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戊巴比妥钠两种注射方式对SD大鼠的麻醉效果观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92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异戊巴比妥钠两种注射方式对SD大鼠的麻醉效果观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异戊巴比妥钠两种注射方式对SD大鼠的麻醉效果观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异戊巴比妥钠两种注射方式对SD大鼠的麻醉效果观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异戊巴比妥钠两种注射方式对SD大鼠的麻醉效果观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异戊巴比妥钠两种注射方式对SD大鼠的麻醉效果观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异戊巴比妥钠两种注射方式对SD大鼠的麻醉效果观察.docx

《异戊巴比妥钠两种注射方式对SD大鼠的麻醉效果观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异戊巴比妥钠两种注射方式对SD大鼠的麻醉效果观察.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异戊巴比妥钠两种注射方式对SD大鼠的麻醉效果观察.docx

异戊巴比妥钠两种注射方式对SD大鼠的麻醉效果观察

异戊巴比妥钠两种注射方式对SD大鼠的麻醉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对比异戊巴比妥钠对SD大鼠进行腹腔及背部肌肉注射麻醉的效果,探讨两种注射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指导SD大鼠开腹手术麻醉用药方式。

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按5mg/100g体重给予5%异戊巴比妥钠分别行腹腔及背部肌肉注射。

观察并分析两种麻醉方式的SD大鼠麻醉起效和持续时间、麻醉意外情况、麻醉后SD大鼠各项生命体征情况。

结果:

应用腹腔及背部肌肉注射方式的SD大鼠分别在(3.47±0.87)min、(7.60±0.74)min进入麻醉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持续时间分别为腹腔注射组(85.57±4.73)min和背部肌肉注射组(83.95±6.1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D大鼠均未出现麻醉意外情况,进入麻醉状态后呼吸有减慢的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麻醉前后心率和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异戊巴比妥钠是应用于SD大鼠的一种有效且安全的中长效麻醉剂,其可减慢SD大鼠的呼吸次数;腹腔注射方式的麻醉诱导时间比背部肌肉注射方式短,麻醉苏醒后无不良反应,是应用于SD大鼠开腹手术的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关键词】异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背部肌肉注射;SD大鼠

  【Abstract】Objective:

TocomparetheanesthesiaeffectandAmobarbitalSodiuminSDratswithabdominalandbackmuscleinjectionandexploretheefficacyandsafetyoftwodifferentinjectionwaysandguidanceofSDratsabdominalsurgeryanesthesiamedication.Method:

Atotalof40SDra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accordingto5mg/100gweightgiven5%differentAmobarbitalSodium.Theeffectsoftwogroupsontheonsetanddurationofanesthesia,theanesthesiaaccident,andthevitalsignsofSDratswerecompared.Result:

ApplicationofabdominalandbackmuscleinjectioninSDratswererespectively(3.47±0.87)minand(7.60±0.74)mininanesthesiastate,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Anesthesiadurationofintraperitonealinjectiongroupwas(85.57±4.73)minanddorsalmuscleinjectiongroupwas(83.95±6.19)min,therewasnosignificantstatisticaldifference(P>0.05).Anesthesiaaccidentswerenotseenintwogroups,intheanesthesiastateafterbreathingslowsdownthever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1).Theheartrateandbodytemperaturewerecomparedbeforeandafteranesthesiaintwodifferentinjectionmethods,thedifferenceswere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AmobarbitalSodiumusedinSDratsisakindofeffectiveandsafelong-actingnarcotic,whichcanslowthenumberofbreathsofSDrats.Anesthesiainductiontimeofintraperitonealinjectionisshorterthanthatofdorsalmuscleinjection,afterrecoveryfromanesthesiawithoutadversereactions,isusedinSDratsabdominalsurgeryanidealanesthesiamethod.

  【Keywords】AmobarbitalSodium;Intraperitonealinjection;Dorsalmuscleinjection;SDrat

  First-author’saddress:

ZhuhaiCampusofZunyiMedicalCollege,Zhuhai519000,China

  doi:

10.3969/j.issn.1674-4985.2016.24.001

  SD大鼠是常用于内分泌及代谢方面研究的哺乳类实验动物,其有着对性激素敏感性高、性情温和、对传染性疾病抵抗力强等优点[1],是本课题选用的较理想的实验动物。

本课题实验操作的关键是对SD大鼠卵巢的完整切除,从而达到SD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制作。

切除卵巢须行开腹手术,一种安全且全麻效果较好的麻醉剂以及合适的麻醉方式是本课题能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异戊巴比妥钠是一种作用于中枢神经的镇静剂,也常用于动物实验全麻的基础麻醉,大剂量情况下有麻醉和肌松作用[2]。

其有着价格低廉、麻醉作用稳定、安全性高、麻醉作用时间长等优点[3],是符合本课题实验要求的合适麻醉剂。

常用的动物麻醉操作方式有腹腔、肌肉、静脉注射三种方式[4]。

而因静脉注射麻醉起效时间极快,安全性较差,且麻醉剂量很小,不易掌握,故已较少使用[5]。

本实验选择异戊巴比妥钠的腹腔及背部肌肉麻醉方式,对比并分析两种麻醉方式的效果和安全性,为SD大鼠的开腹手术寻找最佳的麻醉方式,保证本课题手术实验的顺利进行,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与仪器健康8月龄雌性SD大鼠40只,体重250~280g,由广东省医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仪器:

电子天平,量筒,听诊器,体温计,计时手表。

  1.2实验药物异戊巴比妥钠,生产批号:

T4529,西亚试剂有限公式生产。

  1.3实验方法

  1.3.1麻醉剂浓度及配制用电子天平称量异戊巴比妥钠2.5g,使用氯化钠注射液50mL作为溶剂,配置成5.0%异戊巴比妥钠絮状溶液。

  1.3.2分组实验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分别为腹腔注射组和背部肌肉注射组;其中腹腔注射组取仰卧位,固定于操作台上,使用1mL的注射器,按5mg/100g的剂量给予5%异戊巴比妥钠溶液注射,注射位置选择在右下腹正中线旁约0.5cm处,垂直进针,直至遇落空感后,确认进入腹腔,将药液完全注射入腹腔;背部肌肉注射组取趴位固定于操作台上,使用同样的注射器与同样的剂量,注射部位选择在脊柱外0.3cm的斜方肌处,垂直进针,穿透皮下至肌肉组织后,回抽注射器,确认未插入血管,将药液完全注射入肌肉组织。

  1.3.3观察方法药物完全注射后为麻醉注射起点时间,当动物完全失去自主意识,并肌肉松弛时为麻醉起效时间,起效时间与起点时间的差值为麻醉诱导时间;动物出现苏醒情况时为麻醉结束时间,麻醉结束时间与麻醉起效时间的差值为麻醉时间;麻醉注射前应多次测量动物的呼吸、心跳、体温,麻醉起效后每5分钟测量一次动物的各项生命体征。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比较腹腔注射组SD大鼠麻醉诱导时间为(3.47±0.87)min,背部肌肉注射组为(7.60±0.7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2.2两组麻醉持续时间比较两组采用相同给药浓度和给药剂量,腹腔注射组SD大鼠麻醉持续时间为(85.57±4.73)min,背部肌肉注射组为(83.95±6.19)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麻醉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改变情况比较两组均未出现麻醉意外死亡情况,腹腔注射组SD大鼠麻醉前心率为(320±25)次/min,麻醉起效后为(307±13)次/min;背部肌肉注射组SD大鼠麻醉前心率为(335±23)次/min,麻醉起效后为(323±17)次/min,两组麻醉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注射组SD大鼠麻醉前体温为(38.5±0.6)℃,麻醉起效后为(38.1±0.4)℃;背部肌肉注射组SD大鼠体温为(38.3±0.2)℃,麻醉起效后为(38.1±0.3)℃,两组麻醉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注射组SD大鼠注射前呼吸频率为(82.57±6.14)次/min,麻醉起效后为(45.42±4.32)次/min,麻醉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背部肌肉注射组SD大鼠注射前呼吸频率为(95.16±7.67)次/min,麻醉起效后为(50.17±3.52)次/min,麻醉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2。

  3讨论

  异戊巴比妥钠在临床常用于催眠、镇静、抗惊厥的治疗[6],在大剂量的情况下可有麻醉的作用,且麻醉时间长,麻醉效果稳定,是动物麻醉常用的长效麻醉剂[7]。

动物全麻麻醉方式主要有吸入性和非吸入性两种[8],而吸入性麻醉方式需要持续吸入的特殊仪器,且麻醉的剂量不容易掌握,故较少使用;非吸入性麻醉方式又以注射为主。

注射主要分为静脉、腹腔、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方式有起效快、用量少的特点,而对于小型实验动物来说,静脉注射操作难度极大,用量太小不易掌握的缺点,故也不是本课题实验动物首选麻醉方式。

动物实验是课题进行的关键阶段,本课题的动物实验为开腹手术,故一种长效安全有效的麻醉剂及麻醉方式是实验的有力保障。

本实验选择常用的异戊巴比妥钠作为手术的麻醉剂,并对其两种常用的注射方式进行对比,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有益的参考。

  麻醉的安全性是手术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而异戊巴比妥钠在超剂量的情况下可对呼吸和循环系统有抑制作用[9],甚至可直接麻痹延髓呼吸中枢而造成动物的麻醉意外死亡[10]。

异戊巴比妥钠在小型动物麻醉中的安全剂量一般为5~8mg/100g[11]。

笔者在预实验阶段曾将麻醉量减少至3mg/100g,腹腔及肌肉注射两种方式下SD大鼠麻醉诱导时间过长,且麻醉深度不够,麻醉时间均在1h内,不能满足开腹手术实验要求。

同时也尝试过2.5%浓度溶液,但麻醉使用的溶液量过大,不利于肌肉注射,麻醉诱导时间较长,麻醉表浅,进腹后的操作使大鼠易有反应;10%浓度溶液,麻醉诱导时间较短,溶液使用量较小,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故本实验选用5%浓度、剂量为5mg/100g,麻醉安全范围大,麻醉诱导时间适中,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