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DS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90971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57 大小:16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SDS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7页
MSDS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7页
MSDS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7页
MSDS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7页
MSDS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SDS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

《MSDS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SDS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2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SDS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

不稳定

避免条件

稳定

聚合危险性

可能存在

不存在

禁忌物

强氧化剂、卤素

燃烧(分解)产物

健康危害数据

侵入途径

吸入

皮肤

急性毒性

LD50

LC50

健康危害(急性和慢性)

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

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泄漏紧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运注意事项

易燃压缩气体。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氧化剂等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混运。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美国TVL-TWAACGIH窒息性气体

工程控制

密闭系统,通风,防爆电器与照明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眼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表2-2乙炔

物质名称乙炔

-83.8℃

0.62

4053(16.8℃)

-81.8℃

0.91

溶于丙酮、氯仿、苯,微溶于乙醇、水

无色气体,略具烃类特有的臭味

2.8%—81.0%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明火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受热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无资料

健康危害

具有弱麻醉作用

吸入高浓度乙炔,可导致急性中毒,引起头痛、恶心、呕吐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

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其开关设在仓外。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验收时要注意品名。

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未制定标准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其他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进入储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表2-3轻柴油

轻柴油

180~410(约)

0.8~0.9

-35~20

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等

稍有粘性的浅黄至棕色液体

≥65

爆炸极限(V%)

1.5~4.5%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1211灭火剂、砂土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时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皮肤接触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

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或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飞,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未制订标准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带防毒面具

穿工作服

戴防护手套

必要时戴安全防护眼镜

工作后,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表2-4一氧化碳

物质名称一氧化碳

-191.4

0.79

-199.1

0.97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

-50

12.5~74.2

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强氧化剂、碱类

二氧化碳

2069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

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

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

易燃有毒的压缩气体。

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中国MAC(mg/m3)30

前苏联MAC(mg/m3)20

美国TVL-TWAOSHA50ppm,57mg/m3;

ACGIH25ppm,29mg/m3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生产生活用气必须分路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一般不需要,高浓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避免高浓度吸人。

一氧化碳

标识

中文名

分子式

CO

主要组成与性状

相对分子量

28.01

化学类别

非金属氧化物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主要用途

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

毒性及健康危害

吸入。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

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边,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

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急救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

闪点(℃)﹤-50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

引燃温度(℃)610

爆炸下限(%)12。

5

爆炸上限(%)74。

2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构筑围堤或挖抗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也可能用管路导至炉中、地焚之。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表2-5甲烷

甲烷

-161.5

0.42(-164℃)

53.32(-168.8℃)

-182.5

0.55

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188

爆炸上限(%)15

爆炸下限(%)5.3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强氧化剂,氟、氯

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

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

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

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尽可能切断泄滑源。

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

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等分开存放。

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

前苏联MAC(mg/m3)300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表2-6甲醇

甲醇

64.8

13.33(21.2℃)

-97.8

1.11

溶于水、醇,醚等多种有机溶剂

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11

爆炸极限(%)

5.5%~44.0%

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能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酸类、酸酐、强氧化剂、碱金属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

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

可致代谢性酸中毒。

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刺激症状);

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疼、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

神经衰弱中和症,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

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亚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型空间。

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

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

存储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

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累。

前苏联MAC(mg/m3)5

美国TLV-STELACGIH328mg/m3(经皮)

密闭操作。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可能接触其蒸汽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戴橡胶手套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

甲醇

甲醇;

木酒精

CH3OH

32.04

主要组成

性状

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体。

主要用于制甲醛、香精、染料、医药、火药、防冻剂

毒性及健康

危害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

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

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

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

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剌激,视力减退等。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燃爆特性

与消防

闪点(℃)11

最小点火能(MJ)0.215

引燃温度(℃)385

爆炸下限(%)5.5

爆炸上限(%)44。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拨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构筑围堤或挖抗收容。

表2-7甲醛

甲醛

-19.4

0.82

13.33(-57.3℃)

-92

1.07

易溶于水,乙醇等多种有机溶剂

无色,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气体,商品为其水溶液。

50

7.0%~73.0%

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水喷射溢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

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