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伦理学概念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7821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警察伦理学概念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警察伦理学概念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警察伦理学概念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警察伦理学概念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警察伦理学概念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警察伦理学概念Word下载.docx

《警察伦理学概念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警察伦理学概念Word下载.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警察伦理学概念Word下载.docx

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把彼此有着某种联系的事物进行对比来确定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研究方法。

12.所谓系统分析的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

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用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和研究社会道德现象的方法。

第二章 警察道德的历史演变

13.中国旧警察:

泛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警察产生之前的所有剥削阶级的警察,包括中国古代兼有警察职能的官吏和近代的专职警察。

14.中国古代警察:

是对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执行警察职能的官吏和机关的总称。

第三章警察道德的本质、特征和作用

15.警察道德的本质:

是指警察道德区别于其它社会现象的本质属性,是警察道德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警察道德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总和。

16.警察道德的政治性:

指警察道德与国家思想、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主要是由警察职业性质所决定的。

17.警察道德的示范性:

指警察遵守警察道德在社会上所起的表率作用,以及对其他行业和群众的影响感染作用。

18.警察道德的导向性:

指警察道德对于规范警察活动起着引导的作用,能够使警察在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的价值领域内有效地识别行为的方向。

19.人民警察队伍的素质是指警察履行职责、完成任务、做好工作必须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20.警察道德的作用:

主要是指警察道德的功能,及通过警察道德功能的发挥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第四章警察道德与政治、法律

21.政治:

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是人类社会分裂为阶级对立之后的产物,一定的阶级用各种手段来调整和处理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的活动就是政治。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和本质反响)

22.依法治警就是按照公安队伍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军事化的要求,将公安队伍建设纳入法制的轨道,依照法律、法规、条例和制度的规定,采取严格的措施治理公安队伍,以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第五章警察道德与警察权力、义务和纪律

23.一般权力:

指某个主体影响、支配、控制客体的强制力,它存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甚至存在于人们的家庭生活中。

24.国家权力:

特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对被统治阶级及统治阶级内部的部分人实施统治的力量,这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意志的工具。

25.职权:

指职责范围内的权力,是人们借以完成职责任务的力量,包括决策权、办事权、处置权等。

26.政治权力:

指某一政治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达到某种目标而在实际政治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于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

27.警察权力:

是一种特定的权力,对于它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得指体现国家警察行为的权力,它属于国家权力,是国家基本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包括国家关于警察工作的立法权、决策权和执行权,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保障公众安全的重要工具。

一般探讨的是狭义的警察权力,即警察职权,是指国家法律、法规赋予警察在职责范围内可资运用的一定手段和采取的必要措施。

在我国警察伦理学的研究中,通常从狭义上来理解警察权力,主要是指国家法律、法规赋予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职权。

28.警察权力观:

指警察对于警察权力的根本看法和对待警察权力的根本态度。

29.警察权力价值观:

是人民警察对权力的目的、权力的意义等问题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警察权力观中的核心观念,对于警察行使权力的行为起着指导方向的重要作用。

30.警察权力代理观:

由人民通过法律所授予的警察权力并不是授予某个具体人的,而是授予人民警察职位的,它是一种职权。

只有人民警察受任于特定的警察职位,受人民的委托,作为人民的代理者履行特定的警务职责,才能够拥有警察权力。

因此,任何一名人民警察都不会永远拥有警察权力,不能占有警察权力,而只能代理行使警察权力。

第六章 警察道德与人权保障

31.人权:

是指社会根据当时的经济结构和文化发展水平,经过法律和道德承认并保障其成员获得政党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权利。

32.人身权利:

指有生命的人类个体所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33.人格权利:

指人类个体的精神性权利。

34.经济权利:

指任何人都具有保留维护自己生存手段的权利,享有平等的经济地位。

社会权利:

指作为社会成员个人应当从社会那里获得的一些基本权利和自由。

35.文化权利:

指人们参与社会文化营运、享受文化成果、人事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方面的基本权利与自由。

36.政治权利:

指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所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第七章警察道德的基本原则

37.集体主义道德原则:

是社会主义道德调整个人与整体利益的根本指导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衡量个人行为和品质的重要道德标准。

38.个人主义:

是一种崇尚个人自由、个人价值、个人利益至上的社会哲学和道德原则,它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界约束的个人或自我,在西方社会有着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有其特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历史背景。

39.人民警察道德的基本原则:

是指人民警察在警务活动中处理各种职业道德关系时应遵循的根本准则,是衡量人民警察道德行为和品质的最高标准。

40.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是指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在执法和警务活动过程中一心为国家、为人民。

第八章警察道德的主要规范

41.警察道德规范:

是人民警察在警务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和评判其职业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

42.信念:

是人们所遵循的与理想相联系的生活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思想意识、精神力量和稳定持久的心理品质它对人们进行行为选择、自我评价和意志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具有历史性、阶级。

43.人民警察的坚定信念:

就是要确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抱有坚定不移的信仰,并为它的实现奋斗不息。

44.对党忠诚:

指人民警察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在思想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组织上服从党的绝对领导,在行动上成为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忠实力量。

45.服务人民:

指人民警察在警务活动中,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全心全意利益而工作的职业精神和道德行为。

46.秉公执法:

指人民警察在警务活动中,出以公心,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忠于法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7.清正廉明:

指人民警察在警务活动中,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做违反原则之事,保持清白、正直、廉洁、光明磊落的道德品德。

48.团结协作:

指人民警察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为完成警务工作任务,在内部的不同地区、部门、单位、警种之间,央内部与外部的相关部门之间,紧密配合、互相支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同作战的关系。

49.勇于献身:

指人民警察在日常警务中,尽职尽责,兢兢业业;

在紧急警务中,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和道德品格。

50.严守纪律:

指人民警察在警务活动中,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坚决执行命令的道德行为。

51.文明执勤:

指人民警察在警务活动中,说话和气、行为端庄、警容严整、作风朴实、诚恳可信的道德风貌。

第九章警察道德范畴

52.范畴:

是人在思维过程中,用以把握事物、现象及其特性、方面和关系等普遍本质的基本概念。

53.道德范畴:

从广义上说,道德范畴是指反映和概括人类各种道德现象及其特性、方面和关系等本质的基本基本概念。

从狭义上说,指那些概括和反映道德的主要本质,体现一定社会整体的道德要求,并须成为人们的普遍信念而对人们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概念。

54.警察道德范畴:

指那些能概括和警察道德关系的主要方面,体现警察道德的根本要求,并须成为警察的信念地其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概念。

55.公正:

从警察伦理学的意义上来说,所谓公正,就是指人民警察在本职工作过程中,对待群众和案件当事人所表现出来的坚决依法办事的公道正直、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和行为。

56.义利:

一般来说,义,即应当、正当、合乎道义;

利,即利益、功效,包括公利和私利。

57.荣辱:

从主观方面看,荣是指道德主体对自己履行了道德义务的自我评价和自我鉴赏、自我体验;

辱则是指道德主体对自己未履行道德义务的自我批评、内疚。

从客观方面看,荣是社会、他人对一个人道德行为所做的肯定的评价和赞赏;

辱则是社会、他人对一个人道德行为所做的否定性评价。

58.诚信:

即诚实守信。

所谓诚实,就是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所谓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讲信誉,遵守承诺。

“诚”与“信”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诚”是“信”的思想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只有内心诚实,待人诚恳真挚,做事都能讲信用,有信誉。

第十章警察与社会公德和家庭道德

59.社会公德:

又称公共生活准则,是指全体公民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所必须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它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其最大特点是全民性)

60.爱情:

就是男女两性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真挚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

(。

理想和责任是维系爱情的精神力量,是爱情的社会内容。

61.婚姻:

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履行一定手续并受法律保护的一种两性结合的社会关系。

62.家庭:

是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家庭的核心关系是婚姻关系。

自然属性是家庭的自然基础,家庭的本质还在于它的社会性。

63.家庭道德:

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第十一章 警察个体道德

64.警察个体道德:

指警察个人在警务活动实践中,遵照一定警察组织提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警察道德准则要求,所开展的道德活动及所形成的用以自我约束的内化道德准则和道德品质。

65.道德内化:

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对社会道德的学习、选择和认同,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目标,形成相应的个体道德素质的过程。

66.警察道德内化:

指警察个体在警务活动中,通过对警察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学习与认同,将其逐步转化为个人内心的道德信念的过程。

(警察个体道德说到底就是这种警察道德内化的产物。

警察个体道德是警察道德的内化,不仅体现了警察组织的希冀和要求,而且也是每位警察个体在警务活动中的内在要求。

67.自我认识:

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与评价。

68.自我体验:

是自己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感体验,例如,自信、自满、自责、羞耻、内疚等都是自我体验。

69.自我控制:

乃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约束。

70.自尊心:

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荣誉,不同别人卑躬屈膝,不容别人歧视侮辱,维护自我尊严的自我情感体验。

71.羞耻感:

指由于发现自己在认识上、行为上的不足、缺点和错误而感到羞愧。

72.责任感:

就是履行道德义务的强烈感情,体现了人对待道德准则、社会理想的态度,是对道德规律认识的结果。

73.他律:

其本意是人自身之外的规律、法律,即人自身之外的行为准则。

从道德意义上讲,他律就是指人的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的外在源泉性,表明人的道德自由和道德自我决定及选择的能力是受制于外力的。

74.良心:

是个人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深刻的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个人意识中各种道德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

75.警察个体道德活动:

是指警察个体在道德意识支配下,为了完善自我,培养道德情操,通过自觉、自由地选择而进行的活动。

76.警察道德行为选择:

是指警察在面临多种道德行为的可能时,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根据某种道德标准在不同的价值准则或善恶冲突之间所作的自觉自愿的抉择。

77.目的:

是指行为者预计要达到的行为结果。

78.手段:

指行为者为了实现其行为目的而采取的途径和方法。

79.道德冲突:

是指个体在道德行为选择中面临的多种道德义务相互矛盾和抵触的状态。

第十二章 警察道德的他律调控机制

80.警察道德的他律调控机制:

指警察组织和社会各界为了使广大人民警察遵从警察道德原则和规范,更好地履行警察职责,对于警察行为所实施的制约。

(主要包括评价、教育、制度约束及利益激励手段等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81、道德评价:

是社会成员凭借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等力量,采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联系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来判断人们行为的道德价值的活动。

82、警察道德评价:

是指人民警察直接依据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和警察道德规范,通过社会舆论、职业传统习惯或个人心理活动等形式,对警察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进行善恶判断,表明褒贬态度。

(人民警察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应当承担道德责任,是进行人民警察道德评价的出发点。

警察道德评价的对象是人民警察的道德行为。

83、动机:

指的是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是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意识,它常常以兴趣、爱好、愿望、理想、意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84、效果:

指的人们行为完成之后所产生的客观后果和结局。

(有客观性、外在性、现实性的特点,它是动机的最终实现。

85、社会舆论:

指社会或一定社会集团中,相当数量有组织或无组织的人们,从某种传统、经验、信仰或愿望出发,自觉或自发地在或大或小的社会范围内,表达、传播、交流关于某一现象、事件、关系、行为和人物的评价性看法和倾向性态度。

86、传统习惯:

主要指警察的职业传统习惯,即警察在长期的职业生活中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已被广大警察普遍承认和熟悉的,一些日常的、稳定的职业道德经验、行为常规。

87、内心信念:

即良心、道德信念,是行为主体的一种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这里指人民警察对自己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一种内在力量。

88.警察道德教育:

是依据警察道德原则和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民警察实施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

89.职业理想:

指人们对自己职业的选择和向往,以及在职业活动中所追求的事业成就和奋斗目标。

90.警察职业理想:

是把献身于人民公安事业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以及为此所进行的执著追求。

91.警察道德认识:

指警察对警察道德现象、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认识、理解、体验和掌握。

92.警察道德情感:

指警察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 和道德行为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的内心体验和情绪态度。

93.警察道德意志:

指警察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作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94.警察道德信念:

指人民警察对于正确的人生观、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等的坚定不移和恒久性的笃信和信仰。

95.警察道德行为习惯:

包括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两个方面。

它是人民警察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实践而形成的持久的、稳定的、自然的行为方式。

96.纪律奖惩:

是用公安行政的强制措施,对人民警察的行为进行正强化或负强化,从而在纪律奖惩所具有的引力和压力的作用下,促使人民警察忠于职守,恪守警察道德,顺利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

97.行政处分:

是公安机关根据公安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给予违纪的警察的惩罚,其作用是规范警察的行为,维护纪律的严肃性。

第十三章 警察道德修养与人格完善

98.修养:

主要指修身养性,即道德修养。

99.警察道德修养:

指人民警察个人在职业活动实践中依照人民警察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以形成高尚的警德和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的活动过程。

100.警察道德认识修养:

指警察在职业生活中,通过学习警察道德人、原则和规范,逐步了解警察各项道德要求,坚定职业道德信念,把握职业行为准则的过程。

(警察道德认识中警察道德情感、意志、行为和品质形成的基础)

101.警察道德情感修养:

是警察道德品质形成强化剂,它能够加深警察的道德认识,坚定警察的道德意志,推动警察表现出某种道德行为。

102.警察道德意志修养:

主要是培养警察在履行职责中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等意志品质。

103.警察道德关系修养:

指警察在履行职责和日常生活中,以及在社会公共场合中与他人交往中的行为方面的修养。

104.道德人格:

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个人在一定社会中做人的尊严、做人的资格及价值和品质的总和,也是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

105.警察道德人格:

指警察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称,它是警察的道德性规定,是警察个人的脾气习性与和后天参与道德实践活动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统一。

具体来说,警察的道德人格是警察通过道德生活意识到自己的怎么干 道德义务以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自觉地选择自己做人的范式,培育自己的道德品质,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内心世界。

它是警察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的集结,是警察的性格、品格的统一。

106.理想:

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同奋斗目标相联系并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107.警察道德理想:

是人民警察依据共产主义理想,从人民公安职业的特点和职业要求出发,所向往、追求和人民警察的理想人格。

108.道德修养:

即道德自我教育,是对自己的道德行为、道德品质的反思和省察。

109.道德理想:

是人们对未来道德关系、道德标准和道德理想人格的向往

第一章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1、伦理学的由来?

伦理学作为人类对自己生活进行道德思考的结晶,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在中国,“伦理”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的《礼记.乐记篇》中。

“伦理”或“伦理学”一词,在东、西方其基本意思大致相同,都是指研究人类德性的道理或学问。

在西方,“伦理”或“伦理学”一词,源于古希腊的“伊索思”。

最初表示风俗习惯的意思,后来又有了“品质”、“德性”等意思。

以后,几经演变,亚里士多德总结了以往人们对伦理的思考,把研究人类德性的学问叫做“伦理学”。

2、道德的由来?

“道德”为一概念,在我国很早就有了,其含义比较广泛。

最初“道”与“德”是分开使用的,“道”偏重于客观方面,指街道和道路,后来演变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或规律,以后又引申为应该遵循的原则、规范或途径等。

“德”偏重于主观方面,一般指人在实行“道”的过程中内心有所得。

总之,“道”是外在的行为准则,“德”是内心的收获。

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自春秋时期的《管子》、《庄子》、《荀子》等诸书起,“道德”二字开始连用,其含义主要是指人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或规范,有时也指善恶评价、道德品质、道德修养、风尚习俗等。

在西方,“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原意是风俗习惯的意思,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扩展为“性格”、“品质”等意思,也含有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活动等意思。

 

3、简述伦理学与道德的关系。

1、伦理学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才出现的一种历史现象,它形成于奴隶社会。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伦理学广泛探讨了道德的各种现象,是一门专门研究道德现象的科学。

没有道德现象的存在,伦理学就失去了研究的对象,这门学科也就不复存在。

伦理学是以抽象思维形式所构成的系统的理论形态。

2、道德的产生先于伦理学的创立,它是与人类社会、人类生活同生共死的一种永恒现象,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社会思想关系,既表现为道德心理现象和道德意识现象,又表现为道德行为现象和道德活动现象,同时还表现为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现象,较多地用来调整人们之间实际存在的道德关系,它是以形象思维形式所构成的复杂的社会现象。

4、职业伦理学根据其研究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哪两类?

根据其研究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把各种职业道德作为一个整体,从总体上研究或探讨各种职业道德的共同特征、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以及职业道德在社会道德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等。

另一类是具体研究某一种职业道德,特别注意研究某一种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等内容。

5、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是:

范围上的特殊性、内容上的稳定性、形式上的适用性。

6、简述职业伦理学与职业道德的关系。

二者既有联系又区别,1、职业伦理学它以职业道德作为其专门研究的对象,使职业道德更加理论化和系统化。

如果没有职业道德这一客观现象的存在,职业伦理学也就失去了研究的客体,这门学科也就不可能出现。

2、职业道德的出现,从时间顺序上看要远远先于职业伦理学的创立。

职业道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随着社会的分工、职业活动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在特定的职业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直到完善。

3、职业道德偏重于应用性道德规范,注重道德的操作性和实践性,相对而言,较少进行系统的理论考察。

而职业伦理学则比较注意对职业道德的纵向和横向的深化论证。

7、警察伦理学研究对象:

是以社会现象中的警察道德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8、警察道德关系的特殊性:

它是通过警察的道德意识而形成,依靠警察道德原则、规范、内心信念及职业习惯来维持的,以警察必要的自我牺牲为前提警察利益与国家、政党、社会、集体利益之间的一种关系。

9、简述人民警察道德现象之间的关系。

人民警察道德现象就其内容结构和表现形式而言,包括警察道德意识现象、警察道德规范现象和警察道德活动现象这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

这三个方面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警察道德意识和警察道德规范是在警察道德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又是在警察道德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反过来,警察道德活动,则是在警察道德意识支配下,遵循警察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的;

警察道德规范在一定的警察道德活动和警察道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对警察道德关系的概括,又指导和制约着警察的道德意识和警察的行为选择,成为警察道德现象的核心。

总之,警察道德意识现象、警察道德规范现象和警察道德活动现象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