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8974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3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

2021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质量检测

文综-历史试题

2021年2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30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商代晚期,“公”是商王对其旁系亲属的称呼。

周初承袭殷制,除了王室贵族有凭血缘关系而称“公”者外,王还常把“公”这个称号授予功臣,以此凸显周王室与他们之间兄弟般的密切关系。

这表明,当时()

A.商朝制度被周完全承袭B.基层管理不再依靠血缘

C.政治统治借助人伦秩序D.王权受到族权严重制约

25.秦汉实行分成租制,不论田亩多少,只看实际收获量,田租按比率缴纳,秦为“什一之税”,汉曾“十五税一”后为“三十税一”。

到了三国时期,定额租制全面确立,即每亩征收的田租数额固定不变。

这一转变

A.加重了普通民众的负担B.促进了土地单产的提高

C.进一步激化了人地矛盾D.推动了犁耕技术的成熟

26.契丹骑射、吐蕃马术、日本棋艺等深受唐人喜爱。

参加体育活动的包括宫廷妃嫔、贵族妇女、宫女、优伶以及广大平民妇女等各个阶层,其所涉及的体育活动内容也几乎与男子无异,如马球、蹴鞠、秋千、武术、射箭、舞蹈、拔河等。

这表明当时()

A.中外文明互鉴交融B.尚武精神推动妇女解放

C.社会风气开放多元D.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27.冯梦龙编撰的“三言两拍”中的许多作品突出了儒家的仁义贞节,肯定了圣君贤相、君臣相得的社会理想,对婚姻自主、商人的经商活动等也有所描写和肯定。

《聊斋志异》往往借助因果报应、宿命轮回、得道成仙等佛道观念,弘扬孝悌信义等儒家道德规范;对小说中的僧道法术,是以儒家的民本思想为评判标准的。

这体现出

A.传统文化心理仍占主导地位B.佛儒道思想冲突激烈不可调和

C.新思潮引领小说创作的辉煌D.市民文学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28.咸丰五年,清廷以胡林翼为湖北巡抚,打破了以往不以武官开例的旧制;同治年间,全国地方官吏儿尽为军人所占据,且有随意编练军队之权:

光绪年间,一兵一卒,一饷一粮,朝廷皆拱手待之督抚。

这反映出,当时()

A.地方政权全部为湘军将领把持B.洋务运动增强了满汉督抚力量

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已异常尖锐D.政权结构转向近代非统一格局

29.在梁启超看来,民智易开、民力易鼓、民德难成,因而培养民德是新民的关键。

1902年至1905年间,他在自办的《新民丛报》中发表了以《新民说》为题的系列文章,深刻探讨了关于道德的公私问题。

据此可知,他()

A.移植了西方的道德观念B.不断探索救亡图存道路

C.指出中国开启民智困难D.找到了根治时弊的关键

30.《群众》创刊于1937年12月,是在国统区出版发行的中国共产党的机关理论刊物。

自创办起,就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大力宣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对不利抗战的妥协投降行为和言行进行了正面揭露与批判;严格遵守了国民政府规定的报刊送审制度,对敏感政治事件保持缄默,以适度让步谋大局。

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共产党灵活务实的工作策略B.国民政府放松了对思想舆论的管控

C.全面抗战已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31.下图是新中国的一组年画作品。

这折射出当时我国

A.工农业结构按比例协调发展B.农民生产自主性得到提高

C.农村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提升D.农业生产机械化已经普及

32.公元前5至前4世纪,雅典著名的教育者及演说辞作家伊索克拉底,借荷马之口对史诗中的神话进行了重新解读,进而宜扬自己的修辞学教育原则,并对诗人关于神话人物不道德的描述提出批评意见,通过歌颂诸神与英雄的美德重述神话。

由此可知,他()

A.背离了荷马教育的精神实质B.抛弃了探讨史诗中神话的传统

C.强调了演说辞只需注重修辞D.重建了自我心目中的民主文化

33.19世纪中叶的英国出现了这样的图景:

新鲜的鱼取代了猪蹄成为劳工阶层廉价的晚餐;从伦敦到南部海滨度假地的一日游成了穷人的日常。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政治民主化推动了民生的改善B.交通技术进步改变了民众生活

C.福利国家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D.工业化进程加快了农业的进步

34.1935年8月,斯达汉诺夫在一个工作班内采煤102吨,超过了当时定额的13倍。

不久,苏联就在全国迅速开展了一次以劳动者个人命名的劳动竞赛,即斯达汉诺夫运动,先在采矿业,之后在冶金业、轧钢业、制鞋业、纺织业等工业部门。

此运动,旨在(

A.降低劳动者生产劳动强度B.超额完成一五计划任务

C.致力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D.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比例

35.1954年美国通过480号公法,标志着其对外粮食援助正式形成机制。

为了实现对日本粮食援助的长期化、合法化,在美国诱导下,1955年美日达成第一个480号公法协议:

美国同意将价值8500万美元的农产品出口到日本,日本不要支付美元,只需以日元支付。

此后连续几年,美日达成了多个480号公法协议。

这说明当时()

A.日本的粮食生产已经无法自给B.公法保障了美国对外援助趋向公平合理

C.日元将取代美元成为国际货币D.美国拉拢并控制日本以服务于冷战需要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

47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明代中后期,出现了文人经商风潮,对文人学士而言,通过文字谋利,是他们比较容易参与的商业行为,于是一批士人书商出现了。

大量文人在自己熟悉的图书领域寻求生计,进一步加速了书籍商业化的程。

此时出书品类繁多,数量庞大,鸿篇巨制频现,无论经史,还是日用类书、通俗小说,都以惊人速度发展。

南京、苏州、杭州等地皆为重镇,常熟、湖州等地也在书籍出版领域拥有无法替代的特殊地位。

借助江南地区优良的水路交通条件,整个区域联结成成熟而活跃的书籍刻印出版和消费市场,并与福建、江西、两湖、江北、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等地域形成全国性的书籍交流网络。

--摘编自章宏伟《明中后期江南出版业的勃兴》等

材料二甲午战后,维新志士以报纸、期刊、图书为宣传工具,输入西学,启蒙新知,一时间,出现了国人争相办报的热潮。

1900-1911年,中国通过日文、英文、法文共译各种西洋书籍至少1599种,超过此前90年中国译书的总和。

庚子以后,清政府改革教育,变更学制,特别是废科举兴学堂,带来了庞大的教科书市场。

一些民营出版机构抓住机遇,编写了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教科书,如商务印书馆陆续出齐了成套的《最新教科书》,因销路十分广泛,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出版机构。

1902年,梁启超提倡“小说界革命”,揭开了小说出版史的新篇章,其表征是小说出版的蔚为壮观,1903-1911年的9年间就出版、翻译小说2377种。

清末民营出版业的崛起,使之成为了清末三足鼎立的出版主体之一。

--摘编自吴永贵《论清末民营出版业的崛起及其意义》等

材料三改革开放后,中国图书出版业整体出现加速繁荣的态势。

到2013年,中国的传统出版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印刷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三,在世界出版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在当代中国,出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能够起到凝聚民心、鼓舞士气、振作精神、形成合力的作用。

--摘编自周蔚华《重新理解当代中国出版业》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江南出版业发展的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营出版业崛起的背景及影响。

(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出版业发展繁荣的意义。

(5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在整个社会历史运动中,经济运动是“最后动力”;顺应经济运动方向的力量和与经济运动方向背道而驰的力量之间的政治斗争或阶级斗争,是在“最后动力”驱动之下发生反作用的“直接动力”或“杠杆”;同时,还存在着其他许多来自不同阶级、不同领域的直接动力或杠杆;最后,所有这些动力在经济运动这个原动力驱动下,形成一个总的合力,促成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历史事变和历史过程。

这样来考察历史和现实,我们所获得的历史和现实的图景就可能比较全面一些,符合实际一些,生动具体一些,因而也就更能启迪人们认识历史、创造历史的智慧。

--据庞卓恒《史学概论·什么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择题、3道历史选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

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一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共和国盐业大事记(部分)

--摘编自赵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助推企业创新转型》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我国盐业改革的特点。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盐业改革的意义。

(8分)

46.[历史一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1914-1918年的“大战”深植于帝国主义的土壤之中,发生在世界已经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的时代,战争双方以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为目标,因此使它从一开始就具有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性和牵动全球的世界性,成为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然而,这场战争的发展轨迹却完全超出了战争发动者的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了巨大损失,参战双方死亡人数接近1000万,有的国家都超过100万。

从战争后期到战后,欧洲社会充满了反战、厌战的情绪,战前受到打压的和平运动重新高涨起来。

大多数参战国都有很多人罢工、拒服兵役甚至发生士兵哗变。

俄国、德国、奥匈帝国等国的士兵和平民则将愤怒洒向给他们带来战争的政府和制度,革命成了很多人的选择,战后和平运动影响日益扩大。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何理解“这场战争的发展轨迹却完全超出了战争发动者的预料”?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欧洲和平主义思想兴起的原因。

(6分)

47.[历史一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陈光甫(1881~1976),江苏镇江人,被誉为中国最优秀的银行家。

1909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14年,转任中国银行顾问。

1915年6月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他一开始就把“注重储蓄”放在首位,推动银行业彻底告别了“官商”办银行的传统,同时还推出了诸多中国首创的银行新服务,使其银行迅速发展壮大。

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集团,就曾得到上海银行的支持。

1934年,因债务太多,到期无法偿还,荣氏兄弟的申新纱厂陷入困境,陈光甫联合几家华商银行组成银行团,帮助申新渡过了这次最严重的危机。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陈光甫赴美国多方活动,最终促成中美双方达成谅解,签订了《中美白银协定》,稳定了法币信用。

为国民政府准备抗战的财力,1938年,陈光甫赴美磋商借款,与美国政府达成了两笔借款:

一是2500万美元的桐油借款,二是2000万美元的滇锡借款,并亲赴中缅公路沿线,采购了大量军用物资。

蒋介石特专电赞誉他:

“借款成功,全国兴奋。

从此抗战精神必益坚强,民族前途实利赖之。

--摘编自郑焱《陈光甫述评》等

(1)根据材料,概括陈光甫的历史功绩。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光甫身上所蕴含的优秀精神品质。

(6分)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

2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