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精品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92526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精品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毛概精品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毛概精品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毛概精品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毛概精品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精品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毛概精品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精品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精品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不断创造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二、多项选择

1.所谓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 (ABCD)

A.既依赖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

  B.人的全面发展是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C.把促进入的发展作为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根本目标

  D.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基础

2.全面的发展观主要是指 (ABCD)

A.人的全面发展     B.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C.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全面协调 D.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

3.协调发展主要是指(ABCD)

A.人自身的全面协调发展    B.人与入的全面协调发展

  C.人与社会及社会各阶层的协调发展  D.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

4. 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具体地说,就是 (ABCD)

 A、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B、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C、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D、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5. 建设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指(ABC)

 A.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B.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C.公平正义得到维护和实现   D.贫富差距得到大幅度缩小

6.建设和谐社会,充满活力是指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 (ABCD)

 A.创造愿望得到尊重B.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C.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D.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7. 建设和谐社会,诚信友爱是指 (AB)

 A.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 B.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C.全国兴旺发达、繁荣昌盛  D.全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要建立的社会管理格局是(ABCD)

A. 党委领导   B.政府负责 C.  社会协同    D. 公众参与

9. 要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发展包括(ABC)

A、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B、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

C、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的完善 

D、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最终建成的社会管理网络是 (BCD)

A.政府服务能力同社会监督能力互促   

B.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

C.政府行政能力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  

D.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

11.在社会建设方面,十七大提出的目标要求包括__ABCF_____。

A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B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C 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D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E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三、辨析题

1.坚持以人为本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修正和调整。

「答案要点」

(1)所渭以人为本,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依赖于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

人是发展的主体,又是发展成果的享有者。

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指导思想。

(2)以人为本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完全一致的;

因为要比较充分地实现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有相应的物质基础。

新时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惟一目的就是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健康需要。

同时,以人为本与经济发展又是一个相互促进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经济发展,以人为本才能得到充分实现;

也只有以人为本,依靠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什么“经济至上主义”,“经济至上主义”是见物不见人,为经济增长而增长,既与以人为本相对立,也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的和宗旨。

2.以人为本是与以物为本相对立的发展观。

(1)要注意克服以物为本的发展偏向,所渭以人为本,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依赖于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

人是发展的主体,又是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宗旨,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指导思想;

(2)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以物为本的发展观是相对立的,后者以追求物质利益为根本目的,把人作为物来对待,甚至凌驾在人的价值以上,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如马克思批判过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等。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但是也出现过某种程度的以物为本的偏向,如为政绩只追求经济增长指标,为生产而不顾人的安危健康,为赚钱而不择手段等,都是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相背离的。

四、简答题

1.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是什么?

 答: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

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有:

  

(1)社会稳定功能。

(2)市场运行的保障功能。

(3)劳动力再生产功能。

(4)经济调节功能。

五、论述题

1.怎样理解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讲的发展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

也就是说,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包括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的发展。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体现。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

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

同实现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的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也是完全一致的。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我国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保证。

2003年以来抗击非典的斗争,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应当更加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足人类社会进步最基本的动力,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但是,社会发展不仅包括物质文明的发展,而且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物质文明的发展,也不仅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而且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以及各种服务部门的发展。

我们过去常说,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是对的,但这个提法还不全面,实际上还应包括满足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包括使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加殷实、富足,而且包括使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使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因此提出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这些方面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按照十六大精神,全面认识发展的目的和内容,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满足人民物质生活的需要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在满足人民接受良好教育特别是医疗卫生、全民健身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等需要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中西部地区发展与东部地区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不协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过去长期物资短缺、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因而特别重视经济发展神茧开放以来。

我旧纤济高速发肤,亿淌足人民物质‘[:

活的需要方向有了长足进步,但在满足人民接受良好教育特别是医疗卫生,全民健身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等需要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中西部地区发展与东部地区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不协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过去长期物资短缺、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因而特别重视经济发展,是理所当然的。

现在我国发展阶段有了变化,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新阶段仍然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经济发展,但是同时有必要也有条件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到更重要的位置上。

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

不仅要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促进社会发展的投入,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

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

要在加快城市发展的同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以城市繁荣带动农村发展。

要在东部地区加快发展、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同时,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振兴的步伐。

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扩大。

请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理论和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

(1)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人们的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扩大,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在克服分配领域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注意收入分配中的差距过大问题,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2)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在我国现阶段有其客观性。

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

实行按要素分配的政策,使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能得到更多的收入。

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会便收入差距拉大。

(3)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我们又不能便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国家必须采取对低收入者实行补助,征收累进的收入所得税等措施,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六、分析题

1.阅读下面一组材料。

「材料1」

从1978年到2004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从133.6元提高到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从316元提高到9422元。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增加,1978年只有210.6亿元,2004年达到119555亿元。

市场商品丰富多彩,居民衣、食、住、行、用等条件明显改善。

「材料2」

“九五”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年份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收入实际增幅(%)

1996

4839

2.9

2000

6280

6.4

2004

9422

7.7

【材料3】

“九五”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情况

农村人均纯收入(元)

收入实际增幅(%)

城乡收入差距

1996

1926

8.9

2.5

2253

2.1

2.7

2004

2936

6.8

3.2

「材料4」

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2005年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他宣布了今年的5项具体措施:

一是在全国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

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免征农业税。

二是全部免征牧业税。

三是因减免农(牧)业税而减少的财政收入,主要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予以补助。

中央财政为此新增支出140亿元,用于这方面的支出总额将达到664亿元。

四是中央安排150亿元,增加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乡的转移支付。

五是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相关改革。

「材料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

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材料6」

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是: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主要措施:

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二是全面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概括说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动的趋势。

(2)应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并且分析城乡发展严惩不协调的形成原因。

(3)从“注重社会公平”的角度,谈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意义。

(4)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增加,居民衣、食、住、行、用等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但近年来,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呈现逐步扩大趋势。

(2)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必然使个人收入呈现多样化的复杂现象,也必然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

(3)从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提高效率的角度看,这种收入差距的拉大有其必要性。

但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又要避免收入差距的过分悬殊。

这是因为,收入差距过大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更与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相背离。

因此,要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4)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当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5)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支持和引导农民向城市流动;

另一方面新时期解决城乡差距又不能只靠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而必须搞好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实力,能够更好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总体上就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通过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2.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而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

(5分)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1)第一,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

我国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

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

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即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就是要完善和保障人权,包括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着重体现了对公民经济权利保障,体现了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以人为本。

  (2)第一,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第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有:

保障社会稳定,保证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它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兼顾不同方面特别是生活有困难方面群众的利益,有助于促进和实现公平正义。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手段,实现公平正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3.下面是一组关于效率与公平及其关系的材料

材料1 价格机制具有双重功能。

一种商品或者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决定着这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使用状况,也决定着这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出售该商品或生产要素能够得到多少实际收入。

这分别称为价格机制的“效率”方面和“分配”方面。

……相对价格有助于指导经济系统“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

所谓有效,也就是说,让资源的使用达到这样一种状态:

任何一个人要使自己处境更佳,必须以使其他人处境更差为前提。

……但是,这样一种有效的体制必须会导致实际财富的分配非常令人失望。

……用于达到这种效率的价格,将会导致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很不公平。

——摘自[英]詹姆斯?

E?

来德《效率、公平与产权》

市场并不必须能够带来公平的收入分配。

市场经济可能会产生令人难以接受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巨大差距。

19世纪,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不公平是普遍永恒的,不能为公共政策所改变。

用政府干预减轻贫困的任何企图,都是只会导致整个国民收入下降的愚蠢努力。

大约一个世纪以前,西方许多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政府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转移支付计划,在工业化之后的欧洲和北美,各国政府普遍提供了退休金、老年人医疗保健、穷人住房补贴、失业伤残收入补偿、穷人工资补贴等计划,这些计划旨在拔掉“赤贫”这根社会的芒刺,然而,减少贫困并非没有代价和并非没有充满争议。

很大一部分政府预算已被用于收入支持计划,且这部分预算还在越来越大。

半个世纪以来,税收一直趋于上升。

平均收入的尝试在激励和效率方面会起到反作用。

今天,人们会问,为了把经济这块馅饼分得更加平均,我们究竟需要牺牲这块馅饼的多大一个部分?

……各种再分配措施,由于降低工作和储蓄的积极性,将可以导致实际产出的减少。

当一个国家考虑其分配政策时,它所要权衡的是,更大程度公平的收益和有关的政策会对国民收入产生多大的影响。

在采取各种步骤将收入从富人向穷人那里进行再分配的过程中,政府可能损害经济效率并减少可以用来进行分配的国民收入的数量,但在另一方面,如果公平是一种社会商品的话,那么它是值得购买的。

1996年,印度人民党开始执掌政权,在执政期间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人民党政府引领印度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在世界信息产业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人民党执政期间,印度经济迅猛发展,摆脱了长期维持在3.5%以下的“印度速度”,实现了7%左右的增长率,2003年GDP增长达到8.2%,第四季度增长达10.4%,超过了中国。

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广大下层民众并未获得真正的实惠,印度全国有4.1亿绝对贫困人口,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人沦为“发展的牺牲品”。

结果,2004年5月13日,印度大选揭晓,人民党丢掉了大选。

材料2 据资料显示,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和地区差距日益扩大,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估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收入差距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表明,中国收入不平等性在迅速增加。

中国城乡之间,各地区之间以及城乡内部都存在收入差距,并呈不断扩大趋势。

2004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了0.465,并将在2005年逼近0.47。

——摘自王东京《经济学二十八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