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电子实习模拟部分实验报告试验3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9526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5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航电子实习模拟部分实验报告试验3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航电子实习模拟部分实验报告试验3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航电子实习模拟部分实验报告试验3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航电子实习模拟部分实验报告试验3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航电子实习模拟部分实验报告试验3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航电子实习模拟部分实验报告试验3Word格式.docx

《北航电子实习模拟部分实验报告试验3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航电子实习模拟部分实验报告试验3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航电子实习模拟部分实验报告试验3Word格式.docx

(1)通过使用Multisim来仿真电路,测试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差模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2)加深对差分放大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

(3)通过仿真,体会差分放大电路对温漂的抑制作用。

二、实验结果:

1)实验电路图:

根据实验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如下所示:

Figure1实验电路图

2)直流工作点分析

Figure2直流工作点分析

3)静态工作电流

Figure3静态工作电流

4)差模放大倍数

Figure4差模放大倍数计算

差模放大倍数:

K=5.27

5)仪表测量幅相特性

Figure5仪表测量幅频特性曲线

Figure6仪表测量相频特性曲线

6)交流分析功能测试幅相特性

7)温度扫描分析

Figure7温度扫描分析

*温度扫描从10度起至100度,每10度一档进行扫描,所得结果:

随着温度升高,曲线幅值(包括正负半周)逐渐下降。

8)单管共射电路设计

Figure8单管共射设计结果

*负号由电流表方向相反造成

Figure9单管共射电路设计

Figure10单管共射电路温度特性

随着温度升高,曲线幅值(包括正负半周)几乎不改变,但整个曲线呈现平移特性,即温度上升,曲线逐渐向下平移。

三、问题回答:

(1)根据直流工作点分析的结果,说明该电路的工作状态。

答:

利用直流分析,给出电路静态工作点,由图可知,Uce=12.217v,Ube=0.582v,Ib=2.11728uA,Ic=966.50464uA:

Ube〉Uon且Uce〉Ube,故此时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

(2)请画出测量电流源提供给差放的静态工作电流时,电流表在电路中的接法,并说明电流表的各项参数设置。

测量静态工作电流时电流表接法如下图所示,设置A档,同时选择“—”符号直流测量,即可测试对应三极管发射极工作电流。

Figure11测量工作电流接线方法

(3)详细说明测量输入、输出电阻的方法(操作步骤),并给出其值。

输入电阻测试方法:

在输入端内阻之外分别串联和并联电流表和电压表,读取交流有效值,利用获得的有效值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及结果如下所示:

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Figure12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测试方法:

利用交流电压表,依次测试在带有负载电阻的情况下,输出端电压;

在负载去除(负载开路)的情况下测试输出端电压,同时记录负载阻值。

利用获得的三个数据,代入公式如下,计算:

分别为负载开路电压和负载电压。

Figure13输出电阻带载

Figure14输出电阻空载

(4)详细说明测量差模放大倍数的方法(操作步骤),并给出其值。

测量差模放大倍数:

正确设定静态工作点,用示波器分别在输入输出端显示波形,确保输入输出没有失真。

使用电压表或者探针工具,在对应输入输出点上测量交流电压(有效值或者峰-峰值),此处将R11视为交流信号源内阻。

利用探针工具可获得示值如下所示,其中输入电压峰-峰值Rin,pp=38.9mV,输出电压峰-峰值Rout,pp=205mV,由此计算差模放大倍数为:

K=5.27;

(5)详细说明两种测量幅频、相频特性曲线的方法(操作步骤),并分别画出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方法一:

利用分析仪BODEPLOTTER,依次设定水平坐标(扫描频带),垂直坐标(增益刻度),使扫描范围包括我们测试需要的范围,同时使整个测试图像显示在左边框中,设置完成后即可考试仿真,利用窗口右上角的幅度,相位切换按钮即可显示出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利用标尺可以选择特定频率并获得相应幅相关系。

(分析仪见下图)

Figure15BODEPLOTTER

方法二:

利用AC分析选项,设定输入输出点及频率扫描范围,此时将R11(1KOHM)视为交流源内阻,执行分析功能,即可获得输入输出的幅相特性曲线。

(AC分析复选框如下图所示)

Figure16AC分析

*特性曲线见实验结果部分。

(6)对比实验步骤(7)和(8)的结果,你有何结论?

共射差分电路温度特性:

随着温度升高,曲线幅值(包括正负半周)逐渐减小;

单管共射电路: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对于共射差分电路,随着温度上升,曲线不平移,而是线形发生变化(幅度减小),而对于单管共射电路,随着温度上升,曲线线形几乎不变,但位置逐渐相向平移,即同一时间点对于输出随温度上升逐渐减小。

Figure17共射差分电路温度特性

Figure18单管共射电路温度特性

(7)请分析并总结仿真结论与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系统的复习了模拟电路基础相关的知识,并通过上机策测试,进一步巩固了这些知识。

相比而言,本次实验的内容较多,有些题目较复杂,但通过不断的测试比较,并查阅相关参考书,都能获得较好的结果。

总体而言,通过这次实验,我复习并巩固了已有的知识,整体效果感觉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