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春天教案我和春天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790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春天教案我和春天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班春天教案我和春天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班春天教案我和春天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班春天教案我和春天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班春天教案我和春天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春天教案我和春天1.docx

《中班春天教案我和春天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春天教案我和春天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班春天教案我和春天1.docx

中班春天教案我和春天1

中班春天教案:

我和春天1

 

一、综合分析

(一)主题的预知分析

正逢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无论是从气候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还是人们自身,都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特征。

可以说设定我和春天这一主题紧密结合了《规程》中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幼儿感观作用的组织要求,并为我们有效的实现这一预定课程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对于给定的主题我和春天,我觉得可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因而我对该主题可能指向的内容进行粗略的分割(如图),并从中提取预期的幼儿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安排,但同时它们既相对独立,又互为渗透,融会贯通。

因为只有这样该主题才能有机地整合,并使幼儿在与周围环境充分地交互作用中获得自主地发展。

动物(如:

蝌蚪、春蚕等)春天植物(如:

桃树、马兰头、白玉兰等)

饲养我(人)种植、照料

(二)班级的情况分析(中班年龄段)

通过对本班幼儿观察与交谈,发现他们对四季有基本的认知经验,成人提示下能说出明显季节特征,并对季节变化感兴趣。

且在日常活动中已渗透了一些有关春季的知识(如:

日常夜短的变化,认识桃树,马兰头等)。

班级大多数幼儿表现出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有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也发现部分幼儿缺乏专注力和耐心,注意力易转移;还有部分幼儿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活动中或不敢将自己的发现进行表述等等,因而立足该主题,我们将从幼儿实际出发,把握幼儿发展层次的差异,希望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交互作用,以达到幼儿自主参与,自发生成,在其自身认知结构基础上向更高一阶段发展。

(三)前期的调查分析

为更深入了解我和春天这一主题活动内容在幼儿已有知识经验中所存在的层面,我们除对幼儿在园时进行观察外,还通过与家长访谈及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全方位地把握幼儿的发展情况。

调查表明:

家长在假日都会有意识地带幼儿到户外踏青,并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感受春天,并且通过家长反映幼儿所关注的春天的事物。

更多指向春天的植物(如:

草、花、柳树等),春天的动物(如:

燕子、蝴蝶、小蝌蚪等),春天人们的活动(如:

郊游、放风筝等)。

我们立足从幼儿兴趣出发,从中提取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促使我和春天主题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二、我和春天主题活动目标

第一层次第二层次

1通过各种活动,对春天植物、动物的生长有兴趣;在老师引导下,观察、了解它们的生长变化,并愿意表述。

进一步观察发现春天的特征,认识春天生长的植物、动物;观察并学习简单记录它们的变化。

2会用多种形式表现出自己对春天动、植物的认识和情感;学习照料春天的植物(如:

向日葵等)、饲养春天的小动物(如:

春蚕等)

3在成人引导下,参与班级里春天的环境布置.能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参与班级春季环境的创设。

4有观察的兴趣,感受春天的变化、喜爱春天。

愿意关注周围事物的变化,体验季节变化的乐趣。

说明:

1、由于班级幼儿存在发展层次的差异,因而在制订目标时对有些项目进行了层次

划分,以期使每位幼儿都能在参与该主题活动过程中获得发展。

2、由于是预定的计划,因而对于目标以及活动设计有可能会在今后实践中根据幼儿发展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

三、我和春天主题活动教育计划及效果分析

(一)我和春天主题活动前期集体活动

表一:

集体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效果分析生成内容

认识马兰头1.了解马兰头的外形特征,知道它是一种野菜,有营养。

2.学习按根茎叶的顺序观察马兰头。

3.喜爱春天里各种各样的野菜。

对于野菜,成人都常区分不了,而它是春天里一种较为典型的生物,所以我们抓住了这一资源,进行了一系列活动,除了对具体的马兰头进行了认识,还开展了一次野菜自助餐品尝活动。

在品尝的过程中,让幼儿对其它的春天的野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认识桃树1.初步了解桃树的外形和用途,并能用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

2.学习有序地观察方法。

3.欣赏桃树,体验人与植物的和谐情感。

由于春天的植物变化很明显,因而教师必须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引导幼儿学习连续观察的方法,这样我们就利用户外活动和散步时间让幼儿连续进行比较观察,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细致的品质,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关心植物生长的情感。

认识小蝌蚪和它的妈妈

1.初步了解小蝌蚪、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用比较的方法发现蝌蚪在外形上的不同。

3.知道青蛙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要爱护青蛙。

活动室中已出现春天有代表性的动物蝌蚪,孩子们在自然角里喜欢谈论有关蝌蚪的话题。

这样,我们灵话地设计了小蝌蚪和它的妈妈的活动,并主要以观察、讨论为主要方法,让幼儿初步了解了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还把了解的知识用美工活动的形式表现在墙饰上,春天的观察本上,并制作小图书等,同时提供有关青蛙的图书,引导幼儿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学习。

表二:

集体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效果分析及生成内容

故事:

小花籽找快乐

1.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了解故事中小花籽找快乐的过程,感知想寻找寻找找到的结构;学习句式:

快乐、快乐、我给大家大家喜欢我。

2.运用设问、欣赏表演等方法,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3.知道为别人做好事,让别人快乐自己也会得到快乐。

该活动是以语言活动为切入口,从中又有机渗透了科学的内涵,让幼儿在理解作品的同时了解花籽的传情方式,生动而又形象。

教师将幼儿对小花籽喜爱的情感与种植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家中、幼儿园中让幼儿亲自种上小花籽,并在今后的观察活动中,丰富对春天更进一步感性经验。

诗歌:

小雨点

1.学习诗歌,在音乐的衬托中,理解其快乐的情绪特征。

2.运用动作等非语言化行为,表现音乐欢快的情绪,同时通过相同的动作,感知相同的语言。

3.体验春天在悄悄的来临。

立春已过,天气还较冷,自然界中植物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可以把这个活动作为春天主题的切入口,通过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春天点滴的变化,仔细体验春天在悄悄的来临。

童话:

三只蝴蝶

1.感知童话故事,理解并复述出童话中花与蝴蝶的对话,丰富相应的词汇。

2.通过积累迁移形象,动作和多次重复暗示的语言进行故事的学习活动。

3.体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快乐。

这个故事,虽然小朋友都耳熟能详,但在活动中仍能较专注的学习并讲述,特别是在表演部分,幼儿心里现出很强的积极性,为了满足每位幼儿的需要,教师将道具、头饰等投放至表演区,在提供给每位幼儿参与的同时,促使幼儿更加关注春天的事物。

诗歌:

春天的朋友1.学习诗歌、理解蝴蝶,小草小花和春天的关系。

2.在游戏中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3.有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这首诗歌是自由体式的诗歌,语言生动,动作性比较强,适合作为表演活动的内容。

在表演过程中,幼儿可以把自己对春天的认识迁移到诗歌中,再加上自已的表演,创造出新的表演内容。

表三:

集体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效果分析及生成内容

浮雕:

春天

1.用压、搓、捏等方法,表现出春天的树、草、花等。

2.通过观察图片、录像,感受春天的动、植物及人物活动等。

3.萌发对春天美好的情感。

幼儿对用油泥表现春天较有兴趣,表现的方式上可以多样化地体现美。

这样,我们向幼儿提供了玻璃瓶、彩瓶、酒瓶等,让幼儿在操作时感受不同的效果。

适合本班幼儿求新鲜、多变的心理。

折纸:

青蛙1.初步学习看图折纸青蛙。

2.通过比较观察,能辨别并折出青蛙的外形。

3.每折一步,用手把折痕抹平。

随着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孩子们把小蝌蚪带到了幼儿园,并在观察蝌蚪的同时,开始谈论蝌蚪的妈妈。

为此,我们在墙饰一角准备了一个小池塘,将孩子的青蛙折纸贴于墙上,既强化了孩子对春天动物的认识,又增强了孩子的成就感。

韵律活动:

母鸭带小鸭

1.学习踵步走,能随音乐、协调地做动作。

2.根据乐句为歌曲前两句创编相应的手脚动作,并用表情或动作表现出小鸭的快乐心情。

3.体验与同伴共同歌唱,律动的快乐。

在韵律活动中提及了小鸭子的一些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为以后饲养小鸭子提供知识的铺垫。

歌曲:

我是一只小青蛙1.学习歌曲,掌握XX|XXX|的节奏。

2.根据青蛙的生活习惯和外形特征,记忆歌词。

3.能和同伴愉快的歌唱。

这个活动采用形象夸张的青蛙教具和具体形象的节奏图谱,幼儿较快熟悉歌词,很快地把握了节奏,其中还运用已经了解知识,并根据图谱的变化,迁移和改变唱歌的方式。

这首歌在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中,丰富青蛙的表演内容。

(二)与主题相关的活动设计及分析(案例)

活动内容:

童话春天的电话

活动目标:

1.理解童话故事,清楚小动物之间打电话的顺序,并初步掌握故事中的对话。

2.通过了解小动物的活动,理解各种动物与春天的联系。

3.体验春天的到来给大家带来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故事磁带、图片

活动过程:

(一)运用图片,了解春天里的小动物的活动

提问:

春天到了,小黑熊(小松鼠、小白兔、小花蛇、小狐狸)喜欢做些什么?

(二)学习理解童话春天的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了解小动物打电话的顺序。

2.教师摆放放图片,幼儿再次听故事磁带,了解小动物的对话。

3.师生共同讲述童话故事

(一)讨论活动:

春天,其它动物可以做些什么?

小朋友可以做些什么?

效果分析及生成内容:

该故事所包含的认知点较多:

一、是春天动物的活动;二是与同伴间相互关心的情感,三是数字的排列与变化。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注意把握递增的序,从而在引入活动目标的同时,挖掘幼儿的兴趣点。

通过观察,大多数幼儿的关注点在拨号打电话,及与同伴的对话等,产生了一定的表演愿望,所以从幼儿的需要出发表演游戏又可增添新的内容。

活动内容:

创造性韵律活动春雨和小花

活动目标:

1.丰富有关春天的乐曲,熟悉乐曲的旋律和结构,用下雨和小花喝水并成长的动作分辨A、B两段的结构。

2.通过回忆日常对春雨、小花成长的观察,创编不同的春雨落下和小花喝水、成长的动作。

3.乐意以身体动作表现春天的雨和花。

活动准备:

有关身体动作表现春天的雨和花。

活动过程:

(一)复习春天的歌

指导语:

你们会唱哪些有关春天的歌?

(二)学习韵律活动春雨和小花

1.欣赏乐曲,感知旋律、结构

2.通过图片提示,了解除乐曲旋律和结构

3.创编A段、B段动作

(三)进行韵律活动春雨和小花

效果分析及生成内容:

幼儿通过师生互动性的活动,能愉快地参与活动,大胆地创编动作,在活动中有一位幼儿提出:

小花要喝水,蚕宝宝要吃桑叶,教师根据幼儿喂养蚕的已有经验进行了灵活的调整,运用原有音乐,充分让幼儿尝试仿编蚕吃桑叶的情境。

活动内容:

春游我眼中的春天

活动目标:

1.感受春天的温暖气候,进一步观察、了解在春天里,动植物的生长变化。

2.通过郊游、放风筝,为植物浇水等活动,了解春天我和人们的活动。

3.喜爱春天,乐意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

活动准备:

1.春游必备物品。

2.每位幼儿带二张报纸,一只小塑料袋,穿着适量衣服,合脚的鞋子。

3.晕车幼儿上车前半小时,给晕车药

4.联系参加春游的家长志愿者人选,让家长明确春游的任务和要求。

活动过程:

1.谈话

(1)提出春游观察的要求

(2)讨论春游中的规则和自我保护方法。

2.前往中山植物园

(1)参观欧洲花卉展

(2)参观温室花卉

(3)师生共同野外进餐。

(4)餐后散步参观蔷薇园。

(5)亲子、师生分组游戏活动放风筝;为小花、小草浇水。

3.返园休息整理

效果分析及生成内容:

外出的活动总能提起幼儿的兴趣和热情,在兴趣热情、好奇中,孩子们走进了中山植物园。

游玩时孩子对成片的郁金香发出欢呼声,这与孩子周围的环境中较少见到这样的景象有关,孩子对着成片郁金香花,说出赞美的话,孩子对美的环境有一定的感悟。

参观温室花卉时,孩子的问题提得很多,这是什么,为什么长刺和我们幼儿园的有点像,孩子们提问兴趣高,思维比较活跃。

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和班级的环境创设,设计一些能反应春游见闻的活动,以多种形式来反应,孩子在春游中最喜欢是什么,最关心是什么,最有兴趣是什么?

并从家长的反馈中获得必要的信息。

活动内容:

我看春天的蚕宝宝

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