧,让他们沿着健康的心理发展,所以将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开展。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开设“心语信箱”,开展“心理咨询”,起到较好的效果。

5.撰写了一批有价值的论文。

随着课题研究的实施,不断深入,课题组成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素质和课题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课题组成员撰写了有关单亲子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小论文共13篇,其中5篇获得了学校的肯定。

6.通过两个月的研究,我们深深的感到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单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

两个多月来的“结对子”帮辅活动,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逐个集体评估,认为在被帮辅的13个单亲学生中,转变大的有5个,占38%,转变较大有2人占15%,转变不大(或反复大)有5人占38%,没有转变1人,约占8%。

有的单亲家庭学生虽经过帮辅老师不厌其烦家访,苦口婆心真诚谈心,千方百计关心帮助,为其排忧解难,抓住契机进行感化,有时也见成效,但有时也反复大,成效不持久,甚至有的所做的一切是徒劳。

看来教育不是万能,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大,所以希望有关部门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全社会都来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让他们茁壮成长。

在单亲家庭中,也有特别关心子女健康成长的家长,他们对子女爱而不溺,严而有度,教育有方,尽力为子女创设良好健康成长的环境。

他们的子女在老师教育配合下,加上学生自己面对实现,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也有品学兼优的学生。

四.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措施和建议

1.走出家庭不和的阴影,为孩子教育创造条件。

孩子在父母离婚战争中心灵已经是稚嫩和脆弱,作为父母首先要在生活上给予孩子以非常的呵护。

在学习上要非常的关心,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

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学什么,忧虑什么,希望什么。

天长日久,孩子就会感到心情愉快,从而在学习上也会把自己的智商发挥到极点。

另外,单亲家庭的家长也不妨把自己家庭如何变故的原因如实告诉孩子,从而求得孩子的宽恕和理解。

再就是,不要在孩子面前随意诋毁咒骂另一方,如果条件容许,本着自愿的原则,孩子也可以和另一方生活一段时间,这对孩子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在单亲家庭中,孩子不是缺乏父爱就是缺乏母爱。

在一般家庭中,父母是有角色分工的。

所谓“严父”加“慈母”就是较普遍的类型。

而单亲家长要一肩挑起两副担子,自己要把握平衡。

在应试教育仍盛行的今天,分数仍然是衡量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

有些父母就以分数高低作为奖罚的标准。

“拿成绩来,拿分数来“。

分数高了,大奖特奖,分数低时,轻则责骂,重则棒打。

以致孩子怕考试,怕学习。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学生走进了用分数围成的“怪圈”里。

实际上,我们要正确认识分数与能力的关系,正确认识智商和情商的关系。

摆正了素质与分数的关系,我们的奖惩才不会失当。

奖励要注意的是:

①奖励应物质与精神相结合。

②要注意掌握奖励的时间。

③要注意奖励的频率。

④不吝惜赞美的语言。

惩罚也要注意:

①惩罚和责骂都是“杀一敬百”,不可滥用。

②不可体罚棒打孩子。

③多用写认识书,违纪曝光等形式。

孩子从出生到成年和双亲的关系处在动态的发展规律变化之中。

少年期,这个时期产生了摆脱依附于父母的愿望,对父母不太顺从听话了。

在学习上,家长切忌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地督促孩子学习。

什么“我一个人带你不容易,你太令我失望”的话天天重复,味同嚼蜡。

不但没有半点教育效果,反而惯成孩子不把家长的合理要求当一回事的坏毛病。

学校应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

定期在班里组织一些展现个性特长的活动,借助这些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

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老师可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总之,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越发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同时也坚定了我们帮助这些学生的信心和决心。

学校也将采取切时可行的措施使我校单亲家庭的子女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得到健康成长.

现在,课题研究即将结题、验收,但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仍将继续发展下去,永不结束。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2)美国教育家约翰·

伯拉迪诺的文章,《如何帮助单亲家庭学生》

(3)张开荆,《单亲家庭青少年不良情绪的成因分析及对策》,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

(2),46-47。

(4)李强,《单亲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济南教育学院学报[J]。

2002年,

(2):

27-28。

(5)罗尚荣、李晓红,《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分析及对策》载《社科纵横》,2006年第12期。

(6)常艳春,《离异单亲家庭对子女成长的不利影响》载《家庭与家教》,2004年第4期。

(7)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

(8)傅安球史莉,《离异家庭子女心理》,浙江教育出版社。

(9)刘燕华,《心理导航》,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附件:

关于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近年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分后进学生的群体,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

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吵嘴打架、损坏公物……。

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仍屡教屡犯,引起学校和老师的关注。

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后,知道这些学生中大多数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

据我们对我校高一869名中学生家庭调查来看,属于父母离异的家庭学生有42人;

在父母中有死亡的家庭学生有13人;

父母因违法犯罪被劳改、劳教的家庭学生有3人;

母亲被拐卖或失踪的家庭学生有5人;

寄养在亲戚家里的学生有26人;

共计89人。

再从家庭教育看,属放任不管或粗暴型教育的家庭学生就有38人,占单亲家庭学生的42%。

看来,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问题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

教育家卢梭说:

“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

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

”为此,特提出“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邓小平的教育理论、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指针,有的放矢,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总结成功的经验并推广,促进单亲子女素质大面积的提高。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表明:

家庭的缺损对子女的心理发展有明显的影响。

美国一份对15个州2.4万名中小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学校里,单亲家庭的孩子比那些有双亲家庭的孩子麻烦要多。

他们进步慢,缺点多,违反纪律的行为也多。

进入中学后,这些身心不良的状况较之那些家庭完整的孩子更为明显。

毋庸置疑,单亲家庭的家长们承受的压力要比双亲家庭的家长大得多。

可是,父母离婚带来的不仅仅是家庭的破碎,不仅仅造成当事者本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灵上的创伤,思想道德人格学业上的深深影响,而后者又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有:

抑郁孤独逆反粗暴、怯懦自卑,狭隘自私、心理偏位,放任对抗问、情绪不稳,厌学严重等。

而单亲家庭教育主要方式比较单一:

专制、放任、溺爱。

基于上述原因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这是一个刚刚出现也越来越普遍的问题,对离婚家庭对社会和教育者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如果没有处理好就会引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会给社会的和谐建设带来极大的隐患。

所以单亲子女的教育问题不能忽视并亟待需要解决。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1.调查与个案追踪相结合:

在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的追踪调查和分析,从他们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深入到内心,直至达到消除其心理障碍的目标。

2.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定量,即是研究的对象要达到一定的量,这样所得出的结论才有共性,所形成的研究成果才具有推广意义;

定性,即是要给每一个研究对象所存在的心理障碍一个准确的定位,尊重个体差异的存在。

3.继承传统与创新相结合:

在研究过程中,既要能够运用传统的方法来教育单亲群体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同时要能够针对每个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4.阶段研究和总体的研究相结合:

每个阶段都是整体研究中的某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