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9505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79 大小:20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9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9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9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9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2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课题

1、小蝌蚪找妈妈

课时

2-1

日期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生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3、能够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够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文中提到的小动物的图片

预习要求

1、练习拼读课文的生字,读准字音。

2、练习朗读课文,能够读正确、读流利,初步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小蝌蚪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小蝌蚪)小蝌蚪是什么呀?

哪个同学能给老师介绍介绍?

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小蝌蚪的知识。

同学们太厉害了,知道这么多有关小蝌蚪的知识。

(出示有关小蝌蚪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了解)

2、可是今天,小蝌蚪很难过很着急,因为它的妈妈不见了。

同学们想不想帮小蝌蚪找妈妈?

3、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1、小蝌蚪找妈妈

全班同学齐读课题。

二、初学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呢?

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我们先来自由地读一读这篇课文,消灭课文里的生字。

2、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本课生字。

3、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

塘脑袋灰哇教捕两哪宽顶

迎阿姨龟披鼓眼睛肚皮孩跳

(2)指生读,正音

(3)重点强调:

“脑袋”这两个字组成词语读轻声。

“教”是多音字,一个读jiao,第四声,如“教室、教师”;另一个读jiao,第一声,如“教学、教书”。

“哇”放在句子末尾,是一个语气词,读轻声。

“两”声母是“l”,边音;“哪”声母是“n”,鼻音。

(4)练习朗读。

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等。

4、学习词语

出示课文词语。

蝌蚪池塘鲤鱼捕食乌龟尾巴披着摆动

指生朗读,注意纠正读音。

练习朗读。

5、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纠正错误的读音。

(3)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它是如何找到妈妈的?

它把谁当成了自己的妈妈?

全班交流讨论,回答问题,(老师相机在黑板上贴上相应的动物图片)了解课文的内容。

(4)学生第三次练习诵读课文,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三、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

两哪宽顶眼睛肚皮孩跳

2、指生读一读,说一说,这些生字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重点指导“顶”、“宽”两个字。

“顶”:

左窄右宽,左低右高,“丁”的横和竖钩都不要定太长,“页”的竖在竖中线上。

“宽”:

宝盖头写宽,首笔写在竖中线上,中间部分写窄一点,下面部分是“见”,撇和竖弯钩要写舒展,略宽于宝盖头。

4、教师示范书写“顶”、“宽”两个字。

边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5、学生练习描红和仿写。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抄写课文的生字,每个加上拼音写3遍。

课题

1、小蝌蚪找妈妈

课时

2-2

日期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动物图片

预习要求

练习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复习课文

1、出示课文生字词语,指生读一读。

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蝌蚪经过自己的努力。

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那么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起见证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你们知道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吗?

请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一小节,找一找,并用笔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问:

你觉得小蝌蚪的心情怎么样?

(快活)从它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小蝌蚪很“快活”呢?

用手势帮助理解“甩着”。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过渡:

小蝌蚪在快乐的同时,它也有自己的伤心事,是什么事让小蝌蚪这么伤心?

(它没有妈妈)于是,小蝌蚪开始去寻找自己的妈妈了。

2、小蝌蚪想找自己的妈妈,它先去找谁帮忙了呢?

(鲤鱼阿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小节。

出示: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

“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鲤鱼妈妈说:

“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1)小蝌蚪这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跟第一小节中的小蝌蚪比较,体会小蝌蚪身体上发生的变化。

(2)它们看到鲤鱼阿姨在干什么呢?

(3)小蝌蚪是如何问鲤鱼阿姨的?

谁来读一读。

(4)它们是怎样到鲤鱼阿姨身边的呢?

指导学生理解“迎”字。

(5)鲤鱼阿姨是怎样告诉它们的呢?

(6)指导朗读小蝌蚪和鲤鱼阿姨的对话。

体会小蝌蚪的礼貌和鲤鱼阿姨的和蔼。

3、小蝌蚪们听了鲤鱼阿姨的话,接着去找自己的妈妈,它找到了吗?

我们一起读第三段。

出示: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

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

“妈妈,妈妈!

”乌龟笑着说:

“我不是你们的妈妈。

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1)读一读,

(2)体会小蝌蚪身体上发生的变化。

(3)它们是怎样走到乌龟面前的?

引导学生理解“追”字。

(4)乌龟是小蝌蚪的妈妈吗?

这次,乌龟对小蝌蚪说了些什么呢?

“我不是你们的妈妈。

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5)同学们,听了鲤鱼阿姨和乌龟的话,我们现在了解小蝌蚪妈妈的样子了吧。

请学生大概地说一说小蝌蚪妈妈的样子。

(相机出示鲤鱼阿姨和乌龟说的话)

3、同学们把小蝌蚪的妈妈的样子描述的已经非常清楚了,接下来我们一起和小蝌蚪继续找妈妈吧!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这是它们的妈妈吗?

(3)这次,小蝌蚪有没有立即游上去喊妈妈?

(4)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次小蝌蚪为什么没有立刻游过去认妈妈呢?

(5)小蝌蚪和它们的妈妈小青蛙的样子相差太大了。

出示图片,比较小蝌蚪和小青蛙的样子差异。

出示文中描写小蝌蚪和小青蛙样子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小蝌蚪和小青蛙的差异。

4、小蝌蚪和小青蛙相认了吗?

这时候蝌蚪们的身体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跟它的青蛙妈妈像吗?

同学们,你们觉得小蝌蚪此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5、小蝌蚪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它们跟着妈妈做什么事情呢?

知识小拓展:

青蛙体型较苗条,多善于游泳。

青蛙的种类很多,但不论哪一种,都主要以害虫为食,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

比如:

欧洲铃蛙、红蝴蝶角蛙、黑斑蛙、红蹼树蛙等。

既然青蛙是益虫,帮助我们捉害虫,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三、归纳总结

1、《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从小蝌蚪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要正确的对待困难,遇到事情要学会分析和判断。

2、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中有怎样的变化呢?

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

青蛙(露着白肚皮、披着绿衣裳、头顶鼓着大眼睛)

四、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听。

课题

2、我是什么

课时

2-1

日期

教学目标

1、认识“晒、极”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写“变、极”等10个生字,会写“天空、傍晚”等10个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水的变化过程,也知道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

教学重点

认识“晒、极”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写“变、极”等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水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水的各种形态的图片。

预习要求

借助拼音预习生字,练习朗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教学过程

旁注

一、猜谜导入

1、猜谜语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几个谜语,来请你们猜一猜。

谜语一:

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

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

(打一自然现象)

谜语二:

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打一自然现象)

谜语三:

白色花儿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

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自天上来。

(打一自然现象)

谜语四:

大小冰球光又亮,噼里啪啦从天降。

小孩拾起捧在手,慢慢变成水一汪。

(打一自然现象)

引导学生朗读“雹子”的“雹”,了解雹子就是我们口语中说的“冰雹”。

2、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把四个谜语都猜对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个答案,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水构成的,都跟水有关,都是自然现象)

3、读课题,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跟水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

2、我是什么

(1)引导学生注意“什么”的发音,读轻声。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生字画上圈,不会读的字或者是词语画上波浪线。

(3)想想文中的“我”究竟是什么?

2、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

(2)指生读一读,相机正音。

“晒”是翘舌音,不能读成平舌音。

“没”是一个多音字,一个音读mei,第二声,没有,没人;一个音读mo,第四声,淹没,沉没。

课文中的词语是“淹没”,读mo,第四声。

“变”和“片”的读音相似,但是声母不同,“变”的声母是“b”,“片”的声母是“p”。

"傍"的声母是“b”,不是“p”。

(3)练习朗读生字,读准字音。

开火车读,分男女生读,齐读。

3、学习词语

(1)出示词语

飘浮雹子暴躁灌溉机器淹没

庄稼冲毁灾害红袍硬球睡觉

散步奔跑温和房屋变成管住

指生读,相机正音。

练习朗读词语。

4、朗读课文中的长句子,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第四自然段。

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

5、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四小节,把这一段中出现的生字词语用红色标注出来,引起学生注意。

(1)请学生自己读读红色的词语,再连起来读读第四小节。

(2)请一位学生读一读,并随时正音。

(3)同桌合作朗读第四小节。

把这一小节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同桌可要仔细听哦,如果他有一个地方读错了,就请你教教他,让他把读错的词语多读几遍吧!

三、了解课文内容

1、同学们,课文生字词语我们都会读了,课文我们也都会读了,下面老师问大家几个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