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docx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郁气滞证:
视物模糊,视野中央区或某象限可有大片暗影遮挡;心烦郁闷,口苦胁痛,头晕目胀,舌红苔薄白。
(二)肝肾不足证:
双眼昏矇日久,渐至失明,口眼干涩,头晕耳鸣,腰酸肢软,烦热盗汗,男子遗精,大便干,舌红苔薄白。
(三)气血两虚证:
视力渐降,日久失明,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神疲乏力,懒言少语,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
(四)气滞血瘀证:
视神经萎缩见于外伤或颅内手术后,头痛健忘,舌暗红有瘀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视物模糊1.做好安全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跌倒/坠床评估等,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2.加强巡视,及时了解患者所需,协助服药到口,防止漏服、误服。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肾、眼、神门等穴。
4.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太阳穴、肾俞、肝俞等穴。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太阳穴。
6.遵医嘱艾灸,取光明、足三里等穴。
7.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
(二)心烦郁闷1.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室内光线柔和,温度适宜。
2.观察患者情绪变化,经常与其交谈,增强患者与慢性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保持情志安和,身心愉快。
3.对于忧郁、焦虑的患者,要安慰患者,讲解情志与疾病的密切关系,使患者能自觉调整和控制情绪。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肾、神门、交感等穴。
5.遵医嘱中药代茶饮,如菊花代茶饮。
(三)眼干涩1.指导患者少用目力,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避免强光刺激,室内光线柔和,外出可佩带有色眼镜。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上睛明、承泣、四白、养老等穴。
4.遵医嘱予睑板腺按摩。
5.遵医嘱中药熏蒸。
6.遵医嘱中药代茶饮,如菊花、金银花、枸杞子代茶饮。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1.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2.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3.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
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5.中药熏蒸:
患者宜采取坐位,眼部由远及近,慢慢向熏蒸头靠近,觉得温度可耐受时保持此距离进行熏蒸,注意眼部距熏蒸头不得小于10厘米(其他详见附录2)。
6.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7.艾灸(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1.生活起居有节,注意用眼卫生,不可久用目力。
2.指导患者做眼保健操、按摩眼部周围穴位,如上睛明、丝竹空、承泣、养老等穴,或按摩肾俞、涌泉等强壮穴。
3.患者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并尽量避免夜间外出。
4.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等选择太极拳、散步等活动,以增强体质。
5.指导患者戒烟限酒。
(二)饮食指导1.肝郁气滞证:
宜食疏肝理气的食品,如荞麦、橘皮、豆制品、萝卜等。
也可用菊花茶、绿豆汤、荷叶粥等配合治疗。
悲伤郁怒后不宜立刻进食,以免影响消化。
2.肝肾不足证:
宜食补肝益肾的食品,如肝、血、黑芝麻、黑豆。
可配合食疗方:
银杞明目汤。
眼干涩者,可配合菊花、枸杞子代茶饮,多食滋阴食物,如百合、薏苡仁,木耳等。
3.气血两虚证:
宜食补气养血的食品,如红枣、桂圆、甲鱼,服用补药时忌食萝卜、白芥子等破气的食品,也可配合服龙眼肉粥以养心安神。
4.气滞血瘀证:
宜多食有活血行气功效的食品,如山楂、丝瓜、大白菜等。
食疗方:
桃仁粥。
少食寒凉之品,以免加重气血郁滞。
5.指导患者饮食上补充动物的肝脏、麸皮等富含维生素B1、B12的食品,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C,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忌烟酒。
(三)情志调理1.告知患者及家属本病的特殊性,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及治疗成功经验,增强患者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2.多听舒缓放松的音乐,如渔舟唱晚、高山流水、彩云追月等。
3.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及社会交往,以放松身心。
五、护理难点患者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解决思路: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使患者逐渐接受此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
2.鼓励病友间沟通、交流,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3.鼓励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取物品,室内活动,独自出行。
六、护理效果评价附: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
科室: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ID:
文化程度:
纳入中医临床路径:
是□否□证候诊断:
肝郁气滞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气滞血瘀证□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主要症状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效果视物模糊□1.安全管理□2.服药护理□3.其他护理措施:
1.穴位注射□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2.中药泡洗□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3.耳穴贴压□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4.艾灸□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5.中药离子导入□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6.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请注明,下同)好□较好□一般□差□心烦郁闷□1.情志护理□2.其他护理措施:
1.耳穴贴压□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2.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好□较好□一般□差□眼干涩□1.休息□2.日常护理□3.其他护理措施:
1.中药熏蒸□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2.穴位按摩□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3.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好□较好□一般□差□其他:
□(请注明)1.2.3.好□较好□一般□差□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评价项目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满意一般不满意中医护理技术穴位注射耳穴贴压中药泡洗中药熏蒸穴位按摩艾灸中药离子导入健康指导///签名责任护士签名:
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
技术职称:
完成日期:
护士长签字:
附件1:
眼保健操1.第一节按揉攒竹穴:
用双手大拇指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上,其余手指自然放松,指尖抵在前额上。
随音乐口令有节奏地按揉穴位,每拍1圈,做4个八拍。
2.第二节按压睛明穴:
用双手食指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上,其余手指自然放松、握起,呈空心拳状。
随音乐口令有节奏地上下按压穴位,每拍1次,做4个八拍。
3.第三节按揉四白穴:
用双手食指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上,大拇指抵在下颌凹陷处,其余手指自然放松、握起,呈空心拳状。
随音乐口令有节奏地按揉穴位,每拍1圈,做4个八拍。
4.第四节按揉太阳穴刮上眼眶:
用双手大拇指的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太阳穴上,其余手指自然放松,弯曲。
伴随音乐口令,先用大拇指按揉太阳穴,每拍1圈,揉4圈。
然后,大拇指不动,用双手食指的第2个关节内侧,稍加用力从眉头刮至眉梢,两个节拍刮1次,连刮2次。
如此交替,做4个八拍。
5.第五节按揉风池穴:
用双手食指和中指的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上,其余三指自然放松。
随音乐口令有节奏地按揉穴位,每拍1圈,做4个八拍。
6.第六节揉捏耳垂脚趾抓地:
用双手大拇指和食指的螺纹面捏住耳垂正中的眼穴,其余三指自然并拢弯曲。
伴随音乐口令,用大拇指和食指有节奏地揉捏穴位,同时用双脚全部脚趾做抓地运动,每拍1次,做4个八拍。
附录1:
中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1:
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一、内服汤剂1.服药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2~3次服用,具体服药时间可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医嘱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例如:
解表药、清热药宜饭前一小时服用,服用解表剂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消食化积药,通常饭后服;泻下药宜饭前服;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补益药宜空腹服;驱虫剂宜空腹服,尤以睡前服用为妥,忌油腻、香甜食物;急诊用药遵医嘱。
2.服药温度一般情况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遵医嘱服用。
3.服药剂量成人一般每次服用200ml,心衰及限制入量的患者每次宜服100ml,老年人、儿童应遵医嘱服用。
二、内服中成药1.内服中成药一般用温开水(或药引)送服,散剂用水或汤药冲服。
2.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医生关注。
3.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对婴幼儿、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尤应注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4.服用胶囊不能锉碎或咬破;合剂、混悬剂、糖浆剂、口服液等不能稀释,应摇匀后直接服用;如番泻叶、胖大海等应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
三、中药注射剂1.用药前认真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
2.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调配要求、给药速度予以配置及给药。
3.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现配现用,严禁混合配伍。
4.中西注射剂联用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前后使用间隔液。
5.除有特殊说明,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静脉通路。
6.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尤应加强巡视和监测,出现异常,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7.发生过敏反应的护理
(1)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路,通知医生。
(2)封存发生不良反应的药液及管路,按要求送检。
(3)做好过敏标识,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再次用药。
(4)过敏反应治疗期间,指导患者清淡饮食,禁食鱼腥发物。
四、外用中药的使用使用前注意皮肤干燥、清洁,必要时局部清创。
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报告医师。
过敏体质者慎用。
附录2:
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耳穴埋豆,准确选择穴位。
2.护理评估
(1)耳部皮肤情况,有炎症、破溃、冻伤的部位禁用。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3)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
3.用探针时力度应适度、均匀,准确探寻穴区内敏感点。
4.耳部75%酒精擦拭待干。
5.观察患者情况,若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通知医师配合处理。
6.常规操作以单耳为宜,一般可留置3~7天,两耳交替使用。
指导患者正确按压。
7.观察
(1)耳穴贴是否固定良好。
(2)症状是否缓解或减轻。
(3)耳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等情况。
8.操作完毕后,记录耳穴埋豆的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情况。
二、艾灸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艾灸,选用适当的艾灸方式,如艾柱灸、艾条灸、艾盒灸等。
2.护理评估
(1)施灸的皮肤情况。
(2)患者对艾灸气味的接受程度。
(3)颜面部、大血管部位、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3.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
5.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