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8857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151 大小:1.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南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南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南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南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doc

《南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doc(1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doc

目录

1概况 1

1.1自然概况 1

1.2社会经济概况 7

1.3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现状 10

2总体规划 14

2.1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4

2.2规划目标 16

2.3功能区划分 17

2.4控制性指标 18

2.5干支流总体布局 19

3经济社会发展预测与水资源配置 22

3.1水文 22

3.2水资源评价 29

3.3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32

3.4需水预测 37

3.5可供水量分析 41

3.6供需平衡分析 44

3.7水资源配置 45

4防洪减灾规划 49

4.1防洪规划 49

4.2山洪灾害防治 60

4.3河道整治规划 63

4.4治涝规划 66

5供水规划 68

5.1供水现状 68

5.2供水目标 70

5.3城乡供水总体布局 70

5.4重点城镇供水规划 71

5.5重点工业园供水规划 72

5.6城市应急供水方案 72

6灌溉规划 74

6.1灌溉现状 74

6.2灌溉发展目标 75

6.3灌溉总体布局 75

6.4特枯水年抗旱对策 77

7地方水电建设规划 78

7.1地方电力建设现状 78

7.2地方水力发电规划 78

8水生态与环境保护体系 80

8.1水资源保护 80

8.2水土保持规划 96

9环境影响评价 108

9.1环境保护目标 108

9.2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 109

9.3环境现状 113

9.4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和环境保护目标 116

9.5规划分析 118

9.6环境影响分析 119

9.7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122

9.8不确定性因素 123

9.9环境影响初步评价结论与建议 124

10流域管理规划 126

10.1水利管理现状 126

10.2防洪减灾管理规划 127

10.3水资源综合利用管理规划 128

10.4水资源保护管理规划 130

10.5水利管理政策法规建设 131

10.6水利科技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 132

11近期工程 135

11.1近期工程选择原则 135

11.2近期工程选择项目 135

11.3近期工程投资 136

11.4近期工程实施效益分折 136

11.5主要近期工程简介 137

57

1概况

1.1自然概况

1.1.1自然地理

南河为嘉陵江中游左岸一级支流,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境内,地理座标在北纬32゜15′~32゜42′,东经105゜48′~106゜18′之间,北面与陕西省宁强县相邻;东面与旺苍县的万家、伏泷白水接壤;西面和南面与广元市利州区、朝天区相连。

流域面积1099km2,本流域地处四川盆地西北盆周,为米仓山西段南侧的山区向盆西北丘陵的过渡地带,河口为川北重要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广元市城区。

南河主源鱼洞河发源于米仓山山脉西段,河源高程1679m,河流从北往南流经曾家、麻柳、荣山,又折向西经大石于广元市区城南汇入嘉陵江,河道长76.5km,入河口河床高程466m,流域天然落差1134m,河道平均比降为6.28‰。

南河中上游段河谷深切,下游段河谷宽缓,区内水系呈羽状分布。

荣山镇以上称为上游,控制流域面积747km2,上游暗河发育,其主要支沟有李家河;荣山镇以下称下游,控制流域面积352km2,主要支沟有长滩河、雷家河等。

具体情况见表1-1。

表1-1南河流域主要支流情况表

序号

名称

距南河河口距离(km)

集水面积(km2)

河长(km)

河道平均比降(‰)

1

李家河

67.8

178.3

46

15.7

2

长滩河

21.2

115.9

25.8

8.44

3

雷家河

6.30

45.6

9.3

21

长滩河为南河中游左岸支流,嘉陵江二级支流,发源于元坝区柳桥乡东山村,从东南至西北环流穿元坝市区而出,于龙洞扁大桥上游约400m汇入南河,流域面积115.9km2,河道长25.8km,河口处海拔高程501.1m,河道平均比降为8.44‰。

雷家河为南河下游左岸支流,发源于利州区大山上,河源高程678m,流域面积45.6km2,河道长9.3km,河道平均比降21‰。

本流域人类活动较少,林草覆盖率21%,水利设施较少,人类活动对径流和洪水的影响不显著。

上游朝天区麻柳乡境内,已建成两处电站,分别为麻柳电站、麻柳二级电站,均为引水式电站,规模较小,总装机容量1.2MW。

1.1.2气象

南河流域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适宜,四季分明。

冬春季节,该区受北方冷空气影响,降水少。

年内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常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河水猛涨,造成洪涝灾害。

其余的盛夏时间常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连晴高温天气,形成盛夏伏旱。

进入秋季后,冷空气逐渐加强南下,而高原近地面仍为热低压控制,低压东侧的偏南气流与南下冷空气在盆周相持,因而成云致雨,造成秋涝。

据广元市气象资料统计境内年均气温16.0℃,东西两侧山丘地区略低于嘉陵江干流沿岸地带。

年内气温最高在7月份,月平均气温26.3℃,最低气温在1月份,月平均气温4.6℃。

霜期变化情况由北向南渐减,年平均无霜期260d。

多年均降雨量1185.5mm,多年平均年降雨天数为153.4d,夏、秋季节(6至9月)受暖湿海洋气团控制,水气充足,降水显著增多;约占全年总降水时的75.6%,月降水以7月份最多,其中又以7月上旬为最大。

冬季(11至3月)降水稀少,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左右。

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少水年不足丰水年的三分之一,易造成少水年大旱,丰水年多洪水。

区内夏秋季节气候湿润;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0%左右,7至10月份均在75%以上,最高可达到76.7%;1至3月份最低为60.3%,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483.6mm。

区境内大风常出现在每年春秋季节转换交替阶段。

多年平均风速1.7m/s,最大风速28.7m/s,有时山口河谷达8~10级以上。

每年3月至5月和10至11月,大风日数最多,持续时间一般16至18小时,最长时间3天。

每年盛夏,雷雨常伴阵性大风,但持续时间较短。

1.1.3地形地质

1.1.3.1地形地貌

广元位于四川盆地西北盆周,为龙门山北段东侧和米仓山西段南侧的山区向盆西北丘陵的过渡地带。

总地势为北高南低,山体北陡南缓,呈中山、低山、丘陵逐渐过渡的趋势。

山脉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主要呈北东展布。

南河中上游段河谷深切,岩溶发育,形成多处溶蚀洼地、溶洞暗河;两岸山高坡陡,山体连绵,山顶高程1000~1500m,相对高差100~400m,多为“U”型狭谷。

南河下游段河谷宽缓,两岸阶地、漫滩较为发育,是典型的侵蚀堆积地貌。

1.1.3.2地层岩性

流域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上、下段(J2s2、J2s1)地层,工区以南为一套白垩系下统剑阁组(K1jn)和剑门关组(K1j)地层,以北为三迭系地层,其区域主要地层岩性及分布见表1-4。

表1-4区域地层岩性特征表

组(段)

地层代号

厚度(m)

岩性特征

新生界

第四系

全新统

坡残积

堆积层

Q4dl+el

0~6

褐黄~浅紫红色粘土、壤土夹少量块碎石组成,稍湿。

分布于丘顶及缓坡等部位。

坡洪积

堆积层

Q4dl+pl

0~10

褐~褐黄色粘土夹孤块石组成,局部夹少量砂土,湿~饱和。

分布于各支沟沟床部位。

崩坡积

堆积层

Q4col+dl

0~15

块碎石土。

分布于坡脚。

冲积堆积层

Q4al

0~25

由褐灰~灰色砂卵砾石组成。

结构松散~稍密,高漫滩具二元结构,上部为0~9.5m厚浅黄~褐黑色砂壤土、粉质壤土,下部为砂卵砾石层,分布于嘉陵江及支流河床及漫滩、高漫滩部位。

上更新统

Q3al

10~20

上部为1~1.5m厚浅黄色砂土,下部为砾石层,呈褐灰色半胶结~胶结状,为砂、钙质胶结。

主要分布于嘉陵江、白龙江两岸Ⅰ级阶地上。

中更新统

Q2al

0~25

具二元结构,上部为褐黄~棕黃色粘土,厚2~7m;下部为黄褐色半胶结~疏松状砾石层,为泥、砂质充填。

零星分布于嘉陵江、白龙江两岸Ⅱ级阶地。

Q2al

0~20

具二元结构,上部为褐黄~棕黃色粘土,下部为黄褐色砾石层,呈半胶结状。

零星分布于嘉陵江两岸Ⅲ级阶地。

中生界

白垩系

下统

剑阁组

K1jn

261~280

浅褐灰色厚层砾岩、含砾砂岩与砖红色粉砂岩、泥岩的韵律互层,底部为浅灰、灰白色块状钙质石英砂岩。

分布于工区以南。

剑门关组上段

K1j2

488~505

浅灰色厚层砂岩,或含砾砂岩与砖红色粉砂岩、泥岩的不等厚韵律式互层所组成,分布于工区以南。

剑门关组下段

K1j1

530~542

为块状砾岩,或含砾砂岩与砖红色粉砂质泥岩,构成四个不等厚的五级韵律层。

底部砾岩厚达200m左右。

分布于工区以南剑阁等地。

侏罗系

上统

莲花口组上、下段

J3L2~1

540~710

为石英砾岩、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的不等厚韵律互层,根据各类岩石的比例关系大致划分为上、下两段。

上段砾岩占34.4%,砂岩24.1%、泥岩41.5%,下段砾岩占47.8%,砂岩33.4%、泥岩18.8%,分布于工区以东。

中统

遂宁组

J3sn

40~510

以鲜紫红色泥岩为主,夹绿灰色薄~中厚层钙质细砂岩。

底部有一层厚2~5m的青灰色中厚层硅质胶结石英砂岩。

分布于工区以东。

沙溪庙组上段

J2s2

45~1226

为灰白、青灰色厚层~块状长石石英砂岩与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的韵律式互层。

中下部间夹有一层较稳定的灰绿色叶肢介页岩,以此为分段标志。

广泛分布于工程库、坝区。

沙溪庙组下段

J2s1

30~327

为浅灰色厚层~块状含长石石英砂岩与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的韵律式互层。

分布于工区库尾及水库周边。

千佛岩组

J2q

165~2416

由底部石英质砾岩及其上绿灰色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绿灰或紫红色粉砂岩、泥岩的韵律式互层组成。

分布于库尾以北。

下统

白田坝组

J1b

35~450

为石英砂岩、黄绿、灰色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及泥岩的不等厚韵律互层,间夹炭质页岩及煤层。

分布于库尾以北。

三迭系

上统

须家河组

T3x

485~669

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层,下部夹炭质页岩及煤层。

分布于工区以北。

中统

雷口坡组

T2L

241~466

下部以浅灰色厚层块状白云岩为主,底部夹数层泥质白云质页岩,上部为浅灰色厚层块状灰岩。

分布于工区以北。

1.1.3.3地质构造及地震

南河流域正处在青藏高原向南逐渐过渡到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以及我国西部地槽和中部地台过渡地带。

区域地质构造从西北向东南大致包括摩天岭构造区、龙门山~米仓山构造区、四川盆地区三个构造区。

本流域内无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活动断裂,主要受外围中强地震的影响,外围历史地震对工程场地的最大影响烈度为Ⅶ度,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2008年6月11日批准实施的《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查得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1.1.3.4天然建筑材料

流域内河道砂砾料虽然丰富,但其品质差,硬度低,粉质重,经检测砂不能作为本工程使用。

但河道内卵石及附近石英岩储藏丰富,品质高,可在施工现场设置破碎厂,将卵石及附近石英岩破碎筛选后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