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90542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故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事故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事故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事故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事故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故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事故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故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事故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2锰中毒事故

  1996年4~7月,锅炉检修分场制作排粉机叶轮,2名焊工被安排负责全部焊接工作,使用普通J422、J507焊条。

焊接过程中,由于连续作业时间长,焊工又不注重个人安全防护,未能采取戴口罩、间歇性作业等措施,几个月的焊接工作完成后,在后来的体检中,查出这2名焊工有锰中毒现象,遂安排住院治疗。

  2.3烟尘损害事故

  1995年5月,在机组小修工作中,1名焊工进入烟道内进行焊补工作。

由于焊接作业环境极差,烟尘密布,而焊工本人也未对此次焊接作业的安全事项引起足够重视,在焊接开始几分钟后,即窒息而晕倒,经监护人发现后立即救出现场才幸免于难。

  后来,公司针对本次事件制定了详细的预防措施,并配备了防毒面具,使得类似事故再没有发生过。

  3焊接事故种类及防范措施

  3.1火灾

  火灾的危险源主要有:

气焊火焰、电弧、熔渣、铁液飞溅、气体自燃等。

  火灾的发生就是上述危险源与易燃、可燃物品相接触而引起的。

因此,针对火灾的防范措施主要有:

焊接作业场所不得存有木材(屑)、油脂或其他易燃、可燃物品等,以上物品一般应距工作地点10m以外;

露天进行焊割作业要采取防风措施,以防火星飞溅,当风力超过5级时,不宜进行焊割作业;

不管在平地还是高空作业,都要采取措施防止金属熔渣的飞溅和掉落,在离开现场前,必须进行检查,确认无火种留下;

气焊时对气瓶及减压器的使用、维护必须按照有关规程、规定进行,不得受热、受冲击、沾染油脂等;

在可能引起火灾的场所附近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备有必要的消防器材。

3.2爆炸

  爆炸的危险因素主要有:

气瓶及减压器的不正确使用,气焊气割工作的不正确操作,

  燃料容器及管道的不正确焊割工作,带压容器及管道的不正确焊割工作。

  爆炸的发生主要是在工作中违反了有关安全管理规定、规程或安全操作规程等引起的。

  因此,针对爆炸的防范措施主要有:

氧气瓶和乙炔气瓶应按规定定期检验,使用期满或送检不合格的气瓶,均不得使用;

禁止把氧气瓶与乙炔气瓶或其他可燃气瓶、可燃物同车运输;

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避免气瓶剧烈震动和碰撞,防止脆裂爆炸,气瓶应有瓶帽和防震圈;

气瓶应避免直接受热或阳光曝晒;

操作中氧气瓶距离乙炔瓶、明火或热源应大于5m;

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避免氧气瓶及减压器沾染油脂;

气焊和气割工作现场存在爆炸性粉尘或其他危险因素时禁止作业,易燃易爆物品应距工作地点10m以外;

不得直接在水泥地面上切割金属材料,气焊、气割工作发生回火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关闭氧气、乙炔调节阀,氧气、乙炔胶管或减压器燃烧爆炸时,应立即关闭气瓶的总阀门;

燃料容器及管道、带压容器及管道的焊割工作必须有严密可行的事故预防措施方可进行,否则不得进行。

  3.3触电

  触电的危险因素主要有:

易导电的焊接作业现场环境(如潮湿、金属容器等),漏电的焊接设备、工器具等。

触电的发生主要是操作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程、规定,造成人体与导电体相接触而引起的。

  因此,针对触电的防范措施主要有:

在金属容器内及其他金属结构上的焊接,或在潮湿的环境中焊接,更要加强个人防护,必须穿绝缘鞋、戴皮手套、垫上橡胶板或其他绝缘衬垫,并设监护人员,遇到危险时可以立即切断电源;

操作中严禁随意接触导电体,尤其是身体出汗衣服潮湿时更要注意;

在工作前养成安全检查的良好习惯,先检查接地、接零装置是否完好可靠,然后检查绝缘防护是否到位和接触部位是否可靠绝缘;

  在进行改变焊机接头、改接二次回路线、搬动焊机、更换熔丝、检修焊机等工作时,应先切断电源,然后才能进行其他工作。

  3.4烧伤、烫伤

  烧伤、烫伤的危险因素主要有:

  上述危险因素不仅是火灾发生的源头,同样也是烧、烫伤发生的源头。

  烧伤、烫伤的发生就是上述危险源与人体相接触而引起的。

  因此,针对烧伤、烫伤的防范措施除与针对火灾的防范措施相同外,还应注意:

工作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穿戴好防护服,防护鞋等;

在工作现场注意站立位置,尤其不能站在焊割作业点的下方;

气焊点火时要注意焊嘴的方向不能对向人,焊割作业不能直接在水泥地面上进行,以防火星飞溅。

  3.5弧光辐射

  弧光辐射的危险源主要是弧光,其危害主要有:

电焊晃眼,电光性眼炎(俗称打眼),皮炎等,氩弧焊的弧光辐射强度比焊条电弧焊还要大,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能引起红斑、小水泡等严重皮肤疾病。

  因此,针对弧光辐射的防范措施主要有:

加强个人防护措施,穿、戴好工作服、护目镜等;

  在工作现场设置防护屏,用于遮挡弧光;

室内工作时,采用不反光而能吸收光线的材料作室内墙壁的饰面。

  3.6高频电磁辐射

  高频电磁辐射的危险源主要是氩弧焊引弧时产生的高频电磁场。

  高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神经衰弱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严重时会使血压不正常等。

  虽然氩弧焊时每次起动高频振荡器的时间只有2~3s,对人体的影响较小,但仍有必要采取防护措施。

  针对高频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主要有:

减少高频电的作用时间,若使用振荡器旨在引弧,则可于引弧后立即切断振荡器线路;

施焊工件的地线做到良好接地,能大大降低高频电流,接地点距工件越近,情况越能得到改善;

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降低振荡器的频率;

  屏蔽把线及软线。

  3.7中毒、烟尘损害

  中毒、烟尘损害的危险源就是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烟尘、有毒气体等。

  电焊烟尘的危害主要有引起焊工尘肺、锰中毒、金属烟热等。

  有毒气体会对呼吸系统甚至全身造成伤害。

  针对中毒、烟尘损害的防护措施主要有:

做好焊接通风除尘,尤其是在焊工进入狭小的空间内时更要注意;

在焊接材料能保证其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发尘量较低的焊条或焊丝;

焊工个人做好防护工作,尤其注意戴好防护口罩。

  3.8放射损伤

  放射损伤的危险源主要是氩弧焊使用的钍钨棒电极。

钍是天然放射性物质,能放射出α、β、γ3种射线,会引起人体慢性辐射损伤,出现各种病变。

  虽然在焊接现场放射性浓度都比较低,但在钍钨棒磨尖、修理,特别是储存地点,放射性浓度大大高于焊接地点,因此,也有必要采取防护措施。

  针对放射损伤的防护措施主要有:

接触钍钨棒后,应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并经常清洗工作服及手套等;

配备专用砂轮来磨尖钍钨棒,砂轮机应装设除尘设备;

钍钨棒存储应置于密闭铅盒内,存储地点安装通风装置;

选用合理的工艺规范避免钍钨棒的过量烧损。

  3.9噪声损害

  噪声的来源主要是在焊接现场或焊接方法、焊接过程中自然产生的。

噪声的危害主要是影响神经系统,以及对听觉的损害。

  针对噪声的防护措施主要有:

焊工佩戴隔音罩或隔音耳塞等个人防护器;

在工作现场和焊接设备等部分采用吸声或隔音材料等。

  3.10设备损坏

  设备损坏主要是由于在焊接生产过程中违反有关安全生产规定或长期过载使用等造成的被焊补设备、焊接及切割过程中使用的有关电焊机、加工用电气设备的损坏等。

动火焊接安全技术

在生产设施如管道、容器、炉、塔、釜、器、机、泵等设备中,大多残存着油气等易燃易爆有毒介质,当抢修或定期检修需要动火作业时,这种作业时间紧、任务急,有时只能局部停产,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泄漏,导致着火、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

一、动火焊接前的基本要求

动火补焊检修,一定要经过隔离、置换程序以后进行。

这些作业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检修安全,因而必须认真对待,周密考虑,预先制定方案,落实安全措施,确保检修施工安全。

1.隔离

停工检修的设备必须和运行系统可靠隔离。

而这种隔离只靠阀门是不行的,因为阀门经过长期的介质冲刷、腐蚀、结垢或杂质积存,难保严密。

最保险的隔离措施是将跟检修设备相连的管道、管道上的阀门、伸缩接头等可拆部分拆下,然后在管路一侧的法兰上安装盲板。

如果无可拆部分或拆卸十分困难,则应在跟检修设备相连的管道法兰接头之间插入盲板。

有些短时间(不超过8h)的动火,可用水封隔离,但必须有专人现场监护水封溢流管的溢流情况,防止水封中断。

抽堵盲板属于危险作业,工作一定要细致。

盲板应编号作表,逐个检查。

否则,该堵未堵,将发生泄漏,可能导致危险事故;

该抽未抽,会影响装置的开工和正常运行。

2.置换

装置检修前,对内部的油气等介质必须进行置换,大多采用蒸汽、氮气等惰性气体置换,也可采用“注水排气”法将油气压出。

设备经惰性气体置换后,若需要进入其内部作业,事先必须再用空气置换惰性气体,以防窒息。

3.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浓度

为确保安全,焊补前半小时应从容器、管道内及动火环境周围的不同地点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

有条件的,在动火过程中,还要用仪器监测。

如果动火中断半小时以上,应重新作空气分析。

从理论上,只要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小于爆炸下限,就不会发生燃烧爆炸事故,但是考虑到取样分析的代表性、分析误差及仪表的准确度,应留有足够的安全裕度。

我国石油行业要求油气浓度在爆炸下限的25%以下,如果需要进入容器内操作,除保证可燃气体浓度合格外,还应保证含氧量≮18%。

以上步骤完成后,才能进行动火焊接操作。

二、油气管道动火焊补作业过程

油气管道常因腐蚀破坏、流程改造、增加用户等需要对管道进行补孔、换管、接支管等维修施工时,必须进行动火焊接。

为了保证检修动火的安全,传统的做法就是停输、关闭干线阀门、泄压、清油、排气,使管道达到安全动火要求,最后对管、动火焊接。

管道扫线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自然放空

工艺管网一般都有一定的自然高差,可利用坡度将原油排空,在管线最低点开孔放油。

为保证管道不形成负压,便于原油排出,可在管道高点开孔进气。

放油时要严格控制阀门开度,防止过快使管道形成负压,不利于施工作业。

2.注水顶油

有些动火施工在站内,或距离站区较近,有方便的供水条件,可以用水扫线。

对于起伏较大的管道,虽经放空、冲洗、吹风,管内仍会有残油和油气,动火十分危险,这时采用注水方法更为安全。

水顶油时要注意水跟油存在密度上的差异,油密度小于水,油浮在水上,排油口应设在管线高点上部。

在施焊时,可能还会出现小火苗,原因是管内仍有少量残油漂聚所致,小火不会持久,熄灭后再焊。

有条件的地方使用热水顶油清洗管道,效果更好。

3.气体扫线

施工中遇到管线高差小、用水也不方便的情况时,可采用气体扫线的方法,如用蒸汽、氮气或压缩空气。

气体扫线应在管线高点进气,低点放油。

扫线时要随时取样检测可燃气体的浓度。

由于这种方法不好控制,要慎重使用。

4.吸管抽油

施工时有时会遇到管道底部开孔困难的情况,可采用从顶部插吸管的办法,用泵抽油。

吸管最好做成斜口,以防管道内杂物和凝油堵塞进口。

虽然对油气管道抢先维修都要将截止放空,但是长输管道因为距离长、上下游阀门泄漏等原因往往使施工处余气不断,一施焊,火苗就会窜出数米高。

但是只要管内不形成压力,有经验的单位也采取带火作业。

三、油罐的动火补焊过程

油罐焊补前也必须置换,严禁直接焊补油罐。

近年来因直接焊补油罐发生火灾、爆炸酿成罐毁人亡的惨祸屡见不鲜。

1.置换焊补

置换焊补常规的程序是:

清罐、清洗置换油罐、测量油气浓度、探漏点,然后进行电气焊堵漏、修补作业。

(1)清罐和水洗

将油罐内的油品全部清出,并进行水洗。

水洗是在油罐人孔用水枪冲洗罐壁油垢,清出的油泥不能排入罐区,含硫油品的沉积污垢必须在潮湿状态下及时运走,严防自燃。

(2)蒸汽清洗

把蒸汽缓缓吹入,压力控制在0.25MPa左右。

不能用装有钢铁接头的蒸汽管,以防蒸汽压力使管路跳动时产生火花。

不同容积油罐的蒸洗时间见表4-1。

柴油、润滑油罐可不用蒸洗。

表4-1油罐容积与清洗时间

油罐容积/m3

蒸洗时间/h

油罐容积/m3

<

1000

15

3000~5000

24

1000~3000

20

>

5000

48

(3)自然通风

打开所有能打开的孔盖(如人孔、测量孔),拆下呼吸阀,进行自然通风,排出油气。

汽油罐自然通风时间一般为7~10天。

(4)拆下相连管线

使油罐与其它罐、管脱离。

不动火一端的输油管要加盲板封堵。

阀门要关紧,切忌只关阀门,不拆管线,不堵盲板。

油罐上的固定灭火泡沫管也应拆离。

(5)划定警戒区

油罐从打开孔口到动火这段时间,周围50m以内为警戒区。

(6)气体分析

在量油孔等各个孔口及罐内低洼处等易积聚油气的死角等处测量,气体浓度低于油品爆炸下限20%为合格。

最好用两台以上的测量仪同时测量,便于核对数据,防止因仪器失灵,出现假像。

(7)邻罐措施

邻近动火油罐的汽油罐也要采取防范措施。

如停止油品收发,并在不影响呼吸的情况下,用石棉布或多层铜丝网遮盖呼吸阀(网不少于5层,网孔30~35目)。

(8)焊接修补

焊补前应先测壁厚,要保证壁厚大于强度要求的最小壁厚,还要保证焊补时不被烧穿,应>

4mm,对于已经减薄的,应焊补一块钢板。

2.不置换带油动火

油气容器采取全置换焊接修补,时间长,工作量大,费用高;

而且有时无法倒空罐内油品,就只能带油焊补。

注意带油动火要满足阻火器合格有效、呼吸阀有石棉布、铜丝网封闭和停止进出油品的条件,且只限液面以下。

液面之上在没有其它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绝对不准带油动火。

油面以下带油焊接危险性也很大,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用。

故动火前一定要有周密的方案和安全措施,选派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

补焊方法是,先用木塞、馒头、铅、或石棉绳等将裂缝塞严,外面用钢板焊补。

施焊要稳、准、快,顺序是先下后上、焊点对称。

焊接的电流要根据测得的壁厚确定,防止因电流过大而烧穿,造成冒油着火。

电焊机的接地线要尽量靠近被焊钢板。

3.带油惰性气体保护动火

对于液面以上带油动火,可用CO2气体(或N2)保护动火的办法,就是将压缩的CO2气体充填进油罐液面之上的空间内,使其油气浓度限制在爆炸下限以下。

CO2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可把液面以上空间里的氧气赶出,从而消除了爆炸环境。

据测试,当汽油中的CO2气体含量达到28%以上时,不会发生爆炸。

据此,可计算出所需要的CO2用量。

在易燃易爆场合动火,终究具有很大的危险性,而且准备事项繁琐,成本高,是令人头疼的事。

所以现在不提倡使用此法,应尽量采用粘接等其它办法。

一、上海“11.15”火灾事故

2010年11月15日14时,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栋高层公寓起火。

截至11月19日10时20分,大火已导致58人遇难,另有70余人正在接受治疗。

这起事故是一起因违法违规生产建设行为所导致的特别重大责任事故,经过初步分析,起火大楼在装修作业施工中,有2名电焊工违规实施作业,在短时间内形成密集火灾。

这起事故还暴露出5个方面的问题:

电焊工无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引发大火后逃离现场;

装修工程违法违规,层层多次分包,导致安全责任不落实;

施工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安全措施不落实,存在明显的抢工期、抢进度、突击施工的行为;

事故现场违规使用大量尼龙网、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导致大火迅速蔓延;

有关部门安全监管不力,致使多次分包、多家作业和无证电焊工上岗,对停产后复工的项目安全管理不到位。

2011年4月19日上海市焊割作业又惹祸端。

19日下午1时32分许,上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110报警称,位于黄浦区武胜路333号一大楼13楼的一空调机房风管起火燃烧,随即迅速调派5个中队的12辆消防车、约120名官兵赶赴现场处置。

经消防官兵奋力扑救,火灾于13时50分被扑灭。

经初步调查,该起火灾系上海海工装潢工程有限公司员工在使用金属切割机切割空调风管过程中,因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将风管保温材料引燃所致。

现场有5名男性操作工,1人逃生,消防官兵现场抢救出4名被困人员,但因吸入烟气后中毒昏迷,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二、某企业为小型货车生产厂,地处我国华北地区,年产小型货车5万辆,现有职工1100余人。

厂区主要建筑物有冲压车间、装焊车间、涂装车间、扳金车间、装配车间、外协配套仓库、半成品库和办公楼。

冲压车间设有三条冲压生产线。

库房和车间使用6台5吨单梁桥式起重机吊装原材料,装配生产线上设置多台地面操作式单梁电动葫芦和多台小吨位的平衡式起重机,在汽车板材冲压生产线上设置4台大吨位桥式起重机。

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的涂装,涂装运输采用自动化运输方式。

漆前表面处理和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层涂层和面漆涂装线采用地面运输方式。

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

喷漆室采用上送风、下排风的通风方式。

喷漆室外附设有调漆室。

整车总装配采用强制流水装配线。

车身装焊线焊线机选用悬挂点焊机、固定焊机、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等。

车身装焊工艺主要设备包括各类焊机、夹具、检具、车身总成调整线和输送设备。

车架装焊机采用胎具集中装配原则、组合件和小型部件预先装焊好与其它零件一起进入总装胎具焊接线。

焊接方法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装焊设备主要包括焊机、总成焊接胎具、部件焊接胎具、小件焊接胎具以及输送系统设备等。

装焊车间通风系统良好。

该企业采用无轨运输,全厂原材料、配套件、成品和燃料等的运输采用汽车运输,厂内半成品运输以*车运输为主,全厂现有小客车8辆,货车16辆,*车15辆。

厂区道路采用环形布局,主干道宽度8米,转弯半径大于9米,次干道宽度5米、转弯半径大于6米,厂区主要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种植有草坪、灌木、松树和杨树。

该企业主要公用和辅助设施有变电站、锅炉房和空压站、变配电压等级为35KW,内设5台变压器,总装机容量为3900KVA,厂区高、低压供电系统均采用电缆放射式直埋或电缆沟敷式,厂区道路设路灯照明。

锅炉房内设3台4T/H燃煤炉,为厂区生产和生?

产和生活提供蒸汽。

空压站安装有4台容量为20M3/MIN的空气压缩机,为全厂生产提供压缩空气。

某日,冲压车间进行起重机吊装板材作业,工人甲、乙挂上吊钩后,示意天车司机开始起吊。

随着板材徐徐升起,工人甲发现板材倾钭,与工人乙商议是否需要停车调整,工人乙说:

“不必停车,我扶着就行”。

作业场所地面物品摆放杂乱,工人乙手扶板材侧身而行,被脚下物品绊倒,板材随之倾钭、脱钩砸在工人乙身上,造成工人乙死亡。

根据上述事故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辨识出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引发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指出所辨识出的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些设备、设施或场所。

2、说明该事故调查取证中应该取得哪些主要资料和证据。

这道题很长,问题比较简单。

但是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危险因素和它的定义。

以及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

第一,要回答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指出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

 题目给定的冲压、装焊、涂装、板金、装配共5个车间,外协配套、半成品2个库,都存在危险因素。

冲压车间危险因素有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高处坠落。

涂装车间危险因素有触电、火灾、化学性爆炸、中毒和窒息。

装配车间危险因素有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触电。

装焊车间危险因素有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触电、火灾、化学性爆炸、中毒和窒息。

板金车间和外协配套、半成品2个库没具体介绍可不回答。

另外,配电站危险因素有触电。

锅炉房和空压站危险因素有触电、物理性爆炸。

危险设备场所已述,设备、设施主要有起重机械、焊机等器具、输送设备、冲压设备、车辆(包括*车)、锅炉、空压机、电缆等。

第二,事故调查取证中应收集的资料和证据。

1、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

2、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吊装工人的作业规程、物堆放规定等);

3、岗位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制;

4、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记录(包括超重司机的持证上岗情况和证件);

5、起重机的维修、保养、检测记录及有关证件;

6、企业安全管理的检查记录;

7、有关人员(工人甲、起重机司机、安全管理人员、企业主管安全的负责人、监督执法人员)的谈话记录和证词;

8、安全监督管理执法部门的检查记录;

9、企业“三同时”审查、安全评价记录和许可证照等。

三、锰中毒事故

  1996年4~7月,锅炉检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