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91158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8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Word下载.docx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Word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Word下载.docx

5.甲乙二人做生意均失败。

甲认为,生意失败是天命所致,我应顺应天命,另谋其他出路;

乙认为,事在人为,经验不足可以历练积累,遂重新创业。

由此可见(A)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自发的世界观阻碍事业成功

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②错误,不能说自发的世界观就是错误的、阻碍成功的。

题目中没有提到哲学,甲和乙并没有直接运用哲学,所以④不选。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A.辩证法的关系问题B.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7.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了一个箭射不到靶上的理论,即箭要射到靶上,必先经过路程的一半;

然后又要经过剩下一半路程的一半,以此类推,箭永远有一半的路程要走,所以它永远也射不到靶上。

此理论虽然荒谬,但几千年来却无人给出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

该理论主要揭示出(C)

A.思维和存在之间具有同一性B.唯心主义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合理性

C.思维和存在之间具有矛盾性D.形而上学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合理性

箭射不到靶上只是发生在人的思维中,是人的思维产生了理解运动现象的困惑,并非真实发生的。

这表明主观思维和客观存在之间是有矛盾的,思维和存在是在矛盾中实现统一的。

8.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9.牛顿经典力学对近代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使近代唯物主义呈现出很大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下列哲学观点能够体现这种特征的有(D)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②没有偶然性,一切都是必然的

③人体就是一架机器④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②和③的表述体现了机械论的特征,①是朴素唯物主义,④是唯心论。

10.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

“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

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

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

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

”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D)

①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可知论④不可知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休谟的观点把感觉看成是第一性的,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他进一步怀疑客观世界的存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是不可知论。

11.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进。

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______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C)

A.世界观和方法论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思维和存在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2.启蒙哲学引导和塑造了现代精神,开启了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化的大门。

经过几百年发展,现代性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后现代哲学应运而生,它全面反思和批判人类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弊端,并对启蒙哲学发起了猛烈攻击。

这表明(A)

①哲学对社会弊端有批判功能②哲学可以引导和塑造时代精神

③时代的变化推动哲学的变化  ④哲学分歧皆是对社会斗争的反映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④不正确。

哲学是一种上层建筑,会反映经济基础领域的斗争,但不能说哲学的分歧都是对社会斗争的反映。

1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之所以不能把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关键在于其不能提出(D)

A.科学的自然观B.科学的社会观C.科学的历史观D.科学的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在于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形而上学之所以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就在于它不能提出科学的实践观。

14.恩格斯说:

“以往的社会主义固然批判过现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后果,但是它不能说明这个生产方式,因而也就不能对付这个生产方式;

它只能简单地把它当作坏的东西抛弃掉。

”可见,以往的社会主义没能实现(B)

A.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B.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D.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B解析:

以往的社会主义只能批判资本主义,但不能科学说明资本主义,可见以往的社会主义思想缺少科学性,没能把革命性与科学性结合起来。

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

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A)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全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将哲学发展推向更高阶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

16.简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7.辨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二者的分歧就是围绕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这一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它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8.材料一对于那些不研究哲学而高谈哲学的人,黑格尔说他们就像某些动物,虽然听见了音乐中的一切音调,但音调的一致性与和谐性却没有透进它们的头脑。

材料二在黑格尔看来,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它不是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降临的时候才悄然起飞。

结合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两个比喻的理解。

黑格尔重在阐发哲学的理论性和系统性。

动物能听到的只是“音调”,而不是“音乐”,因为它不理解音调中的“一致性与和谐性”,人人都有“世界观”,但不是人人都懂“哲学”,因为他的世界观缺乏“理论性与系统性”。

而要达到世界观的理论化、系统化,需要艰苦学习,黑格尔批评了那种不进行艰苦学习而高谈哲学的人。

第二个比喻,黑格尔重在阐发哲学是一种反思性的活动,“反思”即是对具体知识的“再思”。

密涅瓦的猫头鹰在薄暮降临的时候才悄然起飞,此时它已经观察到了白天所发生的一切,比喻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二单元参考答案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B)

A.万事万物的总和B.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C.从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D.从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是一个抽象概念,是对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共有属性的最高抽象和概括。

2.《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这一观点是(B)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慧能的这一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把运动的主体看成是心,是精神,脱离了运动的物质主体。

3.寓言“刻舟求剑”的哲学寓意有(C)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②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离开物质谈运动是荒谬的④离开运动谈物质是荒谬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万有引力规律使得物体在脱离支撑以后会普遍下落,但人可以造出各种飞行器向上运动。

这说明(A)

A.人们能自觉地创造条件,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方式

B.人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或创造规律

C.改造规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个重要体现D.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物体向上飞并没有改变规律,恰恰是创造条件,利用规律,改变了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

5.越南流行一句谚语:

“顺水行舟一人易,逆水划船十人难。

”下列的格言、警句体现了相同道理的有(A)

①不懂庄稼脾气,枉费一年力气②劈柴不识纹,累死劈柴人

③过了芒种,不可强种④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④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6.从植物成熟的周期,到太阳周而复始的轮回;

从对季节更替的全程关注,到对播种与收获的适时测度·

·

我们的先祖探索着自然运行的规律,并以此为指导安排农事和生活,也创造了春节与年的文化。

上述材料体现了(D)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②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发展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④

7.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B)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相似的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杜甫诗句表明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具有主观性。

8.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D)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D.要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这句话表明人的精神不是被动的,而是能动的,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9.老师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小论文。

在学生上交的作业中,有的讨论传统饮食,有的讨论传统服饰,有的研究古典诗歌,有的研究书法艺术。

这表明(D)

A.意识有目的性B.意识有计划性C.意识有主动创造性D.意识有自觉选择性

学生选择不同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写作,体现了意识反映事物的自觉选择性。

10.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解放思想是推动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解放思想的根本任务是要(A)

A.达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B.发挥意识能动认识世界的作用

C.摆脱各种束缚,获得自由 D.发挥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解放思想的最终目的是要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使思想能够和变化着的实际相符合。

11.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

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

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应该这样理解(C)

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造  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

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艺术属于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故选C。

A、B、D错误。

12.同学之间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展开讨论。

一位同学认为,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

另一位同学就此提出反对意见,宇宙中是否存在地外文明就一直不能得到实践的检验。

第二位同学的观点(C)

A.正确地看到了实践标准的局限性B.正确地看到了实践所不能检验的问题

C.没有理解实践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D.没有理解实践标准与其他标准是结合在一起的

“宇宙中是否存在地外文明就一直不能得到实践的检验”并不能否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随着实践的发展,各种理论都会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这是实践检验真理的绝对性;

但实践又是在具体历史条件下开展的,不可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检验所有的理论,这是实践检验真理的相对性。

13.排球比赛中经常出现一些边界球,人们凭视觉观察很难判定这些球是在界内还是界外,需要通过高速摄像机回放才能准确判定其位置。

这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认识受到具体时空条件的限制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速度太快,看不清楚,表明人对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时空条件的限制。

14.“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

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

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屋室,采草以和方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

”东汉思想家王充批评的这种人(D)

A.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见到了草却不知入药,见到了木却不知做屋,说明没有让认识服务于实践,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5.自1998年至今,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情况,我国的货币政策经历了从“稳健”到“从紧”再到“适度宽松”的变化过程。

从认识论上看,这一过程体现了(C)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认识是变化发展的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③

16.辨析: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尽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但当一个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时,他就获得了真理,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因此真理是绝对的。

(2)但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如果超出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断向前发展。

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

(3)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在真理观上我们既要反对夸大真理绝对性的形而上学观点,又要反对夸大其相对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17.哥本哈根会议涉及各国从高碳排放的工业文明向低碳消耗的生态文明的革命性转型,世界必然走向低碳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

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趋势。

我国W市提前洞察了这一趋势,在发展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引下,率先布局,结合自身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新能源、改进电力技术、创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分析W市是如何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的?

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某市提前洞察了发展低碳经济这一必然趋势,率先布局。

正确意识对改造世界有促进作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某市在发展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引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某市把握必然趋势,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自身特点采取措施,发展低碳经济,取得硕果。

18.2008年下半年,由于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更加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请运用实践和认识关系原理,分析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经济工作的关系。

(1)实践决定认识。

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会不断扩展、深化和向前推移。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升华。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观念的创新,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指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全局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判断中,能够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的是(A)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动即是静,静即是动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了在发展中达到主客观统一的思想,既有唯物论的观点,也有辩证法的思想。

2.下列违背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是(C)

A.牵一发而动全身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头痛医头,脚痛医脚D.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忽视了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孤立地看问题。

3.我国于2006年9月7日发布了《中国环境经济核算2004》绿皮书,这是我国首次发布环境污染经济核算,绿色GDP再次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与传统GDP相比,绿色GDP更加注重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效益的(A)

A.整体性B.因果性C.规律性D.前进性

绿色GDP不仅核算国内生产总值,还要考察经济发展的代价是什么,因此它更能反映经济发展的整体效果。

4.推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应本着统筹协调、互惠互利、突出重点、重视起步的原则。

这个原则体现了(B)

①普遍联系的观点②抓主要矛盾的观点③重视量的积累④规律具有客观性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④没有明确体现。

5.唯物辩证法认为,(B)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A.物质世界的客观性B.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C.物质世界的无限性D.物质世界的相互替代

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事物才会发展变化。

6.在改革开放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人将一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图完整地呈现于世人面前:

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再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变化体现了(C)

①实践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源②主观与客观在发展中达到统一

③认识是不断发展的④整体在部分的联系中存在

①错误,事物发展的根源在于自身的内部矛盾,实践对事物发展起推动或阻碍的作用。

7.红色给人奔放、热烈、让人惊醒的感觉,但红色在不同的领域又具有不同的含义。

以红灯为例:

在交通信号灯中,红灯亮示意停止;

在饮水机上,红灯亮表示加热;

在举重赛场上,红灯亮表示举重失败,等等。

这里体现的哲学道理有(A)

①立场不同制约着意识能否正确反映事物②事物的含义要在具体的联系中体现出来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④人创造的联系不具有客观性

A.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①错误,这里没有人的立场问题;

④错误,人创造的联系也具有客观性。

8.酒与污水定律是指:

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

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该定律体现的哲学原理是(A)

①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9.20世纪90年代,在某省打工的农民工月收入是800多元,如今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也只不过1000多元,而该省的经济却在飞速发展。

我国财富合理分配的趋势不可逆转,从哲学角度看,必须使(C)

A.要素在数量上得到调整B.实践得到真理性认识的检验

C.系统结构得到优化D.生产关系得到经济基础的承载

10.在奥运会男子4×

100米接力预赛中,实力强劲的美国队因第三名运动员和第四名运动员交接棒出现失误,而丧失领先优势,未能进入决赛。

从哲学上看,这主要体现了(A)

①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②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③新事物在成长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④外因对事物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③④与题干无关,没有体现出来。

11.有专家指出,由于气候具有地域性特征,全球变暖在局部范围内利大于弊是可能的,但从全球角度而言则无疑是弊大于利。

一位乌克兰气象学家曾指出,全球气候变暖目前对乌克兰的影响就是利大于弊。

由此体现的相关哲学道理是(B)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②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③办事情应抓住主要矛盾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③没有体现出来。

12.恩格斯批评费尔巴哈对待黑格尔哲学的态度是,把洗澡盆里的脏水和孩子一起倒掉了。

可见,费尔巴哈对待黑格尔哲学的态度违背了(D)

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

费尔巴哈对待黑格尔哲学的态度违背了辩证的否定观,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同时,没有正确看到辩证思想的合理性,犯了“全盘”否定的错误。

13.我们之所以反对彻底抛弃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是因为这种观点(A)

①使事物发展失去了基础和平台②不能解释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真实过程

③不能看到事物发展是连续性和断裂性的统一④没有看到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与④无关。

14.“囧”、“槑”等字,虽然在网络上的意思与其原意毫不相干,但因为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