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与提升执行力0606汇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91210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思维与提升执行力0606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创新思维与提升执行力0606汇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创新思维与提升执行力0606汇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创新思维与提升执行力0606汇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创新思维与提升执行力0606汇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思维与提升执行力0606汇总Word下载.docx

《创新思维与提升执行力0606汇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思维与提升执行力0606汇总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思维与提升执行力0606汇总Word下载.docx

23

4、分层原则:

24

5、共享原则:

6、杠杆原则:

四、提高能力24

(一)提高领导能力25

(二)提高自身技能26

(2006年5月)

根据这次十三陵电厂培训班的安排,由我与大家交流一下“创新思维与提升执行力”。

不能算讲课,只是谈一下我个人学习的心得体会。

“创新思维与提升执行力”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课题,目前社会上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出版的很多。

就单单说提升执行力,要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全面地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天能够完成的,因此,我想通过这次交流,使大家对创新思维与提升执行力能够有一个粗浅的了解和认知,能够为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借鉴国际国内成功的经验,在自身的实践中摸索出适合我们工作要求的更加有效的方法提供一些参考。

十三陵电厂近几年来不仅获得了国家电网公司“一流水力发电厂”的称号,而且连续数年获得北京市“首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上个月又被授予首都文明单位标兵“五连冠”奖杯,这不仅仅是你们厂的荣誉,也是华北电网公司的荣誉。

我对你们电厂还是比较了解和熟悉的,从建厂开始到投产运行,前后十几年,始终关注,与电厂的很多同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你们厂的职工素质是非常高的,在座的各位精英更是电厂发展的希望。

我相信你们厂会越来越好。

首先做一下本人简历介绍

在座的各位大多数人对我还是比较熟悉的,我自1983年3月至1992年4月在北京送变电公司工作。

从1985年起先后任工地主任、工程处主任、施工生产科科长等职务,在送变电施工生产一线工作了整整九年。

1992年4月到华北局电网工程处工作;

从1993年12月起在综合计划部工作,先后任综合计划部副处长、处长、副经理、经理等职务;

2003年2月至2005年9月任总经理工作部主任;

从2005年9月起任网公司副总经济师。

工作23年,一半时间在基层从事电力基本建设工作,一半时间在机关从事经营管理工作。

二十多年来的工作给我最大的感受是:

在基层施工生产一线的苦没有白吃,它给了我人生最宝贵的、一生享用不完的财富,它将鞭策我终生地努力学习和工作;

在机关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酸甜苦辣经验,它使我更深层次地认知社会,它让我在生活中不断地解读人生,不断地探索生命的意义。

言归正传。

今天利用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分六节讲六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节创造性思维;

第二节学习解放思想;

第三节执行与执行力;

第四节执行力问题;

第五节执行与战略;

第六节如何提升执行力。

第一节创造性思维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指理性认识的过程。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脑力(精神)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

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

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达于思维。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罔”即迷惑而无所得。

意思是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等于没有读书。

哲学家歌德也曾风趣地说: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

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背面的话。

”“纸背面的话”就是指思维,指要思要想,要多思多想。

这些至理名言深刻地揭示了思维与学习的辩证关系。

思维本身已经成为一门学科,叫思维科学。

我们平常涉及思维的说法很多,如社会思维、灵感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等等。

就拿发散思维一项来说,就包括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及多向思维。

发散思维含盖了横向发散、纵向发散、纵横发散、逆向发散、转化发散、综合发散、应用发散等等。

我们平常评价或夸赞一个人时,也经常提到:

这个人有战略思维头脑,那个人有辩证思维能力等等。

可见,思维是高级的东西。

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中,并且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

比尔盖茨说: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综观世界,每年社会都会以更快的速度、用更少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思维的关键点就是要变。

即使表面上看起来是固体或完全静止的物质,都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

如果你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物质的样本,会发现这些物质就在你的眼前不停地变化成另一种形式。

能量在不停地变化和转换,变化是无所不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变化本身才是正常的!

我们可能有过时的、自我束缚的想法、习惯、行为、态度、观点、观念和期望。

这些老旧的心理模式使我们深深陷于“贫乏”和“不足”中,因此,我们必须抛弃这些陈旧、消极的模式,转而采纳新的想法,才可能使我们能够实现理想和追求。

如果你想改变事物的结果,就必须改变其原因,而我们的思想是最根本的原因。

如果我们想改变成绩,就必须改变自己。

当我们改变了自己的思想,就改变了我们的成绩。

思维定式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二、什么是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就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以及生活方式的信念、价值观、自我意识、期望、态度、习惯、决定、观点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思维定式是我们用于解读我们的所见所闻和体验的过滤器。

思维定式决定了你的生活,并且造成与之完全符合的结果发生。

转变思维定式指的是从妨碍我们成功的思维定式,转变到能够鼓励我们、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思维方式上。

转变了思维定式后,你就面对着一场新的游戏和新的游戏规则。

你面对的游戏和游戏规则发生了改变,你的整个世界也就开始发生变化。

你开始释放出不同的能量,从而会吸引新的朋友,造成新的生活局面。

当你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时,你也改变了你的世界。

“人的思维一旦接受了新的观念,就绝不会再回到最初的状态。

”就像俗语说的: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实际上,思维定式创造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思维定式大部分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被父母、老师、社会、宗教和其他权威灌输的。

从很大意义上说,我们都是其他人习惯思维方式的产物。

我们的内心都隐藏着一些陈旧的观念,许多都是在小时候形成的,而且从来没有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帮助过我们,或者做出过贡献。

改变你的思想和观念,认识到过去并不代表未来,进行明智的思考和行动。

假设你正置身于茂密的丛林边缘,在你面前有一条破旧的老路穿过丛林,这条路很吸引人,因为沿着老路走似乎要比在丛林中开辟一条新路容易的多。

自然界的任何事情都倾向于接受阻碍最小的道路。

蜿蜒的小溪总是会绕过岩石,而不会从中间穿过。

古老的盘山路就是顺山势铺就的。

同样,我们更容易走那条老路,因为这条路的阻碍最小。

你目前的思维定式就像是这条老路。

你以前曾经走过这条路,而且这条路很可能是由你周围的人开辟的。

要想形成自己的新的思维定式,你必须冲入丛林,自己砍出一条新路。

开始时可能会比较困难,你必须破坏丛林的植被,并且抵制往返回老路的诱惑,坚持走新的道路。

如果你坚持只从新路通行,新路走起来就会更加轻松,路况将更加清晰,每次走的时候,你所遇到的阻力都会减少。

这条道路将会带你走向你真正想要去的地方,而不是大家以前都去过的地方。

要改变我们的生活,必须开辟出新的道路。

2006年5月30日《健康报》登载了题为“烟草杀人,触目惊心”的文章,但是就在5月31日的“世界无烟日”又有多少中国人拿此当回事呢,依然我行我素,烟照抽不误。

在“烟草杀人,触目惊心”这篇文章中写到:

“我国是世界上男医生吸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我国男性吸烟者中,高学历者所占比例较高,其中,医生和教师的吸烟率达50%以上。

”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

国人在追捧创造“基尼斯记录”,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已经有多少“基尼斯记录”等待追认啊。

坚决使你的思想不走上消极、因循守旧的老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积极的新思想。

尽量使你的新思维明确、有力、深刻、积极。

利用情感、信仰、信念和决心的力量巩固你的新路。

真正会把握自己生活的人总是留心观察自己的旧思想对自己产生限制的方面,并且总是愿意采取必要措施,用新的思想替代旧的思想。

我们创造自己的思维定式,但是,有时候我们的思维定式也会“创造”我们。

思维定式是非常顽固的,那么,人们什么时候才能从主观上改变思维定式呢?

当一个人被诊断患有晚期癌症后,他会极大地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式。

开始研究癌症的病因以及可能的治疗方法,并且决定采用全新的思维定式,包括戒烟、戒酒、吃素等,积极地告诫自己能够战胜病魔。

他开始阅读并倾听一些为他的新观点、新决定提供支持的积极观点,他坚持把自己想象成非常健康的人。

要想改变自己的未来,必须有准备、也有能力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式。

三、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产生新思想的思维活动。

它能突破常规和传统,不拘于既有的结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

具有开放性、开拓性、灵活性、独特性、有效性和非常规性等基本特点。

在创造性思维中,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渊博的科学知识等智力因素,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独立自主的创造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起着重要作用。

你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在不断更新。

你现在甚至在肉体上都不是一年前的你了。

你可以回到你的老家或是你的家乡,但是它们不可能再同以前一样,你也不可能同以前一样,你同它们的关系也不可能同以前一样了。

事实上,我们所了解的整个世界就在我们了解它的时候已经发生了变化!

有所思,必有所获。

拥有最多知识和信息的人也不一定是最有力量或最成功的人。

信息不是力量。

信息只不过是无序的数据。

知识也只不过是经过组织的信息。

信息和知识都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力量或真正的成功。

为了在当今世界中取得成功,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信息或知识。

我们更需要智慧。

智慧才是真正的力量!

智慧的定义是“有组织的、有序的、符合普遍性原则和法则的信息和知识”。

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我们的成功确实依赖于我们思想的质量、频率和强度。

我们所说的创新思维,就是指的创造性思维。

一个人要随着时光的推移、社会的进步永不停步地创新思维。

第二节学习解放思想

一、什么是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

要使我们的思想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就必须不断地克服陈旧的思想,在实践中获得新的认识。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

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

过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了,并不能保证现在就一定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了,也不会必然保证将来就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思想是人生旅途上的领航员,刘振亚总经理在多次会议上讲到: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

先哲们说:

“同是一件事,想开了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

”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从思想自己做起,自己是命运的主人,只有对自己满意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旅途。

改变你的想法,就可以改变你的人生,也就意味着改变你生命中的优先次序、理想、兴趣及做事的方法。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企业精神是“努力超越,追求卓越”。

超越,就是发挥自己的长处和热情,承认并改进自己的弱点,超过、超出前辈。

卓越,就是要向自己的能力挑战,是使自己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二、什么是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就是要打破传统和过时的观念,就是与时俱进。

只要你愿意重新诠释过往的经验,整个人生就会有革命性的改变。

改变了观念,你一生的每一个层面都可能跟着改变。

在我们拥有的时候,总是害怕失去,但也许因为失去,我们才能够不再划地自限,反而拥有更多美丽的经验。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下面;

如果你一直向下看,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上面。

如果一直觉得自己在后面,那么你肯定是一直在向前看;

如果一直觉得自己在前面,那么你肯定是一直在向后看。

思想观念是个总开关,观念决定了思想、决定了行动、决定了效果。

在思想观念上,是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差距。

当我们下楼时,常常假设每一阶的高度是一样的,所以很多人根本不低头看路。

但如果最后两阶的高度不一样,就要摔得四脚朝天了。

我们不可能在爬楼梯时仔细衡量每一阶的高度,但在做事时却不能假设凡事如常,自限于原来的框架,以为以前这样都不会有问题,以后就必当如此。

因为,这让人忽略了许多事情有更多不同的选择,有更好的发展。

要克服墨守成规、自我设限的困扰,可以尝试用各种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界定、解释问题。

要勇于尝试改变旧有的思维模式,摒弃原始的、落后的、重复性的、效率低下的、“救火”式的工作方式,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不是我们过去错了,而是环境变了,我们已经走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

第三节执行与执行力

一、什么是执行

执行:

实施;

实行(政策、法律、计划、命令、判决中规定的事项),把政策法令或计划等付诸实施。

实施也即实行:

用行动来实现(使成为事实)。

在经济管理学科上的“执行”一词主要是从英文翻译、引进的概念。

狭义的解释其含义指完成计划;

相对广义和宽泛的解释其含义是指完成某项困难的事情或者是变革,凡是事情都可以“执行”。

甚至在众多的情况下,制定计划、战略规划等都是执行的对象。

执行是一种意识。

每时每刻都要想着“执行”,如果没有强烈的执行意识,那么随后诸多的执行体系、执行力文化等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执行是一种科学。

提升组织执行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并完善“系统、体系、结构、制度”等核心基础。

执行是一种意志。

无论是领导层,还是普通员工,都必须坚定决心,以实际行动来实践设定的目标、标准。

这一切都需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持续,不能有丝毫松懈和懈怠。

执行是一种文化。

组织里的多数人都认为执行力是评判一个人的重要指标,每个人都习惯于评判自己的执行力,努力提升自己和团队的执行力,以执行为荣,“执行力”随着日久天长的磨砺,逐步转换为组织成员的本能、习惯,组织的执行力文化就构筑起来了。

为了更好地理解执行的含义和要求,必须记住三个要点:

执行是战略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

执行是领导者的一项主要工作;

执行是一个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元素。

这三个要点说出了执行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来看看热门的CEO话题。

CEO国内译为“首席执行官”,由这个推论,国外企业将最高行政长官定义为主要的执行官员,可见最高长官也是执行层面的,而不只是负责制定战略。

CEO这一风光无限、薪酬最高的职位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其最大、最无可替代的定位就是“执行”。

如果不能完成执行任务,首先下课的就是CEO。

仅2000年这一年,财富500强的前200名公司中就有40家的CEO被解雇或被迫辞职。

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CEO下课已屡见不鲜。

国外负责寻找高级管理人员的猎头公司经常接到的电话是:

“帮我找一个能执行的家伙。

”可见执行在企业中是多么的关键和重要。

前面讲了执行是一种意识、一种科学、一种意志、一种文化。

而终极意义上的“执行”是“行动”,是“动作”,它几乎涉及了所有的人与事,涵盖范围极广。

执行,贯穿了组织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行为。

执行力是行动出来的,不是想出来和说出来的。

所以说行动就是智慧,行动就是力量,行动就是机会。

二、什么是执行力

执行力就是指执行能力。

我们说的力一般主要是指能力:

是指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

分一般能力(基本能力)和特殊能力。

力还含有力度、作用的意思。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

执行力是从基层员工到总裁都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与素质,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当你是一名基层员工时,执行力是你工作与提升的基础;

当你成长为一名高级经理时,执行力是你团队发展的保障;

当你成为总裁时,执行力决定了你的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赢得竞争优势。

执行力强与不强,可以借用乒乓球的“快、准、狠”三个关键要素来概括。

快——企业竞争速度是前提,我们无需为了其实不存在的完美而贻误了战机,往往只要有80%以上的把握,我们就应迅速实施。

在很多情况下,延误完成就是没有完成。

快就是要有效率。

准——执行也需要密切贴合公司的战略目标、部门的重点方向、公司的流程制度等。

与企业战略目标不相符的事没有必要去做,做了也属于严重的浪费。

准就是要求方法得当,措施有力。

狠——执行要追求卓越、追求最好、追求更好。

狠就是要有决心、有毅力,勇往直前。

缺乏执行的领导会导致效能降低,如何突破这一障碍?

强化执行力!

打造领导力!

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

“一位领导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

”执行力是否到位,既反映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反映出领导的角色定位,领导的角色不仅仅是制定战略和下达命令,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执行力。

执行力对企业如此重要,以至2003年全美企业领导协会将“执行力”评为领导必须提高的技能之一。

第四节执行力问题

很多企业都有相当完善的流程和制度,但常常被束之高阁,只是流于文字形式或者只是应付检查。

如国内很多企业IS9000的流程(而且还在不断地升级),真正严格执行的可能不多。

为什么不执行?

一些企业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图改善执行,但却又常常“水土不服”。

我们常常以“中国特色”来解释这些现象,回避这些问题,总是对自己太宽容,太容易原谅自己。

一、执行力薄弱问题

执行力的缺乏是当今企业的通病。

目前,企业的现实是中间管理层经常是执行力薄弱(更贴近在座的各位)。

1、尺度:

企业的决策方案在执行的过程中,标准渐渐降低,甚至完全走样,越到后面离原定的标准越远(我崇尚体育比赛的公正,不管对谁、不管在哪里比赛,尺度都是一致的)。

2、速度:

企业的计划在执行的过程中,经常延误,有些工作甚至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计划的执行速度(缺乏时效性,往往该快的不快。

赶飞机的例子)。

3、力度:

企业制定的一些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力度越来越小,许多工作做的虎头蛇尾,没有成效(而且力度不一致,经常因人、因事而产生变化)。

如国有企业“摸家底工作”、“不良资产清理工作”等等,我看是“年年摸,年年摸不清;

年年清,年年清不清;

”也就是说摸不着就不往下摸了,清不动就不往下清了。

可见我们的执行力是多么的薄弱。

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来说,也许最应该提的两个字就是“到位”。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从来不缺乏聪明人,也从来不缺乏能够做大事的人,但是中国缺乏那种能够将事情踏踏实实地做到位的人。

也许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也许是由于教育的原因,中国人一向对于国家的大事比较关心,而往往对自己身边那些擦擦桌子、扫扫地之类的小事不屑一顾(北京众多的出租车司机就是典型他们与乘客大多谈论的话题都是国家级的大事)。

即使不幸被分配去做擦桌子、扫地之类的小事,必然也是做得马马虎虎差不多就马上收手,随后就整天幻想自己将来如何出人头地,而不愿再在自己眼前的工作上多动脑子,不去琢磨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桌子擦干净,把地扫干净,因为在中国人的思想里大事和小事是分得一清二楚的。

中国人痛恨做小事,这样的结果就是大家做事的时候都嫌麻烦。

而且这种不良的习气总是像瘟疫一样不断地传染给那些曾经试图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的新人(我们也经常听到有人说;

“差不多得了,别事妈是的”)。

其实,很多中国人不知道对小事藐视,做小事做不到位,同样也会影响到做大事。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小事做不好,做不到位就意味着一种责任感的严重缺失,更重要的是世间万物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很难说究竟什么事大什么事小。

是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太高又太低了,我们总是要求自己去做大事去干大事业,但是我们做事的时候又总是差不多就行了,总是马马虎虎能够过关就行了。

这种错误的观念和想法害了太多的人,也害了太多的企业。

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我们应当“做人做到位”;

作为企业的人,我们应当“办事办到位”;

作为社会交往中的人,我们应当“说话说到位”;

作为企业的经理人,我们应当“管理管到位”。

台湾政治大学企管所教授司徒达贤,最近将执行力薄弱问题归结为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上级未能对执行单位或各级人员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

或不同的上级,对同一执行者的要求与期望,不尽相同甚至互相矛盾。

使执行者在执行任务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无所适从,或步调不能连贯一致。

如果执行单位或执行人员本身整合能力够强,尚可主动整合各方的目标要求,否则势必事倍功半。

甚至可能因担心动辄得咎,而不敢主动采取行动。

第二,执行成果未能与执行者个人的考核、奖惩,升迁等密切结合。

为组织目标或上级交办任务而努力者,若未能得到实质的肯定,则大部分人难免会降低贡献水准,或不做不错,以期明哲保身。

大家印象中的“公家机关”,即是最具体的例子。

其实,有不少民营企业,当规模大到老板无法亲自检核同仁的工作表现时,就很快出现“公家机关”的现象。

因为大家觉得既然老板看不到,又无制度可明赏罚,何必为“公家的事”付出那么多心力?

第三,组织未能适度分权或权责划分不明确,使得各级人员难以勇于任事。

所谓组织执行力的核心观念,即是“让组织上下都动起来”。

如果上级人员不能或不愿分权,或虽有分层负责办法,但仍然事事干预各级同仁的决策过程,则必然养成大家事事请示,不愿自行研判与决策的习惯,久之自然形成“推一步,走一步”的结果。

在这种组织中,执行力如何能提高?

第四,各级人员的能力不足以担当较重要的决策,因而产生上忙下闲的现象,组织上下当然也无法“动起来”。

而同仁能力不足,与前述之未能适度分权,互为因果。

部属或各级人员能力不足,上级固然难以将权责下授;

另一方面,前者长期未有独当一面的机会,其能力也不可能快速成长。

而组织内部缺乏良好的人员培训机制,以及各级管理人员缺乏能力对其部属进行在职训练,也是造成同仁能力成长停滞的重要原因。

二、“人治”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治”的影响远甚于“法治”。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清楚、生动地表明了中国人对制度的不尊重与蔑视。

这必然对中国组织的执行力构成巨大的挑战。

“法治”使组织具备强大的执行力,而“人治”则削弱组织的执行力。

有太多的管理者在现有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开口子、搞特殊。

很多组织的管理者与古代的帝王一样,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制度最大的蔑视者和不遵守者,他们是“法治”最大的阻碍之一。

其实,很多事情都体现了是“法治”还是“人治”的问题,但是由于人们并未形成“法治”的思维习惯,所以对此并不敏感。

例如:

关于奥运会冠军刘翔被华东师范大学推荐为免试直升研究生硕博连读的消息。

问题的核心是在名人面前,既定的规则是否就失效了?

(俗语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国家的发展中,在各个组织中,在经理、员工中,如何建立起“法治”理念,实践“法治”精神,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巨大挑战。

三、面子文化的影响

我们再来解构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面子文化”,它是“实事求是”的最大敌人,不是技术上不能“实事求是”,而是人们几千年来一直都不愿“实事求是”。

正是它的顽固存在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所谓“面子”是指“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而获得的社会地位和声望”。

中国绝大多数人都“好面子”,无论阶层高低,“面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中国人的行为习惯中,具备强大、持久的延续惯性。

中国绝大多数组织中的绝大多数议案在“面子”的干扰下就轻松地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