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概念文档格式.docx
《色彩的概念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彩的概念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一色相中不同倾向的系列颜色被称为同类色。
如黃色中可分为柠檬黃、中黄、橘黃、土黄等,都称之为同类色。
互补色:
色相环中相隔180度的颜色,被称为互补色。
如:
红与绿,蓝与橙,黃与紫互为补色。
补色相减(如演练配色时,将两种补色颜料涂在口纸的同一点上)时,就成为黑色;
补色并列时,会引起强烈对比的色觉,会感到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如将补色的饱和度减弱,即能趋向调和。
同类色类似色对比色补色
3)色彩的基本因素
光源色
有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室内光、室外光、人造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之为光源色。
一般在物体亮部呈现。
固有色
自然光线下的物体所呈现的本身色彩称之为固有色。
但在一定的光照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固有色会产生变化,对此初学色彩者要特别注意。
固有色一般在物体的灰部呈现。
环境色
物体周围环境的颜色山于光的反射作用,引起物体色彩的变化称之为环境色。
特别是物体暗部的反光部分变化比较明显。
4)色彩的三要素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色彩最显著的特征,是不同波长的色彩被感觉的结果。
光谱上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七种不同的基本色相。
色相变化
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的差别,它取决于反射光的强弱。
它包括两个含义:
一是指一种颜色本身的明与暗,二是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着明与暗的差别。
明度变化
纯度也称彩度、艳度、浓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
其他色彩名词
纯度更化
中性色调和
黑、口、灰、金、银五色为中性色。
无论它们与任何色彩之间,都能独立承担起各色之间的缓冲与补色平衡的角色。
在任何不协调的色彩之间,只要间隔一条黑线或银等中性色线条,立刻就能将整幅画的色彩统一起来
6)色彩的对比关系
色相对比:
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
当主色相确定后,必须考虑其它色彩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要表现什么内容及效果等,这样才能增强其表现力。
明度对比:
因明度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
柠檬黄明度高,蓝紫色明度低,红色和绿色属中明度。
纯度对比:
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时,会感觉不太鲜明,但与不鲜明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明,这种色彩的对比便成为纯度对比。
冷暖对比山于色彩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
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
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
绿与紫介于期间,另外,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
冷
黄
4丄啖
补色对比
将红与绿、黃与紫、蓝与橙等具有补色关系的色彩彼此并置,使色彩感觉更为鲜明,纯度增加,称为补色对比。
色相对比二因色相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
明度对比:
因明度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
纯度对比,因纯度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
S3
色相对比
明度对比
疏皮对比
E2E3
冷吸甘比”色对比
而枳对比
7)色调
色调指得是一幅画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是大的色彩效果。
在大自然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
不同颜色的物体或被笼罩在一片金色的阳光之中,或被笼罩在一片轻纱薄雾似的、淡蓝色的月色之中;
或被秋天迷人的黄金色所笼罩;
或被统一在冬季银白色的世界之中。
这种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笼罩着某一种色彩,使不同颜色的物体都带有同一色彩倾向,这样的色彩现象就是色调。
色调是画面色彩构成的总体效果。
色调,
也是作画者在写生过程中,将对象的色彩,从色相、明度、纯度及面积大小分布等儿个方面,在画面上进行组织、加工、调整后形成的,因此带有主观性,它并非是对客观对象的照搬。
(1)影响色调的因素
色彩是不稳定的,它会因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受光面与背光面的色彩呈现出互补色的关系,这也是阳光下的风景色彩的一个基本特点。
室内自然光线下景物的色调就普遍偏向冷色,但如果在有色灯光的照射下,光源颜色的冷暖决定静物的冷暖。
主题色彩决定画面色调走向
主体物颜色
主体色彩是决定画面色调走向的主要色彩,它可能是画面面积最大的一块色彩,也可能是画面纯度最高、最引人注U的一块色彩。
主体色的主要性体现在画面其他色彩都要以它为中心而展开,依据主体色的纯度、明度调整自身的色彩,共同形成统一和谐的画面色调。
个人用色习惯
个人用色习惯与色彩感觉如何影响色彩,作画者都有自己的习惯,画面色调的确定与个人用色习惯有直接的关系,比如梵高就喜欢用纯度较高的色彩,反差大,形成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视觉效果。
而有些画家则喜欢用单纯而含蓄的色彩,比如维米尔,他喜欢用土黃、赭石、熟褐一类色相较近的色彩,追求色彩间的微差正是他色彩语言的特点。
每个人的色彩感觉有很大的差异,对色彩感觉敬锐的人来说,丰富多变的色彩从自然中拿来即可,像莫奈这样的色彩大师就具有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而且难以模仿。
而对于色彩感觉不太好的人或初学者,则可以通过对技术的合理运用、对色彩的理性控制使色彩关系合乎规律。
(2)色调的分类
色调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类:
1.以明度来分类:
亮调、灰调和暗调。
2.以纯度来分类:
鲜调、中纯度色调和灰调。
3.以色性来分类:
冷色调、暖色调和中性色调。
4.以色相来分类:
红、黄、橙、蓝、绿、紫、赭。
(3)色调与色彩的关系
色调与色彩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色彩关系有序、合理,画面色调感就强;
色彩关系凌乱无序,画面就缺少色调感。
换句话说要想获得画面的整体色调,就必须建立和谐统一的画面色彩关系,推敲用色的纯度、明度,并对色彩进行适当的归纳与概括。
对现实的色彩进行归纳与概括,或者说准确把握一幅画面的整体色彩关系,是完成一幅作品的必要条件。
如果在落笔前就能明确表现出对象的整体色调,那么局部色彩也会随之变得明确而容易把握,色彩的整体关系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这时,色调就成了作画者对缤纷的自然色彩进行归纳和概括的有效手段。
(4)色调中的大体色彩关系
色彩关系:
两者或者两者以上,前后、左右、上下之间或物体本身之间的冷暖、明度、纯度关系。
明度:
前亮后灰
纯度:
前纯后灰
冷暖:
暖光下,受光部位偏暖,暗部偏冷。
冷光下,受光部位偏冷,暗部偏暖。
色相相同,便从明度、冷暖去找物体之间的变化。
(5)对比色调中的色彩关系
和谐之美和谐的原则是指色彩作品中色彩相互协调,在差异中趋向一致的视觉效果。
和谐的原则是构建画面氛围的重点之一。
对比变化
对比是一幅作品形成的基本条件,对比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
一幅作品的色彩在色相、纯度、明度上的差异,以及色块的大小、曲直、虚实、动静、强弱、清浊、冷暖、聚散、断续、阴阳、简繁、疏密等都是艺术的重要对比关系。
恰当的运用对比手法,强化对比效果,可以提高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次原则
画面色彩有主次之分,形成画面基调的色彩是主体色,比如蓝色调中大面积的蓝色,衬托色和点缀色是次要色彩,它们对画面的色调不起决定作用,通过对比,它们能达到丰富画面的作用。
均衡原则
画面的均衡包括两层意思,一种是画面重量感的均衡,另一种是色彩对比上的相对稳定感,要使画面均衡、统一,一定要避免一边倒或头重脚轻的情况出现。
均衡的画面是以画面的偏中心为基准,向上下,左右或对角线作重量来调整的,稳定的色彩关系使画面有舒适、优雅的视觉效果,是色彩具有美感的表现。
节奏原则
作品中色彩的配置富有节奏感,才能产生统一中有变化的美感。
如果画面中都是比较极端的颜色,如大红、大紫似的,就会令人烦躁不安;
画面全是灰色就会显得消沉,没有活力;
只有将纯色、中间色、灰色作合理搭配,用心经营位置,推敲用色,才能获得富有节奏感的画面效果。
(6)组织色调的方法
主体色配方法主体色是形成画面色调的基本色彩,其作用是决定性的,因此主体色在画面应是最醒目的。
概括归纳法
槪括归纳法简单地来说就是把色彩作简化处理不等于随意,而是对自然色彩进行符合整体特征的归纳。
掌握概括归纳法的关键是在于要对色彩作准确观察,在绘画中,观察也是一种思考,思考的结果就是提炼出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特征色彩。
微差法
微差简单地讲就是过渡和对比微弱,不明显。
微差可以营造一种和谐统一的色调感。
这种微差效果的运用,需要围绕画面的中心部分展开,将画面的色彩关系向丰富的方向引导。
微差的运用涉及主体色与点缀色双方的面积对比,如果大色调已经确定,即使局部有小面积的色彩与主调形成较大反差也不会影响主色调,相反恰当的对比会使画面色彩更具张力。
透底法
透底法是一种制作感较强的色调组织方法。
其作画步骤是:
先在整个画面薄涂一种基色,然后再基色上敷加色彩。
色彩不作大面积覆盖,而是适当露出底色,形成两层或多层色彩层次感的透气效果。
2.工具介绍
颜料
水粉颜料有锡管装和盒装两类。
锡管装方便携带,是考试或外出写生的理想选择;
盒装分量大,比较经济,适合平时写生训练用。
颜料要注意挑选市场口碑好的产品,纯度、可塑性、遮盖力都相对好些,容易调出满意的颜色。
画笔:
画笔一般都分为1—12号,以八开纸为例:
勾线起稿:
3—5号;
铺大色调:
8-10号;
局部调整:
5-8号;
细节处理:
1一4号。
根据色性冷暖来摆放。
黃的、红的这种暖色放在一起,绿的、蓝的冷色放在一起。
然后,在红的黃的中乂按明度归类,像亮黃色,中黄色,灰黄色;
红色里面分为亮红色,灰红色,重红色;
冷绿色里面绿色分为亮绿、中绿、灰绿;
蓝色分亮蓝、灰蓝、重蓝基本就按这个规律。
(注: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