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复习题及答案 加强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9065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4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复习题及答案 加强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传染病复习题及答案 加强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传染病复习题及答案 加强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传染病复习题及答案 加强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传染病复习题及答案 加强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病复习题及答案 加强版.docx

《传染病复习题及答案 加强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复习题及答案 加强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染病复习题及答案 加强版.docx

传染病复习题及答案加强版

传染病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潜伏期:

2.再燃:

3.复发:

4.隐性感染:

5.肝性脑病:

6.血清转换:

7.马鞍热:

8.伤寒小结:

9.肥达反应10.干性霍乱。

11.口腔麻疹黏膜斑(Koplik’sspot)12.赫氏反应:

13.带虫免疫:

14.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15.HFRS:

肾综合征出血热。

16.AIDS: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证

二.填空题

1.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引起的,包括微生物,寄生虫。

3.间歇热指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常温之下,见于疟疾、败血症等,又称败血症型热。

5.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称为感染性疾病,有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才称为传染病。

6.预防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7.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8.慢性肝炎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9.急性肝炎可分为2个类型黄疸型,无黄疸型。

10.重型肝炎可分为3个类型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

11.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传染性的最直接、特异和敏感的指标是HBVDNA。

12.在我国最常见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是1b型。

13.各型肝炎的基本病理改变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间质增生和肝细胞再生。

14.肾热的五期经过: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15.肾热皮肤充血潮红见于颜面,颈,胸部。

16.重型水痘可以并发水痘脑炎,肺炎,肝炎和心肌炎。

17.流行性腮腺炎可并发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

18.肾热少尿期的主要表现尿毒症,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

严重者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

19.肾热治疗的原则:

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即“三早一就”治疗的原则。

20.肾热少尿期的治疗原则:

“稳促导透”,即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和透析治疗。

21.乙型脑炎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22.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然性疾病。

主要传染源是猪。

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

主要传播媒介是三带喙库蚊。

感染后免疫力维持较持久。

23.乙型脑炎的预防以灭蚊,防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24.HIV感染后使人体CD4+T细胞的受损的方式及表现有①病毒直接损伤②非感染的CD4+细胞受累③HIV感染干细胞④免疫损伤。

25.艾滋滋病患者常见临床表现的受累系统和器官通常是①肺部②胃肠系统③神经系统④皮肤黏膜⑤眼部。

26.目前HIV治疗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三大类药①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②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③蛋白酶抑制剂(PI)。

27.伤寒的临床特征包括:

①持续发热;②相对缓脉;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④玫瑰疹;⑤肝脾肿大;⑥白细胞减少。

28.能培养分离到伤寒杆菌的标本可来自:

①血液;②骨髓;③粪便;④尿液;⑤玫瑰疹。

29.霍乱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霍乱肠毒素引起的分泌性腹泻。

30.病人,带菌者是霍乱的主要传染源,在霍乱的传播中,以水的作用最为突出。

31.霍乱的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32.霍乱的治疗原则为严格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和对症治疗。

33.对霍乱病人应隔离治疗,直至症状消失后6天,并隔日粪便培养一次,连续

3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对接触者应严密检疫5天。

34.霍乱的预防,三管一灭即:

管理饮水,食物,粪便和灭蝇。

35.志贺菌进入人体能否发病取决于细菌数量,致病力和人体抵抗力。

痢疾志贺菌毒力最强。

36.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

37.流脑的潜伏期为1-10天,一般为2-3天。

38.暴发败血症休克型流脑的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

39.确诊流脑的依据是血液、脑脊液或其它未污染的体液中分离到奈瑟葡萄球菌。

40.密切接触流脑者医学观察7天。

三、选择题

1.关于病原体在传染过程中的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在同一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力成正比

B.在同一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潜伏期成正比

C.病原体的毒力与致病力成正比

D.病原体的侵袭力与致病力成正比

E.在不同传染病中,能引起疾病发生的最低病原体数量相差很大

2.急性乙型肝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指标是,

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E.抗HBc

3.急性乙型肝炎窗口期可检出的血清标记物是

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c

E.HBV-DNA

4.下列哪一项不是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A.输血或血制品的途径

B.粪-口途径

C.注射途径

D.母婴传播

E.密切接触

5.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属于

A、志贺菌属

B、沙门菌属

C、弧菌属

D、弯曲菌属

E、螺旋菌属

6.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变部位位于

A、回肠末端

B、乙状结肠与直肠

C、升结肠

D、降结肠

E、累及整个肠道

7.目前菌痢的病原治疗首选

A、氯霉素

B、四环素

C、磺胺药

D、氟喹诺酮类

E、呋喃唑酮

8.传染的含义是:

A.病原体侵入人体的结果

B.传染亦称传染过程,是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C.病原体、人体及环境因素的综合

D.病原体借助于传播媒介作用于人体

E.宿主与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9.构成传染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因素是: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微生物、媒介、宿主

C.病原体、环境、宿主

D.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处的环境

E.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性定位

10.下列传染过程,哪种出现率最多?

A.隐性感染

B.潜在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

11.可作为传染病早期诊断标志之一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G

B.IgM

C.IgA

D.IgE

E.IgD

12.检疫期限根据:

A.传染期

B.带菌期

C.潜伏期

D.排菌期

E.恢复期

13.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发病原理是:

A.感染病毒的数量多

B.感染病毒的毒力强

C.机体免疫麻痹

D.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

E.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14.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A.广泛性肝细胞水肿及嗜酸性变性

B.肝细胞呈点状或小灶性坏死

C.肝小叶呈广泛的坏死及形成再生结节

D.肝组织广泛坏死及淤胆,未见再生

E.肝细胞呈碎屑叶坏死及肝小叶被纤维组织分割

15.淤胆型肝炎引起黄疸的根本原因是:

A.肝细胞摄取胆红素障碍

B.肝细胞结合胆红素障碍

C.胆汁排泄障碍

D.肝细胞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功能低下

E.肝内胆道畸形

16.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有参考价值的化验检查是:

A.GPT上升

B.GOT升高

C.γ-GT升高

D.AKP升高

E.γ-球蛋白升高

17.下列项目中对急性重症肝炎诊断价值最小的是:

A.SGPT>500单位

B.肝性脑病

C.深度黄疸

D.肝脏迅速缩小

E.腹水、鼓肠

18.能引起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重要传染源是:

A.伤寒极期病人

B.潜伏期末的病人

C.恢复期带菌者

D.暂带菌者

E.慢性带菌者

19.伤寒患者传染性最强的时间是:

A.潜伏期末

B.极期(发病后2~4周内)

C.缓解期

D.恢复期

E.恢复后期

20.伤寒的玫瑰疹出现于:

A.疾病初期

B.原发性菌血症

C.第二次菌血症

D.败血症

E.缓解期

21.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22.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

A.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D.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23.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应于发现后:

A6小时内

B.8小时内

C.10小时内

D.12小时内

E.24小时内

24.关于免疫反应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机体的免疫反应对传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B.所有免疫反应都是对机体有利的

C.免疫反应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D.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E.变态反应都是特异性免疫

25.霍乱的主要致病物质是活菌产生的:

A.内毒素

B.肠毒素

C.粘蛋白酶

D.代射产物

E.溶血素

26.霍乱所引起的腹泻是大量失水,其性质属内:

A.高渗性失水

B.等渗性失水

C.低渗性失水

D.混合性失水

E.以上都不是

27.霍乱患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的原因是:

A.心力衰竭

B.电解质紊乱

C.酸中毒

D.迅速而严重的脱水,血容量减少

E.毒血症

28.伤寒患者肥达氏试验阳性反应常开始于病程的:

A.第一周

B.第二周

C.第三周

D.第四周

E.第五周

29.霍乱确诊依据是:

A.接触史

B.典型临床表现

C.排除食物中毒,菌痢等其他病

D.脱水、血流浓缩

E.大便培养或血清凝集试验阳性

30.以下疟原虫仅感染衰老红细胞的是:

A.间日疟原虫

B.三日疟原虫

C.恶性疟原虫

D.卵形疟原虫

E.以上均不可

31.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

A.人

B.虾

C.蟹

D.水蛭

E.钉螺

32.急性血吸虫病的热型最常见的是:

A.稽留热

B.不规则热

C.间歇热和驰张热

D.回归热

E.波状热

33.霍乱抢救的关键是:

A.口服四环素

B.抗休克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

C.在扩容、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大量使用激素

D.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E.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34.现认为中毒型菌痢的发病原理可能是强烈的过敏反应,其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为:

A.电解质严重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

B.以脑水肿为主

C.以颅内压增高为主

D.感染性休克为主

E.以急性微循环障碍为主

35.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的鉴别,主要依据是:

A.发热及毒血症症状的程度

B.腹部疼痛与压痛的部位不同

C.粪便的性状及红、白细胞数的多少

D.粪便中检查出病原体

E.乙状结肠镜观察粘膜病变

36.肠道阿米巴病最常受侵犯的部位是:

A.空肠

B.回肠

C.盲肠、升结肠及直肠

D.横结肠

E.降结肠

37、引起暴发型流脑(败血症休克型):

A.脑膜炎球菌内毒素

B.脑膜炎球菌外毒素

C.脑膜炎球菌损害血管壁

D.脑膜炎球菌使肾皮质坏死

E.脑膜炎球菌损害血管中枢

38.流脑皮肤淤点、淤斑点发生的病理基础是:

A.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B.细菌及毒素引起皮肤小血管增生性炎症

C.细菌及内毒素引起皮肤小血管栓塞性炎症及微循环障碍

D.凝血因子消耗

E.细菌及外毒素引起皮肤小血管坏死性炎症

39.普通型流脑败血症期的主要表现为:

A.发热、淤点、淤斑

B.发热、头痛、呕吐

C.发热、皮肤感觉过敏

D.发热、惊厥

E.发热、关节痛

40.乙脑临床分型下述哪项正确?

A.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

B.轻型、普通型、危重型

C.不典型、轻型、重型

D.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