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讲第一单元复习教师版北大地孙杰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讲第一单元复习教师版北大地孙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讲第一单元复习教师版北大地孙杰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鉴赏技法
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
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
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
“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
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
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
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3.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联想的方式有:
①串联式:
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
②辐射式:
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
③假托式:
如《白杨礼赞》;
④屏风式:
如《风景谈》。
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一大特色是语言美。
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
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
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
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
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
《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
《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
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
5.领会作品的内涵
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
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例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潭柘寺(zhè
)凋谢(diāo)细腻(nì
)驯鸽(xù
n)
B.混沌(dù
n)一椽破屋(yuá
n)平仄(zè
)蓓蕾(bè
i)
C.廿四桥(gān)颓废(tuí
)落枕(luò
)狼藉(jí
)
D.橄榄(lǎn)普陀山(tuó
)疏落(luò
)模样(mó
答案:
A
解析:
B.椽chuá
nC.廿nià
n落là
oD.模mú
例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抒写作者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B.温州之行,朱家人收获颇丰:
参观了朱自清的故居,还浏览了魂牵梦萦多年的梅雨潭。
C.我爱朱自清的《春》,它把春的美丽、春的气息和春的生机都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D.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的传承,没有任何文化遗产像姓名文化那样,与我们每一个人休戚相关。
D
A.脍炙人口:
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B.魂牵梦萦:
形容思念情切。
C.生机:
生命力;
活力。
D.休戚相关:
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此句无“祸福”的意思,可改为“息息相关”。
例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当时在沦为孤岛的上海,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在北平时,窗外的一棵常春藤。
B.陆蠡在他最早的散文诗《黑夜》中,曾表示要“怀着无限的希望,从心灵一点的光辉中开始进取”。
C.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被关注的目标。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是他的体型?
他的亲切?
还是别的什么?
D.梁漱溟是个考不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24岁那年却被蔡元培礼聘为北大哲学讲师。
他的学生中,有胡适、冯友兰、朱自清……等等。
B
A.第一处双引应改为书名。
C.第二、三处问应改为逗。
D.省略与“等等”重复,可删去省略。
例4: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陆蠡以他清澈如水的散文作品,在战前就与丽尼、何其芳、李广田等几位散文家在我国20世纪30年代中期文坛上并驾齐驱。
B.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陆蠡写成了《囚绿记》,满怀深情地思念北平的一棵常春藤,祝愿和歌唱它永不屈服于黑暗,期待着与它重新见面。
C.陆蠡的散文“得到了读书界的重视”(巴金语),《囚绿记》更为人们所称道,原因是它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艺术上也闪烁着自己特有的光彩的缘故。
D.英年早逝的陆蠡,给世人留下了《海星》《竹刀》和《囚绿记》等散文集。
他正直的品格、博爱的胸怀、质朴的感情、缜密的思绪、清丽的文风,流露在字里行间,凝成一篇篇现代散文史上的杰作。
C
结构混乱,可删去“的缘故”。
基础演练
一、填空题
朱自清,原名________,字佩弦,秋实,他的长诗是________,诗集是________,第一本散文集是________。
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如:
、
等。
自华《毁灭》《踪迹》《背影》《春》《背影》或《绿》
二、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脉脉(mò
)
颤动(zhà
n)
乘凉(ché
ng)
独处(chǔ)的妙处(chù
B.酣睡(hān)
参差(cī)
袅娜(nuó
蓊蓊郁郁(wěng)
C.点缀(zhuì
倩影(qià
皱缬(xié
梵婀玲(fá
D.惦着(dià
羞涩(sè
宛然(wǎn)
踱着步(dù
三、下列句中的划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切的一项是(
①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
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②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
,萧索的
来的。
A.稀稀落落
严厉
感慨
B.疏疏朗朗
感触
C.疏疏落落
感触
D.疏疏落落
严肃
感叹
四、下列有关郁达夫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阳县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B.1922年,他从日本回国,参与组织“创造社”。
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C.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
D.散文《故都的秋》、《茫茫夜》等,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五、“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对这一句分析不妥的一项是(
A.蓝色、白色是冷色,能表现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景物特点。
B.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切合作者当时那种落寞的情怀。
C.这是一种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法。
D.色调的选择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
六、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下面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本段描写的是月下的荷叶、荷花、荷香和流水。
B.本段描写的是月下的荷塘。
C.本段描写的是荷塘上的月色。
D.本段描写了月下荷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下面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段文字写景顺序的概述,错误的一项是(
A.从天上到水里
B.从上到下
C.由静到动
D.荷叶、荷花、荷香、流水
3.作者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A.荷塘上的荷花呈圆形而且闪闪发光;
B.塘上的荷花是名贵的品种,而且朵儿不大;
C.这种荷花能像“明珠”和“星星”那样光芒四射;
D.在月光的照射下,白色的荷花给人一种如“明珠”般润泽的感觉,在绿叶的映衬下,又像碧天里的星星了。
4.作者将荷花的清香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请指出二者的相似点。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和微风中荷香的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相似。
5.从全文看,本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段文字流露作者淡淡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
七、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①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绮丽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②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一芽苗,草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
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③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垄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植物是多固执啊!
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
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可是我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④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
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
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1、①段中作者用了个比喻句来表达自己“自私的念头”,你认为是哪一句?
2、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
这表现了常春藤什么精神品质?
固执指“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或者说“向着阳光”。
对光明的向往,执着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
3、④段中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的心情?
请你写出来。
“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是因为作者为了更好的亲近绿,引绿入室,但却伤了绿。
作者在绿藤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力量,觉得自己隐隐然做错了。
但另一方面作者却仍然执著一念存着“魔念”,囚禁着绿,作者对绿藤对光明自由的追求没有能够有真正的理解。
4、“我”“囚绿”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想让绿色和自己更接近、更亲密,拿绿色来装饰简陋的房间,装饰过于抑郁的心情,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借绿色来比喻抑郁的年华。
5、为什么最后作者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绿囚”执著地向着阳光生长,作者被这种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所折服,最终把绿囚放了。
6、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中“珍重”这个词语的理解。
表现了作者对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的敬畏。
7、联系文中交待的历史背景,说一说课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时正处于抗战爆发的前期,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全国人民需要紧密地团结起来,反抗日本的侵略。
本文通过对“绿囚”的赞美,表现了中华民族向往自由与光明,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抗争精神。
八、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a)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b)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c)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甲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乙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d)从槐树叶底,朝东丙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或在破壁腰中,丁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e)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f)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在下面所列的词语中,给文中空缺处甲、乙、丙、丁选择恰当的词。
煮、泡、冲、烫;
漫、细、忙、点;
听得、听见、细听、聆听;
洒、射、漏、照
甲处(
乙处(
)
丙处(
丁处(
)
泡听得细漏
2.b句中作者列举了五处饱含秋意的景观,但用笔极简,其原因是(
A.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都为人所写过,作者要另辟蹊径,故而一笔带过。
B.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足表现作者的情感,仅以此衬托,故而用简笔。
C.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一般人只是感觉得到却说不出来,故而一笔带过。
B
3.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来描绘清晨在院中见到的景象,读来亲切感人。
这是因为作者把个人的心情与故都的秋色自然地融化在一起,________的眷恋,_________的落寞。
形音色秋中有情情中有秋
4.d句中说:
“自然而然地感觉到十分的秋意”,那么,e句中的评议是否多余?
不多余,为了突出寂寞,孤独的冷落之感
5.作者在f句中要求在“牵牛花”下还需有“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为“陪衬”,是因为(
A.只有这样,才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秋天的气氛才会显得更加和谐。
B.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更加体会到秋的意韵,理解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
C.只有这样,才能显出牵牛花昂扬的生命力,借以比喻作者不息的追求。
巩固提高
一、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看荷花,宜晨,宜夜。
朝晖月色映照下,玉立婷婷,青盖田田,倍添丽色。
不过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
近来,炎天溽暑,始终徘徊不去。
很想念那片“清风徐来,绿云自动”的荷池。
趁着晚晴时分,全家到了植物园。
一路上尽念着姜白石(南宋词人)的句子“古城野水,乔木参天”、“水佩风裳无数”、“冷香飞上诗句”、“高柳垂荫,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似乎凉意顿生,溽暑已消。
可是,真正面对满塘翠叶红花,却很想叹气!
首先,荷叶太挤,挤得每片叶子都不易伸展,很难有“田田”之感。
其次,花不是已谢,就是未开,加上刚下过一场雨,一点荷香也闻不到,自悔寻芳到已迟,“冷香嫣然”只是凭想象得之。
再放眼一望,池中间居然一大块空白,片叶俱无,真像人头上患上了癣癞之疾,成了不毛之地!
据说是水污染的后遗症,真是大煞风景。
看荷的心情,到此已索然无味,正预备败兴而返。
——偏偏一岁半的小女儿面对平生初见的“奇景”,正感动得目眩神迷,不停地说“花花开啦”、“蜻蜓来啦!
”两条小腿,绕池急奔,兴奋得恨不能纵浪池水中,伴花叶蜻蜓共舞!
怕她跌倒,我们也只有绕池一周。
这才发觉到池边树下,游人如织,观赏荷塘夕照的人并不少!
面向一池翠碧,有人静坐,有人闲聊,有人读书,有人漫步,俱是怡然自得。
骤雨方晴,夕阳灿灿如金,荷风阵阵,拂面生凉,老树浓荫,细草柔碧。
再细看池中未开的花苞宛如木笔,亭亭擎立,嫣红如染,荷叶上圆珠的闪烁,晶莹如玉。
此情此景,确也可乐。
忽觉心中阴霾顿消,也想着和女儿唱起歌来:
“夕阳斜,晚风飘,大家齐唱采莲谣……”
原来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
一年好景,一岁繁华,本无须远求,只要以不沾不染之心,巨细无遗的眼,真正去领略,就是福气。
1.“不毛之地”在文中的意思是
。
池中大块空白,片叶俱无。
2.“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的“风情”是指
(可用文中词语稍加组织概括作答)
荷塘夕照,确也可乐。
3.第二节引姜白石词句,意在表达
去荷池路上的喜悦之情(或对荷池的向往之情)。
4.作者“预备败兴而返”的原因是什么?
(概括作答,不要照抄原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荷叶太挤,难有“田田”之感;
②闻不到荷香;
③因污染而致池中大块空白,大煞风景。
5.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的主旨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
”
B.作者对荷池感情的变化可以这样概括:
向往荷池——叹气败兴——观赏得乐。
C.作者写如织游人怡然自得衬托了荷塘夕照之美和自己的心中之乐。
D.作者用华美的词藻和大致整齐的文句描写荷塘夕照,流露出愉悦之情。
E.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荷塘的不同景色,表现出对水污染的不满。
A、E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
在四千余年古国的中国,散文的内容自然早已发达到了五花八门,无以复加,我们只须一翻开桐城派正宗的《古文辞类纂》[注]来看,曰论辨,曰序跋,曰奏议……一直到辞赋哀祭之类,它的内容①真富丽错综,活像一部二十四史零售的百货商店。
这一部《古文辞类纂》所以风行二百余年,到现在还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
②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是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
我们不必引用近代修辞学的分类来与它对比,就有点觉得靠不住了。
所以近代的选家就更进了一步,想依文章本体的内容③,来分类而辨体。
于是乎近世论文章内容者,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写、叙事、说明、论理的四大部类;
还有人想以实写、抒情、说理的三项来包括的。
从文章的主体来看,当然是以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
但有些散文,是既说理而又抒情,或再兼以描写记叙的,到这这时候,你若想把它们来分类合并,当然又觉得困难百出了,所以,我们来论散文的内容,就打算先避掉这分类细叙的方法。
我以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内容,第一要寻这“散文的心”;
照中国旧式的说法,就是一篇的作意,大约就是这“散文的心”了。
有了这“散文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