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
《部编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但是,词人毕竟是一位以“塞上长城”。
自许、对驰骋疆场无限向往的热血男儿,他所执着追求的是充满战斗快意的人生。
村居生活终究难以消释他心中永不甘于沉沦的英雄豪气。
因此,放浪山水的闲情逸致,借酒后的豪兴以挥斥,正是他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的表现。
词人对“闲人”生活的似正实反的肯定与咏唱,婉曲地表述了郁积在他心头的隐痛,是对自己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剧命运的自我解嘲。
这种似正实反的笔法,给这首词的风格带来了洒脱中寓抑郁的特色。
此题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⑴围绕“采药归来(采药);
⑵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理解。
理解诗歌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
“龙钟”一词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夸张,“龙钟”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恋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2)表达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解析】【分析】
(1)“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
很明显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龙钟:
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赏析该词,可以从其表现诗人的神态角度去分析。
该词表现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恋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2)此题注意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故园”“泪”“报平安”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⑴夸张,“龙钟”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恋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⑵表达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认真阅读,正确理解指定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
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蝶恋花》和《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各有一个字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基调,它们分别是:
“________”和“________”。
(2)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柳词抒写儿女之情,苏词抒写家国天下的抱负。
B.柳词借景抒情,苏词多用典故。
C.柳词委婉含蓄,苏词豪放激越。
D.柳词结尾出现名句,苏词通篇是名句。
【答案】
(1)愁;
狂
(2)D
(1)《江城子
密州出猎》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
《蝶恋花》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紧扣一个“愁”字,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
(2)D.两首词的名句都出现在最后,《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故选D。
⑴愁;
狂;
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眼的理解,考生要整体感知诗歌,理解诗歌的情感,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考生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内容,对选项逐项辨析,判断正误。
【参考译文】
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
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
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
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
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
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
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
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社日
谢逸①
雨柳垂垂叶,风溪细细纹②。
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③。
饮不遭田父④,归无遗细君⑤。
东皋⑥农事作,举趾⑦待耕耘。
【注释】①谢逸:
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送“江西诗派”诗人。
隐居乡里,布衣终身。
②风溪细细纹:
微风吹拂,水生细纹。
③羹芹:
煮芹为羹。
④田父:
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
⑤细君:
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
⑥东皋:
水畔高地。
⑦举趾:
举脚,下田。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淳美的田园风光。
B.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
C.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之情。
D.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中流露出哀伤之情。
(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
B.诗人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
C.全诗紧扣“待”字,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
D.此诗用词精炼,用典贴切,用情真挚。
【答案】
(1)D
(2)C
(1)D项流露出的不是哀伤之情,而是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
(2)紧扣“待”字,不是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而是恬淡娴静的生活态度。
⑴D;
⑵C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内容的理解,需要了解作者作诗的背景以及表达的中心思想,再做分析选择。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需要了解作者作诗的背景以及表达的中心思想,还要考虑到写作手法,再做分析选择。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分析本诗运用什么方法表达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答案】诗人运用形象的比喻、拟人手法,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骄傲。
【解析】【分析】要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分析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蕴含的人生道理。
“赚”“放出”和“栏”这几个动词将山拟人化,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首诗的意思是:
不要说下山岭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便会将你阻挡。
但这首诗绝不是只写下山这么简单,那一座一座的山不就像人生路上的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挫折吗?
人生的路就像下山一样,解决了一个困难还会遇到第二个困难,因此,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被暂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我们要意识人生的路漫漫,要做好时刻与困难做斗争的准备。
因此,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骄傲。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诗歌所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以及分析诗歌蕴含的人生道理的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而分析诗歌蕴含的人生道理则首先要理解诗歌大意,然后由字面意思进行深入联想,并对联想到的内容进行思考、整合,最后再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早作
(宋)裘万顷
井梧飞叶送秋声,篱菊缄香待晚晴。
斗柄横斜河欲没,数山青处乱鸦鸣。
【注】①井梧:
井边的梧桐树。
②缄:
包藏。
③斗:
北斗星。
④河:
银河。
(1)诗中“井梧飞叶”与“________”的景致非常具有秋天的味道。
诗句“________”点明了文题中的“早”字,意为此诗是诗人在黎明破晓之时创作。
(2)诗人怎样营造出山中清晨宁静的氛围?
请结合第四句做分析。
【答案】
(1)篱菊缄香;
斗柄横斜河欲没
(2)以声衬静。
鸦鸟乱鸣划破了清晨的寂静,以鸦鸣声来衬托出青山深处的黎明的静谧。
【解析】【分析】⑴分析诗中所写景物抓住“秋天的味道”一词,“菊”是秋天的花,据此写出短语。
根据注释,“斗”指北斗星,北斗星还在天边一角,说明是凌晨之“早”。
综述为:
篱菊缄香;
斗柄横斜河欲没。
⑵从诗人所写景物及其特点,结合具体的诗句来理解分析。
作答时,要抓住“表现手法”一词,从作者描绘景的动态来理解以动(声)衬静的方法,结合诗句具体说明即可。
本题用鸦鸟乱鸣打破了清晨的寂静,来衬托出大山深处的黎明前的清幽和静谧的特点。
⑴篱菊缄香;
⑵以声衬静。
【点评】⑴本题考查把握内容。
答题时应注意,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
具有秋天的味道的景物:
梧桐落叶,菊花盛开;
黎明破晓之时:
斗柄横斜河欲没,天快亮星星稀疏。
⑵本题考查分析以声衬静写法的作用。
动静结合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以声衬静写法更加突出幽静,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就是代表。
本诗用鸦鸣声来衬托黎明的静谧。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象,请你找出两个体现这一季节特征的物象。
(2)历来诗评家认为第三四句中“羡”“醉”二字用得好,请你选自己最有感觉的一个说说其表达效果(可从修辞和情感表达两方面考虑)。
【答案】
(1)翠绿的麦陇,鸣叫的青蛙、飞舞的蝴蝶、繁茂的花草、和煦的东风。
(2)①选“羡”。
“羡”字领起三四两句,诗人对“无事”“烂醉”蝴蝶的羡慕,表现出诗人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可谓移情于景,景中含情。
②选“醉”。
“醉”字运用拟人的修辞,看似写蝴蝶沉醉于野草与花丛间,留恋不去的情态,实则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⑴整体感知诗歌可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题干要求的这两个物象,应在前两句诗中提取,麦陇翠绿、青蛙鸣叫、蝴蝶飞舞、花草繁茂,这些都是春季的典型特征。
⑵此诗的妙处在最后两句。
本来蝴蝶舞姿蹁跹,应十分清醒才是,可诗人偏偏认定它们的舞蹈是喝醉酒导致的。
推其情理,诗人漫步田野,目遇翠麦,耳听新蛙,时感东风拂体,早就恨不得醉倒在这暖暖的春风里了。
诗人将这种情感外施于物,一口断定蝴蝶是喝醉了,并因此而“羡”,更显得诗人对春日野景陶醉无穷。
⑴翠绿的麦陇,鸣叫的青蛙、飞舞的蝴蝶、繁茂的花草、和煦的东风。
⑵①选“羡”。
⑴本题考查体味诗歌的意象。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从诗句中筛选找出春季春季这一季节特征的事物,有“麦陇、翠浪、草根、新蛙、蝴蝶、东风、野草花”。
⑵本题考查筛选诗歌的遣词炼句。
答题时应注意,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结合诗歌地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该字营造了怎样地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
(1)宁静幽美(或:
曲径通幽、自然惬意)。
(2)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意境,根据意境来分析山村的特点。
诗的前两句写雨中几声鸡鸣,一两家农舍;
修竹、清溪、村路、板桥,淡淡几笔,便勾画出一幅优美静谧的山村风景。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分析可知,用“闲”衬忙,兴味尤饶。
一位西方诗评家说,徒手从金字塔上挖下一块石头,并不比从杰作中抽换某个单词更困难。
这里的“闲”,正是这样的字,它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经安放就断不可移易。
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了诗意。
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
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
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
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
(1)宁静幽美(或:
【点评】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这种试题的答题思路:
①指出该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
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莫笑”二字,表达诗人对农家淳朴厚道民风的赞赏。
B.颔联写诗人困顿之后的豁然开朗,道出了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C.颈联描写“春社”的祭祀活动,表达了诗人对乡土风俗的喜爱。
D.全诗紧扣“疑”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1)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今后若有机会乘月明之夜外出闲游的话,我会拄着拐杖随时前来敲门叙谈。
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
游村的感受如何呢?
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朴实淳美,这些都给诗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
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⑵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点评】⑴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准确理解诗歌内容,能读懂诗句,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大意,理解诗人寄予的情感并能从诗歌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炼字、炼句的角度进行赏析点评。
《游山西村》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而不是紧扣“疑”字。
⑵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
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
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
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通过诗中的典故可以看出,作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想做官而没人引荐的苦衷,表达出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的愿望。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千寻塔”写出了塔的什么特点?
(2)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高峻/高而陡
(2)不害怕浮云挡住了我的眼睛,因为我站在最高的地方,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1)“千寻塔”的意思很高很高的塔,这是夸张写法,作者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2)内容上,“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害怕浮云挡住了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最高的地方。
情感上,这首诗歌是诗人他初涉宦海之作。
当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想要变法革新,于是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自己高瞻远瞩,想要进行变法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不畏”还体现了诗人不畏奸邪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决心。
⑴高峻/高而陡;
⑵不害怕浮云挡住了我的眼睛,因为我站在最高的地方,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如何体现的。
1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田家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诗人用清新的笔调,描写了农村初夏时________的劳动气氛。
(2)第四句“也”字富有意味,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
(1)紧张忙碌
(2)“也”字把农村儿童从小热爱劳动,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了出来,富有生活情趣,也给全诗增添了活泼轻松的气氛。
【解析】【分析】⑴这首诗热情地赞颂了农村少年儿童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
上半首写"
村庄儿女"
昼耕夜绩的劳动生活,赞扬他们年纪虽轻,却早已"
当家"
,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后半首通过细节描绘了农村初夏时紧张忙碌的场景,把从小热爱劳动而又天真烂漫的农村儿童形象刻划了出来,既生动又富有生活情趣。
⑵天真还未懂事的小孩还没学会如何去帮助耕种和织布,但也会在桑树下面学起了种瓜。
表现农村儿童从小热爱劳动而又天真烂漫的形象,富有生活情趣,也给全诗增添了活泼轻松的气氛。
⑴紧张忙碌
⑵“也”字把农村儿童从小热爱劳动,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了出来,富有生活情趣,也给全诗增添了活泼轻松的气氛。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确定具体语句或者自己归纳概括作答。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
答题时应注意,步骤一般包括如下几步:
首先解释本字的字面意思,如果有修辞手法,要点明修辞手法;
然后结合诗句阐释诗意,语言尽可能优美;
最后点明作者的感情。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
B.“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
C.“笋迸苔钱嫩绿”的意思是春雨之后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中进发出来。
D.词的下片后两句描绘了早春园林夕照的美景。
A.这首词写景状物色彩鲜明,花团锦簇,柳丝夕阳,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
B.词的上片“得意”和“竞”等词语通过拟人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出了热闹的春意。
C.“花偎雪坞浓香”与“笋迸苔钱嫩绿”对仗,景致互相映衬,香色尽现。
D.这首词托物言志,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答案】
(1)A
(1)A理解有误,正确的理解应为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下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
BCD理解正确。
(2)ABC赏析正确。
D赏析不正确。
作品描绘的是成都的的风光和生活。
词中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没有表达此人的远大抱负。
⑴A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
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思考理解诗歌的内容。
⑵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①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②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③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是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⑤是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等。
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