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基础p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88986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经济基础p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级经济基础p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级经济基础p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级经济基础p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级经济基础p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经济基础pWord格式.docx

《初级经济基础p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经济基础p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经济基础pWord格式.docx

第九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十章财政支出

第十一章财政收入

第十二章税收基本制度

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制度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4章)

第十四章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

第十五章信用与金融中介

第十六章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第十七章汇率与国际收支

第四部分

统计(4章)

第十八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第4部分“统计”替代了旧版的“市场营销”

第十九章统计调查

第二十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第二十一章数据特征的测度

第五部分

会计(3章)

第二十二章会计基本概念

第5部分“会计”替代了旧版的“管理学基础”。

第二十三章会计核算

第二十四章财务会计报告

第六部分

法律(5章)

第二十五章法的一般原理

第二十六章中国的法律体系

第二十七章行政法基础知识

新版教材第4节只保留旧版的“行政复议”内容,将“行政诉讼”内容挪到新版教材第29章第2节“行政诉讼法基础知识”。

第二十八章民法基础知识

第二十九章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

(1)章名由旧版的“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基础知识”改为新版的“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

(2)旧版头两节“民事纠纷及其解决途径”和“民事诉讼法基本知识”合并成新版的第一节“民事诉讼法基础知识”;

(3)新版第2节“行政诉讼法基础知识”是从旧版行政法基础知识那一章挪过来的;

(4)第3节“仲裁法基础知识”没有变化。

注:

表中蓝色字体表示2013年新版教材相比2011-2012年旧版教材重大修改的内容。

综上所述,第4部分“统计”和第5部分“会计”是新增的,这些地方要重点注意。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

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考试大纲的知识点

1、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

2、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

3、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

4、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类型

知识点讲解

1.物质资料生产的概念

劳动者(谁来生产)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如何生产)加工于劳动对象(生产什么),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例1-1:

(2012-30)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

A改变生存环境B从事政治活动C生产物质资料D提高劳动技能

2.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基本要素

(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

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生产工具(在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生产场所、道路、运河

(3)劳动对象(物质资料):

两类:

未经人加工的自然物(原始森林的树木、地下矿藏——煤、矿石)、经过人劳动加工的物质资料(棉花、钢铁)

例1-2:

(2012-72,旧版课后习题)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

A人的劳动

B劳动资料

C自然条件

D劳动对象

E生产关系

例1-3:

(旧版课后习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资料的是(D)。

A.原料(劳动对象)

B.辅助材料(劳动对象)

C.燃料(劳动对象)

D.机器设备

例1-4:

(2010.1)在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D)。

A.生产场所(劳动资料,但不是最重要)

B.地下矿藏(劳动对象)

C.交通道路(劳动资料,但不是最重要)

D.生产工具

3.生产力及其两大要素

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人和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的两大要素:

人(劳动者)和物(生产资料,其中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例1-5:

(2011.1,2012书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A.生产工具的变革B.分配方式的优化C.文化素质的提高D.生存环境的改变

4.生产关系和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

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人和人的关系)

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生产关系包括的内容:

(1)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

(2)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3)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形式。

例1-6:

(旧版课后习题)构成社会再生产的基本环节有(ACDE)A.生产B.占有C.分配D.交换E.消费

例1-7:

(2007,2009,2012书后)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C)。

A.消费(最终目的和动力)B.交换(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C.生产D.分配(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例1-8:

(2011.2)人类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是()。

A.生产B.消费C.交换D.分配

例1-9:

(旧版课后习题)生产关系的基础是(C)。

A.生产力B.物质资料生产C.生产资料所有制D.劳动过程

5.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进行划分)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未来共产主义社会

例1-10:

(2007年)人类历史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存在于(AE)。

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奴隶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

6.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1)生产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性质、发展变化)。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出于经常变动之中,而生产关系则具有相对稳定性。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适应推动、不适应阻碍)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例1-11:

(2008年)社会生产方式包括两个方面是(CD)。

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力D.生产关系E.生产资料

例1-12:

(旧版课后习题)社会生产方式包括的两个方面是(B)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形态两方面)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生产力的两要素)D.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生产要素)

7.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概念:

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

(2)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性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适应则保护促进,不适应则阻碍)

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构成: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并最终推动上层建筑的变化和整个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和发展。

例1-13:

(2010.2)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C)的变化开始的。

A.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C.生产力D.上层建筑

9.社会经济规律的概念

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1)建立在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基础和变化的条件)

(2)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不能创造或制定)

(3)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否则会受到惩罚)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更不意味着人们可以任由经济规律摆布。

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人们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10.经济规律的类型(按照经济规律赖以产生的经济条件的不同)

(1)在人类社会各个阶段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2)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商品经济社会的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社会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

自然经济社会包括原始、奴隶和封建社会)

(3)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规律)

在经济规律体系中,基本经济规律起主导作用,其他规律对基本经济规律起制约作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1.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2.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所经历的主要阶段

1.社会经济制度的概念及其演变的原因

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规定着这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

例1-14:

(2012-69,2009年)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

A科技进步水平B社会文明状况C社会经济制度D市场发育程度

例1-15:

(2010.100)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BCD)。

A.其变革可以依人的意志而转移(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

B.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C.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

D.是区分人类历史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E.受一定社会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制约(相反,社会经济制度规定着这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

例1-16:

(2011.75)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CDE)。

A.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各阶级的政治斗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可以依人的意志而转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社会经济制度规定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

D.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E.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

2.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所经历的主要阶段

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

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分别表现为以下特征:

社会

形态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其他

生产工具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

原始社会

石器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集体劳动,原始的互相合作的关系

劳动产品的原始共有制以及平均分配制度

最初的社会经济制度,原始社会末期青铜器出现。

奴隶社会

金属工具,特别是青铜器

全部被奴隶主占有

奴隶主占有奴隶,奴隶在强制下劳动

全部归奴隶主所有

奴隶社会末期,进入铁器时代。

封建社会

铁器

封建主占有大部分土地。

农民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土地。

农民向地主租地。

农民向地主缴纳地租,剩下的归自己所有。

封建主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者(农民或农奴)是封建社会制度的主要特征。

资本主义社会

机器大工业为主体的工厂制度

资本家出资,占有基本的生产资料。

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工人获得工资

3.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六七十年代,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后期,以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为标志。

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20世纪40年代,以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核能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增,主要来自被删除的旧版第三章)

(1)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当这种矛盾达到十分尖锐化的程度时,就会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2)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这种生产过剩不是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比的相对过剩。

例1-17:

(2012-5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是()

A生产相对过剩B需求相对过剩C需求绝对过剩D生产绝对过剩

(3)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方面造成生产力极大破坏和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激化基本矛盾),另一方面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制性的暂时调节(暂时缓解基本矛盾)

由于资本主义所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和历史局限性,建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