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小说读写之环境讲解与练习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九年级小说读写之环境讲解与练习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小说读写之环境讲解与练习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而见到落魄的于勒后,哲尔赛岛就变成了“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这种自然环境的变化突出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历程?
从这种心理的变化又可看出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性格?
有时作者也会有意使用充满矛盾的词语,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深思。
如《孔乙己》的最后一段: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这里的“大约”“的确”就显得很矛盾,到底孔乙己有没有死?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来写呢?
他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这就需要学生读懂小说,结合全文来深入考虑。
二、删减置换法。
小说中一些看似多余的情节其实有着独特的作用,这样的情节有时会完整地表述一个事件,有时也会简单成几句话,无论详略,作为读者都不可无视它的存在,都要深入体会作者巧妙的用意。
如《故乡》中回忆“我”与少年闰土交往的故事就很详尽,回忆杨二嫂年轻时卖豆腐的情节就很简洁,小说后文中母亲与“我”又提起闰土与杨二嫂时就是三言两语了。
这些情节的详略能否置换?
将后文的再次提起二人这一情节删掉行不?
这样修改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有什么影响?
又如《我的叔叔于勒》,把遇到一个贫困的于勒换成遇到一个阔绰的于勒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局?
作者为什么不这样处理情节呢?
通过删减置换来体会表达效果,领会作者的独具匠心。
此外,当然还可以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作用、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以及重点语句在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质疑。
质疑法阅读示例
(一)嗨,迈克
迈克得了一种罕见的病。
他的脖子僵直,身体僵硬,肌肉一点一点地萎缩。
他的病越来越重,最后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
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保持一种固定且怪异的姿势。
他只有14岁,14岁的迈克认为自己迎来了老年。
不仅因为他僵硬不便的身体,还因为他的玩伴们,突然对他失去了兴趣。
母亲常常推着迈克,走出屋子。
他们来到门口,来到阳光下,背对着一面墙。
那墙上爬着稀疏的藤,常有一只壁虎在藤间快速或缓慢地穿行。
以前迈克常盯着那面墙和那只壁虎,他站在那里笑,手里握一根棒球棒。
那时的迈克,健壮得像一头牛犊。
可是现在,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任母亲推着。
穿过院子,来到门前,靠着那面墙,无聊且悲伤地看着面前三三两两的行人。
现在他看不到那面墙,僵硬的身体让那面墙总是伫立在他身后。
(质疑:
作者描写“那面墙”“一只壁虎”“稀疏的藤”有什么用意?
可以去掉吗?
)
14岁的迈克曾经疯狂地喜欢诗歌。
可是现在,他想,他没有权利喜欢上任何东西———他觉得自己像一位垂死的老人,是这世间的一个累赘。
可是那天黄昏,突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这个句子在文有什么用?
照例,母亲站在他的身后,扶着轮椅,捧一本书,给他读一个又一个故事。
迈克静静地坐着,心中盈满悲伤。
这时有一位美丽的女孩从他面前走过———那一刻,母亲停止了朗诵。
迈克见过那女孩,她曾和自己就读于同一所学校,只是打过照面,彼此并不熟悉。
迈克甚至不知道女孩的名字。
可那女孩竟在他面前停下,看看他,看看他身后的母亲。
然后,他听到女孩清清脆脆地跟他打招呼:
“嗨,迈克!
”(质疑:
为什么要交代“看看他身后的母亲”?
迈克愉快地笑了。
他想,原来除了母亲,竟还有人记得他的名字,并且是这样一位可爱、漂亮的女孩。
那天母亲给他读的是霍金的故事。
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一位身患卢伽雷氏症的强者。
他的病情,远比迈克的严重和可怕。
那以后,每天,母亲都要推他来到门口,背对着那面墙,给他读故事或者诗歌。
这里为什么再次点明“背对着那面墙”?
)每天,都会有人在他面前停下,看看他,然后响亮地跟他打招呼:
”大多是熟人,偶尔也有陌生人。
迈克仍然不能动,身体依旧僵硬。
可是他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累赘。
因为有这么多人记得他,问候他。
他想这个世界并没有彻底将他遗忘。
他没有理由悲伤。
以后几年里,在母亲的帮助下,他读了很多书,写了很多诗。
他用微弱的声音把诗读出,一旁的母亲帮他写下来。
尽管身体不便,但他过得快乐且充实。
后来他们搬了家,他和母亲永远告别了老宅和那面墙。
再后来,他的诗集得以出版——他的诗影响了很多人——他成了一位有名的诗人。
再后来,母亲年纪大了,在一个黄昏,静静地离他而去。
很多年后的某一天,他突然想给母亲写一首诗,想给那老宅和那面墙写一首诗。
于是,在别人的帮助下,他回到了老宅。
那面墙还在。
不同的是,现在那上面,爬满了密密麻麻的青藤。
(质疑:
原来是“稀疏的藤”,现在是“密密麻麻的青藤”,作者设计这样一组对比有什么用意?
有人轻轻拨开那些藤,他看到,那墙上,留着几个用红色油漆写下的很大的字。
那些字已经有些模糊,可他还是能够辨认出来,那是母亲的笔迹:
嗨,迈克!
“嗨,迈克”这个句子独立成段有什么用?
质疑:
结合全文来看,迈克母亲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运用质疑法阅读下文。
(二)七根火柴
天亮的时候,雨停了。
草地的气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出来似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此处可以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质疑:
)
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来,四下里望了望。
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
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
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
他苦恼地叹了口气。
因为小腿伤口发炎,他掉队了。
两天来,他日夜赶路,原想在今天赶上大队的,却又碰上了这倒霉的暴雨,耽误了半个晚上。
他咒骂着这鬼天气,从树丛里钻出来,长长地伸了个懒腰。
一阵凉风吹得他连打了几个寒颤。
他这才发现衣服完全湿透了。
“要是有堆火烤,该多好啊!
”(此句可从情节需要上质疑:
)他使劲绞着衣服,望着那顺着裤脚流下的水滴想道。
他也知道这是妄想——他们连里已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
他下意识地把手插进裤袋里,意外地,手指触到了裤袋底部粘着的一小撮青稞面粉;
面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
他吝惜地捏着这块面团,为了不致一口吞下去,他把面团捏成了长条。
正要把它送到嘴边,突然听见一声低低的叫声:
“同志——”
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他略微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来到一棵小树底下,才看清楚那个打招呼的人。
他倚着树杈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是一汪浑浊的污水,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粘贴在前额上,眼睛努力地闭着,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
“同志——同志——”
卢进勇看着这情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
“同志,快吃点吧!
”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
“不,没……没用了。
”
卢进勇痛苦地想:
“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
”好大一会儿,那个同志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
“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
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此句可以质疑有什么深意?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小声数着:
“-,二,三,四……”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
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
这下子可好办了!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
”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话就在这里停住了。
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
他的眼睛模糊了。
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
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
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
在风雨中、在烂泥里跃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质疑:
可以从上下文的环境对比方面考虑,如: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
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
“一,二,三,四……”
【阅读训练】
(三)回家
徐风
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
火车的汽笛声地响起。
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里几户人家。
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
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
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
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
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
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
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
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
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
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着急点火。
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
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
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
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
我咋向他爸妈交代?
老天爷啊!
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
邻居们正在不停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地铃声骤然响起。
真悬哪!
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
咋了?
到底说啥了?
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
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咱咋就没想到呢?
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
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
哎哟喂,你说这么点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
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儿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
苗苗奶奶边说边往外走。
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
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
工夫不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
还未进门,苗苗奶奶就发现小孙子坐在沙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正“吧唧吧唧”地舔着棒棒糖。
苗苗奶奶气不打一处来,紧走几步,推门闯了进去,也忘了跟警察道谢,一把将苗苗从沙发上拖下来,抬手屁股上就一巴掌:
你个小冤家,差点把奶奶吓死!
奶奶不讲理,我又没做错事。
反应过来的苗苗咧着嘴委屈地辩解。
还没错呢?
奶奶又举起巴掌。
孩子毕竟小嘛,没丢就万幸了。
邻居劝住苗苗奶奶。
警察抱起苗苗,笑说:
大娘,消消气,您往别处想想看,孩子今天这个举动是不是挺招人疼?
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
多乖,多懂事。
苗苗奶奶瞅着警察怀里噘着嘴巴、抽抽噎噎的小孙子,忍不住老泪直流。
此时,“呜——呜——”似是火车进站的汽笛响起,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
(2017年浙江杭州中考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
1.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苗苗会去车站接爸妈?
请简要回答。
2.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1)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2)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3.小说两处写雪花,各有什么作用?
4.关于小说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
你同意哪一种?
请简述理由。
第一种:
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
第二种:
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
第三种:
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四)寒冷的冬夜
那是一个冬日的夜晚,我们几个人从茶店里出来,顿时感到寒气袭人,马上把衣领拉了起来。
还不到十点钟,行人已经很稀少了,路上静悄悄的。
风稍小了些,天却冷得更加厉害了。
路上结成的冰,反射着点点灯光;
一踏上去,就可能使人跌倒。
入冬就冻了起来的路,在人的脚下,发出清亮的声音。
“我们回家去吧。
两个同伴向南走了,我们三个人该向北去。
因为还有一段颇远的路程,我们只好叫人力车。
原以为街上是冷静的,可是一声呼唤之后,许多辆车子都朝我们这里赶来。
车夫们争着说:
“您到哪儿?
我拉您去。
刚要把要去的地名说出,他们就开始讨价,还没有等我们还价,他们自己就一直把价钱少了下去。
“一毛钱。
“四十枚。
“三十六枚吧!
“三十枚我送您回去。
听到这样的价钱,我就说:
“三十枚就三十枚,要三辆。
要价最低的那个车夫,立刻就嚷着是他们先讲好了的,另外两个车夫也争着附和,这样就说定了。
我走近那个车夫,分明地看到那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
他放下车把,我并没有坐上去。
他说:
“请您坐上去吧。
我没有回答,脚也没有动。
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就对我说:
“您放心,保准送您平安到家。
“我,我倒没有什么,只是你……”
“我今年十九岁啦,已经拉了两年半的车。
显然这是不确实的,他那样子最多也不过十六岁。
“你知道到那里还得爬一座桥,路又不近……”
“我常走,您就上车吧。
也许是因为天气寒冷,他的声音有点儿发颤。
在昏暗的灯光下,我看见他的脸是那么瘦小,他的身子是那么单薄,好像还生着病的样子。
“我还是换一辆吧!
我怕……”
话还没有说完,就有一辆车跑到我眼前,可是我并没有马上坐上去,我从衣袋内掏出一些钱,给那个失望了的小车夫。
“你不用拉我了,这点钱给你。
他坚决地摇着头,俯下身拾起了车把,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
“你的年纪太小,你不该拉车,太劳苦了会伤害你的身体……”
“我的年纪一点也不小,家里人说我该养家了。
“拿去这点钱吧。
“凭什么要你的钱?
我要靠卖力气赚钱的!
说完,他径自掉头走掉了。
跟我同行的两个人的车子早已走了,只有我呆呆地站在那里。
我感到十分孤独,觉得自己好像是生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中。
我一点儿也不懂得别人,别人也不懂得我。
小车夫也许是对的,难道是我错了吗?
握着铜元伸在冷空气中的手有一点儿僵住了,我只得缩回去。
我的心也冻结了,在这寒冷的冬夜,在那怨恨的眼光里。
我终于坐上了车,一任车夫送我到任何地方去。
(2015年河北中考)
1.选文多次写天气的寒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我还是换一辆吧!
我怕……”中省略号省去的内容是什么?
3.请赏析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
4.结合选文中加着重号句子的内容,谈谈你读后的感悟。
我一点儿也不懂得别人,别人也不懂得我。
(五)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
①温丝莱特是一个美丽的英国小姑娘。
她有着一头金黄的鬈发,粉嫩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大大的蓝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
她的嗓音柔婉甜美,非常动听。
她一笑起来脸上就像绽开了一朵花。
街区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雷丁市的安琪儿”。
②雷丁市是伯克郡的一个辖区。
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
经常有外地人来到这里定居。
这年春天,温丝莱特家的左邻新搬来了一位老妇人——珍妮芙太太。
她是一个孀妇,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也不在身边,因而显得非常孤单。
大人们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在她家门前驻足片刻。
老妇人却吸引了温丝莱特的注意,因为她跟老妇人一样孤寂。
温丝莱特的父母都是职业演员,忙碌是他们的生活常态。
每天放学后,温丝莱特就会到老太太那里去,和她玩一会儿。
她给老妇人讲幼儿园的趣事,老妇人给她讲好听的童话故事。
尤其是周末,老少两人常常在一块儿共享快乐的时光。
③这个春天,珍妮芙太太感觉异常明媚。
④有一次,珍妮芙太太问起了温丝莱特长大后最想做什么。
温丝莱特毫不犹豫地回答,像爸爸妈妈一样做演员。
不过,她要成为大明星,拿奥斯卡奖。
珍妮芙太太一边为小女孩梳头,一边赞许地点点头。
⑤在早春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了。
温丝莱特的脖子上长出了一个肿块儿,足有鸽子蛋大小。
父母急忙把她送到伯克郡最好的医院治疗。
医生说那是一个良性肿瘤,尚处在早期,只要一个手术问题就解决了。
不过,主刀医生的手术排得太满,温丝莱特的手术要在下一周进行。
⑥温丝莱特回到家中,变得沉默自闭了。
她不愿去幼儿园,也不再去珍妮芙太太那儿玩了,她害怕手术。
一个黄昏,珍妮芙太太来到了温丝莱特的家。
她问了问关于手术的一些情况,摸了摸温丝莱特的头,鼓励她坚强一些。
接下来的两天,珍妮芙太太再也没有来过。
温丝莱特有点儿想她了。
可是,珍妮芙太太家的门一直紧闭着。
⑦温丝莱特的手术很成功。
她在医院疗养了一周后,回到了自己的家。
可是,她依然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
两天后的傍晚,温丝莱特放学回家后,欣喜地发现珍妮芙太太家的门敞开着!
她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进去。
可是,她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
在房间忙着收拾东西的,是一个男子。
仔细看,竟是马休医生——她手术时的主刀医师!
温丝莱特惊奇地问:
“您怎么会到这里来?
”马休医生说他是珍妮芙太太的侄子。
温丝莱特于是急切地问珍妮芙太太到哪儿去了。
马休医生的眼神黯淡下去,他轻声说道:
“她去世了!
⑧原来,当珍妮芙太太得知是自己的侄子为温丝莱特主刀后,便赶往伯克郡,找到了马休。
她向马休提出一个建议,一定要按颈部皮肤的纹路横向切口。
因为温丝莱特脖子上的肿块儿是竖着长的,马休原本的方案是纵向切口,那样手术难度最低,风险最小。
所以他显出了为难的样子。
可姑妈不依不饶,非要他改变方案不可。
她说:
“如果刀口是纵向切的,那么将来就会留下一道醒目的疤痕,她做大明星的梦想也就被这一刀给割掉了。
”马休医生答应了。
可就在次日,珍妮芙太太在回雷丁市的路上不幸遭遇了车祸。
⑨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
⑩时光的脚步永不停歇。
转眼,温丝莱特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美貌女孩儿,顺利地成为一名演员。
凭借世纪之作《泰坦尼克号》中女主角罗丝这一角色,她创造了电影史上的一个神话,并一举获得第81届奥斯卡影后的桂冠。
(2011年河北中考)
1.为什么珍妮芙太太感觉这个春天“异常明媚”?
2.选文第②段加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列加着重号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
(1)在早春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了。
(2)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
4.第⑧段插叙了什么内容?
其作用是什么?
5.结合选文内容,为温丝莱特写一个简短的获奖感言。
(六)青花瓷瓶
史雁飞
雪下得很大,也很急,街道上空空的,没有几个人。
绵软柔滑的积雪,蓬蓬松松地挂在枝梢上,亮白而倦怠的枝条被压低了头。
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没有感觉到,就消逝了。
在这样的天气,不会有什么顾客来当东西,当铺老板早早地关了店门,捅旺火炉,懒洋洋地趴在柜台上,一边翻看图片,一边哼着京戏。
突然,有人敲门,声音极轻。
他抬头,支起耳朵细听,什么声音也没有。
他怀疑自己听错了,于是,他又低下头继续翻看手里的图片。
敲门声又起,这次声音很重,他很吃惊,自语道,这样的鬼天气,有谁会来当东西呢?
他迟疑着打开门。
雪地里,瑟缩地站着一个男孩,十二三岁的样子,很瘦,穿得单薄,头戴一顶破旧的棉帽。
厚厚的积雪没了他的双脚,他双手揣在怀里,脸冻得通红,衣服上满是雪。
“孩子,你要当东西吗?
”他问。
“我,我……”小男孩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
“那你要做什么?
”一朵朵大大的雪花翻飞着落在男孩的额头上,男孩打了个冷战。
“哦,孩子,进店说吧。
”男孩从雪里拔出双脚,走进店,站在门口,不敢再向前迈一步。
他的两只手仍在怀里揣着。
老板摘下男孩的棉帽,一边拍打棉帽上的积雪,一边说:
“孩子,那你究竟来做什么呢?
“我……我妈病了。
”男孩低着头,怯怯地说。
当铺老板很机敏,一下子就听出男孩的意思:
“你是来跟我借钱?
“噢,不,不,我不是。
”男孩显得局促不安,“我妈病了,老咳嗽,夜里咳嗽更厉害,医生说,是肺痨。
家里没钱,我想……我想把这个当给你们。
”男孩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红盒子递给老板。
男孩鞋子上的积雪,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很快化成了雪水,在男孩脚下,一圈一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