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若将F1植株自花授粉,则F2表现型蓝色:
鲜红色的比例最可能是
A.3:
1B.15:
1C.4:
1D.9:
7
4.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遗传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B.F2的3:
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可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按照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AaBbCc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27种
5.如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有关假设和推论错误的是
A.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细胞板
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b组细胞中可能出现联会和四分体
6.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玉米的一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
B.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无籽西瓜是由受精卵发育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三倍体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7.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位于X染色体上时、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时,基因型分别有几种?
A.3种、5种、5种B.3种、3种、5种
C.3种、3种、7种D.3种、5种、7种
8.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
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
C.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
9.下图为某高等动物个体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乙细胞和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DNA含量不相同
B.甲→乙和甲→丙的分裂过程可同时出现在同一器官中
C.正常情况下,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CC,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相同
D.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10.二孩政策放开后,前往医院进行遗传咨询的高龄产妇增多。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推测白化病的发病率需要对多个白化病家系进行调查
B.色盲产妇的女儿患病概率大于儿子
C.抗维生素D佝偻病产妇的女儿一定患病
D.产前诊断能有效预防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出生
11.在远离大陆,风暴频繁的海岛上,生活的昆虫是无翅或翅膀不发达的类型,原因是
A.定向变异的结果B.基因重组的结果
C.原有类群繁衍的结果D.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2.如图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A.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④无特异性
B.图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
C.④代表的物质中储存着遗传信息
D.DNA分子中C与G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越稳定
13.甲组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普通细菌,乙组用普通噬菌体侵染15N、32P、35S标记的细菌。
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甲组中在DNA中找到15N和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甲组中在DNA中找到15N,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C.乙组中在DNA中找到15N和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D.乙组中在DNA中找到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14.将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DNA分子都已用32P标记的一个精原细胞,放在不含32P的普通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都有一条单体含有32P
B.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单体都含有32P
C.某个时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半数的染色体含有32P
D.此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中有一半的染色体含有32P
15.将14N—DNA(轻)、15N—DNA(重)以及15N、14N—DNA(中)分别离心处理,其结果如左图所示。
现将15N—DNA转移到只含14N的环境中,再使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Ⅰ和Ⅱ)后,将所得DNA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离心处理,则结果最可能是图中的
16.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给小鼠喂养某种食物后,在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了来自该食物的微小RNA,这种RNA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它可以与小鼠某基因产生的mRNA结合,并抑制它的功能,最终引起机体患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微小RNA与小鼠mRNA的结合需借助细胞内DNA聚合酶的作用
B.小鼠的该基因所产生的mRNA在细胞中的功能是产生某种酶
C.微小RNA是通过阻止转录过程来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D.微小RNA是通过阻止翻译过程来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17.如图甲、乙是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
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A.甲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内,乙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内
B.甲、乙两过程均需要ATP提供能量
C.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5种核苷酸
D.催化甲、乙两过程的酶1、酶2、酶3是相同的
18.吸烟是人体摄入化学致癌物的主要途径之一,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焦油等20多种致癌因子。
焦油等化学物质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其能引起
A.DNA碱基对的改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数量的变异D.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9.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如图所示的细胞(图中Ⅰ、Ⅱ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它染色体均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A.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该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细胞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但没有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C.该细胞产生的各项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
D.该细胞的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都可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20.下列都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①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②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片段;
③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④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⑤大肠杆茵细胞中导人了外源基因.
A.①②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⑤D.②③⑤
21.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
C.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D.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2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生长旺盛的洋葱不定根置于4℃的冰箱冷藏室中培养36h后,剪取根尖制成临时装片,然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低温处理能阻断洋葱根尖细胞中DNA的复制
B.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处理根尖可使染色体着色
C.制作临时装片前可用卡诺氏液维持细胞的活性
D.低倍镜视野中所有细胞染色体数都已发生改变
23.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且两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不考虑致病基因位于X与Y的同源区这种情况)并独立遗传。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2号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父方,也可能来自母方
C.就乙病而言,男性和女性患病的概率相同
D.综合考虑甲乙两病,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3
24.通常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高于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中青蒿素的含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青蒿细胞中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分子的双链也随之解旋
B.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是获得四倍体青蒿的方法之一
C.青蒿细胞中mRNA、tRNA、rRNA都是DNA转录的产物
D.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得到是染色体数为27的三倍体
25.甲地区的油菜,籽大抗性差;
乙地区的油菜,籽小抗性强。
要提高两地的油菜品种质量,通常采用的繁殖技术是
A.诱变育种B.杂交育种C.多倍体育种D.单倍体育种
26.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诱变育种可形成新的基因,杂交育种不能形成新的基因
B.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有利变异的个体往往比较少
27.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都要经过地理隔离
28.植物在干旱等不良环境下细胞会出现PR﹣5蛋白,研究人员从干旱到恢复水供应(复水)后的番茄植株的根、茎、叶细胞中提取的总RNA,测定细胞中PR﹣5蛋白基因的转录情况如下表。
萎蔫
复水2h
复水4h
复水8h
复水24h
对照
根
﹣
+++
++
茎
+
叶
注:
“+”表示检出;
“﹣”表示未检出,“+”越多表示相对含量越多.
A.干旱导致萎蔫的植株PR﹣5基因被破坏
B.对照组说明茎和叶在分化过程中PR﹣5基因丢失
C.复水后根比茎叶产生了更多的PR﹣5基因
D.干旱后复水促进了PR﹣5基因的表达
29.最近,人们在广西某地发现了可能是现代栽培水稻祖先的万年野生稻,它们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而且可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
科技工作者一方面加强对该濒危野生稻的保护,另一方面试图通过杂交、转基因等方式来对现有栽培水稻进行品种改良,提高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
A.栽培稻是野生稻经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与野生稻存在生殖隔离
B.保护濒危野生稻的方式有多种,最好的方式是迁地保护
C.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可以增大栽培水稻的基因库
D.通过转基因的方式来改良现有水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30.两性花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是由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SX(S1、S2…S15)控制的,此类植物能产生正常的雌、雄配子,但当花粉的SX基因与母本有相同的SX基因时,这种花粉的所有精子都不能完成受精作用,从而使自交不能产生后代。
A.基因S1、S2…S15是同源染色体之间交叉互换产生的
B.自然条件下,一般不存在SX基因的纯合个体,如S1S1、S2S2等
C.基因型为S1S2和S2S4的亲本,正交和反交的子代基因型完全相同
D.具有自交不亲和特性的品系进行杂交育种时,须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31.(10分)下列是有关生物的细胞分裂图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1B1表示的DNA含量增加的原因是,图2中B2C2表示的染色体数量下降的原因是。
(2)图4细胞对应于图1中的段,图5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段,图2中D2E2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图1中的段变化相同。
(3)图5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图3~图5中的(选填“图3、图4或图5”)细胞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细胞学基础。
(4)图3细胞中有对同源染色体,有个四分体,有个染色体组。
32.(12分)图甲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图乙表示某细菌基因的表达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过程的模板是,②过程的原料是,⑤过程需要的酶是。
(2)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HIV的蛋白质外壳合成过程为 (用图甲中序号和箭头表示),该过程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 。
(3)图乙对应图甲中的 过程(填序号),图乙中a链上决定某氨基酸的碱基为GCA,则该氨基酸是 (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GCA—丙氨酸、ACG—苏氨酸、CGU—精氨酸)。
(4)核糖体在M上的移动方向为 (填“A→B”“B→A”),M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 。
33.(14分)果蝇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遗传学问题:
Ⅰ.某种果蝇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有眼(B)对无眼(b)为显性,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为了研究A、a与B、b的位置关系,选取一对表现型为灰身有眼的雄果蝇和黑身无眼的雌果蝇进行杂交。
(1)若F1代雌、雄个体中出现四种表现型:
灰身有眼、黑身有眼、灰身无眼、黑身无眼,且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
1:
1,则基因A、a和B、b的位置关系为;
让F1代中灰身有眼个体相互
交配,在F2代的所有灰身有眼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2)若F1代出现两种表现型:
灰身无眼、黑身有眼,则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F1代灰身无眼果蝇相互交配,F2代中各表现型的比例为。
Ⅱ.二倍体动物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果蝇中的Ⅳ号染色体只缺失一条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
(3)形成单体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_。
(4)若有眼(B)和无眼(b)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如果一只Ⅳ号染色体单体有眼果蝇和一只Ⅳ号染色体单体无眼果蝇杂交,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若Ⅳ号染色体单体有眼果蝇减数分裂中偶然出现了一个BB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
34.(14分)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的富含V.C的二倍体(2n=58)小野果。
下图是某科研小组以大量的野生猕猴桃种子(aa)为实验材料培育猕猴桃无籽新品种的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①代表的育种方法是,育种原理是。
(2)③⑥过程用到的药剂是,原理是。
(3)若④过程是自交,则产生的AAAA的概率是。
(4)若⑤过程是杂交,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含染色体数目是,AA植株和AAAA植株不是一个物种的原因是。
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BCBABDDCDD11—20DCCBBDBABD
21—30CBDABCCDCB
31.(每空1分,共10分)
(1)DNA分子复制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2)B1C1E2F2
C1D1
(3)卵细胞和极体(都写才得分)图4
(4)4
0
4
32(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
(1)DNA分子的两条链4种核糖核苷酸逆转录酶
(2)⑤→②→③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3)②③精氨酸(2分)
(4)B→A(2分)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或多肽链)(2分)
33.(每空2分,共14分)
(1)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A、b基因(或a、B基因)3:
1(或1:
3)
(3)染色体数目变异(1分)
(4)有眼:
无眼=2:
1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34.(每空2分,共14分)
⑴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⑵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⑶1/36
⑷87杂交后代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