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模块验收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93661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模块验收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模块验收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模块验收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模块验收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模块验收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模块验收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二语文模块验收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模块验收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模块验收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

C.新轴心时代和前一个轴心时代有很大的不同,新轴心时代强调互相影响,互相包容,互相吸收。

D.如果要让新的轴心时代真正到来,就必须使用中国的办法,因为中国文化比较有包容性。

解析:

选C A项,曲解文意。

“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错误,原文是“古希腊、以色列……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

B项,“各国的文化也是独立的,不会互相影响”错误。

原文中说“那时候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吸收印度的东西很多,相应地,印度吸收中国的东西非常少”,可见各国文化并不是独立的、互不影响的。

D项,“就必须使用中国的办法”说法绝对。

原文是“最好是用中国的办法,在对话中相互理解,以求和而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阐述了新轴心时代与前一个轴心时代的不同,在第二段中提出了新轴心时代的概念。

B.本文的论点是新轴心时代各国要有全球意识,不仅解决自身问题,同时解决全球问题。

C.实现新轴心时代的前提是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吸收,否则就不能迎来新轴心时代。

D.文章最后一段由新轴心时代各种文化的关系引出关于当代我国文化应怎样发展的讨论。

选B B项,“本文的论点是新轴心时代各国要有全球意识”错误,全文的中心论点是新轴心时代必须在互相影响中发展,“新轴心时代各国要有全球意识”只是一个分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时期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多元发展,预示着或许会有一个新的轴心时代出现。

B.经济全球化将有利于文化多元发展,因为各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会要求发展其文化。

C.只有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都有全球意识,才有可能促成新的轴心时代的到来。

D.新轴心时代到来后,世界文化一定会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最终各国文化将达成统一。

选D D项,“最终各国文化将达成统一”错误,原文说各国文化“在对话中相互理解,以求和而不同”是实现新轴心时代的好方法,说明各国文化最终并不会达成统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雪中六盘

张承志

①离开沙沟和西吉滩,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

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急急地前进了。

干燥的雪在脚下“喳喳”作响,问答间已经能辨出方言的差异。

西吉一别,即是隆德。

我们踏着硬硬的薄雪,背上行装迈开大步,搭上手扶拖拉机越过隆德。

我们的心在六盘。

②人间的事就是这样,当一切都已远逝,当新的世界像江河浪涛一样卷持着自己浮沉而下的时候,人们有时会回忆起一个遥远的印象。

随着成年,随着见识和缺憾的积累,人们会开始懂得这印象的可贵。

因为它只这么闪烁一瞬,然后就消失,就熄灭,就永远失而不得了。

它在消失和熄灭的时候,带走了你的一份青春和历史,当你知道已经真的失去了它的时候,你会感到额头上又添了一道皱纹,你的生命又衰老了一分。

③我感谢六盘山,因为在我顺着它腰肢的崎岖小道向上攀登时,它为我唤醒了一个已经沉睡了的印象。

那是一个十八岁的我,背负着六十斤重的行囊,在岷山山地的一座高山上行走的印象。

六盘山雪路泞滑,路边灌木枝条上凝成银白的雪柱,山岩状如冰雪雕塑,白雪为悲壮的贫瘠山体披上了外衣,山间弥漫着沉甸甸的浓雾。

眼前的景象,还有那急促的喘息和背上的汗水,双腿的沉重,都强烈地向我的肉体和心灵唤起着那个印象。

那一天,我和一个背着一篓煤炭的农民并肩走在大雪覆盖的岷山道上,那农民被压弯的背和煤灰染黑的脸上流淌的道道汗水,还有那双在黑污中朝我闪着善良憨实的目光的眼睛,曾经给年轻的我带来过撞击般的感触。

从那以后近二十年过去了。

像我这样的人也能说:

近二十年过去了。

荒凉的岷山道,雪封的远山近村,脚上的冻伤和背上的重负,连同那个脸膛黑污,眼睛和善的驮炭人,都被忙碌的生涯淘去了,淡忘了。

我只是朦胧中觉得自己心里似乎还存留着什么,它常常使我在奔波中稍稍定神的一瞬感到惶惑。

④所以我感谢六盘山。

哪怕是短暂的接触也好,哪怕我还远远不能洞知和理解;

尽管我仍然只能再去投身于我的奔波世界,尽管我深知当我们在顶峰欢呼雀跃之后,朝下山道上迈出一步就有可能是对这座山峰的永诀——我仍然感谢六盘山。

它在我成年的心里唤醒的那个印象已经再也不会沉睡了。

当我望着在雪幕后雄伟的、缓缓升起的、那颜色灰蒙的静默大山,望着它身上鳞甲般的丛丛树木,望着它襟裾下茫茫无际的大地上不可思议的梯田村庄的地图时,我久久地想着这近二十年的时光里经历的一切。

从岷山道上那背炭的农民开始,一直到沙沟乡面容坚忍的哲合忍耶回民,许许多多的熟识面影,仿佛在向我启示着什么。

⑤来到和尚铺,回首望六盘,顶峰和山口已经被山峦遮住了。

想起昨天夜宿的杨河乡,只觉得天关难越。

眼前路分三岔,固原城已经举步可接。

我知道,此别六盘山就是告别西海固;

前面虽路程尚远,但我这次严冬远行的计划已经结束了。

⑥巍巍六盘山还在冬雪中无言地默立着,荒瘠的岭脉沿着路左一字排开。

我没有多少惊喜或可数的收获,但我的心中是一片踏实的宁静。

⑦再见,我质朴、刚强的六盘山!

(选自《风土与山河》,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首段重在描写作者在风雪中艰难而急切地赶路的情形,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急于见到六盘山以及对六盘山的向往之情。

B.第②段写的是作者的人生感悟,重在抒情和议论。

但从全文看,与六盘山没有关系,所以这一段是可有可无的。

C.作者在顺着崎岖小路向上攀登六盘山时,回忆了近二十年前在岷山山路上遇到的一位农民,意在表现自己此次登山的寂寞心情。

D.近二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岷山印象都被忙碌的生涯淘去了,淡忘了。

作者这么说是因为这么多年他过得很不如意。

选A B项,“但从全文看,与六盘山没有关系,所以这一段是可有可无的”错,这一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写六盘山以及议论和抒情做了铺垫。

C项,“意在表现自己此次登山的寂寞心情”错,应是为了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D项,“作者这么说是因为这么多年他过得很不如意”错,属于无中生有。

5.如何理解第⑥段中“我没有多少惊喜或可数的收获,但我的心中是一片踏实的宁静”的含意?

(5分)

答:

本题考查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理解语句的含意不能脱离语段和文章,要善于抓住句子所在的段落,注意其相邻语句的隐含信息及其与该句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把握和阐述语句的含意。

解答本题可抓住“没有多少惊喜或可数的收获”和“我的心中是一片踏实的宁静”来分析,着重分析产生这些感受的原因。

参考答案:

①匆匆赶路,短暂接触,对六盘山远远不能洞知和理解,所以说“没有多少惊喜或可数的收获”;

②六盘山在作者成年的心里唤醒和坚忍善良的印象已不再会沉睡,心灵找到了寄托,所以“我的心中是一片踏实的宁静”。

6.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感谢六盘山”的原因。

(6分)

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做好此类题目,研读文本是基础。

答题时要基于对文本的理解,不能脱离文本作探究,分析作者“感谢六盘山”的原因时,要力求避免下面几个误区:

①忽略文本材料,只就题解题,或只摘取词句,把关键材料或关键细节撂在一边。

②肤浅地了解文本,勉强写几句答案。

③没有个性化阅读和独特的认知,只是人云亦云。

④解题角度单一,不能对文本作多元解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一味多元,没有界限,甚至是胡扯。

①六盘山唤醒了作者曾经沉睡的、承载了作者的一份青春和历史的可贵的印象;

②六盘山让作者回顾了二十年的经历,给作者以生命的启示;

③六盘山的沉毅带给作者穿越尘世的浮华,给予作者的心灵以踏实的宁静;

④六盘山是性格坚忍的岷山农民与哲合忍耶回民的物化,是作者心中印象的本源,向作者昭示了一种坚忍、质朴、刚强的民族精神。

(任答三点)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

“‘十三五’规划将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公报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用很重的篇幅强调坚持绿色发展,释放出党中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说。

(摘编自《法制晚报》,有删改)

材料二:

8月4日,中央电视台开始在新闻联播节目推出《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启示录》系列报道。

报道称,塞罕坝主动修复生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标本。

三代人用了55年的时间,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

塞罕坝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

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80%。

今天的塞罕坝,绿水青山带来真金白银,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郁郁葱葱的林海,成为林场生产发展、职工生活改善、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塞罕坝每年的生态效益

我国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

释放氧气55万吨

提供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20亿元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

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中新网北京8月8日电(记者张尼) 日前,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督察组将分别进驻吉林、浙江、山东等8省份,这也标志着中央环保督察将实现对31省区市的全覆盖。

此前批次的督察中,已有上万人被问责。

新一轮督察风暴又将揪出哪些环保“顽疾”引发外界关注。

从另一组数字上也能看出中央环保督察取得的成效。

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近日透露,此前的中央环保督察中,初步罚款约8.8亿元,立案侦查1183件,拘留1103人,约谈13593人,问责11390人,切实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环境问题,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四:

地球是你我共同的家园,建设美丽家园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一起参与、共同行动。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只当坐而论道的旁观者,而应成为躬身践行的参与者,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或许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聚沙成塔、积土成山,众人汇聚起来的力量就是磅礴伟力,唯此方能绘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幽静宜人”的美丽中国图景,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摘编自南方网,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B.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力度空前,堪称“风暴”,并将实现对全国31省区市的全覆盖。

此前各批次的督察取得了显著成效,第四批督察又已全面启动。

C.塞罕坝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场后林场三代人用了55年时间植树造林112万亩,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

D.建设美丽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政府有责,人人有责,面对这一项神圣伟大的工程,每一个公民都不能缺位,没有谁是旁观者。

选C “用了55年时间植树造林112万亩”错,原文为“塞罕坝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材料一说明,从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到生态文明的总体规划,中央的顶层设计和科学布局为美丽中国建设描绘出了一幅宏伟蓝图。

B.材料二和材料三报道的角度有所不同:

材料二着重树立生态文明的正面典型,提供示范;

材料三着重呈现环境保护的具体问题,发出警示。

C.几代人的努力,给塞罕坝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释放氧气等,创造了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

D.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就指日可待。

E.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严厉的法治作有力的保障,材料三的一系列数字既展示了中央环保督察的成效,也反映出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选AE B项,材料三并未呈现“环境保护的具体问题”;

C项,表述不准确,“120亿元”是塞罕坝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

D项,“就指日可待”说法绝对。

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概括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

(4分)

概括取得成绩的原因,其实就是结合材料分析有效的做法,分别概括各材料中的举措即可。

如材料一体现了党中央作出了科学的上层决策,制定了具体目标,释放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和信心;

材料二介绍了塞罕坝地方政府主动修复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措施;

材料三展示了中央环保督察推动解决环境问题;

材料四提出汇聚公众力量,让百姓自发地理解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行动,保护生态环境。

①党中央对坚持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科学决策,制定了具体目标,对建设美丽中国有坚定的决心;

②地方政府切实贯彻中央部署,加大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

③建立了严格的环保督察机制,对环境问题进行严厉问责;

④百姓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理解、对美丽环境的热切期待、对生态保护的积极行动。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圣人难知,贤者比于圣人为易知。

世人且不能知贤,安能知圣乎?

世人虽言知贤,此言妄也。

知贤何用?

知之如何?

以仕宦得高官身富贵为贤乎?

则富贵者天命也。

命富贵,不为贤;

命贫贱,不为不肖。

必以富贵效贤不肖,是则仕宦以才不以命也。

以事君调合寡过为贤乎?

夫顺阿之臣,佞倖之徒是也。

准主而说,适时而行,无廷逆之郤,则无斥退之患。

或骨体娴丽,面色称媚,上不憎而善生,恩泽洋溢过度,未可谓贤。

以朝廷选举皆归善为贤乎?

则夫著见而人所知者举多,幽隐人所不识者荐少,虞舜是也。

尧求,则咨于鲧、共工,则岳[注]已不得。

由此言之,选举多少,未可以知实。

或德高而举之少,或才下而荐之多。

明君求善察恶于多少之间,时得善恶之实矣。

且广交多徒,求索众心者,人爱而称之;

清直不容乡党,志洁不交非徒,失众心者,人憎而毁之。

故名多生于知谢,毁多失于众意。

齐威王以毁封即墨大夫,以誉烹阿大夫,即墨有功而无誉,阿无效而有名也。

子贡问曰:

“乡人皆好之,何如?

”孔子曰:

“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曰:

不若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夫如是称誉多而小大皆言善者非贤也善人称之恶人毁之毁誉者半乃可有贤以善人所称恶人所毁可以知贤乎夫如是,孔子之言可以知贤,不知誉此人者贤也?

毁此人者恶也?

或时称者恶而毁者善也?

人眩惑无别也。

(选自王充《论衡·

定贤》,有删改)

[注] 岳:

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夫如是称誉/多而小大皆言善者/非贤也/善人称之/恶人毁之/毁誉者半/乃可有贤/以善人所称/恶人所毁/可以知贤乎/

B.夫如是称誉/多而小大皆言善者/非贤也/善人称之恶人/毁之/毁誉者半/乃可有贤/以善人所称/恶人所毁/可以知贤乎/

C.夫如是/称誉多/而小大皆言善者/非贤也/善人称之恶/人毁之/毁誉者半/乃可有贤以/善人所称/恶人所毁/可以知贤乎/

D.夫如是/称誉多而小大皆言善者/非贤也/善人称之/恶人毁之/毁誉者半/乃可有贤/以善人所称/恶人所毁/可以知贤乎/

选D 原文标点为:

夫如是,称誉多而小大皆言善者,非贤也。

善人称之,恶人毁之,毁誉者半,乃可有贤。

以善人所称,恶人所毁,可以知贤乎?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事君调合寡过为贤乎  寡:

少有

B.以朝廷选举皆归善为贤乎归:

归属

C.选举多少,未可以知实实:

实情

D.故名多生于知谢谢:

拒绝

选D 谢:

话语,叙述。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圣人是很难识别的,贤能的人比起圣人来容易识别,因此世人说自己能识别贤能的人肯定不是假话。

B.不能把做高官居高位而自身享受富贵的人称为贤能的人,因为富贵是由天命所决定的,有富贵命的人不等于是贤能的人。

C.作者认为如果以是否富贵来检验贤能与否,那么等于说决定能不能做官的主要应是个人的才能而不是命了。

D.齐威王因为人们诋毁即墨大夫而封赏即墨大夫,证明了文中圣明的君王求善察恶,有时是可以得到善恶的真实情况的这一观点。

选A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因此世人说自己能识别贤能的人肯定不是假话”有误,原文是说世人虽然说能识别贤能的人,但这话肯定是假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或骨体娴丽,面色称媚,上不憎而善生,恩泽洋溢过度,未可谓贤。

译文:

(2)清直不容乡党,志洁不交非徒,失众心者,人憎而毁之。

(1)有的人身体姿态优美,面容称得上漂亮,让君王不憎恶而产生喜爱的感情,对他的恩宠多得超过了限度,这也不能称他是贤能的人。

(重点注意:

“称”“善”“过度”“谓”,句意准确连贯)

(2)清廉正直不被乡里人容纳,志向高洁不与志向不同的人结交,失去了众人的心的人,人们就怨恨他因而毁谤他。

“清直”“洁”“非徒”“毁”,句意准确连贯)

参考译文:

圣人不容易识别,贤能的人比起圣人来容易识别。

世人尚且不能识别贤能的人,怎么能识别圣人呢?

世人虽然说能识别贤能的人,但这话肯定是假的。

(世人)用什么来识别贤能的人呢?

怎样才能识别贤能的人呢?

把做高官居高位而自身享受富贵的人称为贤能的人吗?

然而富贵却是由天命决定的。

有富贵命的人,不等于是贤能的人;

有贫贱命的人,不等于是不贤能的人。

如果一定要以是否富贵来检验贤能还是不贤能,那么等于说决定能不能当官的应是个人的才能而不是命了。

把侍奉君王侍奉得很舒心且少有过错的人称为贤能的人吗?

他们不过是顺服阿谀的大臣,巧言谄媚之类的人罢了。

揣测准君王的心思才说话,寻找到适当的时机才行事,没有在朝廷上抵触君王所产生的隔阂,就不会有被贬职的危险。

有的人身体姿态优美,面容称得上漂亮,让君王不憎恶而产生喜爱的感情,对他的恩宠多得超过了限度,这也不能称他是贤能的人。

把朝廷选拔和举荐官吏时大家都称赞的人称为贤能的人吗?

那么那些经常抛头露面为人们所熟知的被举荐的就多,不经常抛头露面为人们所不知的被举荐的就少,虞舜就是这样(为人们所不知)的人。

尧寻求(贤能的人),于是向鲧和共工征询意见,而四方部落首领制止,尧没有得到贤能的人。

由此说来,推选举荐他的人的多少,不能用来作为识别他贤能与否的依据。

有的人道德高尚而举荐他的人少,有的人才能低下而举荐他的人多。

圣明的君王在举荐人的多少之间求善察恶,有时可以得到善恶的真实情况。

况且广泛结交各种人物,会笼络众人的心的人,人们就喜欢他因而称赞他;

清廉正直不被乡里人容纳,志向高洁不与志向不同的人结交,失去了众人的心的人,人们就怨恨他因而毁谤他。

所以一个人的好名声多半是从朋友的叙述中得来的,坏名声多半是由于与众人的心意合不来。

齐威王因为毁谤而封赐即墨大夫,因为称誉而烹杀阿大夫,是即墨大夫有政绩而没有受到称赞,阿大夫没有功绩而获得名誉的缘故。

子贡问道:

“一乡的人都夸奖他,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

“还不能确定。

”子贡又问:

“一乡的人都讨厌他,这个人怎么样?

不如一乡的好人都夸奖他,一乡的坏人都讨厌他。

”像这样,称誉的人多并且所有的人都说他好的人,不一定是贤能的人。

好人称赞他,坏人毁谤他,毁谤和称赞的人各占一半,这样的人才可能是贤能的人。

根据好人所称赞的,坏人所毁谤的,就能够识别贤能的人了吗?

如果是这样,孔子的话可以识别贤能的人,然而不知道称赞这个人的是不是好人呢?

毁谤这个人的是不是坏人呢?

也许称赞这个人的是坏人而毁谤这个人的却是好人呢?

人们依然感到迷惑而无法去识别贤能的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

乌夜啼

李 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注],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注] 秦川女:

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窦韬,符国秦川人。

被徙沙漠,其妻苏氏。

韬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

“黄云城边乌欲栖”一句突出城边景色之暗淡,渲染了凄凉气氛,奠定了诗歌之感伤基调。

B.起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