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基础第4节 课后达标检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94459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实验基础第4节 课后达标检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化学实验基础第4节 课后达标检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化学实验基础第4节 课后达标检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化学实验基础第4节 课后达标检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化学实验基础第4节 课后达标检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实验基础第4节 课后达标检测Word格式.docx

《化学实验基础第4节 课后达标检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实验基础第4节 课后达标检测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实验基础第4节 课后达标检测Word格式.docx

选C。

验证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应该控制H2O2的浓度和反应温度都相同,A项错误;

铝热反应是单质铝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B项错误;

中和反应放出热量,用温度计可测量其温度变化,C项正确;

浓硝酸使Fe钝化,且浓硝酸与Cu反应,故该原电池中,Cu作负极,D项错误。

4.某工程师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氯化铁溶液,其实验流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操作①中加入的试剂A为铁

B.滤渣中加入过量B时的反应为Fe+2H+===Fe2++H2↑

C.向滤液Ⅰ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D.步骤③中的C试剂也可以用H2O2代替

滤液Ⅰ中只含FeCl2,滴入KSCN溶液时不变色。

5.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顺利完成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NaOH固体和浓氨水

润湿的棉球

水(滴有酚酞试剂)

检验氨生成

Cu、浓硫酸

蘸有碱液的棉球

品红溶液

检验浓硫酸与Cu反应有SO2生成

Cu、稀硝酸

制备并收集NO

乙醇、乙酸、浓硫酸

干燥棉球

饱和Na2CO3溶液

制备乙酸乙酯

选B。

A项,NH3极易溶于水,容易造成倒吸,错误;

B项,品红溶液退色,证明Cu与浓硫酸反应有SO2生成,正确;

C项,NO能与O2反应,不能收集到NO,错误;

D项,右侧试管中导气管不能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否则易引起倒吸,错误。

6.(2018·

高考全国卷Ⅱ)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编号

实验过程

配制0.4000mol·

L-1的NaOH溶液

称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向盛有2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制取并纯化氢气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NaOH固体溶解后需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且需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并入容量瓶,然后定容,A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实验中若观察到FeCl3溶液的黄色逐渐退去,且溶液变成浅绿色,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B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通过NaOH溶液可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HCl杂质,再经浓硫酸干燥即可得到H2,没有必要经过KMnO4溶液,C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NaHSO3溶液与H2O2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实验现象,无法判断反应进行的快慢,D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7.(2017·

高考全国卷Ⅱ)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

现象

结论

向2mL0.1mol·

L-1的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

Fe>Fe2+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向2支盛有2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

一支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Ksp(AgI)<Ksp(AgCl)

向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Fe3+完全转化为Fe2+,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可证明还原性:

Fe>

Fe2+,A项正确;

燃着的金属钠能在装有CO2的集气瓶中反应生成Na2CO3和C,说明CO2具有氧化性,B项正确;

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的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只能说明NH3为碱性气体,不能确定NH4HCO3的酸碱性,C项错误;

根据题中描述可知黄色沉淀为AgI,另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AgCl析出,可证明Ksp(AgI)<

Ksp(AgCl),D项正确。

8.(2019·

福建质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实验试剂

实验结论

a.稀硫酸

b.碳酸氢钠

c.硅酸钠溶液

酸性:

硫酸>碳酸>硅酸

a.稀盐酸

b.二氧化锰

c.溴化钠溶液

氧化性:

MnO2>Cl2>Br2

d.小苏打

e.苏打

f.澄清石灰水

热稳定性:

苏打>小苏打

d.氯化钠

e.氯化铵

f.硝酸银溶液

沸点:

氯化钠>氯化铵

选A。

硫酸是难挥发性强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CO2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H2SiO3沉淀,说明酸性H2SO4>H2CO3>H2SiO3,A项正确;

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无法生成Cl2,B项错误;

用套管实验比较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时,Na2CO3应放在大试管中,NaHCO3放在小试管中,C项错误;

NH4Cl受热易分解成NH3和HCl,因此不能用加热的方法比较NH4Cl和NaCl的沸点,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2019·

湖北四校联考)引火铁——一种活性很强的铁粉,一般用于焊接铁轨等。

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如下两套装置,拟用普通铁粉在加热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再将制得的铁氧化物经此反应的逆反应制备颗粒很细、活性很高的引火铁。

Ⅰ.“铁氧化物制备实验”的探究

(1)因试管A内壁沾有少量蒸馏水,为防止装铁粉时将其沾在试管内壁上,应先倾斜试管,然后用________将铁粉送至试管中下部。

(2)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Ⅰ中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学生设计如下方案,确认A中固体的成分,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取试管A中固体少许,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充分溶解后,再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说明A中固体含有Fe

b.取试管A中固体少许,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充分溶解后,再加入KSCN,溶液变红,说明A中固体含有Fe2O3

c.取试管A中固体少许,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充分溶解后,再加入KMnO4溶液,紫色退去,说明A中固体含有Fe3O4

Ⅱ.“引火铁制备实验”的探究

(4)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其中盛装的试剂为________(填字母)。

U形管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

a.6mol·

L-1盐酸

b.4mol·

L-1NaOH溶液

c.浓硫酸

(5)为确保实验安全,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注意:

①C中反应前,在D出口必须________;

②点燃过量的氢气。

(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酒精灯在此处的作用。

(3)b项Fe3O4溶解也产生+3价的铁;

c项没有反应完的铁粉有可能转化成Fe2+,然后使KMnO4溶液的紫色退去。

(4)选择的试剂应能制取纯净的H2。

(5)可燃性气体H2在与铁氧化物反应前需要验纯,防止爆炸;

过量的氢气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答案:

(1)纸槽(或药匙)

(2)3Fe+4H2O(g)

Fe3O4+4H2 将水转化为水蒸气,同时提供反应所需的能量

(3)bc

(4)长颈漏斗 a 碱石灰(或CaO等)

(5)检验氢气的纯度(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10.(2019·

哈尔滨质检)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实验探究NO2的性质。

已知:

2NO2+2NaOH===NaNO3+NaNO2+H2O。

任务1: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NO2能否被NH3还原(K1、K2为止水夹,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1)A和E中制取NH3的装置为________,所用试剂为________。

装置中制取N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NO2能够被NH3还原,预期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未能观察到C装置中的预期现象。

该小组同学从反应原理的角度分析了原因,他们认为可能是

①NH3还原性较弱,不能将NO2还原;

②在此条件下,NO2的转化率极低;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2:

探究NO2能否与Na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实验前,该小组同学提出三种假设。

假设1:

两者不反应;

假设2:

NO2能被Na2O2氧化;

假设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验证假设2,该小组同学选用任务1中的B、D、E装置,将B中的药品更换为Na2O2,另选F装置(如图所示),重新组装,进行实验。

①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是(某些装置可以重复使用)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B装置中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

经检验,该白色物质为纯净物,且无其他物质生成。

推测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 浓氨水和CaO(合理即可)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3)在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极慢

(4)缺少尾气吸收装置

(5)NO2能被Na2O2还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6)①EDBDF ②2NO2+Na2O2===2NaNO3

11.(2019·

陕西一检)某小组同学为比较酸性条件下NO

、SO

、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如图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的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打开旋塞c,将过量稀HNO3加入装置B中,关闭旋塞c

B中浅绿色溶液最终变为黄色

用注射器取出少量B装置中的溶液,加入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打开旋塞b,向A装置中加入足量硫酸,关闭旋塞b

A中产生气体;

B中有气泡,液面上方有少量红棕色气体生成

一段时间后,用注射器取出少量B装置中的溶液,加入高锰酸钾溶液

……

打开旋塞a,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Ⅳ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得出的结论:

酸性条件下氧化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操作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操作Ⅲ,开始时B中溶液的颜色并无明显变化,此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时,要将分液漏斗上端活塞打开或将活塞的凹槽与小孔对准,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中浅绿色溶液最终变为黄色,说明Fe2+被稀HNO3氧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NO

+4H+===3Fe3++NO↑+2H2O。

(2)实验Ⅲ中生成的SO2气体通入B中,一段时间后,Fe3+被还原为Fe2+,故实验Ⅳ中加入KMnO4溶液后,KMnO4将Fe2+氧化为Fe3+,现象是加入的KMnO4溶液退色,溶液逐渐变黄。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进行判断,由实验Ⅰ、Ⅱ可证明NO

的氧化性强于Fe3+,由实验Ⅲ、Ⅳ可证明Fe3+的氧化性强于SO

,则酸性条件下氧化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O

>Fe3+>SO

(5)实验操作Ⅲ,开始时B中溶液的颜色并无明显变化,说明NO

是过量的,则此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SO2+2NO

+2H2O===3SO

+2NO+4H+。

(1)3Fe2++NO

+4H+===3Fe3++NO↑+2H2O

(2)加入的高锰酸钾溶液退色,溶液逐渐变黄

(3)NO

(4)将装置中的SO2、NO、NO2等气体排进NaOH溶液中进行吸收,防止污染大气

(5)3SO2+2NO

+2NO+4H+

(6)使分液漏斗内外大气相通,便于液体顺利流下

12.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探究海带中碘含量的测定和碘的制取。

实验

(一) 碘含量的测定

取0.0100mol·

L-1的AgNO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取100.00mL海带浸取原液至滴定池,用电势滴定法测定碘含量。

测得的电动势(E)反映溶液中c(I-)的变化,部分数据如下表:

V(AgNO3)

/mL

15.00

19.00

19.80

19.98

20.00

20.02

21.00

23.00

25.00

E/mV

-225

-200

-150

-100

50.0

175

275

300

325

实验

(二) 碘的制取

另制海带浸取原液,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如下:

3I2+6NaOH===5NaI+NaIO3+3H2O。

请回答:

(1)实验

(一)中的仪器名称:

仪器A__________,仪器B________。

(2)①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滴定曲线:

②该次滴定终点时用去AgNO3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mL,计算得海带中碘的百分含量为________%。

(3)①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漏,检漏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X中,萃取后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有关步骤Y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应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B.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

C.主要是除去海带浸取原液中的有机杂质

D.NaOH溶液可以由乙醇代替

④实验

(二)中操作Z的名称是________。

(4)方案甲中采用蒸馏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

(一)中干海带需要灼烧,故仪器A为坩埚,根据最后得到的含I-的溶液的体积可以判断仪器B(定容)为500mL容量瓶。

(2)①根据表中的数据描点,连线即可得到对应的滴定曲线。

②根据滴定曲线,滴定突变在20.00mL附近发生,故可判断AgNO3溶液的体积为20.00mL,海带中碘的质量分数为w=

×

100%=0.635%。

(3)①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漏,主要是检验旋塞及玻璃塞处是否漏水,检查方法:

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检查旋塞处是否漏水;

将漏斗倒转过来,检查玻璃塞是否漏水。

②用CCl4萃取后,CCl4的密度比水大,故有机层在下层,现象为溶液分层,上层几乎为无色,下层呈紫红色。

③A项,如果NaOH的浓度过大,导致使用的溶液太少,不利于溶液的分离,如果NaOH的浓度太小,导致溶液体积太大,不利于物质的浓缩,A项正确;

B项,步骤Y加入NaOH溶液后I2转变为I-和IO

,进入水层,B项正确;

C项,加入NaOH溶液主要目的是与碘反应,将碘从四氯化碳层转移到水层,C项错误;

D项,四氯化碳与乙醇互溶,不分层,无法提取碘,D项错误。

④碘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因此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碘和水。

(4)采用蒸馏不合理,主要是因为碘易升华,会导致碘的损失。

(1)坩埚 500mL容量瓶

(2)①

②20.00 0.635

(3)①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检查旋塞处是否漏水;

将漏斗倒转过来,检查玻璃塞是否漏水 ②液体分上下两层,上层几乎无色,下层呈紫红色 ③AB ④过滤

(4)碘易升华,会导致碘的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