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经济综合考试大纲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9160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经济综合考试大纲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经济综合考试大纲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经济综合考试大纲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经济综合考试大纲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经济综合考试大纲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经济综合考试大纲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题答案.doc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经济综合考试大纲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经济综合考试大纲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题答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经济综合考试大纲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题答案.doc

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社会主义经济理论(2013)

导论

简述题

1、请简单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P19)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特定生产方式之下的社会生产关系,而不是物的关系。

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

在社会人假设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形成了整体分析方法。

西方主流经济学则是在资源稀缺假设前提下,研究一个社会是如何配置稀缺资源的,它主要涉及人们如何作出决策、如何相互交易和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等问题,因此,它遵循的是个体主义成本收益分析法。

2、简述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P21)

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如果理论与实践发生冲突,需要通过对现实的深入剖析来检验理论,并根据现实修正理论。

其具体内容包括:

(1)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实现经济学的现代化。

(2)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经济学具有开放性。

(3)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实现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创新。

论述题

1、简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P18)

第一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放权让利为主线;

第二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计划与市场关系为主线;

第三阶段: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

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发展的特征:

(1)从只关注生产关系到同时十分关注资源配置;

(2)从封闭式的一花独放到开放性的百家争鸣;

(3)从纯理论推导到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4)从单调的分析方法到多元化的分析方法。

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名词解释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三个有利于”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集体经济

是指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主要包括:

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城镇集体所有制。

4、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

简述题

3、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1999)(P23)

(1)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3)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4)消灭商品生产,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

(5)在共产主义两个阶段中分别实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

4、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及意义。

(P26)(名词解释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这一科学判断一方面表明我国的社会性质,说明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是我国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

5、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

(P29)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根本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初期,不仅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而且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

在我国现阶段,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很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而且同市场经济的兼容性较强,特别是在竞争性领域,表现出较强的经济活力。

我国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都有其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同时也具有各自的劣势和局限性,在现阶段生产力状况下,它们都有其适宜于发挥优势的领域和范围,因此应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合理配置各种所有制形式,使它们能够在功能上相互补充。

多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这种互相竞争,有利于提高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效率,有利于促进技术的进步,也有利于促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论述题

2、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P25)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过程中,我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科学地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原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创新的理论观点后不断形成的。

核心理论观点有(逐一展开,很重要!

):

(1)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2)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所有制关系的理论。

(3)关于经济改革的理论。

(4)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5)关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的理论。

(6)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

(7)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论。

3、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P28~30)(简答题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具体而言:

(1)以公有制为主体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经济要居主体地位。

即公有制经济不仅要保持量的优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还要更注重质的提高,也就是通过不断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发挥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

(2)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与集体成分。

其中,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结构中的占比最大的部分,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因此,有效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发展国有经济的总原则是:

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整体素质。

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形式,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经济对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的作用。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对于其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我们也应十分重视。

(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多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的同时,也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

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形式。

非公有制经济不仅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同市场经济兼容性较强,特别是在很多竞争性领域,都表现出较强的经济活力。

因此,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都有其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同时也具有各自的劣势和局限性,在现阶段生产力状况下,它们都有其适宜于发挥优势的领域和范围,因此,应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合理配置各种所有制形式,使它们能够在功能上相互补充。

多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相互竞争,有利于提高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效率,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也有利于促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优化。

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名词解释

5、市场

是指交换的场所、渠道和纽带。

6、市场经济

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或调节经济运行基本手段的经济形式。

7、市场机制

是指在市场交易关系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一套有机系统。

8、增量改革

是指在基本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经济的增量部分率先引入市场机制的改革。

9、渐进式改革

是指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强调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

简述题

6、简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及运行特点。

(P31)

基本特征:

(1)在决策结构上,实行中央集权控制;

(2)在动力结构上,忽视物质利益刺激,实行平均主义分配原则;

(3)在信息结构上,实行计划指令的纵向传递,全部经济活动都纳入计划的轨道,企业行为基本不受市场信号的制约;

(4)在所有制结构上,追求“一大二公”,实行“穷过渡”。

以上条件下,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都是由计划控制的,因此运行特点:

(1)企业对瞬时出现的情况作出如下反应:

①使产量和当前最稀缺的资源相适应;②实行强制替代;③根据可得到的投入皮来决定生产结构。

(2)在追求高经济增长率目标的驱使下,从上到下存在强烈的数量冲动。

(3)由于企业不承担投资决策的责任,这会使投资需求大大超过可供分配的投资资金,引起“投资紧张”。

7、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P32)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或调节经济运行基本手段的经济形式,其基本特征有:

(1)资源配置遵循产权规则。

(2)经济主体独立自主的分散决策。

(3)自由和平等竞争。

(4)市场价格协调的微观决策。

8、简述渐进式改革的特点,并阐述渐进式改革在我国取得成功的原因。

(P35和P40)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指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强调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

特征:

(1)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

(2)增量改革,即在基本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经济的增量部分率先引入市场机制。

(3)先试点,后推广。

成功的原因:

(1)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按劳分配为主的条件下采取多种分配方式,从而既坚定不移的推进市场化进程,又使社会主义制度适应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2)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来判断改革的成效。

(3)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

(4)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适时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论述题

4、我国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04)(P33)

第一阶段:

1978年至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理论界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通过放权让利,把计划建立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

第二阶段:

1984年至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下论断: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具有统一性;计划与市场板块式结合。

第三阶段:

1987年至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应有机结合。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

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邓小平在1992年春的南方谈话中,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重要论断。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认: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党的十六大重申: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5、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P3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第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

(1)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与集体成分。

其中,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国民实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集体经济也是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有积极作用。

(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