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9524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docx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docx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

附件6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专业技术

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

 

单位:

安徽省蒙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姓名:

李学章

现任专业

技术职务:

高级农艺师

评审

任职资格: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填表时间:

2010年8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制

 

填表说明

一、本表供评审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任职资格使用。

14-20页由申报评审人员填写;21-24页由组织人事部门填写,并对申报评审人员填写内容进行审核。

其中,“年度及任职期满考核结果”和“基层领导意见”由基层单位填写;“呈报单位意见”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填写,并注明专家组推荐投票结果,经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共同签字后,加盖两个部门的公章。

二、“最高学历”的“毕(肄、结)业时间”,应将非选择项用“/”划去;“懂何种外语,达到何种程度”,应写明掌握外语的读、写、听、说及笔、口译能力。

三、填写表格请用16K纸双面打印,所填写内容要具体、真实、清楚。

如填写内容较多,可另加附页。

 

基本情况

现名

李学章

性别

民族

汉族

曾用名

出生

日期

1955年9月15日

出生地

蒙城县

标准工资

副高7级

参加工作时间

1979.08

身体状况

健康

最高学历

毕(肄、结)业

时间

学校

专业

学制

学位

1979.08

安徽农学院

农学

3年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

及任职时间

高级农艺师1996.12

现从事何种

专业技术工作

农业技术推广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取得时间及审批机关)

1996.12安徽省农业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

现(兼)任行政职务及任职时间

农技推广中心主任,1998.02

何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共青团)任何职务

1984.08,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农技推广中心支部书记

何时何地参加何种

民主党派任何职务

参加何种学术团体,任何种职务有何社会兼职

亳州市农学会理事、蒙城县科协副主席(兼)

懂何种外语,

达到何种程度

学习培训经历

(包括参加专业学习、培训、国内外进修等)

起止时间

专业或主要内容

学习

地点

证明人

2005.10.8—10.11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

(测土配方、无公害等72学时)

市农委

市农委

2006.7.13

日本农协情况

(20学时)

县委党校

葛月光

徐华

2006.7.21—7.29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

(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等72学时)

市农委

葛月光

徐华

2006.8.23

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发展高级研修班

(18学时)

省农委

邹智

张友忠

2007.7.29—7.31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

(惠农政策、施肥、畜牧养殖等72学时)

市农委

葛月光

徐华

2008.2.15—2.19

农业综合站业务培训

(植保、农业机械化等90学时)

县委党校

葛月光

徐华

2010.1.17—1.21

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技术指导员培训

(现代农业、农技推广等30学时)

县委党校

葛月光

徐华

2010.2.22—2.27

农技人员2010春季培训

(中央1号文件、农技、法规等128学时)

县委党校

葛月光

徐华

2010.1.17—1.21

全省农技指导员能力提升培训

(粮食生产、现代农业等36学时)

县委党校

葛月光

徐华

工作经历

起止时间

单位

从事何专业技术工作

职务

1979年8月-1984年2月

蒙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农业科学、技术研究

技术员

1984年2月-1985年1月

蒙城县麦豆原种场

农作物良种、繁育及推广

副场长

1985年2月-1998年2月

蒙城县棉花原种场

农作物良种、繁育及推广

副场长、

场长

1998年2月-至今

蒙城县农技推广中心

农业技术推广

主任

年月-年月

年月-年月

年月-年月

年月-年月

年月-年月

年月-年月

年月-年月

年月-年月

年月-年月

任现职前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登记

起止

时间

专业技术工作名称

(项目、课题成果等)

工作内容、本人起何作用

(主持、参与、独立)

完成情况及效果(获何奖励效益或专利)

1988—

1996年

脱毒红薯综合增产栽培技术

主持制定方案、项目落实、繁育良种。

利用红芋脱去病毒后,秧苗长势健壮、增产、增收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关键技术,解决我县红芋生产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发病重、产量低的问题。

当年实现每亩增产鲜薯696公斤,增产率达39.5%,直接经济效益2416万元。

1999年落实面积43万亩,亩增产鲜薯270公斤,增产率为15%。

1991—1993年

“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主持项目落实、种子繁育、推广。

主要解决我县油菜髙介酸、硫甙问题,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

主持完成

三年累计推广面积2.8万亩,增产油菜籽53.2万公斤,增加直接经济效益198万元。

1985-

1996年

小麦450公斤模式化栽培技术

负责种子试验示范、选定、繁育,组织实施、技术培训、推广。

主要解决长期制约我县小麦产量、品质提高的问题,通过试验、研究、示范,推广了优良品种、科学播种、病虫害草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初步探讨出切合我县生产实际的小麦栽培技术。

主要完成人

累计推广面积达到760多万亩,增产小麦2.4亿公斤,直接经济效益3.84亿元。

任现职前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登记

起止时间

专业技术工作名称

(项目、课题成果等)

工作内容、本人起何作用

(主持、参与、独立)

完成情况及效果(获何奖励效益或专利)

1990—

1996年

花生品种选用与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负责组织实施、技术培训、指导,总结。

主要解决花生品种选用与质量、地膜覆盖的杂草、地下害虫防治问题,示范、推广花生覆膜后增加单产、提高品质配套技术。

主持

累计推广面积60万亩,推广品种12个,增产花生2500万公斤,实现节本增效1.02亿元。

1985—

1994年

棉花高产优质

栽培技术

试验、示范、推广优质、高产杂交棉,研究、示范配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主持人

累计推广面积115万亩,增产棉花2990万公斤,创直接经济效益1.2亿元。

推广使用“三低”农药、减少施药次数,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三赢。

任现职后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登记

(一)

起止

时间

专业技术工作名称

(项目、课题成果等)

工作内容、本人起何作用

(主持、参与、独立)

完成情况及效果

(获何奖励效益或专利)

2006—

2007年

超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皖麦56选育与推广

负责课题选定、落实,组织实施、技术培训、指导,小麦新品种研发、利用、推广。

主持

2006年以来合计推广面积160万亩,增产粮食9.6万吨,创直接效益1.54亿元。

2007年获亳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5—

2010年

基于“3S”技术的耕地地力评价研究与应用

负责组织实施、技术培训、指导。

其创新点与先进性在于实现了配方、施肥针对性、实用性、可控性、直观性强,处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主持

自2005年推广与应用以来,推广面积达到310多万亩,肥料利用率提高4.2个百分点,平均亩节本增效55元,累计节本增效1.7亿元。

2009年获亳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0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7-

2009年

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

负责方案制定、项目落实、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总结。

主要完成人

三年累计实施面积8.0万亩,平均单产582.5公斤,比全县同期亩增产119.8公斤,共增收粮食0.96万吨,增加效益1725.12万元。

任现职后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登记

(二)

起止

时间

专业技术工作名称

(项目、课题成果等)

工作内容、本人起何作用

(主持、参与、独立)

完成情况及效果

(获何奖励效益或专利)

2005—

2010年

小麦高产攻关项目

组织对全县小麦高产攻关万亩片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和方案制定,是专家组组长。

主要完成人

5年核心示范区累计实施面积239万亩,项目区平均亩产538.9公斤,较全县平均单产434.4公斤增产104.5公斤,增产率为24.1%,共增收粮食24.9万吨。

平均亩增效益96元,为项目区农民增收2.29亿元。

主持实施的白杨片100亩超高产田最高单产达到659.2公斤。

连续三年评为先进个人。

2007—

2009年

玉米振兴计划项目

项目落实、组织实施、技术培训、指导,总结。

推广农业部玉米“一增四改”和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免耕播种、玉米晚收等增产技术。

主要完成人

2008-2009年项目实施面积80万亩,平均单产575.8公斤,比全县平均亩增产257.6公斤。

累计增产玉米2.06万吨,增加效益1.67亿元。

2003—

2005年

小麦平衡施肥技术研究及大面积推广应用

负责组织实施、技术培训、技术指导。

在农作物科学施肥、肥料运筹、配方技术方面取得了先进成果,推广应用后,在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上获得了新突破。

累计推广面积320万亩,增产小麦15.3万吨,增加效益2.7亿元。

2005年获亳州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任现职后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登记(三)

起止

时间

专业技术工作名称

(项目、课题成果等)

工作内容、本人起何作用

(主持、参与、独立)

完成情况及效果(获何奖励效益或专利)

2006—

2010年

淮北地区(蒙城)旱作茬小麦丰产优质技术

集成研究与示范

参加课题方案制定、实施管理、技术培训、总结。

课题以提高小麦生产能力为目标、走先进技术集成、关键技术创新研究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主要完成人

2006-2010年共实施面积403万亩,单产465.7公斤,总产187.7万吨,比非项目区累计增产18.2万吨,增加效益2.79亿元。

本人2007年12月及2009年1月被安徽省科学技术厅评为国家粮食丰产工程实施先进个人。

2006—

2010年

实施农业科技入户

及新型农民培训项目

是项目专家组技术组长,负责项目落实、管理,技术培训、指导等。

年指导全县150名农技人员、18名技术指导员,承包1000户示范户,辐射带动20000农户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新技术。

至2009年示范户5年平均单产502.1公斤,比全县同期单产424.9公斤增产77.2公斤。

本人2005年以来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农业科技入户先进工作者。

著作、论文及重要技术报告登记

日期

名称及内容提要

出版、登载获奖或在

学术会议上交流情况

合(独)著、译

2006.08

《实施农业科技入户,推进农技推广机制创新》

对蒙城县农业科技入户实施效果、经验、做法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创新工作机制,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的新思路。

《安徽农学通报》(ISSN1007-7731,CN34-1148/S),安徽农学通报编辑部,2006,8:

36-37,农业经济.农技推广栏目

独著

2009.02

《蒙城县以改革推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浅议》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