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9154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文本

合肥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六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规划背景 6

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1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7

第五章区域土地利用统筹 29

第六章农用地保护与合理利用 35

第七章建设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 40

第八章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相协调 47

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51

第十章县(区)土地利用指导 55

第十一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 61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8

第十三章附则 73

前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上一轮规划”)实施以来,在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增强依法用地意识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机制、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6-2020年,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合肥经济圈建设的实质性推进,合肥市正处于加快发展、转型提升、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迈进的关键阶段。

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指导下,编制《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轮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轮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合肥市土地利用战略,明确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合肥市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第二条合肥市行政区域内有关土地利用的各专项规划和行业用地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三条规划编制依据

1.法律依据

(1)《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年)

(9)《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年)

(10)《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004年)

2.技术标准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2)《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3-2010)

(3)《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0-2009)

(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

3.相关规划

(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

(2)《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3)《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4)《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

(5)《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6)《安徽省会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2007-2015年)》

(7)《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8)《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9)《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合肥发展的新要求,着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努力建设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充分发挥合肥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以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指导方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正确处理保护与保障、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切实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第五条规划编制原则

1.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坚持耕地“占一补一”。

2.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统筹安排各业、各类、各区域用地,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六条规划任务

1.落实安徽省下达合肥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项指标任务。

2.保障科学发展用地,促进节约和集约用地。

3.统筹安排各业、各类、各区域用地,保障科学发展用地,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4.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长,划定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并制定相应的管制规则。

5.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

6.确定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的范围、规模、布局和时序。

7.调控和指导各县(区)土地利用。

8.制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第七条规划范围

规划修编范围即合肥市行政管辖范围,即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总面积7055平方公里。

第八条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

2005年

规划目标年:

2020年

规划期限:

2006-2020年

规划近期:

2006-2010年

规划远期:

2011-2020年

第二章规划背景

第九条区域概况

合肥市“为皖之中、襟江带淮”,位于北纬31°30′-32°38′、东经116°41′-117°53′,地貌类型以岗地为主。

全市海拔多在10-80米之间,江淮分水岭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境。

主城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岗冲起伏,西部大蜀山海拔282米为市区最高点。

合肥市光、热、水资源比较丰富,矿产资源相对贫乏。

植被兼有南北特色,主要植被类型有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境内河流分属长江和淮河两大流域,江淮分水岭以南属长江流域,以北属淮河流域。

改革开放以来,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05年总人口50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GDP)87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5亿元,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为6.2:

44.8:

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7元。

第十条土地利用现状

2005年,合肥市土地总面积705518公顷。

其中,农用地55014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7.98%;建设用地11485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28%;其他土地405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4%。

农用地中,耕地3775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3.52%,主要在除中心城区以外的市域范围内均匀分布;园地22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2%;林地3453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89%;牧草地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1%;其他农用地13571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24%。

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878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45%;交通水利用地248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52%;其他建设用地22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2%。

城乡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25048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62788公顷。

其他土地中,水域347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92%;自然保留地57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2%。

第十一条土地利用特点

1.农用地集约化程度较高,土地垦殖率达53.51%,土地开发程度处于较高水平。

耕地质量较高,土地平整,水利设施配套,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2.城镇工矿用地扩展迅速,集聚效应明显。

1997-2005年,合肥市城镇工矿用地面积增加了8763公顷,增加幅度达53.81%,城镇工矿用地集聚效应逐步增强。

3.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2005年合肥市地均GDP达1247万元/平方公里,是安徽省平均水平(385万元/平方公里)的3.24倍,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

第十二条土地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1.土地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尖锐。

合肥市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大,城市扩展速度持续加快。

1997-2007年,合肥市建设用地共增加11358公顷,年均增加1136公顷。

由于城市功能定位需求,实现合肥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仍将需要大量的土地投入。

如何协调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耕地资源之间的关系,成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发展用地空间受到限制。

合肥市耕地保有量大,但人均耕地面积较少。

2005年,全市人均耕地面积1.24亩,低于同期安徽省人均耕地面积1.32亩的水平,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同时建设用地的扩张将不可避免地占用耕地。

3.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

城镇工矿用地比例偏小,农村居民点数量大、布局散、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超标,工业用地布局较为分散,容积率偏低,规划落后于形势发展。

4.土地利用统筹难度大。

土地利用的区域差异性与区域建设的重复性之间的矛盾,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各行各业对土地需求的刚性之间的矛盾,城镇快速发展与农村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导致了合肥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统筹各行业土地利用以及统筹城乡土地利用的任务艰巨。

第十三条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1.上一轮规划取得的主要成效

上一轮规划自批准实施以来,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的成效日益显现:

(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得以落实,实行了严格的用地管理制度,引导了建设项目合理选址、集中布局,促进了土地市场良性发展。

(2)树立了保护土地的意识,严格保护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3)有效保障了合肥市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及其他科学发展用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997-2005年,全市单位城镇工矿用地的固定资产投资由48.53万元/公顷上升到199.70万元/公顷,全市地均GDP产出由354.21万元/平方公里上升到1246.50万元/平方公里。

(4)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制度不断完善,公众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认知程度大幅提高,依法依规用地意识逐步增强。

2.上一轮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虽有效实施,但人地关系紧张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土地利用和管理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1)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与部分规划目标差距较大,加大了规划实施的难度。

宏观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势头估计不足,对作为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希望加快发展的迫切要求理解不到位;微观上,缺少对影响经济发展重大事件的发生以及所产生影响的预测,在争取国家支持方面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因此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偏小。

导致建设用地指标和城市用地规模控制指标与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差过大。

(2)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预期不足,规划调整与修改较多。

虽然在编制期间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但由于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一些重点项目没有安排预留用地(如部分高速公路、环巢湖旅游开发、垃圾处理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