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通信原理教师教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9751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通信原理教师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计算机通信原理教师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计算机通信原理教师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计算机通信原理教师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计算机通信原理教师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通信原理教师教学案.docx

《计算机通信原理教师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通信原理教师教学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通信原理教师教学案.docx

计算机通信原理教师教学案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案编号1

2006-2007学年度第2学期

系(部)计算机系教研室计算机任课教师刘兴顺

课程名称计算机通信原理

授课章节:

1.1、1.2

授课班级

计算机应用05-01、02班

授课日期

2007-3-7

课题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概述

时数

2

教学目的

及要求

了解计算机通信的发展史;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应用及分类;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社会;掌握计算机通信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

“数据通信-计算机通信-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难点

数据通信-计算机通信-计算机网络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及

教具

讲授,自学,投影

课堂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图表等)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

1.1—1.3自学,其它讲授.

内容:

第1部分网络概论篇

第1章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概述

1.1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1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1.1面向终端的网络

1.1.2面向通信的网络

1.1.3面向应用的网络

1.1.4进一步发展与广泛应用

1.2有关通信与网络的概念

1.2.1数据与数据通信

1.2.2计算机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50分钟

50分钟

课堂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图表等)

时间分配

教学思路:

1、首先介绍本课程的内容、任务、要求

2、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脉络

主要讲清楚面向终端的网络——面向通信的网络——面向应用的网络发展历程,其过程是如何演变的。

3、重点讲清楚面向终端的网络、面向通信的网络、面向应用的网络的结构特点与区别,数据通信与计算机通信的区别,计算机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络的区别。

4、有关通信与网络的概念的分析与理解

作业及

参考文献

作业:

:

1.1—1.2,1.4—1.6

参考文献:

《计算机通信网原理》林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教程》谭浩强电子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社

课后小结

教研室主任(签字):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案编号2

2006-2007学年度第2学期

系(部)计算机系教研室计算机任课教师刘兴顺

课程名称计算机通信原理

授课章节:

1.3,2.1

授课班级

应用05-1、2班

授课日期

07-3-9

课题

网络的类型及其特征

时数

2

教学目的

及要求

掌握微型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类型,各种类型网络的组织结构特征

教学重点

网络的组织结构特征、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难点

网络的组织结构特征

教学方法及

教具

讲授,自学,投影

课堂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图表等)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

2.3自学,其它讲授.

本次课主要内容:

1.3网络的类型及其特征

1.3.1局域网

1.3.2城域网

1.3.3广域网

1.3.4互联网

1.3.5移动网

2.1网络组织结构

2.1.1网络的组成结

2.1.2网络的子网结构

2.1.3网络的拓扑结构

总结与作业

 

45分钟

45

10分钟

课堂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图表等)

时间分配

教学思路:

1、首先上次课程的内容

2、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类型结构

主要讲清楚从不同的角度上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分类,主要是

(1)覆盖面;

(2)拓扑结构;(3)通信媒介。

3、重点讲清楚不同类型的网络结构特点与区别,特别是从组织结构上,拓扑结构不同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之间区别、特征和优缺点。

4、有关通信与网络的子网结构概念的分析与理解。

什么是资源子网,什么是通信子网。

作业及

参考文献

作业:

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各自有什么优缺点。

参考文献:

《计算机通信网原理》林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教程》谭浩强电子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社

课后小结

教研室主任(签字):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案编号3

2006-2007学年度第2学期

系(部)计算机系教研室计算机任课教师刘兴顺

课程名称计算机通信原理

授课章节:

2.2-2.3

授课班级

应用05-1、2班

授课日期

07-3-14

课题

网络功能结构与分层

时数

2

教学目的

及要求

掌握功能结构的概念以及依据这种概念建立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

教学重点

网络体系结构模型中的层次功能

难点

网络功能的分层结构

教学方法及

教具

讲授,自学,投影

课堂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图表等)

时间分配

授课过程:

讲授、演示

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2.2网络功能结构

2.2.1网络分层通信原理

2.2.2网络分层体系结构

2.3标准网络体系结构模型

2.3.1OSI/RM概述

2.3.2OSI/RM功能层要素

2.3.3开放系统互连环境

课程总结

 

40分钟

50

10分钟

课堂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图表等)

时间分配

教学思路:

1、首先计算机网络有两种不同的结构概念:

网络的组织结构和网络的功能结构。

前一种结构主要涉及到网络的构型(拓扑结构)、设备的配置与连接,以及网络的整体布局和构成等;后一种结构主要涉及到网络功能和服务的模型化,是从抽象的角度对网络系统进行完整描述和设计的一种结构概念。

2、网络功能结构,也即用抽象方法观察网络内部功能的一种分层化结构。

3、对有关网络分层概念的分析与理解,分层的意义。

4、网络分层体系结构分析。

5、OSI/RM概述和OSI/RM分层原则及模型框架

6、OSI/RM各层功能概要

作业及

参考文献

作业:

1什么是OSI。

2为什么分层

3各层功能是什么?

参考文献:

《计算机通信网原理》林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教程》谭浩强电子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社

课后小结

教研室主任(签字):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案编号4

2006-2007学年度第2学期

系(部)计算机系教研室计算机任课教师刘兴顺

课程名称计算机通信原理

授课章节:

2.3.3、2.3.4

授课班级

应用05-1、2班

授课日期

07-3-21

课题

开发互联与因特网结构、模型

时数

2

教学目的

及要求

掌握因特网结构、模型

教学重点

因特网结构、模型

难点

因特网结构、模型

教学方法及

教具

讲授,投影

课堂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图表等)

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2.4因特网网络结构及其模型

2.4.1因特网的组织结构

2.4.2因特网的分层体系结构

课程总结

 

教学思路:

1、首先再次回顾实系统环境(计算机系统+通信网络系统

与开放系统互连环境(虚拟环境)的区别,

前一种结构主要涉及到网络的构型(拓扑结构)、设备的配置与连接,以及网络的整体布局和构成等;后一种结构主要涉及到网络功能和服务的模型化,是OSI模型的从抽象的角度对网络系统进行完整描述和设计的一种结构概念。

2、因特网的组织结构

的发展和起源

3、因特网的层级网络结构组成

4、因特网的分层体系结构

5、传输控制协议TCP

6、网间协议IP

7、TCP/IP与OSI模型的对比

8、不同连接关系的分析

时间分配

40分钟

50分钟

10分钟

课堂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图表等)

时间分配

(1)两个主机相连关系

(2)客户机与服务器联结的特点

(3)功能较强的计算机可同时运行多个服务器进程

9、TCP/IP协议族层次关系

10、TCP/IP协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TCP/IP协议概述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和图表,详细讲述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分类。

作业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计算机通信原理》柴欣海洋出版社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唐伟奇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科学出版社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戴梅萼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后

小结

教研室主任(签字):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案编号7

2006-2007学年度第2学期

系(部)计算机系教研室计算机任课教师刘兴顺

课程名称计算机通信原理

授课章节:

1.1、1.2

授课班级

计算机应用05-01、02班

授课日期

2007-3-28

课题

计算机通信数据传送与交换技术

时数

2

教学目的

及要求

了解数据编码技术,掌握多路复用技术的基本原理,

了解差错控制技术的原理,掌握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

编码技术、多路复用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奇偶校验

难点

编码技术、差错控制技术、交换技术

教学方法及

教具

讲授,自学,投影

课堂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图表等)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

内容:

第1部分网络概论篇

第3章数据通信技术

3.2数据传送技术

3.2.1信号编码

3.2.2多路复用传输

3.2.3差错控制

3.3数据交换技术

3.3.1分组交换技术

3.3.2ATM交换技术

50分钟

50分钟

课堂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图表等)

时间分配

教学思路:

1、首先介绍本课程的内容、任务、要求

2、计算机通信数据编码技术的概述

主要讲清楚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之间关系、作用,信道编码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3、重点讲清数字——模拟信号ASK、FSK、PSK编码技术,讲清数字——数字信号的不归零码、曼彻斯特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ASK、FSK、PSK和不归零码、曼彻斯特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的用途。

4、有关多路复用技术概念的分析与理解

5、差错控制方法和原理,重点是奇偶校验的原理

6、数据交换技术的原理,重点是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技术原理

7、ATM介绍

作业及

参考文献

作业:

:

1.1—1.2,1.4—1.6

参考文献:

《计算机通信网原理》林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教程》谭浩强电子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社

课后小结

教研室主任(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